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为何要做VC/PE?

投资人们共同围绕“创投新势力:顺势而为,Passion to win”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019,浪潮翻涌,挑战不断。10月1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2019中国创业武林大会在北京召开。围绕智能科技、教育、消费、新能源、大健康、企业服务等行业,创客和投资大佬们分享前沿趋势、解析投资策略。

此外,「201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新芽榜50强榜单」、「201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风云榜50强榜单」、2019投资界「F40中国青年投资人榜单」等多个奖项也在大会上揭晓。作为国内首家投资维度的企业评选,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评选(Venture50,简称V50)已陪伴创业者十四年,现已成为行业内评判高成长企业投资的最权威的参考标准。

会上,在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的主持下,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晨兴资本执行董事刘凯、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吴陈尧、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光东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凌霏,共同围绕“创投新势力:顺势而为,Passion to win”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为讨论内容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苏阳大家上午好,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

周凌霏:我是启明创投的周凌霏,2010年入行。我主要看的是TMT领域的互联网及消费行业。

于光东:我其实算是行业新人,2003年开始加入互联网行业,2016年创办了沸点资本,做投资还不到三年。主要看教育和新消费,还有AI相关产业。

吴陈尧:我也是先从事的互联网行业,后来做投资。之前在阿里跟腾讯,现在在GGV做投资,到现在已经七年了。目前关注的领域主要是企业服务、TO B、人工智能和整个产业互联网大板块。

潘攀:我是天图投资的潘攀,投行出身,2008年进入股权投资行业,天图是专注于大消费的投资机构,之前我们投了奈雪的茶、百果园小红书、快看漫画、爱回收等。

刘凯:我来自晨兴资本,之前从事互联网行业,在腾讯做过产品和战略,后来加入了共享出行的创业大军,接着阴差阳错进入这个行业,今年是我VC职业生涯的第六个年头。

李磊:我来自鼎晖投资,一直都在鼎晖PE基金,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2年了。

为什么坚持做VC/PE?

章苏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家乐此不疲地从事VC/PE行业?

李磊:我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之前在麦肯锡做咨询的经历让我觉得跟人打交道非常有意思,后来发现做投资能跟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打交道。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发现投资行业虽然也挺苦的,但能不断从新事物里学习这是很大的乐趣。

刘凯:一方面,当年创业遇到了困难,另一方面,也不太想去爬大公司的梯子。而做投资看似指点江山,还是一个能够跟聪明人接触的行业。

潘攀:我是投行出身,早期从事保荐工作,见过许多传统企业家,投资实际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企业家,这是我进入投资行业最大的一个动力,但其实还是挺苦的。

吴陈尧:在互联网公司里面,很容易成为一个螺丝钉。即便身处比较高的级别,有时也会有见树不见林的感觉。而做VC的人喜欢思考,骨子里有种好为人师的特质,喜欢跟企业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这种帮助别人的满足感,是我很大程度上做VC的动力来源。

于光东:在360工作的时候,团队扩张很快,但我发现管人挺复杂的,而基金人少一点,管理上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可以把精力放在项目上。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做VC每天都能学习,会直面很多挑战,也可以把原来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我觉得投资也是一种新的创业,这个行业水挺深的,还需要不断学习。

周凌霏:我也是误打误撞进了这个行业,2007年左右我在通用电气做金融,那时正是金融危机,所以情况不太好。后来误打误撞进了投资行业,我发现自己对此很感兴趣。我们所面对的企业家,他们深耕行业,经验充足,跟他们沟通也加速我们自己的学习速度。

如何才算一个成熟的投资人?

章苏阳:第三个问题,在大家看来,一个成熟的投资人应当具备哪几个要素?

