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讲,杨小凯是典型的官二代,父亲曾担任湖南省政协主席,母亲曾任周总理的机要秘书,后来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文革改变了一切。
刚开始,杨小凯曾经兴奋过,他散发传单,写大字报,唱革命歌曲。但是,目睹一次次的大跃进,目睹一窝窝的公共食堂,目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师一个个被打成反革命,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17岁的杨小凯动摇了。
他独自跑到岳阳、常德等地农村调查情况。在走访上千农户后,他写出了5000字的长文《中国向何处去》。文中,他主张彻底革命,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体。
结果,这张大字报火遍全国。
平心而论,杨小凯只是用一个年轻人的眼光,平静地看待中国的一切,平静地评价当时的执政者。不过,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篇文章让杨小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很快,上面下了最高指示,“是极右!”
很快,杨小凯被钦点为通缉犯。
很快,父亲被关进牛棚,哥哥被开除公职,妹妹被下放到农村,最惨的是母亲,1968年1月23日悬梁自缢。
最后,1968年,杨小凯被判入狱10年,此时,他刚刚20岁。
换上一般人,这辈子已经结束了,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自暴自弃,但是杨小凯却没有。
他拜监狱里的教授为师,学机械、学经济,学数学。10年的监狱生活,光读书笔记,杨小凯就做了五、六十本,甚至还完成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
此外,他读马恩经典,读资本论,用高等数学量化劳动价值论,并推导出高斯第二定理、层级理论、纳什均衡,劳动分工理论。
正因为于此,当1978年粉碎四人帮,迎来*次高考时,只有高中水平的杨小凯敢信心百倍去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而且专业是数量经济学。
此后,他搞定美国博士,搞定名校教授,而且,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拿到正教授,杨小凯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那么,杨小凯凭什么?
一、高人指点、贵人相助
*个高人是刘道玉。1982年,刘道玉是武汉大学的校长,而杨小凯是一个没有摘掉帽子的“通缉犯”,但是刘道玉却敢直接把他聘为武大助教,专门教授数理经济学课程。
*个贵人是邹至庄。当时,杨小凯已经完成了《数理经济学基础》、《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正是这两本书,引起了到武大讲学的邹至庄教授的注意。
邹至庄是谁?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美国统计协会院士,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计量经济学大师。其中“邹氏检验”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
“想不想读博士?”
“做梦都想!”
就这样,杨小凯进入了著名的普林斯顿经济系攻读博士,从此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第二、笨鸟先飞早入林
话说杨小凯读博士已经36岁,而且英语基础基本为零,你说难度有多大?
杨小凯就是杨小凯。为早日通过语言关,他白天练,晚上练,做梦都在练口语。
他上课总是坐*排,强迫自己不分神,课后就去抄阅同学的笔记,经常一抄就到夜里三、四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杨小凯已经能够听懂专业课,一年后,他开始在国际*刊物发文章,仅仅4年后,杨小凯就拿到了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
此后,杨小凯去了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当讲师。
那段时间,他一天当两天用,一周上六天班。
曾与他共事过的黄有光教授回忆,“小凯写过一本六七百页的书,是用七个月写完的。我写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却要用好几年。”
正是这种拼命,杨小凯学术成果宛如泉涌,不到一年就由讲师升为高级讲师。
第三、独辟蹊径做真学问
当然,拼命做学问有的是,问题是你的学术成果含金量怎么样?
要说放眼世界,华人做宏观,做计量,做金融的学者有的是,也容易出成就,但杨小凯却恰恰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道路,“通过数学的方法,从最经典的亚当斯密和阿伦杨格出发,重新梳理微观经济学关于分工以及宏观增长理论。”
“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原动力。”
据说,他关于分工的灵感来自文革坐牢,当时杨小凯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和古典经济学,可以说对各种分工理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很快,他先后出版了《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新型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并*出新兴古典经济学门派,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尤其是《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认识是自马歇尔、萨谬尔森以来,第三代经济学教科书的代表作。《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更是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天才著作”。
怎么说呢,杨小凯博士毕业后的16年间,他累计发表了29篇文章,光美国经济评论等TOP5的杂志就发了七八篇。要知道,国内很多所谓的学术大牛一辈子都发不了一篇。
所以,杨小凯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了当之无愧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
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那就是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会组织过4次国际贸易讨论会,前三次的组织者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卢卡斯、克鲁格曼、格罗斯曼,另一个就是杨小凯。克鲁格曼、格罗斯曼是杨小凯的老师,而卢卡斯、克鲁格曼都是诺奖得主。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怪才张五常由衷感叹,“杨小凯坐了10年牢,出来后还能有如此的成就,假如他有我这样的机会,我怎能赢不过他。”
最令人佩服的是,杨小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经折磨,但他非但没有记恨自己的祖国,反而能在成功后四处奔走呼吁,关心着祖国的命运,“这是个人的良心。”
早在1995年,他就提出给予国有企业老板剩余索取权、放开户籍制度、破除行业垄断,自动注册制取代批准制,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等等观点。尽管当时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事实上,后来很多都已经被政府采纳了。
大伙一定不会忘了2002那场著名的“林杨论战”,当时国内多数主流经济学家都在强调我国的后发优势,唯独杨小凯抛开主流观点,认真分析了落后国家的转型历史。
他考察了拉丁美洲各国的发展轨迹,并在台湾、美国考察大量晚清企业档案,最后震耳欲聋地提出了关于后发劣势的追问,“在起步后,利用资源和别国经验,会获得一个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它会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盲目乐观,拒绝有效变革,长期这样下去,就走不远。”
杨小凯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只有政府的权利被限制之后,经济才可能真正健康发展,英国及日本都是典型的正面案例。”
现在看来,杨小凯是多么地富有远见卓识。
对于国内很多哗众取宠的经济研究,杨小凯更是一针见血,“之所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并不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学识不够,而是他们缺乏基本的学者良心"。
所以,国际知名学者杰弗瑞·萨克斯说,“毫无疑问,杨小凯是研究其祖国,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
然而,2004年7月7日,这个世界上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将生命永远被定格在了56岁。杨小凯从不吸烟,却患上肺癌,有人认为是十年牢狱种下的病根。
从此世间再无杨小凯!
没有办法,天妒英才!
没有办法,上天只给了他16年!
20543起
融资事件
4313.18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295家
企业
1075家
涉及机构
503起
上市事件
4.9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