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每4个人就有一个是他们的用户,美团、拼多多凭什么崛起?

美团成立的时间是8年,拼多多创立至今仅仅3年,他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最刚需、用户消费频率最高的产品。

  9月20日,随着美团登陆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企业新势力正式成型,MMP三小巨头全部完成上市。按市值计算,这三家公司分列互联网第四(美团)、第五(小米)和第七(拼多多),仅次于*集团的BAT。

  MMP阵营中,美团和拼多多的各项数据均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2017年,美团年度交易用户达3.1亿,年度活跃商家440万,共完成58亿笔订单,GMV总量为3570亿元。

  2017年,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为3.46亿,活跃卖家170万,2017年共完成43亿笔订单,年GMV总量为2621亿元。

  就连买家年交易次数,两家公司的数据都非常接近:2017年,美团的用户年均交易次数为18.8次,拼多多的买家年均购买次数为17.6次,这些数据,是同期京东的一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家企业均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平均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是美团、拼多多的用户;同时,这两家企业也拥有非常高的用户粘性和消费频率。

  与这些数字对应的,是两家企业的高增长态势。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占据了59%的市场份额,超过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总和;在线酒店业务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美团的订单量累积6790万、间夜量累计7290万,双双位居行业*,超越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三家之和。

  拼多多的增速则更为惊人,不论是用户数、平均年消费、GMV还是营收,拼多多均实现了至少翻倍的同比增长,部分数据翻了几十倍。

  美团成立的时间是8年,拼多多创立至今仅仅3年,他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最刚需、用户消费频率最高的产品。

  “吃”是美团的核心,早期做团购,美团的核心业务是帮助用户通过线上找到线下吃饭的地方;如今做外卖,其核心业务是将线下“吃”的供给打通。

  外卖是美团的支柱性业务,2017年,美团外卖的收入为210.32亿元,占据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超过62%,未来想要实现整体盈利,美团也唯有从外卖业务入手。除数据性贡献外,美团其他几乎所有业务,也都根植于“吃”,不论是酒店、出行还是其他业务,都依赖于由“吃”这一高频消费所带来的用户粘度。

  拼多多方面,尽管没有披露详细的数据,但外界推测,食品、日化、服装等高频消费品,是拼多多GMV的主要来源,3C等低频消费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立足高频消费进行深入推进,是美团和拼多多崛起的关键。阿里、京东解决了互联网商品化从无到有的问题,将线下的商品搬运到线上;美团解决的是商品服务化的问题,拼多多则是由线上反推线下,通过革新供应链的方式,让商品的价格回归其价值。

  变革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美团和拼多多均面临巨大的挑战。前者要操心于如何在各条烧钱战线上保持优势,并且尽快盈利,后者则困扰于低价战略所带来的假货和山寨品的“后遗症”。

  当然,所有在电商领域中能够有所建树的巨头均面临假冒伪劣商品的挑战和洗礼,拼多多的前辈,其他电商平台就已经走过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截至目前虽然打假非常努力,但尚未能够从美国“恶名市场”中挣脱。

  拼多多对此有着清醒认识,表示“存在于过去的问题不应该继续存在于未来,有担当的企业应该通过创造性地解决存量问题来寻求发展,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不过,立足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粘性,这两家企业均有足够大的调整空间。而美团、拼多多的成功,对于后来者*的启示是,中国互联网仍有巨大的机会,重点在于,创业者能不能在巨头们暂时做不快的领域里找到足够大的战略无人区,并且扎扎实实地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核心价值和消费场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