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这边独角兽上市秒变“毒角兽”:药明康德从高位下跌33%,工业富联从高位下跌30%,三六零从高位下跌了58%。
港股也不例外,阅文集团、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全面破发,前四位最高跌幅分别为46%、49%、67%和65%;平安好医生上市第二天破发;猎聘网更惨,6月29日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
即使在美国上市,也逃不出这个“魔咒”:优信股价在短暂上升后迅速破发......
市场惊魂未定,这边又有一大堆独角兽排队等待上市:
6月21日,同程艺龙赴港递交招股书;
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6月27日,手机直播平台映客在港开启路演;
6月26日,知名钢铁电商“找钢网”递交招股书;
6月28日,宝宝树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6月29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
为什么扎堆港股?流血也要上市,独角兽怎么了?
形势变了,天晴的时候要修屋顶
让我们回到2014年,回到独角兽诞生的时候。彼时,经过08年金融危机,货币宽松,再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双创”,创业者比较容易就能借到钱。独角兽们借着这波资金,同时顺应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拔地而起。
但是,如今形势变了。本月美联储调高基金利率,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下经济局势不稳定。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它们都着急退出。如此一来,独角兽们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融资,更不用说上市了。
天晴的时候要修屋顶,下雨了就晚了!
至于为什么扎堆港股,主要还是因为门槛和估值。
其一,港股财务审核要求比A股低。A股上市有一条规定:发行前3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发行前3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这对于还在烧钱拼用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门槛太高了。
其二,美股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没有港股高。苹果在美股仅有15倍的市盈率,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可能都会被折价了5倍不止。
此外,股市的钱是有限的。2017年,港股交易额只有美股全年交易额的十六分之一,只有A股的六分之一。港股的资金量相对小,水池里的水越抽越多的话,越到后面融到的资金就越有限。
所以,越早上市对它们越有利,如果赶不上这波,后面就危险了。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个个食言的企业,包括即将上市的小米,和正在拟上市的滴滴和蚂蚁金服。
独角兽上市,股价纷纷跳水
但是,上市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用跳崖式暴跌来形容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些都是在各自领域堪称龙头的企业,一到股市就疲软了呢?
原因很简单,这些独角兽估值再高,却往往虚胖。
互联网时代,资本和创业者都相信:谁掌控了流量谁就掌握了未来,流量意味着未来赚钱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在过去几年,流量也成为衡量一个独角兽*重要的指标。
流量从哪来?烧钱!
融资,烧钱拼用户,提高估值,再融资……
这就产生一个极其荒谬的逻辑:营收越多,亏损越多,估值越高。
它们都以亚马逊自居:亚马逊亏损了20多年,市值却是世界*(行业)。
但是,在这个时代,评判一个企业的标准不是你能融资多少,估值多高,而是把钱花哪了。
亚马逊把赚的钱都用在研发上,而中国的独角兽们用在哪里了?以刚刚上市的优信为例,2017年,优信在营销广告上的费用超过15亿,几乎就是全年的营收。
没有技术壁垒,只有规模优势,流量优势,规根结底还是没有护城河。这样的独角兽,只要有足够多的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短期内就可以创造出来。
因此,潮水过后,“毒角兽”自然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毕竟,股民又不是傻子。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那些早期投资人、投资机构也不是傻的,为什么要给独角兽融资呢?
事实上,在这种模式下也是可以赚钱的,前提是成为市场*的*,这也就是一个悖论:想要赚钱就要先提供源源不断的钱。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进入下半场
随着这波上市潮的到来,各大领域内的独角兽基本上市完毕,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上半场结束了,正式宣告进入下半场!
随之,打法也要变了!
如此看来,上市仅仅是一个新的征程的开始,一个全新起点的开端,而不是击掌相庆的辉煌时刻。
那么,下半场拼的是什么?答案是:盈利模式。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兽,能赚钱才是王道,而所有优秀的公司都有共同的商业模式,那就是低成本复制、深度护城河和强劲现金流。而那些伪独角兽们则不具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和没上市其实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那就是找到盈利模式,通过精细的运营降低成本,通过融资深挖护城河。
对投资者来说,如今,新名词层出不穷,数据错综复杂,但我们只需回归根本:新物种也好,生态化反也好,不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是坏企业,不赚现金流的业务是坏业务。
20122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20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