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榨菜突然火了。
这缘于台湾的一档政论节目。这台湾一档名为《关键时刻》的谈话节目中,一位“财经专家”发表了一番高论:最近涪陵榨菜的股价一路下跌,说明经济低迷,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了。
这让大陆人民都乐了,并对这位“专家”的坐井观天表示深深的同情。这个事件不但登上了热搜,还在网上掀起了一场榨菜的“炫富”大赛。就连不少台湾网友,也对这位“名嘴”的无知言论表示尴尬不已。
但话说回来,榨菜为什么卖不动了?台湾“财经专家”可能不知道,近年来大陆有一个词——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正如网友总结,所谓大陆人民吃不起榨菜,更有可能是榨菜产品跟不上人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渐渐让消费者失去了兴趣。
一场网络群嘲
吃榨菜成了一种“炫富”
2013年,台湾教授高志斌曾称普通大陆老百姓连“茶叶蛋”都吃不起,一度引得大陆人民忍俊不禁。但忽然之间,榨菜又成了“富人”的标配,微博上已经掀起了一股“吃榨菜炫富”的狂潮,就连局座张召忠也赶紧吃点榨菜来为自己正名。
原来,在台湾一档名为《关键时刻》的谈话节目中,“财经专家”黄世聪在节目中表示“大陆现在很头疼”,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大陆有只股票叫‘涪陵榨菜’( 黄世聪错把‘涪(fú)’读成了‘péi’),其品牌旗下的榨菜在大陆人心目中堪称‘泡面搭档’。从榨菜的销量和股价可以看出大陆人的生活质量。”
按照他的逻辑:此前,涪陵榨菜销量一路上涨时,由此可见大陆中下阶层的人民人人都吃得起泡面配榨菜;但最近涪陵榨菜的股价一路下跌,说明经济低迷,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了。
这不但笑喷了大陆网友,就连台湾网友也都为“名嘴”的水准感到尴尬和丢人。一位台湾创投大佬在朋友圈感慨:一支股票的涨跌就结论成大陆同胞吃不起榨菜,显示了台湾电视名嘴的水平,这些掌握舆论公器的人,秉持井底蛙心态,不愿西望大陆的发展,也不承认或视而不见大陆的崛起,也才有了茶叶蛋及榨菜的笑柄。
随后,《关键时刻》节目组迅速把节目中“吃不起榨菜”片段删了。
榨菜卖不动了
四天市值蒸发44亿元
为什么“财经专家”黄世聪会认为大陆人民吃不起榨菜?
7月30日晚间涪陵榨菜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由于低于预期导致股价一跌再跌,仅仅四天市值就蒸发了44亿元。而媒体在报道时调侃式地用了“榨菜也吃不起了”、“爆雷”等标题。
对此,在涪陵榨菜召开的上半年经营情况电话交流会议上,总经理赵平回应称,涪陵榨菜并非卖不动了,更不是“爆雷”。
涪陵榨菜之所以半年度业绩放缓,一是因为宏观消费端乏力,收入端增长放缓;二是由于二季度公司增加了管理转型以及渠道建设的费用投放。在二季度,涪陵榨菜不但增加了约3000万元的销售费用来做渠道建设和管理调整,还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了一块土地,这些都是导致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涪陵榨菜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14%。尽管涪陵榨菜上半年业绩数据仍在增长,但个位数的增幅却是上市以来最低值。
反观涪陵榨菜2016-2018年这3年来的半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7.60%、30.59%和34.11%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7.38%、48.38%和77.52%,2019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确实不如人意。
这几年,在不知不觉中,一包榨菜的单价不断上涨。
2016年7月,涪陵榨菜将11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高8%~12%;2017年2月,涪陵榨菜又以“缓解成本压力”为由,上调了80g和88g榨菜9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幅度为15%~17%不等。
