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直在路上 我眼里的新浪二十年

新浪无疑没有成为那个榔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新的产品,源头来说都还在新浪上面。新浪似乎成为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里不变的坐标。对于新浪来说,二十年只是一个短暂的驿站,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是1998年春节贺岁电影《甲方乙方》里,葛优面对镜头说的最后一句话。

《甲方乙方》讲述了一群年轻人成立了一家白日梦公司,专门帮人实现各种白日梦,从二战将军到地主富婆,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即便是放在现在来看,这部电影也颇具黑色幽默。

一年后,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英和王菲合唱了一首《相约1998》,相约98的歌声飘满了大街小巷,伴随着街机、磁带店,葛优的这句台词,在十几年后被频频引用,在无数了80后90后的青葱记忆里,这首歌似乎构成了对那个年代的集体回忆。

98年对中国互联网而言,也是值得回忆的一年,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开端。

1998年,张朝阳正式将爱特信网站更名为搜狐网。马云创业失败,带着团队爬了一趟长城,不甘心的对着长城大喊“为什么,为什么”,然后结束北漂,回到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则和好友张志东注册了一个公司,全名叫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而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工作很简单,卖光碟。

这一年12月1日之前,新浪还叫做四通利方。四通利方本是一个体育沙龙论坛,因为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而爆红网络,当时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败,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情绪中,老榕的这篇帖子无疑像一块巨石砸到湖面,掀起了巨大的涟漪和反响,同样激起的还有草莽的互联网。

那年的12月1日,新浪正式诞生。随后,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模式迅速崛起,无数人在新浪上如饥似渴的阅读新闻,门户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使得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的交流,2000年,新浪上市,随后搜狐,网易相继上市,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到来之前,他们代表了整个互联网的希望和荣光。

一个多月前,腾讯高调庆祝成立二十年,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腾讯已经二十岁了,而现在,新浪也迎来了自己的二十岁生日。

二十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有的公司进化成了巨兽,有的公司成为了化石,而有的公司则成为了先烈,和新浪同时期的公司fm365,3721已经消失,追随SNS的人人网、开心网已经成为了烈士,而当时大红大紫的江民、TOM已经淡出视野多年,活下来的新浪经历过高潮,也面临过低谷,在穿越过互联网牛熊的周期律后,新浪依旧屹立在互联网潮头。

01

门户时代的佼佼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门户网站的崛起和美国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表一致。雅虎和MSN是美国当时最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也是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他们的业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

而作为copy to China的成功布道者,那些从硅谷回来的精英,无一例外的把目光都放到了门户这块业务上。

从现在来看,门户的形态已经略显陈旧,但从当时的角度来看,门户的历史意义非凡。在那个CRT显示器和486处理器横行的年代,电脑对于普通人来说,依然很陌生,绝大多数人了解和接触互联网,都是从当时街边的“网络聊天室”开始。

我记得90年代末,街上已经有了稀稀拉拉的网络聊天室,和现在装潢一新的网吧不同,当时不叫网吧,叫“网络聊天室”,一间60平不到的房间,沿着墙摆了十几台电脑,大家背对背坐着,成年人在聊天室和论坛里快速穿梭,在键盘上敲击,停下,再敲击,享受虚拟网络带来的快感。

而有的人则在专心致志浏览门户新闻,很难想象,在20年代末掀起的互联网浪潮中,绝大多数小镇的年轻人对于网络世界最感兴趣的竟然是浏览门户。门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网络真正成为人和人之间自有沟通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写文章,而推动门户走向大众视野的有两件事,一是911,二是奥运会。

即便是放到21世纪这个时间跨度,911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巨大影响,都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去表达,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的当天,中央电视台几乎全天候的播放恐怖袭击的画面——一架载满乘客的飞机撞向了世贸双塔,大楼冒出了滚滚浓烟,无数人惊慌失措的逃跑。新浪在时间发生后的10分钟,利用短信向用户推送了这条新闻。*次在时间上领跑了官方媒体。也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次在报道突发新闻面前超越传统媒体。

新浪对于热点新闻和事件的反应速度要求极为严格,编辑必须在*时间内发布新闻并推送,这套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过十几年里被的贯彻执行,依赖这套机制,新浪在新闻速度上一骑绝尘,笑傲同行。