潘攀:第一,世界不是线性增长的,不管从投资周期,还是经济周期来看,永远有波动,而面对波动是否能妥善处理,是我判断投资人成熟与否的标准。

第二,需要有饥饿感,对新鲜的东西保有好奇心,VC永远要能发现新的东西。

第三,要常常自我反省,你会发现不懂的事情永远比懂的多。如果这三个心态都能做到,就是成熟的标志。

刘凯:我不是专业出身的投资人,对于我来讲变成熟是多犯错造就的。首先,尽可能在早期多犯一点判断上的错误,把最坏的情况过一遍,剩下就是好的。

其次,投资还是一个管钱的生意,小体量的时候很难有所感知。一般累计投了七八千万美元之后,对行业有了多方面的感触,投资就会上一个台阶,当然也交了很多的学费。

李磊:我觉得一方面心理素质得好,抗压能力要强,得够皮实。

第二,我们一边跟钱打交道,另外一边跟人打交道,所以对人性和利益都得有很深刻的洞察,这个确实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否则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

周凌霏:我的看法也非常相似,总结下来,在投出去的项目里,见证过好案子,但是也有过失败的经历。有拍着大腿一定要投的项目,结果挂了的情况,也面临过不看好的企业,结果却不错的。我觉得自己还在入门的过程中。

于光东:我是创业出身,从创业到做GP,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理性。创业是特乐观的事,对好项目有激情,而投资面对的是整个思维模式的调整,每一个成熟的投资人都需要经历。VC是一个艺术+技术的活,技术方面得很理性,包括对人、对行业的判断;同时还得敢去博,得有一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挺难拿捏的。

吴陈尧:我非常同意大家所说的,做投资需要多踩一些坑,而且是各种类型的坑,但是这可能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这个行业足够长,投的项目足够多,基本上各种各样的坑都会踩过。成熟的投资人应该会有一些体系和方法论的输出,或者开始思考自己投资的哲学,并且能够在实践当中去总结。

以后还有哪些赚钱的新机会?

章苏阳:按照大家说的特质,六位都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投资人。2016年以前基于互联网思维产生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大家觉得以后还有新机会吗?

吴陈尧:今天讲这个话题有点难,因为投资方向和热门赛道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但若干年后再回头看2019年,绝对是蕴含了很多伟大机会的一年。就像今天看2011年、2012年,那时候大环境不好,但头条就在那个时候诞生。

章苏阳:在未出现5G和AI的情况下,机会算1,现在来看,相比原来的模式创新几率有多大?

吴陈尧:大概是0.4。

于光东:我觉得就没有互联网思维,因为过去十几年,实际上是在成就互联网行业,把互联网看作是跟其他产业分隔的一个新行业。但其实今天互联网用的流量变现模式跟原来的广告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线上电商交易跟当年线下卖东西是一个道理。现在我觉得应该回到产业的时代,互联网就在产业里面,互联网是水跟空气,大家必须得用,AI也是一样的逻辑。为什么说没有AI行业,因为AI是直接跟产业结合的。如果说现在不用新技术,不用5G,不用AI,今天创业能够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周凌霏:我认同光东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链,它是一个基础建设,就像铁路、水、电一样。互联网每个产业都有,AI也一样,也是一个底层的东西。AI、互联网,以后企业都要有。

我觉得机会还是挺多的,虽然从宏观GDP的增长上来看会稍微慢一点,但是有很多迭代的机会。尤其是做TO C的互联网及消费团队,一直在螺旋式上升,只是这个螺口比较小,所以周期会比较快,但也在不停地上升,所以还有一些迭代的机会。在一些新的产业链上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对原有的进行替代是完全可以的事。

如果要给分,我可能给0.6或者0.7。

李磊:PE和VC的语境可能不太一样,从我们自己投的案例看,移动互联网人口和数量的红利也许有天花板,但是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是需要接受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改造的,这里面其实蕴含了很多机会。例如我们投的百丽国际,线下门店通过数字化的改造,同样能挖掘出增长机会。

刘凯:我觉得机会刚刚开始,2014年,我在移动互联网鼎盛期加入VC,各种O2O兴起,大家都狂烧钱拉用户,那时属于“破”的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市场下沉做好铺垫。而现在,“立”的阶段才刚刚开始。我也认同没有互联网思维这一说,真正作为一个行业跟产业结合,发展普惠商业模式,才刚刚开始。

