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的钱都去哪了,图说资管行业四十年蝶变

从2014年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出现下降开始,较低风险的债券、保险以及股票、期货和外汇等“风险性金融资产”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进入多元化配置时代。

  从存款为王到买基金、银行理财、宝宝类理财,从股市到楼市,伴随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家庭财富得以不断累积,他们的资产配置也随着大类资产轮涨而不断变迁。

  似乎从2014年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出现下降开始,较低风险的债券、保险以及股票、期货和外汇等“风险性金融资产”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进入多元化配置时代。

  同时,居民的理财需求也促进了国内各类资产管理的蓬勃发展,当前资管领域的市场规模和格局如何,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怎样的蝶变?

基金崛起

  回顾历史,90年代我国居民财富管理主要靠高利率的存款,2000年后转向房地产,随后金融资产逐渐成为新的选择,而作为股票市场的间接参与方式,公募基金是最早走进大众视野的。

  2007年以前,公募基金亦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要形式,其业务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投资标的以标准化的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产品类型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主。不过,2000年以前,公募产品以封闭式基金为主,产品数量少、规模也小;到了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行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在2005—2007年迎来A股的一波大牛市,股票型基金规模迅速扩张,从2005年底的500亿上升至15000亿,大幅反超混合类基金。

  随后受A股市场表现低迷影响,2008—2013 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资产大幅萎缩,而债券型和货币基金配臵需求上升,产品数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互联网宝宝类基金在2014—2017年迅猛发展,货币基金在推动基金规模大幅增长,2014年底和2015年上半年牛市吸引了不少资金,与此同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债券类和货币类基金等中低风险产品的配置需求大幅上升。

  截至2007年年底,股票型基金与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之和约为2.59万亿,占基金行业总体规模比为79.29%。开放式公募基金的规模从2002年的400多亿上升至2017年底的11万多亿,16年增长了近300倍。

  2015年以前国内公募基金的持有人超过60%为个人投资者,主要持有股票型、混合型和货币型基金,2015年以后大量机构资金开始进入公募基金市场,目前机构投资者的份额已经和个人投资者基本持平。

  而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同时,私募基金行业也在暗暗发力。

  起初是部分证券公司和个人开始利用股票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价差拉拢大户投资一级市场认购新股获利,私募证券基金逐渐成形。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财富效应的显现,一些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和民间炒股高手通过设立工作室、投资咨询公司等方式,接受客户委托从事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但这一阶段多以跟庄做股模式为主,投资运作不规范。

  自2004年2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行“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起,私募证券基金开始走向阳光化、规范化。2006年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股市牛市的到来,以信托方式发行阳光私募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开启了几波“公奔私”的大潮,如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于2012年5月从华夏基金离职,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千合资本

  截至2018年6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较上月增长0.84%;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较上月增长0.85%;管理基金规模12.6万亿元,较上月增长0.27%。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52万人,较上月增加1236人。

银行理财迎重塑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走入大众视野是在2004年,彼时光大银行推出*支人民币理财产品。自此以来14年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经历了高速增长,产品资金余额从2007年末的0.53万亿元扩张到2017年末的29.54万亿元,再到如今资管新规后的规模调整和收益下滑。

  理财产品推出伊始,理财收益略高于储蓄存款利率,各家银行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期限的资金,设置不同的预期收益率。

  除了在收益端的刚性兑付,在资金端的投入,理财资金也从债券、票据等收益率稳定的资产向非标准化资产、资金池等方式转变,成为类信贷的“影子银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越来越高,2008年前后时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都在5%以上,有的甚至在9%-11%之间。此间监管连续发文监管,银监会在2010年前后连发十个文件规范,业内统称银信合作“十道金文”。而为应对监管,银行也采取了应对办法,做大理财资金分母,扩充投资非标额度或是以机构间“互买”、“过桥”等方式,将超额非标从理财账户向自营账户转移。在几年间,理财产品平均逾期收益保持相对稳定,根据中债登披露的数据,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651.0亿元,比2014年增长1529.7亿元,增幅21.48%。

  在2016年底,全行业理财规模创出了30万亿元的新高,一年半时间内增长10万亿元。新的一轮监管自此开始,资管新规明确提出“非保本”、“净值化”、“破刚兑”,对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资管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倒逼进行转型。

信托转向主动管理

  自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我国信托业发展已近40年。截至2017年末,中国信托业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5万亿,规模次于银行理财,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中排第二位。

  信托业的发展以20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阶段是早期发展阶段(1979-2007),乱象丛生,多次整顿;1979 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后,全国兴起了信托热,1988年最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信托公司成立,但是随之而来的行业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在经历过监管部门对信托业的六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逐步规范信托公司数量稳定在60家左右。

  第二阶段为规范发展阶段(2007-至今),尽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信托行业整体的监管框架已经搭建完成,不断向着专业化和规范化迈进。但在近两年,随着金融监管方向生变,信托业发展也发生了变化。

  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两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托业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较上季度末下降6400亿,降幅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

  特别是2018年以来,新增信托贷款整体也呈现负增长,2018年6月更是减少了1623亿,而这与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逐渐规范和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限制相关。

  目前,信托行业正从偏通道业务、依赖融资发展向主动资产管理转变,其中的探索领域之一便是家族信托。截至2017年末,有近30家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业务,存量规模合计超500亿元,存量产品数近3000单。不过总体来看,目前家族信托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纳入家族信托的资产类型以现金为主业,功能上以实现财富传承及增长为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