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背着“垃圾”去上市

懂产业,有技术,垃圾也能变黄金。

“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不光看高楼大厦,还要看隐性的基础设施,水的处理是怎样的,垃圾回收是怎样的。未来,垃圾分类会成为城市配套的一部分,这个行业会更加体面,垃圾分类公司也有可能上市敲钟!”7月19日,在证券日报传媒举办的垃圾分类沙龙上,爱分类创始人徐源鸿如是说。

一直以来,在中国从事垃圾分类工作被认为“不入流”。不过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新规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技术人才开始涌进垃圾赛道,垃圾创业被推向风口。

被科技遗忘的价值洼地

“如果说今天金融智能化水平是70-80分,零售智能化水平可能是60-70分,那么环保智能化水平不超过30分,这是一个被科技‘遗忘’的价值洼地。”7月4日,绿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埃睿迪创始人吴奇锋在朋友圈写道。

吴奇峰认为,如果把中国的环保科技创业阶段比作手机,现在就是诺基亚等功能机触底,智能机刚出现的时候。

吴奇锋的感叹不无道理。我国生活垃圾每年产量4亿吨以上,利用率却仅在15%左右。放眼全球,瑞典不仅实现了99%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还能依靠垃圾进口创造收益。这是因为在中国,无论是垃圾分类、焚烧、填埋,或是生物处理技术方面都面临问题。

尤其是在分类端,我国的垃圾分类几乎是靠拾荒大军支撑起来的,鲜有技术要素参与。垃圾分类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让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从散乱状态走向产业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从2000年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19年过去了,分类效果一直不理想。2006年,北京社科院专门就北京的拾荒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北京有30万拾荒者,他们一年能从北京捡走30亿元。只不过废品回收具有逐利性,拾荒者拾走的都是“值钱”的废纸、塑料瓶等,那些低价值的玻璃瓶、纺织品、泡沫、旧衣物、厨余垃圾等统统不收。

然而,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超过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至80%。如果未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可回收垃圾分开处置,富含水分的厨余垃圾也为后续的焚烧处理带来困难,不仅会降低整体垃圾处理的效率,腐坏的厨余垃圾还会腐蚀金属设备。同时,焚烧厨余垃圾产生的二噁英等气体也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厨余垃圾处理成本高,回报小,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厨余垃圾的分类工作。如果做肥料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马上就会变成人人争抢的宝贝,甚至会有厂商直接到厨户、家中、垃圾桶附近收厨余垃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埃睿迪首席环境科学家夏青教授告诉猎云网

夏青进一步解释,垃圾创业的关键在技术,其试金石就是“生钱”。“如果能通过技术让垃圾的处理既省钱、又升值,同时能让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就值得去做;如果没有技术,不能把垃圾变黄金,只是进来‘争口食’,那就存在巨大的风险。”

吴奇峰与夏青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除了回收端,在垃圾处理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可以与物联网和大数据结合。例如运输过程中,可降低人力,采用自动化、无人化运输;用智能摄像头识别危险废弃物,之后机器进行自动分拣;焚烧环节,可通过大数据做自动化监测与改造,节能降耗,降低有害物的产生。

风口瞄准垃圾分类

新规*撬动的是分类端,因为前端分类越细,后端资源化利用才越有价值。

“垃圾分类创业不是‘互联网+垃圾分类’,而是‘垃圾分类+互联网’,只有先把垃圾分类全链条跑通后,才能用互联网提升效率,而不是依靠互联网,只做形式主义,这样的资本投入是无意义的。”和很多谈模式、赋能、流量思维的互联网人不一样,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创业一定要先做透产业链。

徐源鸿自嘲自己是“废二代。20世纪90年代,其父亲在昌平区东小口开了废品回收市场,徐源鸿陪父亲在废品站一待就是20多年。彼时废品回收并不被人们看作一份光彩的职业,徐源鸿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2017年,徐源鸿创立了爱分类,专注垃圾的分类、分拣、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值得注意的是,爱分类没有采用重资本投入的智能回收柜,而是为用户免费发放可承重40KG的垃圾袋,用户装满垃圾后,爱分类员工进行上门回收。

徐源鸿告诉猎云网,不设智能回收柜的原因有二:一是进行垃圾分类投递的人群很多都是老年人,对他们来说,扔垃圾还要扫码、绑定银行卡、开柜子、提现,并非易事;另一方面,智能柜的资本投入巨大,容量有限,还占用土地资源,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环保角度,都不是一个好的模式。

在分类方法上,和政府提倡的“四分法”不同,爱分类采用更简单的“二级四分法”,将垃圾进一步简化为干垃圾及湿垃圾,用户不用牢记复杂的分类方法,只需知道厨房、厕所产生的是湿垃圾,其他的是干垃圾。

操作手法也简单易上手,徐源鸿称,用户只需将家中的干垃圾装满,在爱分类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中预约取件时间即可,不必下楼投递,每公斤还能拿到0.8元的分类环保金奖励。至于湿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居民可在小区内厨余交投点进行交投,会有爱分类员工定期收集。

据悉,这些从居民家中回收到的小件干垃圾会由回收员驾驶封闭式运输车辆,统一运至爱分类分拣中心,进行人工、工业机械二次分拣,最终分类高达近50种。

徐源鸿透露,目前爱分类有约100名前端回收与物流人员,可管理10万户居民,分拣厂共计30名员工,每日可处理30-50吨生活垃圾。算上政府、机关和商场超市这些渠道的垃圾分类,爱分类分拣中心目前每日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左右。

