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开始,当提到“日本生活方式”,大多数人会想到两个品牌:一是优衣库,一个是无印良品。这家日本杂货品牌自1980年从日本西友集团内部创造出来之后,就一直坚守自己的风格,在亚洲地区驰骋沙场,从曾经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创造自己的“无印神话”。
然而,树大招风。
近日无印良品因为拒绝北京工商局检查而引来众多非议。在继辱华事件、315事件之后,无印良品再次被喷了一地口水。
不配合工商抽检,“消极抗法”
追溯整个事件,大可以总结为:店铺工作人员的消极应检让事件覆水难收。
9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委托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无印良品巴沟华联店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
店长将执法人员带到家具区,仅看到一件前期被监测的木制家具,其他被监测商品未在现场摆放,执法人员要求调货时被拒。随后,执法人员依职权要求到柜台检查与被抽检商品相关的票据等详细信息,均遭拒绝。执法人员发现,其内部商品系统内均无相关商品信息。事后,整个店铺仍然正常营业,丝毫未受影响。
直到25日,无印良品上海总部工作人员告诉相关媒体,工商局人员要求无印良品北京华联万柳店关店。华联商场方却要求在工商局人员离开后,再次开店营业。听起来“相当无辜”。
各界纷纷谴责了无印良品的态度,“无印良品在中国就该遵守中国法律”“不配合工商抽检,抗法就应应严惩不贷”等呼声不绝于耳。
本来,依法对相关商品进行抽检,是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而不配合工商抽检,不仅会妨碍执法,更多的将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一场舆论。
无印良品的此举,到底是店大蛮横,还是心虚?
为自己“讲故事”的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MUJI)于1980年创始于日本,38年的老牌子成为了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因为它一直在塑造自我,为自己“讲故事”。
无印良品格外强调“极简”,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让消费者体会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为了能够树立自己的风格,无印良品内部有一个组织叫做“外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无印良品的创始人之一小池一子等,他们独立于无印良品的管理架构之外,对无印良品的产品风格进行判断,让整个品牌的风格统一且不偏离理念。
塑造自己品牌风格的同时,无印良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升级理念上,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找出现代大众的生活观,将品牌理念与现代相结合,改变或者升级产品定位。不断地推翻自己,又正视自己。
但无印良品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面临生存危机。早在2001年,据数据透露当时企业亏损达数10亿日元(约568万元人民币)。
回忆当时的企业问题,第三任社长松井忠三作客中欧创业营的时候,直言了企业内部的诟病。
他列举了几点,比如骄傲自大、盲目扩张、品牌弱化等。
之后松井忠三大幅度改革,学会“断舍离”。不断缩减亏损门店,焚毁不良库存;同时加大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开发新的产品。终于在努力下,松井忠三扭亏为盈,于2005年创下营收1410亿日元(约80.1亿元人民币)的最佳纪录。
时间翻到了2008年。这一年,无印良品打进了中国。
“中国对无印良品来说,是最重要的市场。”无印良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山本直幸从未掩饰过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决心。
无印良品从2011年的不足30余家,到了2017年年初开出了国内第200家MUJI 门店,无印良品的“中国行”是相当的有速度。
根据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1月公布的2018财年Q3 财报显示,中国、香港、台湾、韩国地区为主的东亚事业群的季度营收总额为257.8亿日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8.9%,占集团总营收26.6%,而日本本土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只有5.7%。中国则是东南亚事业群最大的一块营收蛋糕。
2018年,无印良品更是在深圳成立首个三合一项目——“全球首家酒店+餐厅+旗舰店”,表现出了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兴趣。据了解,从2014年无印良品就与深业集团进行合作谈判,最终得以将无印良品的理念灌输在酒店的建设中。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但一种“复杂”的气氛始终在周围蔓延。
“无印良品”是否有“良”
对于任何一家大公司来说,拓展海外市场与延伸新业务意味着开辟新的营收通路,但也可能会面临“粗心大意”带来的其他风险。
无印良品似乎并不懂激进扩张带来的那些麻烦。
有一组数据显示,日本媒体针对年轻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无印良品的品牌好感度高达51.1%,位居第一。但如果对中国消费者调查,尽管占领市场份额一直在扩大,但是好感度却有些“复杂”。
2018年4月,其因未妥善履行进货查验义务,销售错误标注原产国台湾的商品,被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罚款20万元;
今年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官网通报了对8起“问题地图”案件的查处。其中包括了无印良品赠阅的《2017年秋冬家具目录册》插附地图中,少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部分中国岛屿,令人大跌眼镜。
除了这些原则性问题,商品质量上也良莠不齐。产品标签混乱、质量不佳、不能维修、无生产日期标签等问题不断被爆出。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显示,2107年无印良品旗下门店就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处罚达4次……
即便在商业上,无印良品是一部“神话”,但是回归企业本身,原则性问题、产品问题如果不能根治,早晚有一天帝国会崩塌。
而这艰难的气息早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已经在赛道上起跑了:快消品杂货店不断出现,比如网易严选、小米有品、名创优品等平台被认为是无印良品的劲敌,品质相当,且价格更加优惠。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冲动性越来越明显,无印良品的产品貌似并不能完全跟进中国消费市场变化。而无印良品的门店扩张迅速,似乎又要走上盲目扩张的老路,导致成本增加,单店销售下滑。
反观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杂货品牌,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的节点上,抓住机会做品质生活类电商自有品牌,非常有机会顺风翻盘,直接赶超。
结语
无印良品在中国已开设二百家门店,而全球范围内则共有八百多家,我们不能否定无印良品令人钦佩的企业管理和之前的一系列成就。
但是在风光无限、肆意扩张的背后,大步流星也是要脚踏实地的。
11954起
融资事件
5932.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7394家
企业
2483家
涉及机构
679起
上市事件
8.1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