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观察到,这半年,早在几年前已落幕的“千团大战”,因拼多多、食享会、云集等迅速崛起的拼团平台,卷土重来了。
资本“搅局”:20余家VC/PE投资,融资超10亿
食享会成立于2017年12月,由原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创立,是国内首个会员制社交化的食品购物平台。从生鲜品类切入“家庭消费场景”,食享会形成围绕生鲜食材、休闲零食、美妆个护、家居用品四大类的新商品体系。
险峰旗云管理合伙人王世雨在投资食享会时表示,社区社群模式在降低生鲜流通履约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用户获取和唤醒的效率,解决了传统生鲜电商中的两大难题。因此,社区社群模式有可能造就一个常态的生鲜品类渠道。
近日获得融资的考拉精选,是快消品B2B平台“新高桥”孵化的社区团购项目,今年7月才在长沙正式上线。考拉精选的特别之处在于以便利店主为团购团长。
而群接龙只做拼团工具,做物流配送、不做选品、也不做售后。团长只是社区的团长,完全独立运营。数据显示,群接龙每天交易量约有2万单,单日GMV已破百万。
拼团类平台约有百家,但获得融资的却不多,大都发生在今年8月。投资界根据私募通数据和网络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较为知名的拼团创业公司约有8家,融资总额超10亿元,20多家VC/PE入局,其中不乏红杉资本中国、GGV纪源资本、鼎晖投资等一线投资机构。
银河系创投创始人饶慧钢在投资考拉精选时曾分析,社区拼团拥有线下基因,能够支持很多线上拼团模式做不了的事情,比如配送成本过高的生鲜。此外,社区拼团并非纯“空军”战,很难在短期之内出现终局,最终比拼的是选品和供应链能力
随着微信不断释放红利,电商社交化早已成为了大势所趋。粗略统计,近半年来,社交电商融资额达数十亿美元。从成立三年就成立的拼多多到在筹备IPO的云集电商,从避开电商巨头聚集一线城市到大肆争抢四五线城市用户,拼团等玩法层出不穷。
拼团模式通过深度洞悉用户的消费需求,把社交关系和产品的颗粒度打磨到极致,让商品通过社交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满足用户实际且有效需求的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拼团裂变,宝妈“扎堆儿”当社区团长
淘宝、京东没想到拼多多会在自己没注意的地方迅速崛起,拼多多也没想到,自己创造的“奇迹”启发了更多的创业者,五环外的生意越做越大。社群营销快速裂变,微信红利得到了极致开发,近几个月社区拼团也变得异常火热。
社区团购是真实居住社区内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通过社区商铺为周围(社区内)居民提供的团购形式的优惠活动,促进商铺对核心客户的精准化宣传和消费刺激。
在社区团购中主要围绕社区单元逐个渗透,最重要的代表就是社区团长。社区电商消费力最强的是在二三线城市,受消费习惯和城市人际分布的影响,社区里的“宝妈”成了多数平台团长的首选。
多社交、耗时少、收入高、活不累、无需考虑需要考虑进销存等特点,使得每个社区的“宝妈”是最合适不过的纯天然的KOL。宝妈们本身购物能力极强,她们可以利用熟人关系和社群进一步拓展社区流量。据悉,在二三线城市进行社区拼团生意的宝妈们一个月收入可以上万。
据某投资人透露,宝妈们每拉进一个人进团,可从卖出的售价中获得10%的收入。由于微信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这些宝妈们获得的流量是呈几何式增长,销量也同样。
果蔬基本日买,日化油盐米月购,网红畅销品跃跃欲试。社区拼团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加入的人群越多,蛋糕也就越大。拉团的宝妈们不仅是销售者,也是忠实的购买者。
还比较有意思的是,当下的社区拼团大都从生鲜切入,其创始人或是创始团队此前大都参与过当年的千团大战和O2O大战。如 十荟团CEO王鹏,曾在2010创办团购商城GO.CN,在千团大战中杀入十强,后出任国内知名社区零售电商爱鲜蜂的高级运营副总裁。
社区团购模式优势主要有以下四点:极致开发新流量渠道和群场景;运作模式轻,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拓展;有价格优势,产地直达消费者;更快速便捷,交付体验更好。
C端驱动,可说是新电商的鲜明特征。对平台来说供应链是核心,配送是最节省成本的地方,这是投资人对于“新”电商创新的判断,也是为什么基于LBS的社区电商最受资本关注的地方,尤其在消费频次较高的生鲜电商领域,社区电商可将物流成本从20%缩减至2%。
不过,社交电商的天花板也很明显,严重依赖区域的社交电商,在日后的扩张道路上只能走扩展品类或地域扩张的路子,对于当前社交电商产业链上游玩家来说有一定压力。
新电商:买买买到拼拼拼
本以为无法突破的BAT格局,因小米、拼多多、美团等接二连三的上市引起阵阵涟漪,而国内电商市场在巨头之下,也暗潮涌动。
电商还有没有机会?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此前接受投资界采访时分析道:“从大消费的层面来看,消费相关的底层驱动力与新的电商形态一定会对中国各类零售业态、消费品牌、零售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的未来发展形成深远影响。也是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新消费领域具备长期、广泛的创业机会与投资价值。”
拼多多上市时,泰合资本董事总经理蒋科曾分析:“拼多多的崛起,在于构建了新的零售渠道,连接了增量流量和增量供应链。”
增量流量不仅是指下沉人群,也指增量的消费决策回路:购物就像硬币的两面,效率固然是重要原因,非效率的心理因素同样重要,包括谈资、攀比、身份感、从众、互惠、冲动,而社交流量能够更好的还原这些多元场景。
增量供应链则是指,在消费品类裂化、消费品牌分众的趋势下,一批具有局部供应链优势、但缺乏大额市场预算的腰部厂商,由于拼多多采用了类似Costco的流量分配逻辑,因此这些厂商能在拼多多上获得数倍于之前的订单量,在采购、生产、物流、售后等环节获取规模效应,从中降低的成本由厂商、消费者和平台分享,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价比。
有些分析简单地把低价拼团归纳为消费降级,其实是不准确的。低价可以来自于Hi-low策略,也可以来自于EDLP战略,这也是每一代零售渠道都在采取的战略,和消费升级并不矛盾。在电商发展过程中,网络效应、数据智能和规模效应共同发挥作用,意在建立更大的零售生态。
买买买和拼拼拼都会上瘾。由于使用场景的差异,用户的消费分化非常明显,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交产品成为巨大的流量洼地。创业者奔入,VC/PE伺机捕获。
不管是传统的商超、便利店,还是兴起的新零售,开启了一场全面的洗牌突围战,新一轮“百团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