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不少人觉得“国人还没有能力拍摄好科幻电影”,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还要等待数年。
2019年农历大年初一,在一群就是不服输的中国电影人的协力打拼下,“元年”意外到来。
科幻小说《三体》的粉丝们曾一直觉得,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应该会在2016年如期到来。
直到当年6月17日,网上传来消息:“电影《三体》上映将无限期推迟。”
项目主控方——游族影业CEO孔祥照同时被宣布离职。据传,《三体》原本定档当年7月,投资额已从预期的2亿飙升到4亿;而导演拍摄的素材全部遭弃。
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拿下了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也被国内外粉丝誉为神作。
大刘得奖后,他的作品成了最抢手的影视IP,各大公司纷纷跟进。
除游族影业的《三体》外,《球状闪电》被摩天轮影业收入囊中,《超新星纪元》被派格传媒拿下,宁浩买下了《乡村教师》,而《流浪地球》和《微纪元》在中影手上。
在其它公司还没动静时,《三体》是进展最快的一个项目。2015年3月开机,4月开发布会,7月底就宣布杀青。
但此后,对该片寄予厚望的中国科幻迷们,开始不只一次被“放鸽子”。
因公司高层内斗、非专业*公司团队被换等一系列事件,该片上映日期一度成谜,最终被官宣搁置。
消息一出,网友唱衰:“国人还没有能力拍摄好科幻电影。”
拍摄科幻电影,一直被视作电影工业发展程度的试金石,甚至还被看做是一个国家工业、军事实力的体现。
所谓“电影工业化”,并不是指有大量资金进入影视行业,也并非仅仅代表强大的工业技术。
它意味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形成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和体系,各个部门——从前期概念设计、现场美术,到科学顾问组、后期*,甚至现场动物医生……都有极其细致的分工以及专业级别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的支撑。
《三体》剧组当时显然没有做好调动庞大的工业级行业资源的准备。
有知乎网友认为,从媒体探班《三体》发回的现场照片看来,剧组缺少科幻概念设计师——科幻电影中会出现很多当下不存在的东西,小到服装、大到建筑,都需要由专业人才来设计。
《三体》公布的概念预告片中,*“科幻概念”的一帧截图,被指抄袭比利时某建筑师的作品。
媒体转向刘慈欣,大刘也只能无奈回应:和我已没什么关系了。
原本万众期待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016”,最终成了科幻迷们心中之殇,落得一地鸡毛。
中国科幻电影走进死胡同,其它电影类型却奏响凯歌。
《三体》风波后6个月,张艺谋在自己导演的中美合拍奇幻动作片《长城》上映时说:“几乎所有中国电影在工业体系里来讲都是轻工业,而《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次做重工业电影”。
《长城》口碑虽两极分化,但它在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上的探索,确实值得记下一笔。
2018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战狼2》等中国大片上映,舆论纷纷高呼中国电影工业迎来曙光。然而这些片子背后,50%以上的团队,都来自好莱坞。
整个业界还在等待一部真正能够证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新水准的作品。
这个等待所需的时间,一度被认为是数年。
谁料不到一年,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横空出世。
2019年春节档被称为“史上最激烈春节档”。七日搏杀后,冠亚军已无悬念——《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
很多人都知道,这两部电影均基于大刘原作改编;但可能不知道,两部电影的诞生地都在青岛灵山湾。
2014年,王健林在青岛投了500亿,并喊话:“谁来青岛拍片,我就给谁钱”。
当时,他那位于青岛灵山湾小渔村的东方影都,刚在开幕式上迎来了妮可·基德曼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并被定位为: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海外摄制基地。
