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彩票摇奖机里,装着几十个写着编号的乒乓球,貌似是在鼓风机的作用下,这些球被轮番吹到风口,一个接一个的掉出来。而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翘首以盼着命运的眷顾……曾几何时,与“概率”和“运气”挂钩的,是彩票和博弈;然而忽如一夜摇号来,从买车到买房,一个个随机产生的号码,一次又一次地把中国人的人生大事攥在了手里。
7月8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最受到关注的是第17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几年前万人摇号抢房的盛况,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而这“摇号上学”的一纸文书,近日又让数以万计的家长辗转难眠。
摇号上学时代夹缝中的成长与畸形
摇号这个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国榷》记载朱元璋草创大明时“写职名为丸,耦进而分拈之”。尽管它始于明初典章制度尚未建立之时,但却是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得以发扬光大——不管是在万历朝成为铨官员的定制,还是几十年前一个贫穷家庭几个孩子抓阄上大学,或者是现在摇号买房买车,这种历史悠久的分配方式带着“解决资源稀缺”以及“实现机会平等”两个标签,一直活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中国,越是办学有特色、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就会越受到家长的青睐,成为送子女入学的*。然而“好学校”总是人满为患的,所以以往的模式是,“好学校”会通过提前招生、竞赛等方式进行“掐尖”选优。总的来看,这部分筛选优质生源的学校,以民办学校居多。
长久以往的筛选,这就造成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聚集到一处,成就了“名校”与居高不下的“学区房”,也造就了“公弱民强”的局面。捉襟见肘的名牌学校、匮乏的教育资源,与暴涨的学生潮之间,长期以来一直是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于是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智慧也被运用到了教育领域——不同于以前,这些可以筛选学生的民办学校现在必须统一服从安排,一是不能提前招生,二是招人人数超过后必须进行电脑摇号派位,三是必须免试入学。
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欢乐有人愁。
有人评价“摇号上学”可能是近十来年教育改革中*的进步——从宏观上来说,不但可以控制热点学校入学规模,还可以解决学区教育资源和招生数量不平衡的问题;从微观上来说,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用“拼爹”拼妈”也不用被奥数班绑架,就可获得等概率的机会去好学校读书。
当“不患没学位,而患分配不公”的机会真正落地实施,这项改革却又存在着许多的争议。
争议一——不看实力看运气,以后要把上补习班的钱都用去烧香拜佛吗?在乐学汇创始人张华看来,追求教育公平应该用更科学文明的方式,摇号的偶然性、随机性太大,不适合教育这样严肃的、关涉学生前途发展的事情。“在所有关于‘公平’的探寻里,摇号抽签,永远是最没有争议的那一个——因为它足够粗暴,也足够简单。我想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应是努力就会有回报,而不是让孩子因为运气就对自己的奋斗产生动摇。”
争议二——如果教育的前提是公平,那么公平的前提,是否应该是承认并正视差异?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桥达国际教育副总裁、软云科技研究院院长赵晓林提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决定了教育必须要有差异化。没有差异化的教育不是成熟的教育,因此被摇号剥夺的教育选择权应该还给家长和学生。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提出教育应该要因材施教的行为,二者本不应该结合。
争议三——除了公平,是否应该考虑先解决供需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除了以上两点,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破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张华谈到,在他看来能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多建好学校、多培养好老师,而不是通过公平地瓜分少有的好名校念书名额来实现教育均衡。赵晓林也谈到,民办校作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或者以管理、课程、素质教育为特色,在与公办校的差异化竞争中办出了特色和口碑。把板子拍到民办校身上,或将一定程度地扼杀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的。
优质教育的稀缺不均衡,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育儿战争,已然演变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当“摇号上学”灌溉在焦虑上面,就成了80后、90后家长心的又一次“中年危机”——
昂贵的学区房,曾经是他们背在身上的千斤重担,但也寄托了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愿。当入学不费吹灰之力、任凭摇号的规则决定时,家长便愈发为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跃迁而绞尽脑汁。你看,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怪圈。
扫清陈疴政策影响余韵长存
事实上,这并不是民办学校“摇号”入学首次在业内出现。为了保证相对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南京、昆明、西安、东莞等城市教育主管部门都已经陆陆续续采用了电脑随机派位的办法,但执行方案却不尽相同。