2017年四季度,涪陵榨菜将脆口榨菜从175g包装降低至150g,主力榨菜由88g降至80g,但售价不变,变相提价10%~16.7%;2018年11月,涪陵榨菜上调7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幅度约10%。
三年四次涨价,让涪陵榨菜成为了市场上有名的“涨价概念股”。而涨价直接拉动了毛利率,2019年中报涪陵榨菜毛利率达到58.55%,稳稳坐上了全国涪陵榨菜的宝座。
发家史
从濒临破产小厂到榨菜龙头
涪陵榨菜半年报不及预期,令人出乎意料。毕竟一直以来,涪陵榨菜都是股民心中的大白马股,那个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厂转身成为全国榨菜龙头的故事也被人津津乐道。
涪陵榨菜由原涪陵市政府于1988年创办,是一家国营企业。1999年底,涪陵榨菜公司负债1.75亿元,实际上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当时,公司拥有员工4000人左右,生产技艺采用的都是传统落后的手工制造,一整年的销售额连一个亿都没有。
2000年,涪陵榨菜依旧处于亏损状态,就在这个时候,周斌全的出现扭转了公司的困境。当时,周斌全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来也巧,因为涪陵榨菜工厂处在长江沿岸,赶上三峡拆迁工程,涪陵集团因此获得了1.4亿元的拆迁款。正是拿着这笔钱,涪陵榨菜的历史从此改写。
当时,周斌全力排众议,引入了一条榨菜自动化生产线。2001年,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德国的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从清洗、切割、筛选到杀菌实现了全部自动化。当然,这钱花出去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01年涪陵榨菜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元。
除了对加工技艺进行升级,涪陵榨菜还在广告上投入了大笔资金。2006年,《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涪陵榨菜选择张铁林担任他们的代言人,还花了1400万元购买了四个月的央视广告位。在央视广告、明星代言的效应下,涪陵榨菜的销售量以每年20%到30%的增幅增长。
2008年,周斌全又实施了“聚焦”战略,在公司一百多种产品中砍掉了80%的产品,只保留20多种产品来着重打造。同一年,公司改制为了股份制公司。实力不断壮大。
2010年11月23日,涪陵榨菜登陆A股,当天就上演一场堪称疯狂的首秀。涪陵榨菜在以25.6元/股高开后,股价一路飙升,三次被临时停牌,最后收涨191.6%。
榨菜、泡面滞销背后:
跟不上消费升级,自然被淘汰
说到榨菜,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伴侣——泡面。
此前,受到外卖崛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泡面销量自2015年销售量就开始下滑,导致统一、康师傅这样的快消企业经历一段黑暗时期。有数据显示,2016-2017年期间,统一大陆员工缩减了近4000人;而占据中国泡面市场半壁江山的康师傅利润持续下滑,甚至被剔出恒生指数。
但如今,泡面在大陆市场又再度复苏了。美国咨询公司里斯咨询近日发布报告称,2018年中国方便面销量402.5亿份,占全球方便面销量的38.85%,排名第一。
康师傅、统一做了什么?
从2018年开始,统一推出汤达人系列泡面,对旧工艺做了改进,料包用高汤熬制,产品单价从3元拉到5元,摆脱从前低端的密集竞争伸向中端线。随后,统一又推出价格近20元的满汉大餐,用大块牛肉替代了脱水蔬菜和牛肉丁。
而康师傅则推出"黑白胡椒"系列及"金汤"系列、"匠汤"系列、豚骨面,2017年推出"锅煮拉面"和DIY面系列,定价均在5元以上,EXPRESS速达面馆等高端新品则瞄准追求生活品质的高端人群。
高端泡面,成为了统一、康师傅业绩增长的强劲新动力。财报显示,统一旗下汤达人在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0%,营收规模超过19亿元;康师傅高端方便面销售额同比增长10.6%,而售价较低的干脆面销售额同比下滑24%。
此外,在淘宝搜索关键词“方便面”,可以发现排在前面的不仅有泡面,更多是酸辣粉、螺蛳粉、韩国进口泡面, 而且单价并不便宜。尤其是当下特别火的方便小火锅,尽管一个小火锅单价在30-40元左右,依然抵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