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必读:如何借力工业互联网,抵抗死亡潮

现阶段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是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最佳时间,或者说是最后时间。不转型只能面临必然的结局,而从现在开始关注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在未来领跑。

今年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过得尤其不舒心,处在内外交困的境地,时刻面临死亡,能否借力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找到一条出路,成为了接下来一年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主们应该、也必须关心的问题。

王权的工厂在广东番禺,生产飞机上所用的一次性耳机,以出口订单为主,他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份后出货的订单,要多被征收10%的关税,这让企业周转有了较大的困难,但也不得不完成;如果政策上没有很大改变,明年就不再开工生产了。

王权的情况不是个例,目前国内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可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而在另一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却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不但GE将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单独分拆子公司,BAT也纷纷做出架构调整,以迎合产业互联网以及产业智能的浪潮。就在今天,工信部公布了《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包含了72个各行业工业互联网改造试点。

能否借力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找到一条出路,这或许是接下来一年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主们应该、也必须关心的问题。在走访了多家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后,我们希望能够打消中小企业面临改造抉择时的犹豫和迟疑。

时刻面临死亡,内外交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说起国内制造业,中小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来概述它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遇到了和王权一样的困境,无论从外界需求还是自身情况,都导致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今年过得尤其不舒心。

需求的下降既受国外市场制约,也受国内经济走势的影响。一方面是全球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出口增幅放缓。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国内主营出口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压力骤增。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税收的增加上,还包括了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制造业毛利率和日渐增加的人工成本。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至10月,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同比报4.5%,且增幅低于全部工业的4.1%。

另一方面,国内的需求也在放缓。近半年以来,制造业PMI指数的持续下降。在11月份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已经位于50.0%的临界点,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6%、49.1%以及49.2%,小型企业PMI较上月下降0.6%。虽然大多数分析师并未对数据回落报以悲观态度,但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在大浪淘沙中处于*的弱势。

然而,宏观经济并不是导致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更多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亿欧新制造频道过去走访了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本身在经营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短板。

首先是缺乏优秀人才。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来才不过三四十年,不管是在技术积累还是人才培养上,都与老牌工业国家相比有差距。《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指出,制造业中,日本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在制造业整体面临人才缺乏的现实中,中小企业更受影响,而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创新能力的缺位。

其次是对生产流程的把控的不严格。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年来一直以粗放式增长的模式发展,在大规模生产和人口成本的红利尚未褪去之前,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就是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和收入,再将收入投入到增产当中去。但近两年,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技术和模式的壁垒愈发明显,而中小型企业在愈发严格的环保政策、不断提高的人力成本的影响下,生存状况堪忧。

内外交困,是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真是写照。尽管很多专家站在宏观角度评论,这样的阵痛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是必然的,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主而言,企业的命运确实已经到了一个被倒逼转型的时刻。

冰火两极:

大公司加码,小企业观望

一方面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投资的火热、龙头企业的标杆效果、以及引导政策的不断加码。

政策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广东省为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对购买公有云服务以及网络费用,给予不低于30%的整体优惠,通过“服务券”对企业应用服务、设备接入等费用进行奖补,其中浪潮就提供了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券。

而江苏省为推进“企业上云”,对审批通过的项目按照年化合同额的15%进行补助支持,对优秀云服务商奖励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而这样的支持举措,还发生在全国各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曾表示,工业互联网向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取得长足发展,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而在这之中,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都由实力雄厚的大型互联网及制造业企业站台,技术实力与资金背景雄厚。

在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其背后的制造业巨头自身以及*批标杆性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在进行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改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海尔互联工厂借助COSMOPlat,其生产线上的产品51%是客户定制的,18%是消费者直接下单定制的,产品不入库率达到69%,同时,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根据阿里ET工业大脑公布的数据,工业大脑帮助恒逸集团将石化生产煤炭消耗率降低2.6%,助力中策橡胶提升橡胶加工合格率5%,与天合光能合作将电池片A品率提升7%,提高京信通讯的天线产品测试效率35%。

