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魏璎珞,天生脾气爆,不好惹。
想必《延禧攻略》这句经典台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可惜自始至终,开金手指的爽文玛丽苏女主角是且只是魏璎珞,而并非她的扮演者吴谨言。
28岁才迎来所谓的爆红,吴谨言尴尬的夹在大花和小花的年龄过渡期,颜值被富察皇后秦岚碾压,演技被继后佘诗曼吊打,多亏角色光环,才能让她终于借剧东风,开始走红。
然而,未谈红,先论黑。
28日凌晨,《中国电影报道》官微发文控诉吴谨言团队耍大牌,称对方临时更换采访地点,又因没有协调好场地等因素,要求采访组支付场地费用,接着又改称因艺人接下来有其他行程无法满足采访。栏目组表示从艺路上任重道远,德为先。
电影频道节目官博凌晨发博并置顶,足以窥见栏目组意难平,一时引起舆论哗然。
让网友沸腾的原因有二:
一、吴谨言团队失信行为本身。
二、《中国电影报道》作为央媒向来宅心仁厚,被网友戏称“逮个人就夸”,挂人这是头一遭。
对此,欢娱影视转发回应,表示会彻查清楚、内部检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并对于给此次采访团队所造成的损失及精神伤害诚恳道歉。
然而这个道歉引发了第二轮舆论风潮,也可以称之为舆论疯嘲。
一嘲遣词用句。网友这厢探究“贵媒体”的语法是否有问题,那厢品评道歉口吻是否有“以上对下”之嫌。
二嘲道歉不诚恳。寥寥几行字,对失信行为的歉意是如此官腔,态度不够诚恳。
风波未平,28日吴谨言本人致歉和欢娱的道歉信,亲手将舆论疯嘲推向了第三波。
如果说吴谨言的道歉还算中规中矩,那欢娱影视的道歉信堪称艺人公关的错误示范模板。
首先,道歉并不剖析错误如何发生。欢娱影视在事发三日之后,被媒体抨击之后却并不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错?谁出了错?道歉信一概含混带过,并未给公众明确的交代。
其次,道歉后不谈弥补过失。用“带来困扰”和“产生误解”等用词巧妙缩小自己错误。只字不谈如何避免再度犯错,是否定了规章制度?工作室追责的力度如何?一句轻飘飘的严重警示就想安抚已经被触怒的路人和观众,未免太过想当然。
更何况,此次事件直接受到名誉冲击的是吴谨言,团队并没有在信中维护她的公众形象,这在公关稿写作上更是大忌。
故而,欢娱影视得罪媒体后错误的危机公关,把自己送到了千夫所指的舆论旋涡。
央视网晚间也站出来,发表网评文章“魏璎珞”耍大牌,入戏太深还是艺德不够”,用战斗小檄文指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阅读量迅速飙升至1000万+。
电影频道指责+央视网定罪,此刻吴谨言团队堪称腹背受敌。
中国电影报道显然并没有打算私下议和,当晚22点发了接受道歉的声明,却耳提面命“希望我们的善良能触动你们的进步与成长”。
一天的舆论战打得欢娱影视溃不成军,也让这个草台工作室成了众嘲,吴谨言当下立刻选择再度诚恳道歉,把姿态摆的足够谦卑,算是暂时平息了“一场采访引发了舆论危机”。
一场与媒体的纠纷,整个团队都靠着艺人肉身堵枪眼,一点公关手段全无,让人不禁感慨:欢娱影视做不好经纪业务就别坑艺人了。
欢娱影视:制作能力长板,艺人经纪短板
不同于在艺人经纪上惊人的蠢操作,欢娱影视在影视制作上有独到的心得。
欢娱影视全名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于正,自2012年成立以来,制作了包括《宫》系列、《美人》系列、《陆贞传奇》、《神雕侠侣》等热播剧,靠着大IP剧路线取了不俗收视佳绩。
在“流量为王”的市场行情下,《延禧攻略》播放量已突破130亿,#延禧攻略#相关热搜词登上微博热搜301个,实现了各种“狂奔数据”,名副其实的2018年*爆款剧。
如果复盘《延禧攻略》缘何成功,其实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据网上资料,《延禧攻略》导演为摄影师出身的惠楷栋和温德光,审美在线画面精良。美术组指导栾贺鑫,参加跟指导过《王的盛宴》《道士下山》,电视剧《军师联盟》《甄嬛传》。配乐陈国梁,《金枝欲孽》《宫心计》经典配乐出自他手,再加上服化道精美,正是制作团队在保证专业的精益求精才奉献出了如此优质的内容。
后期欢娱影视更是在营销上玩出花,一方面走史实普及路线,牢牢抓住了文艺青年的心,使他们自发成为口碑发酵和二次传播的生力军。另一方面走CP大混战路线,帝后CP,卫龙CP,傅璎CP等,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看剧必站CP的投射快感。
然而,饶是欢娱影视这般熟稔如何制作和营销一部爆款电视剧,他们依旧在艺人经纪业务上踢到了铁板,归根结底,还是非专业。
吴谨言风波正暴露了欢娱影视在艺人经纪上的短板。
