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奶糖可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如今这家起源于河南的本土品牌,历经四年之后再度回归中原。
近日,一封美国好时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的来信,证实了好时终于放弃了当初斥资35亿买来的金丝猴品牌。
同一天,接手方河南御翔食品也发布公告称,“全资收购了四年前被好时收购的金丝猴企业和品牌”。金丝猴新任董事长李旸表示:“未来,金丝猴将着力在休闲食品领域发力。金丝猴品牌的目标是婚庆糖果市场,馋嘴猴聚焦休闲食品,悠氏关注烘焙领域。”
卖身国际糖果巨头
金丝猴品牌1992年创建于河南周口沈丘县,从一个前身是电器厂的社区小厂,31岁的赵启三在1979年被任命为厂长时,该厂只有37名员工,并且负债112万元。上任后的赵启三认为“在生活必需品贫乏的年代,生产食品更有赚头”,该厂因此在1992年之前跟风生产了13年糕点、牛肉、腐竹等产品。
1991年底,赵启三发现了上海食品研究所研制出的新型枕式奶糖,并买下技术。1992年是猴年,于是赵启三为奶糖起名为“金丝猴”。当年,金丝猴销售额为2000余万元。随后金丝猴奶糖一路高歌猛进,1994年,金丝猴全资收购上海蓬莱食品厂,并成立了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企业总部也由河南迁入上海。
2008年,金丝猴完成公司改制,由“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改制为“上海金丝猴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上市。一年后,新天域资本、中银国际、北京科桥三家私募股权基金为金丝猴注资2.4亿元入股,共获得其20%股份。
虽然2010年金丝猴曾表示上市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完成,但由于金丝猴奶糖的黄金期已过,上市计划一度搁浅。赵启三也无心经营,准备套现离场。
2014年12月19日,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宣布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的股份。此次收购,好时旗下荷兰公司将现金支付30.21亿元人民币,并预计承担债务5.222亿元。一直到2016年2月,好时以2.353亿元收购了金丝猴剩下20%股权。
再度回归中原
从去年开始,金丝猴要被回购的传言就不断出现,尤其是在2017年7月,创始人赵启三曾公开表示要回购金丝猴的说法引来市场一片哗然,但也很快就遭到了好时方面的否认。
如今,收购传言成真。有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透露,在2018年6月份,好时出售金丝猴的报价为2.6亿元,此次最终达成的交易实际上应在2亿元左右。但该说法并未得到双方的证实。
与四年前高调“联姻”对比,好时与金丝猴的分手则显得格外低调。7月20日,金丝猴的工商信息悄悄发生了变化。企查查显示,HersheyNetherlandsB.V.、好时(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投资人变更为上海赵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沪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也从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变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
据企查查信息,上海赵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股东是赵启三、赵东明、赵东旺父子三人,但并不持股;持股100%的上海赵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沈丘沪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第二大股东王宝根,曾是金丝猴之前的总经理和改制后的首席运营官;最大股东上海三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崔文中持有1.62%股权,而崔曾是金丝猴的营销总监。
而最终接手金丝猴的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于2018年3月30日成立,迄今不到半年,其法定代表人为赵科,该公司由郑州翔鹰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100%持股。据报道,御翔食品由河南悠氏食品有限公司和西藏苍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立,是一家新兴食品科技企业,而崔文中也是悠氏食品的股东之一。
总而言之,金丝猴这个品牌最终回归于它初生的地方。
那些被外企收购又被买回的中国名牌
像金丝猴这样曾经在中国市场耳熟能详的本土名牌,不知不觉间被外资收购逐渐走向衰落的不在少数,其中很多又被卖会给中国,但想东山再起就更加困难。
美加净
1990年,“美加净”商标被美国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作价1200万元。第二年,美加净的销售额就过山车式下滑,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可谓惨不忍睹。
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将伤痕累累的美加净购回,尽管不到4年时间,但美加净已经从行业知名品牌,跌至谷底。
北冰洋
1994年,北冰洋和百事可乐合资,但没过多久就关门,北冰洋汽水从市场上消失。
2007年,一轻控股收回“北冰洋”商标,2012年北冰洋汽水重新上市。目前,北冰洋汽水95%的销量都在北京,同时开始向京外市场扩展。
熊猫
1994年,宝洁收购了“熊猫”所有资产,只生产自己的汰渍、碧浪等产品,逐渐吞噬了“熊猫”的市场。
北京日化二厂最终不惜代价,于2000年坚决收回了这一知名商标。收回的熊猫当即推出新品,试图重走“物美价廉”之路,然被雪藏6年之久的熊猫已疲惫不堪无力东山再起,现在的洗护市场上已难寻“熊猫”的踪迹。
南孚
2003年8月,美国吉列公司,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
2014年底,鼎晖投资从宝洁公司手中收购南孚电池78.775%的股份。
15年的来回“迁户”,南孚现状还算不错,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统一润滑油
2006年9月22日,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获得统一惟有的两家独立法人公司75%的股份。
2015年,壳牌宣布将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霍氏集团和凯雷投资集团转让统一润滑油75%的股权。
丁家宜
2011年,丁家宜被科蒂以4亿美元收购。被收购三年后,丁家宜的销售量严重下滑,科蒂集团便决定停售“丁家宜”系列产品。
2015年,丁家宜重回创始人庄文阳之手实现“复活”,重启KA渠道。曾经风靡一时的丁家宜,如今在市场上能看到的产品还是很少。
结语
外国公司收购中国品牌,很多时候看上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其在中国本土的渠道,其不过是通过收购来为自己的产品打通中国市场铺垫道路。更有甚者,其目的是出于直接消除对自身产品有竞争关系的中国本土品牌。
市场是残酷的,一旦被别人甩在身后,再想赶超就十分困难。因此,本土品牌在卖身外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让辛辛苦苦培养起的中国品牌就此消亡。
11949起
融资事件
5932.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7392家
企业
2481家
涉及机构
679起
上市事件
8.1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