其次是08年奥运会对于新浪的推动。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当时的场景可以用盛况*来形容,无论是开幕式还是每天的比赛,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而新浪的体育基因,和它的门户速度,则在奥运会期间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专题新闻,金牌榜单,视频还是图片,新浪海量和及时的讯息满足了用户对于奥运会的需求,也极大推动了门户在整个互联网中的进程和作用。

02

博客和微博诠释新浪的原力

在《星球大战》里,原力指的是一种超自然力量,源自所有生物的能量场,也是绝地武士和西斯大师双方都在追求的宿命,“愿原力与你同在”被认为是一种类似天人合一的祝福。

新浪的原力是什么?信息革命的推动力。就像新浪掌门人曹国伟在内部信里所写:“新浪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始终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引领了中国信息革命时代的每一次浪潮。”

20年前开启的门户大战,可谓是中国互联网*次围绕同类型商业模式的争鸣,新浪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也让自己的基因显露无疑。门户之外,新浪还抓住了两次机会,一是博客,二是微博。

事实上,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新浪也在不断投资新的业务,以弥补自身门户业务的短板。

2001年,新浪购入阳光卫视29%的股份,意图通过跨媒体战略,打造宽带时代的网络门户。

2003年,新浪宣布与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成立合资公司,同年又通过收购财富之旅进入在线旅游。

2004年,新浪与雅虎合资成立一拍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后在7月宣布收购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

2008年,新浪和分众传媒宣布,新浪将合并分众旗下的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最后合并流产。

然而这些业务并没有为新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魏武挥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评价新浪门户:2005年,在几个网络公司中,新浪的广告收入是最高的。但问题在于,相当依赖品牌图形广告形式的门户,实在是过于传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客的推出就具有很大的意义。新浪博客一开始就主打名人效应,邀请了大量的名人、KOL,行业*,从而快速拉动流量和关注度,徐静蕾是当时最火的博客博主,徐静蕾的博客还曾登上全球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排行榜首,成为*个登上该榜首位置的中文博客,新浪网的名人博客战略成就了徐静蕾的“博客女王”地位,她又把博客这个新技术领域的新媒体形式带入了更多人的生活。

时至今日,网易博客已经关闭,搜狐博客名存实亡,而新浪博客依然是博客时代*的玩家。

曾有个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2亿多个博客,网民每天发布的博文超过400万篇,这为新浪源源不断带去新的流量和用户。

如果说博客是PC时代最后一次狂欢,那么微博则是迄今为止新浪结出*的硕果。而这个硕果,和新浪集全公司之力专注于微博,分不开关系。

2009年8月新浪微博甫一上线,搜狐,腾讯,网易便纷纷跟进微博。但最后的故事结局我们已经熟知——新浪微博胜出,成为了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

李开复曾经说过:“微博改变一切”。新浪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互动平台,从最初的群雄并起,到现在真正的一家独大,已经逐步展现出其强大的舆论能力,事实上,新浪微博曾经被马化腾视为微信的*的敌人,不过很快微信成为了社交网络,而微博成为了社交媒体。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段互相竞争、互相成就的好故事。

社交媒体融合了媒体和社交,微博也成为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向标。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让内容的创造、分享越来越方便,以前用论坛,后来到博客、微博、朋友圈,分享平台越来越多元化、多媒体化;另一条主线是当海量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时,用户只需要获取和自己相关的信息,也就是要提升内容获取的效率。

门户网站时代,提升效率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推荐;搜索时代,是通过用户主动搜索;社交时代,则是通过社交关系分发;现在,智能推荐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本质上说,微博既是一个社交平台,可以让用户及时看到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智能推荐能力,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感兴趣的内容,这是微博的*优势所在。

03

未来

新浪和微博构成了互联网的螺旋上升的周期定律,高潮-低谷-中兴。*没变的是,新浪既没有落伍,更没有消失,写过《公关*,广告第二》那本名著的阿尔·里斯讲过一种失败的策略:「如果你工具箱里的*工具是一把榔头,那么每一个问题看上去都像个钉子。」

新浪无疑没有成为那个榔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新的产品,源头来说都还在新浪上面。新浪似乎成为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里不变的坐标。对于新浪来说,二十年只是一个短暂的驿站,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

最后想说一句,昨天新浪发起了一个“我和新浪的故事”的百万征文活动,短时间内便看到很多有趣、感人的普通网友故事,我想这也是新浪原力的另一个呈现吧,20年的征程,在网友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正如新浪20周年内部信中提到的,新浪通过向民众提供更好的新闻和资讯服务、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创新,在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的同时,一直在记录时代、影响时代、与时代同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