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三年四次敲钟,这只独角兽像“药神”更像“股神”

无锡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执掌的“药明系”,一度被人戏称为“募资小能手”“上市鬼才”。除了融得一笔笔资金之外,完成美股私有化至今,“药明系”市值已飙升了7倍。这家既像“药神”又像是“股神”的独角兽企业,究竟有什么来头?


3年时间内,“药明系”完成4次敲钟,上交所、新三板、港交所都走了个遍。更早之前,主体公司药明康德还在纽交所蹉跎八年。

无锡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执掌的“药明系”,一度被人戏称为“募资小能手”“上市鬼才”。除了融得一笔笔资金之外,完成美股私有化至今,“药明系”市值已飙升了7倍。

这家既像“药神”又像是“股神”的独角兽企业,究竟有什么来头?

今日(12月13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康德”)正式在港股上市交易。截至收盘,药明康德收报于68港元/股,与开盘价持平,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它的首日“行程”。

对于赴港上市,药明康德相关负责人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A+H’双资本市场平台落地,能够为公司今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通过此次H股发行约1.16亿股,药明康德又募集资金净额约75.53亿港元。

美股私有化后市值飙升7倍

现年51岁的李革,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美读博期间,李革与其导师等共同创办的化学公司于1995年登陆纳斯达克。

这可能是李革*次体会到公司上市的感觉。

2000年,李革回国创立了药明康德,主营业务为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2007年8月,药明康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他梅开二度。

此后,药明康德曾试图通过并购,从CRO向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延伸。然而,美国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比如药明康德曾经宣布新建CAR-T(T细胞免疫疗法)工厂时,公司股票就出现抛售,跌幅近20%。

再者,在经历了2013年的大幅上涨之后,中概股市场在2014年下半年便一蹶不振。美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导致中概股大幅回调,明显跑输A股,俨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然而,当时的A股市场存在高估值、流动性充裕、品牌效应等吸引力。一度中概股回归成为时髦,项目满天飞。

中概股回归“几年翻几番”“稳赚不赔,没有风险”等论调,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恰好就是在这多种因素叠加的状况下,2015年,药明康德正式宣布私有化,当时市值约为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决定私有化的药明康德采取“一拆三”的策略重新登陆资本市场:2015年4月,药明康德控股公司合全药业(832159.OC)挂牌新三板;2017年6月,药明康德分拆公司药明生物(2269.HK)登陆港股,市值曾超千亿港元;一年后,药明康德(603259.SH)头顶独角兽的光环在上交所上市,受到市场“热捧”,股价涨幅一度超5倍。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药明系”旗下3架马车——合全药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的市值分别为人民币175亿元、915亿元和615亿元,合计总市值约为1700亿元,较私有化退市时21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激增近7倍。

李革曾对此称:“很多人认为我们私有化是因为看重中美市场的‘PE价差’,其实这根本不是我们私有化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华尔街太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回归私有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大胆地投资平台建设,更加灵活地把握新兴机会。”

资本力量若隐若现

在私有化后收获到资本红利的药明康德,期间更是动作频频。

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药明系”旗下公司IPO募资、增发配股的总额已近人民币200亿元。

如果算上此次H股发售,“药明系”在近3年时间内已实现4次敲钟,羡煞旁人。然而,同样令人艳羡的,或许更应该是站在“药明系”身后的资本势力。

翻开“药明系”财报,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可谓“星光熠熠”。

在药明康德宣布私有化退市时,众多大名鼎鼎的机构曾“拔刀相助”。据药明康德(603259.SH)招股书显示,公司有42位股东,其中外资股东17位。

股权穿透后,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泰康保险集团、云锋基金博裕资本汇桥资本君联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淡马锡生命科学和浦银国际等机构,均浮现在药明康德的股东之列。

上述部分股东的身影还出现在“药明系”另外两架马车——合全药业、药明生物的股东名单中。

也有分析人士称,药明康德自身质地优良且后续存在较大想象空间等因素,均是吸引资本前来“站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成立仅两年的药明康德当年便已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00万元,并与默沙东、罗氏、强生、辉瑞等国际制药巨头建立合作。此后,药明康德营收、净利润水平快速增长。到2005年,药明康德的化学规划服务规模已达全球*。

“药明系”公司也没有让资本大佬失望,用节节上涨的股价让这些机构们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药明系”的创始人,李革、赵宁夫妇的身家也在药明康德持续上涨的股价中暴增,曾以280亿元的财富上榜《2017胡润百富榜》。

2018年5月,药明康德以21.6元/股的发行价登陆A股,此后曾连续收获16个涨停板,股价一度涨至近140元/股,总市值迫近人民币1500亿元。

同样的场景还曾在药明生物身上上演过。2017年6月,药明生物以近20港元/股的发行价登陆港交所,此后曾一路上涨至最高98.50港元/股,区间最高涨幅近4倍。

这样一只质地优良、背靠资本大树,并广受市场看好的独角兽企业,真的像童话一般*吗?

“医药界的富士康

主营业务为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的药明康德因其“代工模式”,此前曾被称为“医药界的富士康”。

“这是外界对药明康德的一个印象,但并不准确。”药明康德公司在回复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时称,“药明康德一直以来的愿景就是‘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含义,就是平台和赋能。”

财报显示,药明康德营收、净利润等核心数据在持续增长中。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69.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50%。

其中,CRO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在70%以上。而据Wind数据显示,药明康德2015年-2017年CRO服务收入的增速在逐年加快,2017年增速达到27.23%,超过同期全球同行业10.3%的复合年增长率。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伙人赵衡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分析称:“CRO服务是新药研发必须借用的手段,分为临床前和临床两种,主要核心并非技术能力,而是规模化的能力。过去几年CRO获得了巨大发展,主要是药品一致性评价和新药研发的需求快速增长。”

“股神”也要做“药神”?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药明康德曾如此立下豪言壮语。

经过小二十年的发展,药明康德已经发展成国内规模*、全球排名前10的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却与全球头部CRO企业仍存在不小差距。在此次H股招股书中,药明康德表示:“按收益计算,药明康德2017年占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份额的1.1%。”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药明康德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地区。WIND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药明康德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一直在80%左右。

此外,近几年前五大客户对药明康德收益的贡献率均超过20%。

对于是否存在客户依赖的问题,药明康德回复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称:“拥有庞大、忠诚且不断扩大的客户群是公司能够从其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优势。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12个月,我们为3380名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以CRO业务起家的药明康德近几年还曾通过多起收并购,进军CMO/CDMO环节、创新药、生物制剂、基因检测等领域,包括以6500万美元收购基因和生物分析公司NextCODE、收购美国临床研究机构ResearchPoint Global等。

并购带来了高额商誉。截至2017年末,药明康德的商誉已近人民币10亿元。甚至有人在药明康德(603259.SH)私有化回A时,戏称它是载“誉”而归。

对此,赵衡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分析道:“CRO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无法转型新药研发,但可以通过与上游机构的合作来共同推动新药研发,最快捷的手段就是通过投资来增加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