万达的雄心是:依靠中国庞大的票房市场、较优的补贴政策,以及那两年被炒得火热的“中美合拍片”概念,将东方影都打造成中国与好莱坞的新连接点。
这可谓当时以万达为代表的中国影视公司积极与好莱坞对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万达开始升级中国电影工业硬件的同一年,中国电影局派出一个年轻的电影导演代表团,远赴好莱坞学习。
团里最年轻的是时年34岁的郭帆和肖央,最年长的宁浩当时也不过37岁。
彼时,郭帆刚拍完青春片《同桌的你》,以2000万小成本赢得票房4.56亿,盈利5000万,是当年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在参观完曾拍摄了《教父》《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和《碟中谍》等经典电影的派拉蒙片场后,郭帆被好莱坞工业体系深深震撼:
“这差距就像是别人已经开上法拉利了,你还在骑自行车……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现实主义的创作,而不走电影工业化这条路,那么等到好莱坞学会取悦中国观众后,就不会再有人看中国电影。”
好莱坞归来,紧迫感让五位年轻导演不约而同地投入到同一件事中:完善中国电影工业。
陈思成启动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宁浩启动了《疯狂外星人》,肖央主攻《天气预爆》,路阳开始创作《刺杀小说家》。其中,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唐探2》被视为*部中方主控的美国工会电影。
而自幼就是重度科幻迷,“当初选择拍电影就是为了最后能拍出科幻电影”的郭帆,则与中国科幻较上了劲。
然而郭帆在国民科幻IP热潮中却显得格外冷静。能拿到《流浪地球》,也只是“捡了个漏”。
在他之前,中影曾找过在2013年凭《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导演奖”的阿方索·卡隆和大名鼎鼎的《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还曾找过国内一众名导。名导们大概都感觉中国科幻电影时机未到,一一婉拒。
郭帆在当时只有一部青春片《同桌的你》拿得出手,最终能否签下这个片子,中影还要看他的表现。
他面临的*问题和《三体》电影团队一样:在中国开天辟地拍出一个堪比好莱坞同类题材的硬核科幻片,怎么开始?
郭帆的策略是,先动用有限的资源用心做一些成果出来。
“不断做一点东西,呈现出来,给大家看到,让人相信并加入。”
资金、技术、专业级团队,都是他需要笼络的力量。
在中影没有任何承诺的前期开发阶段,郭帆就和搭档、也是后来的《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自费投资100多万,制作了*稿剧本、8000余格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还为《流浪地球》撰写了一份100年编年史。
2016年4月,郭帆拜访中影。
能否通过中影的“最终考核”,成败在此一举。
据龚格尔回忆,向中影汇报的那一天,曾经参加过唱歌选秀的他和法律系毕业的郭帆愣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把100多页的剧本从头到尾、声情并茂地给中影领导们演了一遍。
再穿插世界观构架说明书、编年史、概念图、分镜头……最终彻底打动了中影领导们,有几位当场落泪,“就凭一张嘴把领导们都说哭了”。
第二天,郭帆接到通知:准备开始吧。
随后,北京文化和万达,都被他们的资料说服,同意入局。
进入拍摄后,郭帆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在一个个具体情境中,克服中国电影工业上的差距。
他的办法是“靠人力去补”。
原本属意的美国*公司出价太高,一个7到15秒的高难度*镜头,*也需12万美金。《流浪地球》共有2000个左右的*镜头,全部以*价计算,总价也逼近2.5亿美金。
郭帆团队决定转而启用国内*公司。结果预算控制了,但整个团队在每一个镜头上试错的时间激增——
每个镜头改100版是常事。其中,有一个镜头修改次数高达249版。郭帆说:“按每一版我平均回复3分钟的修改意见来计算,这就意味着我在这个镜头上仅仅反馈意见的时间就达到了747分钟。”
这苦功夫花得值得。“我们甚至有一些镜头做得比海外团队还好,这是让我们特别骄傲和自豪的。”最终,由国内团队负责完成的*占比75%。
在后期*和现场搭景的费用权衡中,郭帆团队大部分镜头都没有采用传统绿屏拍摄,而是“能搭实景就搭实景”,并且“不只是实景,还有使用过的痕迹”。
剧组租下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在里面搭建地下城、冰原、行星发动机控制室和宇宙空间站等,一共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型小区”。
