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正催生出新的IPO。
4月9日凌晨,医美平台新氧科技提交了赴美上市招股书,纳斯达克有望迎来中国的“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
医美,这是一个暴利与神秘共存的行业,严重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借钱整容也值得,有人则避之不及。
而让投资人兴奋的是:这还是一个十年前就进入高速发展期、黄金时代里遍地是钱,且增长空间巨大的行业。
但钱,真的那么好赚么?
深扒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一年营收6亿,增幅138%
“你不知道,入了医美的坑,爬都爬不起来。”
整容上瘾。身边漂亮女孩越来越多,比起批量化产出的网红脸,女性朋友更倾向于“悄悄变美”“偷偷变高级脸”,医美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在脸上“大动干戈”,个性化变美可以通过微整来实现。
颜值经济让整个医美行业欣欣向荣。新氧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近三年营收规模实现跨级式增长,其总营收从2016年0.49亿元先跃升至2017年的2.59亿元,增速高达428%;2018年总营收进一步增长138%至6.17亿元(约合8980万美元)。
其2018年实现净利润5508万元,同比增长220%。
这样的营收和净利润背后,是线上获客渠道的获客支出的与日俱增。与传统、刚需型医疗相比,医美属于改善型医疗,因此医美机构始终需要依靠营销获客,有资深医美业从业者透露,线下医美诊所平均获客成本为6000元/人,而以往医疗美容机构有40%甚至更高的营销费用给到渠道,而这些费用又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而社区+咨询+电商的平台模式,相对来说能有更好的获客效率。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特定的媒体平台传播的丰富媒体内容,平均每月有超过2.4亿的观看量。
招股书显示,目前新氧业务覆盖中国超过300个城市,吸引近4000家认证医美机构供用户选择,主要包括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此外,2018年,新氧的信息服务费和预约服务费的收入比例为2:1。
那些VC/PE支持的医美平台
新氧成立不到6年,截至交表,曾经获得过6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兰馨亚洲已连续两轮领投新氧,经纬中国更是累计5次投资新氧。根据新氧此次披露的招股书,经纬中国持有新氧21.7%的股份,挚信资本持有公司17.5%的股份,Youthful Acquisition LP持有10.8%的股份,兰馨亚洲持有公司9.3%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新氧董事邵晖持有公司28.8%的股份,不过,招股书同时也宣布,邵晖辞去公司董事职位,据悉,邵晖是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后来又追投了C轮,所以股份比较多,但并未参与过公司管理。据招股书,新氧董事长、CEO金星拥有1200万股A类普通股,此次发行后,金星的A类普通股将转换为B类普通股,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
新氧是典型的医美平台型企业,前几年,这样的公司有大批应运而生,且获得VC/PE支持。目前,医美APP更美也已融资至D轮,悦美融至C轮……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如下:
快速增长的医美市场吸引了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也催生了他们对资本的渴求。可以看到,红杉中国、经纬中国、IDG资本、高榕资本、同创伟业、君联资本等行业知名机构早在3-5年前就开始布局。
但2018年至今,融资却在少数。互联网医疗平台做的不是单纯的流量分发,而是为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积淀。
暴利背后的生存真相
两年前,一家专门生产玻尿酸的公司拟IPO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这家注册资本9000万的企业,一针玻尿酸产品原料成本加起来不超过200元,其中透明质酸钠159.82元/克、注射器8.8元/支、针头4.76元/个,但出厂价却翻了2—15倍。营收主要依赖一支单品,前五大客户三家关联公司,子公司集中亏损却要冲击IPO,这让人们进一步发现了行业暴利。
双眼皮、去皱、隆鼻、丰唇……在所有微整形手术当中,玻尿酸是最常见也是刚需的材料。玻尿酸价格差异很大,却有一点达成了共识:贵。便宜的数百元,数千上万的也很常见。但你或许不知,如此昂贵的玻尿酸,其成本还不如吃一顿麦当劳,毛利率达九成,当真“一本万利”。
不止这支小小的玻尿酸,整个医美行业都曾有个很黄金的时代。
业内前辈回忆,十几年前,医美机构还不像现在遍地可见,他们去东三省做生意,开着车在各个医美机构间转上一圈,回来车里就装满了现金。传闻如此,彼时刚刚被打开的医美早期市场,赚足了供需不平衡的差价。
但那只是曾经,如今有从业人员感慨:线下实体医美机构已经走至倒闭潮前夕!2018年底,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滨日前发文道:“本来预测医美诊所的倒闭潮会在明年的下半年到来,没想到今年底便初现端倪。”他曾在朋友圈内,一天看到了4家转卖的消息。
极速增长的医美市场,并不意味着能用繁华掩盖阴暗面,更不不代表一切机构都有利可图。新氧创始人金星也曾在公开场合说到,很多医美机构在大面积亏损,整个中国的医美市场中,只有30%的机构是盈利的,多数处于持平或者亏损的状态。
同整个医疗大环境一致,医美也处于资源高度集中的现状,排名前10的城市集中了近半的医美机构,这诱发了众多“黑市”、“黑医”,让行业变得鱼龙混杂。
李滨总结大批医美诊所缴枪投降的原因:一来是诊所证照的放开,牌照不再是可以卖大钱的所谓“稀缺资源”;二来政府加强了对黑医美的打击力度,医美黑市业者急于洗白;三是许多误以为医美是“金矿”的外行投资人涌入医美行业……
这是医美行业正在上演的冰与火之歌。
当医美成为潮流:
“我种的不是头发,是自信”
植发,正渐渐成为医美的新蓝海。一位R姓男性朋友透露,自己在某机构植发已经花费7万余元,“我种的不是头发,是自信,未来还有可能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
不管是悦人还是悦己,投资自己,是很多人同生活对抗的筹码。整容达人吴晓辰是坚定的整形爱好者,她有一张花400万塑造的脸,给自己做整容规划,每年必来一次大手术,每月必动一次细微之处,即便医生告诉她“你已经很完美了”。想让变美冻龄真实发生,医美已经成为她的态度。
大众审美意识的发生、形成和流变,造就了医美行业几年来的起伏。从谈整容色变的远离,到对塑造更好形象的热衷,医美在消费升级、审美提升、女性男性经济双重爆发、消费主力人群变换的多重作用力下,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份“残忍”的数据显示,在中国,1000人中只有2人会接受医美服务,相较于美日韩等医美市场成熟国家10%左右的渗透率差距颇大。但这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市场潜力——2018年预计有近2000万中国人消费医美,相比于韩国,还有6倍增长空间,这意味着未来会有上亿人消费医美。
德勤的报告显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2017年规模达到1925亿元,这个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报告还预计2022年医美市场将达到4810亿元,有望居于首位。
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行业的钱越来越不好赚,但创业者依旧前赴后继。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