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人生于不惑,国家见繁盛。改革开放40年,回望来路正当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论起对中国经济贡献,是哪些领军企业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又是谁“敢立潮头唱大风”?蓝鲸财经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诚挚推出《逐梦40年,致敬20人》大型专题策划,记录和纪念那些对中国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们。以下是关于中国白酒*代酿酒大师、茅台集团前任董事长季克良的报道: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多少家企业脱颖而出,成长为行业砥柱,多少位企业家阔步走在改革的大道上,见证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在这其中,茅台前任董事长季克良正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赤水河畔的茅台,一手将茅台从一家乡镇企业,引领至国内酱香鼻祖,成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他既是中国酒水市场化的*批实践者,也是中国酒水营销的开拓者。
2018年8月底,一纸贵州省国资委关于季克良等人免职的通知流传出来,结束了其在茅台48年的任职。蓝鲸产经记者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对话这位中国酒业的开拓者,2018年8月28日,季克良还为蓝鲸新领航者峰会录制开场视频,可以说,做为*代酿酒大师,他的酒业江湖路并未止步,如今,79岁的他仍在为中国白酒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酒”茅台的功臣
季克良,不仅是茅台的灵魂人物,更是*代酿酒大师。
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季克良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发酵专业毕业后,来到贵州茅台酒厂。据他回忆,当时的茅台酒厂还处于百业待兴的阶段,茅台酒的产量只有200多吨,市场价也只有每瓶3.6元,而且彼时的茅台还处于经营不利的阶段,仅1964年一年,酒厂总亏损80多万元,而这种亏损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7年才有所好转。
地处偏远,厂房设施破旧,再加上水土不服,一时之间,季克良颇为惆怅。
不过很快他便安心下来。做为厂里的*批发酵专业的大学生,季克良开始钻研白酒酿造技术。在这期间,他与酿造工人在一起,深入一线了解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从投料、制曲,到发酵、蒸馏、取酒每个环节都身体力行。
众所周知,酒厂酿造环境基本都是高温作业,非常辛苦,而季克良却不曾懈怠。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有3年多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有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劳动,工作强度很大。当然,他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段艰苦的时光,不仅让他对茅台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烂熟于心,同时结出了累累硕果。
此后,季克良所在的茅台技术研究小组根据老酒工的勾兑经验,在原有酿造工艺和细节的基础上,发表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将茅台酒体划分酱香、醇甜、窖底三种香型,首次在白酒行业提出“香型“的概念。而后来业内熟知的酱香、浓香、清香等白酒香型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成形。
可以说,在季克良任职期间,茅台的产能得到很大释放。他从软硬件方面为提高茅台的产能和生产质量下足了工夫,也为茅台后来的一举“飞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业内人士曾向蓝鲸产经记者点评季克良对茅台的贡献,认为他从技术层面补足了茅台的酿造工艺,用科学理论解读了茅台。他亲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规程、小型勾兑操作规程、包装操作规程,以及建立相应的检验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对茅台酒质量的把控和规范化生产,填补了酱香酒标准的空白。
此外,他深入挖掘了茅台的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将其进行了品牌化的打造,一举奠定了茅台“国酒”的地位。
成就茅台,也成就了自己
季克良曾多次公开表示,是茅台成就了他。而事实上,在茅台成就他的同时,也是他成就了茅台。在半个世纪的时光中,茅台与季克良互相成就,逐渐交融。
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为茅台酒厂的副厂长,1983年,成为厂长。仅两年后的1985年,季克良提出自己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主动辞去厂长职务,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位总工程师,专心研究酿酒工艺。
直到1998年前后,受到经济和行业环境影响,茅台酒一度乏人问津,季克良临危受命,第二次出任酒厂厂长职务。在此期间,他组建了*支营销团队,自此征战大江南北,这也是业内知名的“十八罗汉”,茅台的下一任掌门人袁仁国,也是这支营销团队的骨干。不仅如此,季克良还一手推动茅台走上股份制道路,并于2001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当年,茅台实现了产量6000吨。
2003年,茅台酒产量首次突破一万吨。在为此举办的庆祝活动上,季克良感慨地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白酒消费的提升,季克良带领茅台一步步走上“飞天”之路,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小工厂,一路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白酒企业,年营业收入从1998年的6.28亿元做到了2011年184.02亿元。
由于他的贡献,在国资委的要求下,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季克良多次延长任期,直至2011年,72岁的季克良才卸任茅台集团董事长一职。到2015年8月,季克良才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职务,并办理退休手续,仅保留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和技术总顾问职务。
可以说,季克良成为了茅台的“金字招牌”。只不过,历史的车轮总归是无情的碾轧岁月的过往,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来保证前进的活力。2018年,年近八旬的季克良不再担任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终于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季克良对媒体表示,组织上免去其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等职务是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等原因,“是照顾我。如今,我已经快80岁了。”他表示,未来主要在家颐养天年,但若茅台有需要,也会尽其所能。
此时的茅台,已经成为白酒的龙头企业,屹立在A股之巅。2018年上半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64亿元,同比增长40.12%。同年6月6日下午开盘后不久,茅台股价一度突破800元,并创出800.95元历史新高;市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并超越帝亚吉欧成为“世界酒王”。
而常年奔波的季克良并未真的放下其对中国酒业的热爱,仍奔走在各种酒类活动上,为茅台,也为其它的中国白酒企业做调研、指导工作。
季克良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来一代代的人们砥砺前行,传承创造出令世人耀目的成就。“今年既是一个总结的年份,也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新一代的领航者要肩负使命,在比肩全球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踏实前行,并在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华彩,大展宏图,与世界同行。”
11938起
融资事件
5932.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7402家
企业
2483家
涉及机构
679起
上市事件
8.32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