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2016年1-9月至2018年1-9月教育行业融资事件数和金额发现,一级市场上的大钱都在往中后期的项目上涌。但如果从融资事件发生数上看,早期项目在融资事件数中占据了大部分。从融资币种分布上看,近三年来,人民币基金对教育项目的投资在一级市场上占主流地位。
廖丰预测,未来教育行业底层的公司会越来越集中,少数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而处于应用层的教育公司,则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平台层的链接者、集成商们,也会通过增加底层或者应用层的特性,从而树立起更高的门槛,形成差异化竞争。
以下为廖丰演讲内容实录:
2018年,是充满故事性的一年,既有爆发,也有反转;既有笃定,也有纠结。2018年,教育行业的势能已经高高耸立,可以说是势不可挡。那么,波峰的出现会不会已经为波谷的到来埋下伏笔?
我们不妨从前三季度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情况里去寻找。
一级市场上,2018年前三季度融资金额和融资事件,同比去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融资额同比增加145%,达到430亿人民币,事件数为445起。2013年互联网浪潮席卷教育行业,今年前九月行业融资金额和事件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一级市场上的大钱都在往中后期的项目上涌。但如果从融资事件发生数上看,早期项目在融资事件数中占据了大部分。
近三年来,人民币基金对教育项目的投资在一级市场上占主流地位,说明人民币更懂中国人民对优质教育的焦虑和渴求。
这么多钱涌入教育行业,会对教育行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力呢?如果要抽取特征的话,我们试图用“分层融合”这四个字来概括。
我们把各类公司的业务定位、产品形态和场景特征,分成三层——底层偏所在赛道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平台层具有链接、集成资源的特征,应用层则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监管力和把控力更强。如果涉及智能乐器、STEAM设备的研发,又同时具备底层和应用层的特质。
通过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的拿到融资的项目,我们发现处于应用层的项目占比60%左右,而底层则是仅占6%左右。一个趋势是,最开始从不同层面切入的创业公司们,会努力往其他层面延伸发展。行业的变革,往往是因为底层技术的创新,它带来了平台层和应用层的蓬勃发展,但底层的变化却较少被外界感知到。
我们预测,未来教育行业底层的公司会越来越集中,少数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而处于应用层的教育公司,则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平台层的链接者、集成商们,也会通过增加底层或者应用层的特性,从而树立起更高的门槛,形成差异化竞争。
今年前三季度,教育公司IPO消息不断。前三季度已有17家教育机构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中6家已经上市。前三季度也有5家公司在美国二级市场IPO。这23家公司年纪最大的是21岁,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成立年头数在10以上的超过80%。这23家公司里有5家还处于亏损状态,其中4家为互联网+教育公司,但他们的成长势头非常强劲。
从一个长周期看,2017年和2018年,是继2010年前后那一波教育公司上市小高潮后又一波小高潮。然而,2018年第三季度,二级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剧情反转。
2018年上市的教育公司最新收盘价和发行价对比,港股和美股的平均跌幅分别是30.69%和76.88%。今年以前上市的教育公司10月26日股价较2018年1月1日,港股和美股的平均跌幅是75.23%和66.81%。
2018年上市的教育公司大多数都跌破了发行价。今年以前上市的教育公司,最新股价较今年1月1日,平均跌幅都超过了60%。上周,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宣布了回购股票的计划。除教育行业之外,超过500家A股公司及80家港股内地企业都进行了股票回购。
跌跌不休的现象,体现出教育公司背后资本退出的周期,以及二级市场上资金供给周期的之间的矛盾。而国家对教培行业的整顿,短期也令股价受挫。我们预计,二级市场的剧情反转也会影响到一级市场。高估值的中后期项目会首先受到影响,变现吃力和玩概念的伪教育独角兽公司更是如此。一级市场的早期项目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打好基础、提高资金效率,对于小公司而言尤为重要。
当然,在复杂的资本环境之中,教育资产的价值还是有所突显——还是前面所说的,人民币懂得中国人在教育上的焦虑。
回过头来看看A股市场,虽然教育机构在A股市场独立IPO不及境外市场活跃,但今年前三季度A股发生教育资产并购案34起。在前三季度A股、港股和美股总共64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中,有28起收购标的为民办学校,包括国内的学校和海外的学校。
这里面既有“抢跑”民促法修订进程的意味,同时也反映出民办学校跑马圈地的态势。集团化规模化,以及合法化之间的模糊地带,将会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