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同比减少3700万人次,为何影院数仍在增长?

它们新建影院的原因,各色各异,万达、CGV这种行业老将是出于品牌战略目的的规模化扩张。

去年12月9日,位于北京海淀区金源新燕莎购物中心的星美国际影院正式关停。今年2月1日影院易主,改名为“英嘉星美影城”重新开始营业。起死回生,重登星美影城旗下影院总票房排行榜的榜首。

票房起落是影院的常态。

从宏观上看,去年年底,院线牌照放开;今年年中,开放外资进入影院投资市场;同时电影局官方红头文件要求今年要完成8万块银幕的目标。影院市场大环境一直在变。

截止9月25日,今年没有票房入账的影院数一共有516家,而去年这个数字高达2100余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降低。

在增长端,今年新开影院数量达到了949家。在这些新开的影院背后,是地产系泰禾和苏宁、外资品牌CGV、地方国资幸福蓝海、产业链型企业万达、老牌电影公司博纳在活跃。

它们新建影院的原因,各色各异,万达、CGV这种行业老将是出于品牌战略目的的规模化扩张。另外一些新玩家,比如地产系的恒大,泰禾、苏宁,则是绑定商业多业态发展。苏宁就明确表示,要把旗下综合体的影院经营权收回,目前通过并购和自建,成立三年来,已经开了31家影城。

另外,很多依托于地产系的传统影投,也迎来扩展的快速发展期,比如走出江苏迈向全国的幸福蓝海,绑定了十多家地产商,今年在全国新开的影城,都是跟地产合作开在商业综合体里。

跟几年前资本推动行业兼并不同,在现在票房低迷的形势下,影院新开的动力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开业容易,经营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影院经营是一场持久战。

自建,成为影院行业的驱动力

截止9月24日,中国电影票房468.53亿,同比下滑3.14%,观影人次12.53亿,下滑了3700万人次。

大环境并不理想。但我们惊奇地发现,影院数量依然在增长。特别是行业一直以来的龙头老大万达,正在持续地新建影院。

万达电影于今年上半年新建25家自营影城,207块银幕,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9家,虽然扩张数量随电影市场下滑有所放缓。但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在2018年底曾说过,只有影院形成规模以后,才有规模效应,在上游采购成本才会低,跟上游的议价能力才会比较强,万达发展影院的速度将会继续保持。

自建的动力,还来源于政策,获得牌照之后,博纳明显加快了影院的扩张步伐。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由48条减至40条,其中在文化领域“电影院、经营需由中方控股”在新版中被删除。这也就意味着,外资在中国内地成立影院可以以合资、独资等形式合作,不再受持股比例上的限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据悉,该政策自2019年7月30日起正式施行。

今年上半年,CGV在新建影院数量上排名第四,达到了131家影院,这样的的快速扩展,相信有一定的政策原因。

外资进入国内投资影院,在此之前早已先例,比如之前的华纳。

更早时期外资进入中国院线都受到各方面的严格限制,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才放宽了外资进入电影领域的限制。之后华纳在上海成立了永华电影城,成为了*家与中国内地合资建设影院的外国公司。后又与万达合作,但好景不长,2005年8月内地出台了新的文件,不允许外资控股。2005年12月底,万达将旗下部分影院的“WB(华纳)”标志换成了“WD(万达)”,宣告与华纳兄弟合作的终结,2006年,华纳兄弟正式宣布撤出所有对华影院的投资项目。

一些地方性的影投也借着地产的东风开始向外扩展,比如正在从江苏省内向全国扩张的幸福蓝海。

其内部一位负责影院投资和运营的高管告诉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幸福蓝海的影院扩展策略,是很典型的跟商业综合体伴生的关系。目前幸福蓝海跟多个商业地产建立了联盟伙伴关系,这些地产在某个区域内新建综合体,幸福蓝海就会考虑在该区域新建影院。

这种跟商业综合体伴生的商业模式,依然分享的是城镇化扩张的红利。在新建影院前,虽然也会评估当地的区位优势,但依托于综合体,在整体商业氛围和人流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保障。

从今年整体的形势看。行业内很少发生大影投吃掉小影投的现象,更多的还是自建影院,以及个别影院的转手。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中国地缘经济将会以大城市集群的形式来发展,所以新开盘的Shopping Mall会越来越少,给到中小型影城入驻的机会进而减少,最终得利的还是大型影城。

过去5年的并购市场:

影院行业变换大王旗

影院原本是资本看好的大生意,尤其是并购事件,隔三差五在媒体上刷屏。

那是中国电影*的时候,2015年前的6年间,电影票房年增长都在27%以上,最高的2010年,票房增长了63.91%。影院投资的兴起,正源于电影票房的这种爆炸式增长。

并购的风潮是从当时在全球买买买的万达开始的。

2015年6月初,万达电影在海外以3.657亿美元的价格拿下澳大利亚Hoyts影院100%的股权,6月底,又在国内以10亿元人民币拿下世茂15座影院。2016年2月,万达电影又接连收购大连奥纳、厚品文化及赤峰北斗星。