垃圾分类让徐源鸿感到兴奋,这是因为除了垃圾的资源化、高值化,垃圾还有很多“生钱”的途径。“人们可能不会每天都点外卖,收快递,但一定会每天扔垃圾,垃圾将成为生活服务的流量入口。”徐源鸿告诉猎云网,当用户数到达一定量级,垃圾分类平台将成为巨大的引流平台,不过目前爱分类的重心还是做好分类这个主业。

此外,通过“反向物流”做增值服务。“垃圾运输车目前是空车前往居民家中,未来考虑与京东、四通一达等物流公司合作,增加派件服务。”

自2017年12月在昌平区东关南里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爱分类目前已在昌平区城北、城南街道全覆盖。据悉,目前爱分类用户规模为13万户、39万人,预计今年底用户突破60万户、180万人规模。徐源鸿透露,今年下半年,爱分类将陆续覆盖服务北京其他区域。

与爱分类一样,不用回收柜的还有一家名为奥北环保的公司。奥北采用了“垃圾袋+回收点”的方式。奥北环保设计了可多次循环使用的aobag回收袋,袋子10元一个,上面印有二维码,用来追溯使⽤者的收益权益。当用户将袋子装满回收物后,可找到附近的aobag回收点自行投放,奥北会定期将其收走。

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是80后前微软工程师,2011年进入垃圾分类回收领域创业。二次创业的他避开了重的商业模式,选择轻资产运营。汪剑超告诉猎云网,如果要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的垃圾回收瓶颈,就一定要用更低的成本产生更大的收益,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成立的。

奥北的成本有多低?汪剑超告诉猎云网,奥北环保每年用300万的成本,开拓了260个自助投放点,其中210个点在学校、单位等机构,50多个在社区。

汪剑超说,奥北环保之所以能将成本降低,是因为没有投入重资产的垃圾箱和场地费,垃圾投放点是由学校和机构等“共享”,奥北环保只有垃圾袋、车辆、处理厂和人力成本。

而奥北整个团队,从运营、技术到运输,总共只有26人。汪剑超称,26个人运维200多个回收点的“秘密”就在于奥北的物流回收系统。

在分类和收集端,奥北把回收袋发放给用户,用户自行分类,无需奥北员工上门去用户家中分类、称重和结算,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和“据点驻扎”的人力成本;当垃圾进入奥北分拣厂后,奥北自研的分拣称重系统可以进行统一称重和结算,由于二维码可以追溯,整个过程奥北员工不会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轻资产模式也面临被复制的风险。对此汪剑超称,“模仿袋子确实不难,但真正做到商业化运转并不容易。奥北的高效率运营是建立在自主研发的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这块比较难做到。此外,奥北已经与宜家、京东等头部品牌合作,这种效应不是谁都能建立的。”

汪剑超指出,目前奥北面临的挑战是,用户*次使用小奥北袋子需要付出10元钱,因此那些垃圾分类意愿不强的人就不会去做;同时,进入小区需要物业愿意给到场地资源,一些物业考虑到实际投入和最终收益,可能会有所顾忌。不过在汪剑超看来,垃圾分类需要用户花时间去认知,是事物自然发展的过程。

智能分类柜变“垃圾”?

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新规的推进,国内相继出现了一批垃圾分类创业公司,他们纷纷瞄准了垃圾分类柜,并为其打上“智能化”标签,落地社区等公共场所。

然而,由于回收设备动辄上万元,频繁清运又对人力成本要求高,部分“互联网+垃圾回收箱”公司传出资金困难消息。一些公司的智能分类柜甚至因装不了多少垃圾、清运不及时,被当做“垃圾”清理出社区,这种重资产模式开始受到业内质疑。

小黄狗就是这样一个能用废品换钱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找附近的回收机,进行线下开箱投递,线上交易,交易资金到账后进行提现。

然而,其运营效果令人堪忧。在猎云网此前的报道中,一位小黄狗长沙分公司员工(铁骑)阿音告诉猎云网,回收柜的损耗很高,经常有用户投木头、砖头生活垃圾在智能柜里,分辨不出来;此外,纺织物柜会夹杂很多臭的烂的纺织品,“卖一批死一批”。门卫也告诉猎云网,小黄狗柜子太小,装不了太多东西,有时候用户扔进去几个纸盒就满了。

运营不佳之外,更让人质疑的是小黄狗的商业模式。小黄狗属于重资产模式,按照猎云网此前整理,破产重整风波前,小黄狗员工达4000人,工资为每人8000~9000元/月,线下可调度近1万辆回收车。此外,小黄狗还有15家标准化的智能分拣中心,拥有11000多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柜。

业内人士告诉猎云网,类似智能回收柜的制造成本在2-3万元。计算下来,小黄狗仅设备就需投入上亿元,再加上人力、运输、以及末端处理费用,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垃圾回收量,能否支撑其成本?

猎云网获悉,小黄狗前段时间对已投放的机器进行了的调整,比如对回收量不太乐观的机器进行重新选址和投放;对闲置的“有害垃圾”箱体进行改造,换成回收量比较大的纸类箱体。

随着垃圾分类新规的推进,这类智能回收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分类意识,但对前端分类、中端物流以及末端的精细资源化处理上,是否真正提升了效率,实际效果又如何,依然要打个问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