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18年的末尾,腾讯系又迎来一家即将IPO的独角兽企业。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2月29日消息,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证券代码为“FHL”,最多募集3亿美元资金。投行高盛、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将担任富途证券IPO联席主承销商。
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富途证券共完成三轮融资,每轮背后都是腾讯、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三家投资,是其最坚定的陪跑者。
做“互联网人的券商”
实际上,富途证券与腾讯渊源颇深。其创始人李华是腾讯的第18号员工,在腾讯工作10年,富途证券的核心团队成员也大多来自于腾讯。
这个带着腾讯烙印的团队,做出的产品也有着浓厚的腾讯色彩,那就是强调“体验、体验、体验”。做一款让投资者“用得爽”的交易软件,是李华创业的初衷,但不止于做工具,他要做“互联网人的券商”。
腾讯的上市,让持有腾讯股票的李华有了极大的理财需求,第一次接触到了股票交易,但他使用过十几家香港券商后发现,从产品到服务,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萌芽。
他比较了美国、日本、大陆、香港的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和服务,发现这个行业里最薄弱的地方就在香港资本市场。那么,从自己最擅长的工具型产品开始,切入点就很明确了——专门针对内地投资者的港股交易工具。
2011年,富途团队研发出了一款APP软件“富途牛牛”。李华要证明的是,互联网人能做的不仅是一个提供工具的技术公司,富途牛牛的目标是“重塑香港网络证券经纪服务”。2012年,富途拿到了香港券商牌照,实现了又一跨越。2014年,“沪港通”政策出台,富途牛牛成为跨越港股、美股和A股的一站式金融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证券方向上,我们目前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富途的路径更特别些。”李华曾表示,富途证券从前端炒股软件、到中台客户管理和后台结算系统等全部采用自主研发,实现全链条闭环,提供一站式投资平台产品。
服务多家新经济独角兽
富途证券通过富途牛牛平台面向C端的港股、美股、A股(全部或部分市场)提供股票交易和清算、融资融券、市场数据及资讯、社交服务,还提供面向B端的ESOP员工股权激励解决方案及IPO承销等企业服务。
2018年9月7日,香港联交所第二家同股不同权公司美团点评全球发售,富途证券是继小米之后,再次作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参与全球最大餐饮外卖平台的港股IPO。
此前7月,富途证券曾作为唯一的互联网券商代表,参与小米集团的IPO承销工作。最终,通过富途证券认购小米新股的人数占小米全球公开认购总人数的20%,认购金额占全球公开认购额的13%。
除了小米、美团,富途证券还参与了51信用卡、第七大道、映客、美图、众安、阅文及易鑫等多家明星公司IPO,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在港上市的重要合作伙伴。
当然,业务拓展也让富途证券获得可观的盈利。
根据招股书,富途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达5.84亿港元,高于上年的1.784亿港元,同比增长227%。富途2017年收入为3.117亿港元,较2016年的8701万港元增长258.2%。
净收入则从2016年的亏损9847万港元收窄至2017年的亏损810万港元,并在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收入1亿港元,扭亏为盈。
活跃个人客户数从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35,456 人增加到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80,057人到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4,809人。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交易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IPO认购服务等企业服务收入),并通过用户转化、公司业务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来扩大客户群。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上述三项收入的占比分别是50%、44.1%和5.4%。
腾讯、经纬、红杉三度重金加持
2017年6月,富途证券宣布完成1.455亿美元C轮融资。李华表示,富途证券估值已经达到独角兽级别。
此前,富途证券于2014年3月及2015年8月获得腾讯、经纬、红杉三家共计7000万美元A轮、B轮融资,据悉,其也是唯一一家腾讯连续三轮领投的公司。
根据招股书,在IPO之前,富途证券的高管和董事合计持有425,537,915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0%。其中,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李华持有403,750,000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1.7%;首席技术官陈伟华持有11,052,915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4%。
在富途证券的主要股东当中,李华为第一大股东,腾讯附属实体为第二大股东,持有38.2%股份;经纬中国为第三大股东,持有6.1%股份;红杉资本中国为第四大股东,持有4.0%股份。
经历总额超过2亿美元的三轮融资,富途团队依然拥有富途证券控股权。李华认为,腾讯为富途的发展增添了动力:腾讯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富途的IT架构在腾讯云之上,其跨境专线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腾讯为富途输出了管理理念,帮助富途构建薪酬福利、人才激励、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