1、对经纪业务不熟练。一直以来,于正造星的能力不容小觑,一手捧红了杨幂、赵丽颖、冯绍峰、陈晓,然而却在艺人爆红后的经纪事务上毫无建树。于正几番幽怨写文叹人情冷暖,无非就是感慨一手栽培的小花翅膀硬了就离巢,成了他高攀不起的流量。甚至连他费尽心思百般讨好的欢娱一哥陈晓,也并不给他好脸色。
吴谨言在《延禧攻略》开播后,微博@陈晓一张自己与他的撞脸照,为了不过是让同门师兄帮忙宣传,陈晓粉丝暴怒觉得蹭了自家热度,双方粉丝撕个天昏地暗,于正喉头咽血,把当初跪求帮陈晓争取出演《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内幕抖落出来,陈晓依旧不理睬,转头帮对打剧《如懿传》宣传。
这充分说明了于正对于艺人的管理存在着重大的疏失,公司内部没有行之有效的艺人经纪统筹管理秩序。
2、处理明星对外公共事务不够专业。吴谨言与《中国电影报道》冲突,只是一个小小的采访纠纷,最后竟然演变为一场舆论风波,这充分说明公司没有危机公关的警觉性,舆论发酵后也并没有合理的应对方案,两次道歉都是火上浇油式。
不但缺乏与媒体对接的能力,也凸显了公司对外公共事务处理能力非常薄弱,这对于艺人相当不利,要知道,这是吴谨言走红之后面对的*关卡,未来的各种合作需求还将源源不绝,公司让刚组建的工作室来处理,简直是在赌她的前途,临时搭出来的草台班子就说明公司根本对于艺人的爆红没做准备,更遑论长远规划。
事实上,诸多影视公司早早的就意识到在制作优秀影视作品的同时,并不能兼顾艺人经纪,从而干脆利落的选择了舍弃。
部分影视公司,剧与经纪业务不能兼顾:壮士断腕
据媒体报道:“早在王中军创立华谊兄弟开始,明星群一直是华谊的杀手锏。早些年,艺人经纪业务给华谊带来了超过1/3的收入。王中军一直形容他在影视圈跑马圈地时,华谊兄弟与旗下明星、公司股东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
而在2014年华谊兄弟“去电影单一化”前后,公司旗下多个艺人跳槽或成立工作室,华谊已经将艺人经纪业务所占比例压缩到了*,一是避免明星出走波及股价,一线艺人离去会拖累公司,使其在资本市场的吸金力大打折扣。二是找到了一条收购明星公司并签业绩承诺协议试图“绑定IP明星”道路。
与华谊不同,2017年9月,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发布业务板块调整公告,直接取消艺人经纪业务。
正午阳光在公告中,简述取消经纪业务的原因是:“面对市场日益严苛的要求和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意识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内容创作中;而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艺人们,也需要更加专业的个人规划与长远的战略布局。”
一语道破影视制作与艺人经纪两者相生共存的矛盾点。
自制剧机会有限,无法给艺人更好的规划。举例,欢娱影视旗下艺人众多,但也并不是力捧就能红,于正典型的“家长式经纪人”做派,力推的小生和小花,量身打造电视剧,恨不得拿手中资源去砸,然而还是机会有限,不能满足新生代艺人的发展。
譬如张哲瀚,先后参演《我为宫狂》,古装剧《宫锁连城》、《美人制造》《半妖倾城》,始终无太大水花;还有白鹿,参演《凤求凰》,女二戏份多过于女主关晓彤,却依旧不温不火。
艺人与公司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影视制作总是力图压低演员片酬,而经纪合约总是希望为艺人争得利益*化,左手买,右手卖,对于只图旱涝保收的艺人而言,这是个温饱的工作。而对于有野心的艺人而言,这并不是合算的买卖。
吴谨言《延禧攻略》70集片酬500万,卫视收视率仅有0.154的倪妮《天盛长歌》片酬是9800万。如今已跃进准一线的吴谨言,真的甘心吗?而这份甘心又能维持多久?
《延禧攻略》爆红的原因之一,也包括了它把演员总片酬压缩在了2400万里,这才使得那2亿7600万制作费发挥了*功效。显而易见,接下来吴谨言的新片片酬将有一个大跃进式的飞跃,而这样陡然增多的成本,势必与制片方要压低成本的意愿想违背,未来如果吴谨言进一步走红,制作方将越来越无法负荷艺人成本的通胀,事实上这也将是艺人与公司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
结尾:影视公司变成依托影视剧制作资源的全约经纪公司,其实是给自己带上了镣铐,“东方式家长经纪合约”只能豢养不能离巢的艺人和培植新人,以目前欢娱影视的经纪业务能力,尚不具备专业经纪公司的素质,于正大约又将走上挖掘新人——资源力捧——走红翅膀硬——独立解约的老路。
10516起
融资事件
1368.34亿元
融资总金额
6382家
企业
1947家
涉及机构
183起
上市事件
1.0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