2016年9月,*世界公司拟采用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今典院线、今典影城、今典文化100%股权及相关债权今典院线旗下共拥有217家影院,其中包含今典影城86家自营影院,交易金额合计13.53亿元。

2017年1月,大地影院的大股东南海控股以合计约32.86亿人民币的方式收购橙天嘉禾影城(中国)的全部权益。2017年9月,华人文化最终以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UME国际影城。

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的5年里,影院投资和并购案共有20余起,它们包括万达电影大地院线为代表的传统院线派,以苏宁恒大为代表的地产系,还有*世界长城影视这种想打通上下游的制作公司。

图表来源于话娱,并有一定的增加

但是,2016年电影票房增长突然迎来了一个急刹车,票房增速突然从48.99%跌到3%。影院收购当时并没有随着票房增速暴跌而停止,2017年仍然有9笔影院收购案发生。但是从2017年初开始,万达电影明显放缓了收购影院的脚步,从扩张到放缓,可以看成影院并购市场出现改变的一个信号。

2016年9月,*世界收购今典,仅一年多后,2018年1月*世界便以16.65亿元的价格,将收购来的院线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转让给*世界的母公司*集团,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

2017年9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收购当时有25家影院的UME,交易金额一度被外界猜测20—30亿人民币,但知情人透露,交易价格远远低于20亿这个数字。从最高30亿到低于20亿,交易金额的变化也能看出市场在趋于理性。

并购时代后遗症渐愈,

行业迎来新生

资本终于在2018年,电影市场增速再次跌落到个位数时,变得警惕谨慎,除宇顺电子有目的的借壳上市外,影院并购就很少出现动辄十几二十亿的大交易了,同时红星美凯龙、嘉凯城和苏宁等有地产背景的投资方,开始进入影院布局。

最近一次的整合,是保利和星美,这次操作将使得保利文化借壳星美文化旅游在港股上市,星美也终于能够借助保利的管理团队来继续生存。去年,星美曾在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支付影片版权费而多次被停影片密钥、无法缴纳影院租金和拖欠员工工资等,有两百多家影院因而关停。

有院线相关人士分析,过去几年发生的影院并购案并非都是理性的,甚至有一些大的并购案都是失败的案例。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电影市场的火热让一些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行业整体都处于比较冒进的状态,当潮水退去后,裸泳者便出现了。

比如,过去有的公司为了完成市场考核,就会选择收购影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指标,至于未来是否盈利,不是当时要考虑的因素。另一位行业人士透露,当时为了占据市场份额,一些头部院线会找到经营较好的影城,以其年票房产出的2—3倍进行收购,但是收购之后,影城的经营状况又不甚理想,业绩下滑的不在少数。

影城收购还涉及另外一个风险,便是影城和所在地产商的租约。这一风险性,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财报里也有提及。比如横店影视的半年报中说到“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开业的资产联结型影院340家,影院物业均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无自有物业,公司存在一定的物业租赁的风险。”

相关院线人士透露,像大地收购的橙天嘉禾,旗下几个北京影城的租赁方是华联,租约马上陆续到期了,而到期以后华联就会收回来,这就可能导致收购两三年的影城就没了,但影城和地产双方又属于合法解约,是很正常的现象。

另外,即便续租也可能面临租金大涨的风险,当电影市场增速放缓,观影人次下降之际,影院品牌没有强势的议价能力,影院和商业地产的供需关系就发生了角色的转变。面对强势的商业地产,影院是退出让位给其他竞争对手,还是选择上涨的租金续租,摊薄自己的利润,都是商业难题。

“影院并购很有意思。”一位行业内人士感叹道,“特别优质的影院不会卖给别人,即使有影投想买,成本也很高,鲜有人敢买;稍微好点的影院行业对其期待值很高,这些差不多已经被大公司并购完毕;其余的影院自身想卖也没人会去买。现在陆陆续续有一些个人老板开始对行业未来的预期不乐观,打算出手手里的资源,这种现象日后会渐进式的出现。这批影院中也有优质的,但是目前阶段老板们的预期普遍过高,导致很多交易无法真正成交,但是随着他们的租赁即将到期,高额的续约成本将使得这些这些老板会慢慢放手。”

并购时代的很多影院,相信会随着租约的到期和经营能力的差距慢慢消亡,接下来将是像CGV、万达以及地产系这批新建影院的天下。

过去牌照还没放开前,遗老们还可以依靠牌照苟延残喘,但2018年底国家开放院线牌照后,像博纳和华人文化这样的新人也有了院线牌照,各院线对影城收取的加盟管理费用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同时随着部分影投的跨区域扩张以及新的投资主体如苏宁和恒大等地产系的陆续进入,全国影院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接下来将面临更加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从去年高达2100家的没有票房入账的影院数(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到今年地产系的进击,行业由此悄悄完成了一个洗牌的过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