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几个风口,要是碰见风口就All in,到现在不知道已经死多少次了。中国的创投环境越来越浮躁,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点,适当地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可能是件好事。只有跨过牛熊边界,走过几轮周期的投资人,才能把风景都看透。”
7年前,在经历了15年的IT生涯之后,杨宏伟开始思考人生下半场的定位和价值。在北大光华读MBA的经历,让他了解到了投资行业。于是他放弃了很多令人羡慕的可能选择,毅然转换跑道,从小兵开始,一路勤勤恳恳地“升级打怪”,直到成为芳晟基金的合伙人。
芳晟基金合伙人杨宏伟
做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助推器
芳晟基金成立于2010年,历经8年,芳晟基金已经组成了一支拥有风险投资、投行、母基金、以及财务、法务、战略和营销咨询等综合整合能力的团队,投资了国内外20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80多家国内外的优秀企业。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2012年开始,芳晟基金连续支持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正是这个连续举办多年的大赛,也给芳晟基金提供了更多接触优质项目的机缘。
杨宏伟表示:“大赛和所投资子基金的海量项目池,是芳晟基金的独特资源优势。我们能从大样本的项目库中,观察到行业的变化情况,发掘出前沿趋势,同时能够对所关注的细分赛道,有更多的横向竞品、纵向产业链、以及不同时间轴上的比较性分析。从而让芳晟的投资团队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考察和挖掘出优质的项目。像早期的思路迪和云洲智能,都是从大赛中被挖掘的,细分赛道的领军性企业。我们希望关注符合趋势的创新型企业,并跟他们一起成为时间的朋友。”
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试炼与积累中,芳晟基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一个方向,是自上而下,依照芳晟的投资逻辑框架和对未来的预判性分析,结合大赛及企业工商大数据的统计性分析、以及投资行业的各种趋势性研报,最终落实到具体项目标的选择;另一个方向,是自下而上,通过各种项目源获取的项目,汇总出最新的趋势,并及时对投资逻辑进行适当的修正。
未来芳晟将进一步对海量的项目进行价值挖掘,并希望能更多地跟友商基金、各地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等合作,共同打造适合创业和投资的生态环境。
坚持新科技+新需求的趋势研判
“投资”和“投机”一字之差,不可否认难免运气成分掺杂其中。但面对一个个风口,技术出身的杨宏伟显示出的冷静、沉着与投资行业中的浮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投资逻辑,稳中求胜。凭借着自身15年的TMT从业经验,以及后来的投资经验,杨宏伟的投资策略越来越明晰、越来越聚焦。
他思考出的一个投资趋势模型-TRENDS,分别代表了构成新经济(Economics)的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是两个主要的推动力量,一个是技术(Technology)变革和对数据(Data)的应用,另一个是用户需求(Need)、市场或者政策的推动。当应用成熟以后,会落到很多具体的场景(Scene)之中,再通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把各种场景的要素进行重构(Reconstruction),最终形成适当的产品服务并推向市场,这些就构成了投资趋势的模型要素。
杨宏伟观察到,在市场中获得高估值的项目,就对应着上述的两种主推力量。对技术驱动型来说,技术拉着应用跑,在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再与真实的需求和市场去结合;而对于需求驱动型来说,更关键的是对应用的理解和落地运营能力,技术则可以做竞争力优化和进行倍增的放大项。很多趋势之所以昙花一现,就是因为这两者的关系没有搞好平衡或有所缺位。
对技术驱动型的投资,杨宏伟的建议是在判定好趋势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早期投入,寻找到该领域顶尖的科技人才,快速初始化项目,进行技术迭代,逐步形成行业赋能平台。比如IDG、创新工场、分布式资本,其实分别占据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的早期技术红利。在中后期再进入的投资人,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下,往往就会遇到项目估值高,历史融资额巨大,同类竞争者众多,但同时应用没有完全落地、收入也还不高的尴尬局面。目前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迟早会有去泡沫的过程。
拿着锤子找钉子大多都是伪风口
“凡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风险都很大”。杨宏伟强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虽然都是大的技术趋势,但“任何技术都不能包治百病”,一般初期只是在少数几个核心场景上比较适合,而大范围应用的成熟,则需要看技术的迭代、市场和资本情绪、一系列周边配套环境的成熟。