“这样它要被毁掉的时候,你才会觉得那里边有人,你才会真正的觉得心疼。”
有媒体称,《流浪地球》的拍摄过程几乎就是“土法炼钢”。整个剧组加班加点是常态,“人海战术”也是常态——300人的概念美术团队、4000人的电影团队,10000件人工制作的道具……
虽然市场反馈很好,但郭帆有信心拿来对标的好莱坞作品,也仅是十多年前的《2012》。相比近10年内的《阿凡达》和《地心引力》,“那是人家拍了70多年的结果,我们这才是*部”。
郭帆认为,这种差距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
“这个类型的片子,这个事情,是一定要有人去做的。”
2009年的《阿凡达》预算约为2.3亿美元,2013年《地心引力》预算约为1亿美元。
而郭帆拿到的*批预算是1亿人民币。他压缩了演员板块的花销,把钱几乎全投在了制作上。
但是这*批预算仍很快告急。
期间,几位主创也不断把自己的身家投进来,累计1000多万。
当郭帆第三次宣布需要追加投资时,有投资方出于稳妥考虑,撤资了。
这时,还有空间站部分没有拍。这条线的演员“刘培强”也迟迟未定,许多大腕都先后婉拒。
郭帆等人已经做出最坏打算——砍掉这条故事线。
直到吴京出现。
当时《战狼2》刚成功跻身全球Top100票房榜,这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该榜的垄断。
在郭帆赴好莱坞学习同一年,吴京登上央视《开讲了》。节目最后他说:机会是给勇于开始并坚持的人。一年后,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上映。
从当时的郭帆身上,吴京看到了自己“拍摄《战狼》时的状态”。于是,他决定帮一下。
怎料一入《地球》深似海,吴京从“客串”变成了“不要片酬外加倒投6000万救急”的出品人。
彼时,这次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尝试正前途未卜,吴京执着又洒脱:“总该有人支持。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与“小破球”惺惺相惜的还有宁浩。
这两个被外界视为2019春节档*竞争对手的剧组,在拍摄期间经常互相照应——宁浩曾把自己40多平米的太空舱拍摄棚和宇航服借给郭帆,而郭帆也在宁浩拍摄出现问题时,带着自己从新西兰请来的维塔*工作室帮忙。
此外,《三体》剧组的制片主任也来充当志愿者,以“过来人”的身份,给郭帆剧组培训了许多“注意事项”。另一部科幻电影《拓星者》的导演张小北,则动用自己公司资源,为郭帆的《流浪地球》剪辑预告片。
而作为互联网电影领军者,并立志为中国电影工业打造基础设施的阿里影业,也被《流浪地球》中“*次在太空展现中国人对家园的情感”所打动,参与了《流浪地球》的投资,阿里旗下的优酷电影甚至还提前购买了该片的网络版权。
这些中国电影人,并不拘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选择了守望相助。
“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是一次冒险,在给未来所有中国科幻电影趟路。”
郭帆也在反思好莱坞:“原来我对工业的理解,就觉得好莱坞那套太牛了,直接拿来用,现在考虑的是应该加入更多柔性的和人性化的东西。这个东西抓准了,才能在中国落地。”
截止今日,《流浪地球》已连续第七天荣登单日票房冠军,总票房突破26亿,远超春节档第二名近10亿,预计票房将达50亿,美国权威电影资料库网站IMDB评分7.9分。
而早在2018年4月,阿里影业就利用旗下“灯塔”为《流浪地球》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宣发策略,凭借着对该片主创团队和优质内容的信心、以及对科幻片类型受众的精准把握,联合“淘票票”“手机淘宝”“支付宝”等多维产品矩阵, 助推这部国民科幻电影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
《流浪地球》固然不*,但已能够让中国观众、科幻迷们欣慰。
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趟旅程或许时间不长,但极为艰难。这个过程中从无到有的制作经验、人才积累,将成为国产科幻电影后来者们的宝贵财富。而其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了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
他们是中国电影之光。
10516起
融资事件
1368.34亿元
融资总金额
6382家
企业
1947家
涉及机构
183起
上市事件
1.0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