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解密“广谱抗癌药”:75%治愈率系误读,适用者少价高难卖

获批上市的药物名为Larotrectinib(商品名为Vitrakvi),由精准医疗公司“Loxo肿瘤”及传统制药大厂“拜耳”共同研发。拜耳表示,该药物是美国食药监首个批准的“不区分种类肿瘤类型”的抗肿瘤化学药物。

一款针对罕见肿瘤类型的治疗药物近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有解读认为这一药物对于多种癌症拥有75%的治愈率——这一说法旋即在民众间引起巨大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获批上市的药物名为Larotrectinib(商品名为Vitrakvi),由精准医疗公司“Loxo肿瘤”及传统制药大厂“拜耳”共同研发。拜耳表示,该药物是美国食药监*批准的“不区分种类肿瘤类型”的抗肿瘤化学药物。

美国食药监称,最新获批的药物将抑制NTRK基因与其他基因不正常的融合——这一融合一直被视为导致了支持肿瘤发展的增长信号。NTRK融合不常见,一般只出现在身体多部位的癌变中,包括肺癌、甲状腺癌等。

75%治愈率属误读

拜耳表示,在参与实验的成人和儿童所患多种类型的实体瘤中,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又译应答率)为75%,其中包括22%的完全缓解及53%的部分缓解。所谓缓解率,指的是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减小或消失的人数比例,并非指治愈的比例。

根据实验数据,三次实验共有55名患者参与。美国食药监表示,实验应答可持续:截至分析实验结果时,有73%的缓解持续了至少六个月,39%的缓解持续了至少一年。获批药物对软组织肉瘤、唾腺癌、婴儿纤维肉瘤、甲状腺癌以及肺癌等有疗效。

尽管获批的新药可以治疗多种癌症,被民间称为“广谱抗癌药”,但其只对少数在基因层面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有效。因此,美国食药监也给予其“孤儿药资格”——根据相关法案,孤儿药可以获得快速审批、减免税费、免除申报费用、研发补助等便利条件,这将为药厂提供激励,以协助并鼓励其研发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

具体来说,只有那些“肿瘤中存在NTRK基因融合的患者”,才适合接受这一新获批药物的治疗。拜耳表示,相关诊断可以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诊断。

拜耳在一份新闻稿中引述其肿瘤战略业务部门负责人拉卡兹(Robert LaCaze)的话表示,“NTRK融合是罕见的,但却存在于许多不同的肿瘤类型……为那些具有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专门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意义。”

拜耳称,美国食药监“基于该药物治疗肿瘤的总体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按照加速流程批准其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实体瘤患者”。它还称,“后续批准可能取决于确证性试验中对于临床获益的验证和描述”。

美国食药监局长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称,此次(新药)获批反映了生物标记在指导药物研发,以及更精准用药方面的进展。

价格高,销售难

Loxo肿瘤与拜耳在2017年11月达成*合作协议,以研发两种药物:Larotrectinib及下一代TRK癌症抑制剂LOXO-195。

分工上,Loxo肿瘤将主导后续的临床研究及在美国的监管事宜,而拜耳则主导美国以外的监管事宜及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活动。在美国,双方将共同推进市场促销活动。

这不是一项价格便宜的商业合作:如果合作进展顺利,拜耳将向Loxo肿瘤支付总共15.5亿美元。

根据协议,拜耳将付给Loxo肿瘤4亿美元的预付款;当Larotrectinib在特定的主要市场获得监管审批,并完成首期商业销售时,后者将再获得4.5亿美元款项。而当LOXO-195完成同样步骤后,其将再获2亿美元。

在支出方面,两家公司将会平摊研发费用;在美国,两者将平摊商业支出,并平分利润。在美国市场,当净销售额达到一定门槛后,拜耳将支付2500万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两家公司将对销售额采用逐层递进的分成方式,Loxo肿瘤至多将获得4.75亿美元。

路透社引述金融公司BTIG分析师莱昂内(Dane Leone)的话表示,Larotrectinib的年销售额将在2026年达到顶峰,为15亿美元。《金融时报》则援引花旗集团的分析称,这一药物的年销售额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约合19亿美元。

刚刚获批的新药价格不菲,《福布斯》引述拜耳的说法称,就成人用胶囊而言,每月30天100毫克胶囊的打包价为3.28万美元。而成人或儿童用溶液剂型,每个月的花费为1.1万美元。

此前,有分析认为两家公司将面临营销困难。一方面,适用症人群在癌症患者中比例有限,北京大学植物学博士翱宇在一篇有关癌症的科普文章中提及,约1.1万名癌症患者中,仅有0.21%属于TRK融合癌症。另一方面,相关检测技术目前并不普及,要筛查出对应的患者难度不小。

引入中国市场审批流程或加速

Larotrectinib在美国上市时,美国食药监选择适用了优先审批(Priority Review)、突破性疗法(Breakthrough Therapy)及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等程序。事实上,该机构也将这一药物的审批流程作为其提升办事效率的典范而广为宣传。

此前,新一届美国政府承诺要进一步简化食药监局的监管。新任食药监局长戈特利布公开表示要加快药品审批、支持非处方药的推广以及放松对仿制药品的监管——此次Larotrectinib获批正是一个证明。

美国食药监在药物审批上的审慎流程被诟病已久。批评者说,过长的评审时间一方面耽误了患者治疗,另一方面影响药厂的商业安排,增加了成本。作为回应,该机构试图要简化和放松监管。

相较于遵循标准审批流程(Standard Review)的药品,获得优先审批的药品通常在“治疗、诊断或防止严重状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显著提升”。审批时间从10个月缩短至6个月。

当正在研发的药物将用于治疗严重疾病,且初步临床结果显示其在“临床有意义”的终点上可证明其有“实质性改善”时,可适用突破性疗法资格。

而加速审批中,食药监可以采用替代终点或中间终点来审批药物。换句话说,当这些指标可以预测药品很可能具有疗效或临床获益的情况下,有条件地批准药品上市。

拜耳称,它将在美国市场为患者提供口服胶囊和溶液两种剂型;此外,该公司8月份已向欧洲药物管理局递交了上市申请。至于在中国上市的安排,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时,拜耳仅表示“将继续履行承诺,引入更多创新、*的产品”。

行业人士向腾讯《棱镜》表示,如果拜耳的确有意在中国引入相关产品,预计“审批时间将不会很长”。理由在于,中国药品监管机构同样试图提升药品的审批效率。

“广谱抗癌药”帕博丽珠单抗的审批流程说明了这一点。这款由默沙东生产的抗癌药于2018年7月在国内上市,审批流程耗时不到半年。默沙东在一份新闻稿中引述其中国总裁罗万里的话,大力称赞了中国监管部门积极引进创新药并提升新药审批速度的做法。

改进工作流程是措施之一。此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在一份报告中说,对于创新药,中国监管部门的“严进宽出”态度使得临床试验申请的获批时间,较美国等其他市场更长。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努力中。上海市政府7月10日公布的“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中提及,“争取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抗肿瘤新药,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棱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