以AI来说,也可以说是目前安防市场的刚需,在滋养着头部的几个玩家。基于现在的算法能力,还是有很多细分市场渗透的可能,但要达到当初大家设想的通用人工智能,甚至取代人类的层次,还需要至少几个技术周期,没有办法一蹴而就。至于区块链,现在还是虚拟币、交易所和基础设施的天下,其金融方向的应用属性会更为明显。现阶段国内投资人的关注点其实还是在于ICO快速变现的价值,距离价值网络的理想实现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从竞争角度考虑,技术型玩家,需要及时将技术红利,转变为资本、资源和商业上的红利。
对需求驱动型的投资,杨宏伟则建议在每个风口来临之时,让子弹再飞一会,先观察一下实质,再做判断是否跟进。历史上很多风口,最终在主体上被证伪,比如O2O,B2B电商、共享单车/货架之类,往往是因为其商业模型本身就存在一定缺陷。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拿着锤子找钉子,很多伪风口,都是资本和创业方合谋的结果。互联网讲究低毛利,高补贴,大规模扩张的玩法,在高强度的竞争下,是一场难以为继的资本游戏,尤其在流量枯竭,投资市场情绪偏冷的时点。
综合来看,芳晟目前主要关注在智能商业领域。从技术端来阐述,主要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从需求应用端来阐述,主要包括跟空间、出行、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最具迭代创新能力的消费领域。正是基于这种逻辑,杨宏伟主导投资了智齿科技(智能客服)、中数智汇(数据服务)、Everstring(AI预测性营销)、Scry.info(区块链)、Zooz(国际支付网关),以及云Space(商业空间短租)、1号生活(零售供应链)、帕皮科技(STEAM教育)等一大批企业。杨宏伟目前正在管理的苏州芳晟基金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已经投资的9个项目,其中6个都已经获得了新一轮融资。
深知创业不易,做被投企业的陪跑者
曾经有过创业想法的杨宏伟,深知创业的不易。“做投资就挺难的了,每天都会有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交织在一起,但创业更难。”杨宏伟说,“因为投资其实是一个风险组合。作为基金的管理者,只要保证其中几个核心项目上赚钱,基金整体就可以盈利了。但作为走资本路线的创业者,只有0和1,没有中间路线。”虽然依旧有各自基于商业原则上的考量,但杨宏伟的内心,跟创业者是同频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企业家的价值,芳晟基金的愿景,就是成为最理解创业者的基金,帮助企业家实现更高价值,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努力,为人类福祉贡献最大力量。
芳晟不仅推动被投企业与芳晟商业生态的战略协同,更为注重被投企业资源需求整合,并为其提供增值服务。“芳晟前几年在国内做了很多大数据项目的积累,我们投资海外的相关项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跟国内的项目进行对接整合。”杨宏伟介绍道。
“作为一家中早期的投资机构,我们曾经以前向的投资逻辑为主。就是选择有巨大潜力的企业,耐心孵化,然后期待它能够快速成长,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开始建立后向的投资逻辑。与产业的资源方结合,发掘资本市场的需求,再反向寻找标的并进行赋能,这样会对创业企业形成更强的拉动效果。我们会跟企业一起成长,一起搭建生态,一起实现产融结合的战略布局。”
坚持认真做事及价值投资,在杨宏伟看来,这是与创业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实现更高自我价值的方式。他喜欢跟中早期的创业者一起摸爬滚打,脑力激荡,共同体会着生活的不易和美好。
嘈杂中安静,犯错时修订
对于投资中的所谓“运气”,杨宏伟表示认同但并不羡慕。“当时觉得心动却最终没有行动的独角兽,错过的,恐怕不在少数了吧?”他一脸平静地说。“我们可以回头来看,有些独角兽,是伪独角兽,甚至有些已经上市的企业,也都在艰难中挣扎。创业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临时的上岸。而投资人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一切就顺其自然。但确实总会有需要总结反省的。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永无止境的过程”。
坚定不代表抱令守律、故步自封。作为投资人,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型,才能在大量嘈杂的信息中发现合适的标的;另一方面,因为思维框架很容易形成僵化的东西,当市场和自己的实际判断情况不符合时,要立刻认错,修正自己的模型,去贴合新的趋势。
感慨7年的投资生涯,他说,“投资也好、创业也好,都是人跟人之间思维的碰撞,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所以有时候你会碰到一些让你难过的事情。要做个好的投资人,需要从内心克服,去淡然处理这些事情。投资就是做人。”
“笑如朝露瞬化霓,痛若空谷恒传音。尘起日月嫌梦短,心静山水映倒痕。”这是杨宏伟在多年前做的一首诗。懂得在嘈杂的时候安静下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才是一个投资人应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