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看的项目已经到签订投资协议的最后阶段了,但是再三考虑还是放弃了,原因是觉得估值有点高。”一位投资机构CFO说,他们的策略是选择收缩战线保存实力。
募资难、退出难、政策加压,今年的股权投资行业哀嚎一片。寒冬之下,机构求生欲望强烈,不过,各家自保之术各异。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机构今年一个项目都没有投。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足以反映投资行业这种“广积粮”的做法普遍存在。不过有些机构则表示自己的投资节奏不会被影响。“天塌下来,看到好的项目该出手就得出手,不然就会错过机会。”一位TMT行业投资人表示。
寒冬之下同样孕育生机。国内的低气压投资环境,仍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试图寻找投资合作机会。一位全球知名保险机构旗下投资机构刚刚在中国投了第一个项目,但是苦于寻找GP而不得。“就像追美女一样,我们想要的美女不要我们。”他在接受投资界(ID:pedaily2012)采访时表示。
整个市场正在变慢
焦虑是近期投资圈人频频谈及的一个词语。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约3800亿,同比下降55.8%。募资断崖式下跌的同时,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加剧、政策管理不明朗、资本回报率下降等问题也让投资行业早早感觉到了深秋的凉意,有人更直呼创投行业要准备过冬了。
“整个市场短期之内就会进入相对停滞,或者放缓的情况。”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投资领域的募、投、管、退四个领域中,退和募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影响。退出方面,近两年来,新一代发审委体系下审核趋严,让看重IPO退出的股权投资市场倍感“压力”。今年上半年,PE市场IPO退出案例总数量缩水超两成,导致退出端大幅下滑。
募资方面,融资难成为机构难熬的一道生死关卡。“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手上没钱怎么来投资。”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在近日举行的2018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上表示。
越是没钱越是懂得“节俭”。目前市场流动性差,募资难度加大,可投资金变少,使得管理人投资时更加珍惜手上的子弹,高估值项目基本已敬而远之。有投资人士笑称,几位投资人朋友都开始商量下半年这几个月该去哪里度假了。
不过,虽然面对同样的困境,各家机构感受的寒意却是有差异的。有机构IR近几个月一直在朋友圈打听各类机构LP消息,苦于寻找资金而不得。有些机构可能在精挑细选好项目,准备“存粮”过冬。一些机构则由于规模品牌效应以及资源积淀,正在积极筹备新一期的基金募集。
抱怨、怀疑之后,更多的投资人正在埋头做自己的事。“我们正在准备新一期的人民币基金募集,是跟政府引导基金合作的,政府出资50%,剩余资金由之前的机构LP来参投,可能近期就能完成。”沪上一位投资机构市场部人士表示。
“屯粮自保”并非万全之策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投资行业面临的困境和当下有些类似。当年一家全球著名的投资机构给其投资公司的CEO群发了一个邮件,邮件里强调,现在必须现金为王,大家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在当时的时间节点,很多的投资机构都在收缩投资,甚至没有投资。这一点,跟现在的情况特别像。
但其实,对投资机构而言,把钱拿在手里并不轻松。在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看来,资本的投资是有有效期的,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期短则3-4年长则7、8年甚至更久,投资期内如果不投出去,基金的回报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投资机构必须在投资期内把钱投出去,否则跟LP也没法交待。所以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不光是创业者过冬,投资人其实一点也不比创业者轻松。” 许四清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冬天一般都是暂时的,目前的一级市场正处于过渡阶段。
当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国内的一家投资机构曾经和以色列的一家外资投资机构合作,虽然手中有2个多亿美元的资金,但是外资机构在金融危机之下始终坚持现金为王的策略。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的时间里,这家投资机构几乎没有投任何项目。
“但实际上,那两年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中国企业,导致我们错过了在中国投资的最好时机,基金的回报也很不理想。”该机构的合伙人在回顾那段投资历史时十分遗憾地说道。
从漫长的历史以及投资发展周期来看,可能更容易看清当下的市场环境。“岁月告诉我,改变不了大环境的时候,就埋头做事儿,做好自己的事。”谈及今年的这场“寒冬”,徐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谈道,“潮起潮落总是有的,潮落的时候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是新的机遇。”
股权资产配置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长线资产,这就需要机构用时间换空间。对于更有耐心的投资机构而言,眼下的寒冬并不会影响其投资节奏。在上述峰会上上,投资界记者发现一些投向To B领域的投资人正跃跃欲试,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最近花比较多时间在看一些安全领域的新东西,一方面从趋势上来看,安全的需求非常大,其次,因为技术发展带来IT结构的变革推动新的安全解决方案朝着云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围绕着业务安全领域,我们正在做重点分析以挖掘到更好的项目。从整个行业来看,完全基于IT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未来前景会更大。”多年来专注于To B领域投资的刘唯表示。
外资保险LP:苦于找GP而不得
没有寒冬哪来的春天?国内机构研究“怎么过冬”的时候,外资投资机构正持续涌入中国市场。8月初,全球知名的创业孵化器YC凭借着挖到陆奇这一重磅新闻高调宣布进入中国。更多的外资机构还在苦于寻找投资机会而不得。事实上,对外资投资机构而言,考虑到政策、市场环境差异等因素,要真正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RGA是全球最大的人寿再保险公司之一,目前,该机构正计划用用创投业务来开发中国这块新市场。旗下RGAX负责中国的母基金和直投业务。“我们刚刚投了第一个中国的项目,未来会重点关注保险科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科技 领域;母基金业务方面,目前也正在寻找合适的GP来合作。”RGAX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黄家颂告诉投资界。
对于今年的寒冬,黄家颂认为这对RGAX也是一个机遇。“我们用美元来投资,更容易找到好项目,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他表示。在选择GP的标准上,他认为“靠谱”最重要。 “最好,投资领域跟我们保险行业有相关性,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领域。”
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之下,LP对于GP的选择也更加慎重,这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剧行业洗牌。“2018年下半年各机构将面临一定‘生存压力’。”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拥有优秀历史业绩、实力强劲的机构更容易吸引到LP的关注,这对于新机构频频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而言,GP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或将得到改善。
GP:调整方向,捕捉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
对于一批早期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机构而言,在已经投了大量项目的背景下,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则是如何捕捉到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2006年进入中国的赫斯特资本正把目光从此前的媒体领域投资转向科技领域投资。
赫斯特资本中国总经理董事胡盈青在上述峰会的演讲上强调道,赫斯特不只做媒体类的投资,也不只做时尚类的投资,而是关注TMT的每个领域。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AI的重要性已经和前三次达到了同一个高度。” 胡盈青表示。在她看来,AI的场景应用水平已经日渐成熟,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越来越明显,同时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放慢脚步甚至暂时止步、抑或克服大环境的影响保持自身的节奏,各家机构定位、投资逻辑和对未来的布局存在差异,选择的策略也不同。但毫无疑问,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始终是一个大蓝海,如何在当下的投资低潮中把握到机会,考验着投资的人的智慧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