不同于以往各地教育部门的小范围尝试,此次文件是由国务院直接下达。而下发之后,多地也都及时响应,立即调整了招生方案。例如银川市,7月10日便将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四六开的比例,调整为100%电脑随机录取,已完成的40%电脑随机录取结果不变,而原招生方案中60%通过面谈的招生则已取消;而宝鸡市也在7月11日发布了紧急通知,市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那么生源将全部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此外一些具体细则尚未全部出台的地方部门,教育局工作人员也都*时间做出了回应。
可以预见,一个新政策引导下的“全民摇号上学”时代已经近在眼前。
教培行业短期内有冲击但未来有机遇
乐学汇创始人张华表示,如果摇号上学政策全面落地,那么短期对于K12培训机构的需求有望增加。“国家一考定终生的指挥棒没变,那么电脑随机摇号可能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进到理想学校,学生家长会变得更焦虑,对子女的课外培训更上心。还是那句话,中国家长不愿输在起跑线上,更不愿意输在过程中。”
但对于以幼升小,小升初教育为主的机构和学校来说,或将先面临一场风暴。“一是民办学校现有的相对自由的招生方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对这部分学校的运营极其不利;二是很多以前做‘掐尖’,‘培优’生意的机构,因为摇号后例如小升初奥数这样的培训没用了,生存空间将骤减。由于中考、高考仍然是有纸面上筛选机制,所以相较而言影响没有那么大。”
从长远来看,新政的下发会对中国教育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桥达国际教育副总裁、软云科技研究院院长赵晓林表示:“从长远来看对教育培训机构是利好,国人对教育差异化的追求会形成市场刚需,当全日制民办校招生受限后,机制更加灵活的教培机构会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启迪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邹世成则是提到,由于新政加强了对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音乐、体育、美术、研学等相关素质教育领域的机构将迎来利好;除此之外,《意见》还强调了要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对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教育科技企业也是一个利好的强信号。
教育均衡,将继续发挥威力
不管是此次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还是2018年4月更早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民统招、免试录取”的政策背后,都渗透着一个宗旨:通过重点深化考试招生、评价体系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教育减负奠定基础。
邹世成向亿欧教育提到了他对新政的理解:“以前有小升初考试,在一定范围的行政区域内(一般是区、县)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后来为了减负,开始推行免试就近入学,学校跟相应的学区一一对应。始料未及但又很自然的是,家长纷纷通过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房子,为子女获得优质学校的入学机会,学区房不断被炒出天价。这个过程中,凭分录取变成了变相的凭钱录取,显然对中低阶层的家庭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国家‘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多校划片、摇号入学本质上是对粗糙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修正,将几所层次不等学校的小学区合并成一个大的学区,在这个学区内摇号入学。也就是说,学区房和好学校之间不再划等号。”
究其根本,社会管理不是追求一种表面平均,而是追求内在的平衡的行为,这种平衡包括了资源分配的平衡和社会心理平衡。所以以“减负”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确实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帮助无力提供家庭教育的底层家庭获得足够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弱化学校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减轻父母和小孩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基于这样的背景,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学生的减负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游戏教育、家庭教育等将蔚然成风,而“减负”与“综合素质教改”也将持续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与改革的中心。
结语
梁漱溟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发问,相信如今的我们也有共鸣:陷于时代的车轮下,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仿佛一场零和游戏。而近日的这一纸文书,又再次刺激了焦虑的中国家长——曾经为了孩子读书处处碰壁、劳神伤财、甚至不择手段的时代居然就要一去不复返,“拼爹、抢跑、名校”似乎也将成为中小学生的过去。
摇号上学仿佛以一个朴素的姿态,给所有父母提出了更大的难题:用运气来削弱教育塔尖的积累优势,背后是否暗藏了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不公平?
摇号,看上去摇的是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未来,实际上摇的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或许怀疑来自我国教育多年积重太深,但我们不能否认,能够解决当下突出矛盾,并且做到相对公平,已然不易。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至少我们应该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
今天我们想与你讨论,孩子上学要摇号,大家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