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公布了2018年度百大up主(指在网站上传视频吸引关注的人群),并宣布将于1月26日为其颁奖,旨在表彰2018年拥有杰出表现的B站内容创作者。其中,游戏元老级up主“敖厂长”、音乐区up主“ilem”、美妆区up主“Vivekatt”以及一众高人气up主均在榜单中。
自2018年以来,B站为了扶持高质量内容创作者,先后推出了包括创作激励计划等在内的多种计划,为粉丝数以及作品播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up主提供官方补贴,并大力度扶持新人up主。在这一系列激励计划的推行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进来,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但据蓝鲸TMT记者观察,当前B站up主仅依靠平台难以获得较高的收益,部分up主还面临平台机制不完善、版权得不到保护等问题,难以对平台保持很高的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下,百大up榜单的发布,能否帮助B站留住优质up主可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up主仅靠平台难赚钱,陷入变现困境
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的时代,赚取流量越来越难,普通人想要吸引大量关注更加困难。随着主流视频平台信息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有着“鬼畜”、“二次元”等标签的“非主流”平台开始受到新生代互联网用户的青睐。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B站这样一个“非主流”平台,为B站提供视频内容的up主因此也应运而生。
对于up主而言,在聚拢流量之后,下一步需要考量的就是变现问题。蓝鲸TMT记者梳理发现,目前,B站up主的主要变现方式包括来自观众的打赏、平台的分成和奖励,以及广告主的广告投放等。
其中最普遍的就是B站在2016年推出的up主充电计划,即观众在观看up主制作的视频后,花费B币(B站特有货币)给up主“充电”(即打赏)。由于这类收入取决于up主的视频内容质量和发布频率,因此对不同的up主来说差距较大。
其次,基于与其他直播平台类似的分成制度,B站的up主在进行直播时接受观众送出的虚拟礼物,也能按一定比例折算为收入,不过这部分收入需要与平台分成。此外,up主还能凭借B站组织的各种激励计划得到一些奖励,比如2018年初B站推出了“创作激励计划”,达到一定标准后平台会提供给up主一定金额的奖励。
当粉丝量积累到足够多、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之后,up主便有机会获得来自广告厂商的广告投放。与观众打赏和平台分成及奖励相比,与广告厂商合作可以算是up主*钱的方式。
但能够被广告主看中的up主寥寥无几,对大部分up主来说,仅靠平台的收入很难赚钱。据记者调查,一个在B站拥有五万粉丝数、视频播放量达到150万的up主,一年能从平台赚取2500元的收入。若按照up主一周一支视频的频率算,一年制作视频50支,那么每支视频只能获得大约50元收入。
总体而言,尽管up主的变现方式看似多种多样,但事实上,能够成为全职up主并获得稳定收入的尤为稀少。只有最*的up主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数up主长期处于变现困境当中。
平台机制与版权问题待解,如何留住优质up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难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之外,B站的部分up主还面临着平台机制不完善、版权得不到保护等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对平台的忠诚度。
蓝鲸TMT记者发现,B站通过推出创作激励计划,已经开始加大对于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但与国外视频平台相比,其对创作者的扶持制度依旧不够完善。
以YouTube为例,该平台开通YouTube for Artist后,内容创作者可开展*、售卖商品、推广新演出等活动,平台还能够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他们对接全球免费音乐资源,借助发布平台登上billboard榜单、推广作品等。此外,YouTube还会促成他们与好莱坞制片人等行业*专家合作。
反观B站,目前其对于up主的扶持方式较为单一,内容也相对传统,整个扶持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B站为up主提供的直接来自于平台的收入和奖励规模也比较有限。
与此同时,在目前的视频领域中,平台及up主的版权意识相对薄弱,行业内盗版行为日益猖獗。据悉,有许多营销号在微博和视频网站上发布盗取来的内容,迅速吸引大批粉丝,并赚取贴片广告的分成;甚至有团队将up主的精品内容发布到YouTube上赚取更多的广告分成。
虽然这些营销号通过盗版的方式攫取大量流量与广告分成,但很少有up主能够与之抗衡,难以保护自己的作品版权,也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变现渠道。
up主作为内容行业的新兴力量,需要健康的生存环境和成熟的培养机制,更需要正规的商业化模式来运营自身的作品。目前B站已经拥有多位签约up主,并将发布百大up榜单,但B站是否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产业链,能否帮助B站留住优质up主可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