一边是中小企业改造需求的烧眉之急,另一边是工业互联网业界的欣欣向荣,似乎二者一拍即合,然而实情却并非如此。阻力来自内部。

广东一家自动化服务商曾为客户,即中小制造业企业主们开展过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讲座,但到场的接近60名企业主中就有超过10人明确表达了对新技术和理念的兴致索然。

资金不足、自动化程度低、数据获取难度大,是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中客观存在的困难,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不到位是更大的问题。

方法论:

中小企业如何借力工业互联网?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跨步进入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怎么做”,而是“能做什么”、以及“能不能做”。

尤其是在政策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的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和成本,那么“上云了之后能做什么”就成为了很多中小企业主*的疑问和顾虑。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工业互联网能够提供的收益是多维度的。

广州温伴是树根互联服务的一家典型的小型烘干设备企业,根据树根互联CEO贺东东的介绍,原来随着客户工艺的改变,广州温伴需要上门给客户调整工艺包,而现在这些都可以实现远程参数设定功能,大幅度节省了差旅费;此外,透过大数据的积累,也可以帮助企业终端用户更加精准控制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工艺参数。

另一类成本削减来自销售端。蒙牛使用了阿里云Maxcompute大数据平台,在自有CRM等系统之上集成品牌线上实际销售、线下直营经销商实际销售等数据,结合背景环境因子进行销量建模,将“基于订单历史的人工预测”改变为“基于实际销量的智能预测”,提升预测准确度。并且这一做法还有望在未来数据生态逐渐建立的情况下,将该预测结果反向输出给下游经销商和零售商指导其订单发布,实现经销链条的成本*节约和共赢。

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而言,降低的成本是多元化的。“降本增效”是所有企业进行生产改造的必然目的,而对于降本这一问题,很多企业主的认知停留在制造成本上,但工业互联网能够提供更多其他维度的成本降低。

其次,选择成本可控的方式,是可以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的。

欣旺达是广州一家锂离子电池模组研发上市企业,从三年前开始着手智能制造的改造,并在去年成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其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廖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也分很多种云,并非所有制造业企业都适用于机械设备数据上云,客户、管理、运用数据上云都是不错的方式。中小企业目前其实有很多方法来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可以选择成本可控的方式。

而在阿里云ET工业大脑中开始了应用和尝试,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中规模化复制的问题不但早已提上了议程,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路径。

一是抛弃硬件思维,将硬件成本降下来。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博士一直认为,做数字化转型不要大幅改造产线,不需要重新引进先进设备,装上数据智能就可以。

二是降低企业使用门槛。通过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阿里云将多年服务龙头企业沉淀的算法引擎、行业模板开放出来,打造拖拉拽傻瓜式交互界面,通过简单的培训,可以让新进入智能化领域的传统技术服务公司也能具备阿里云资深算法工程师的技术水平,通过行业生态的力量以较低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杭州点石服饰是阿里巴巴淘工厂改造的*批数字工厂,其改造成本只花了5万元,但排产却提升了6%,服装交付周期缩短了10%。数字化的方式是在2000平方米的厂房里布置了20多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每天进行超过1亿次扫描,通过机器视觉来识别生产过程,并将其数字化,从而实时跟进订单货期,这对于网店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无论是节约的成本还是减低的改造门槛,都没有改变制造业企业当下最核心的问题——经济周期之下的订单量减少。至少可以看到的是,工业互联网能够解决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现阶段如何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获得正在减少的订单,以及如何在未来可能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企业需要有利润的生意,而竞争的维度则来自于服务、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当市场订单总量减少时,如何获得这些订单就成为了关键,工业互联网就是这样一条路径。

我们认为,现阶段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是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时间,或者说是最后时间。不转型只能面临必然的结局,而从现在开始关注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在未来领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