潘攀:互联网到底给消费带来什么变化?最近几年非常明显,我觉得有几个指标,像我们所投的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公司,注入非常多的人力、资源,从内到外进行数字化改造,比如说产业端和跟消费者的连接。我们投了百果园,他们有600多个IT人员,创始人说年底要增加到1000人,确实是在改变消费整个业态。互联网渗透到传统行业,还会有比较大的机会,但是可能没有以往那么快。打分的话,我觉得0.7和0.8都是ok的。

下一个周期,谁主沉浮?

章苏阳:互联网发展初期,好多企业借助于PC互联网,要比其他的企业更容易领先,在每个8—10年的发展周期中,都会出现某一种通用技术,带领整个行业迭代往上走。在目前的情况下,有5G,有AI,有大数据,甚至还有基因组学,大家认为,下一个周期,哪一个技术可能成为通用技术?

刘凯:我的感受很深,从早期加入腾讯时到后来自己创业,信息化用得都不多,因此管理都很粗放。那时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信息化的行业,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非常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是一个绝对的长期趋势,真正的生产力还没有被释放出来,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这些东西。

潘攀:我的观点和刘凯相近,人工智能化可能是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

周凌霏:国外有一个挺好的总结,ABCD。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这些都是特别底层的事。

于光东:移动互联网把基础建设做完,现在开始赋能传统行业。第一,已经积累数据的行业,要把数据AI化,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没有积累数据的人,都要用AIOT的方式积累数据,让它变得标准化、客观和数据化,然后在云端计算。

有的行业得用AI去解决大数据处理的问题,像智能制造要先把传感器放下去,把数据拿上来,拿上来这件事变得很重要,现在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章苏阳: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从开始一直维持为正的方向长,就是数据。

吴陈尧:说到趋势,肯定要跟时间周期联系在一起,未来这几年看到的就是这样。未来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在VR、AR,或者是脑机接口下一代技术上面。而大趋势上,要多关注全球化,未来20、30年大部分的新增人口可能不在中国,比如未来50年,新增人口基本上都在非洲,关注到人口红利减少以及中国已有的互联网模式,我们可以考虑出海。

潘攀: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数据是最大的核心资产;其次,一些公司应用了数据自动化后,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不管是连接客户的效率,还是在供应链上的效率。

章苏阳:刚才讲到ABCD,还有VR和AR,将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用到的技术,请每个人根据现在的情况讲一下,哪些行业将来会在技术加持下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和更多的回报?

于光东:AI教育到了一个爆发的前夜,近些年依靠在线教育,积累了非常多数据。但在线教育并没有用到这些数据,也没有改变市场供应链,老师还是那个老师,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AI介入,让老师变成AI老师,对学生的反馈变成个性化教育,这就是在线的意义,医疗行业也是同理。

周凌霏:我们也看互联网医疗,今年跟吴陈尧合作的案子,就集中在健康险领域,今年做的两个项目都是这个方向。另外一个是本地服务的再升级,也是看了不少的本地服务和消费项目。

李磊:教育的数字化改造,还有企业传统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我近期关注的几个方向。

刘凯:供给和需求都在大幅度的提升,不是一个存量的游戏,我觉得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里,有很大的提升机会。对应在后端的产业上,也有很大的提升机会。

章苏阳:阿里云和亚马逊云还相差百倍,云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潘攀:我们比较看好生活方式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方向。

吴陈尧:继续看好SaaS和企业服务,企业发展需要继续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但工资成本在上升,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处理,并且95后、00后等成为新劳动力,这些因素都会让SaaS和企业服务,包括云端减少成本,还会让传统企业开始慢慢注意到效率的提升和慢慢有付费意识,但是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章苏阳:谢谢嘉宾的观点,相信大家听完会有共鸣,谢谢大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投资界讯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