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口罩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的需求,但是如今依然是一罩难求,2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当前形势,世界正面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
而这一副小小的口罩,其产业链几乎折射了能够想象的所有商业问题,从产能到供应,从物流到配给,再到零售,那么面对着巨大的口罩需求和如今的口罩荒,我们的互联网大数据到底能为口罩做些什么呢?
一、当前的口罩产业为啥会这么缺?
据中国报告网援引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的口罩生产,口罩产量由2011年的25亿只增至2018年的45.4亿只(人均3.24只),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虽然看占比中国的口罩产能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其实一直以来没有使用口罩的用户习惯,如果不是这些年来因为雾霾原因导致口罩需求量上升的话,口罩的需求量一直都不断,最终导致口罩产业一直都处于产能大大超过国内需求的情况,因此在此之前中国的口罩都是大量出口的。
然而,此次突如其来的防控需求让口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由于是突发性事件,又恰逢春节假期出现了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口罩的产能其实长期不饱和,又没有足够的储备量。中国的口罩产能据官方公布的最高量是每天生产2000万个,但是由于需求量长期不足,导致了口罩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饱和产能上生产了,再加上口罩有一定的保质期,所以基本上各地和各家医院也都没有进行口罩储备的习惯。产能不饱和再加上没有储备导致了一旦出现大规模口罩需求,口罩其实是难以完全跟上的。
二是口罩的原材料供应其实也并不充分。一般情况下生产一个比较简单的医用防护口罩的话,基本上需要几个明确的原材料:熔喷布(聚丙烯产物)、无纺布、松紧带、钢丝夹,这些原材料如果放在平常时期凭借中国的生产能力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由于恰逢春节假期,各大厂商其实都处于关门放假的状态,口罩工厂也都处于只准备了日常生产的一些原材料储备,然而由于井喷式的需求,让口罩工厂处于复工了也还是缺原料,而且由于到哪都缺口罩,导致了原材料供应也陷入了不足的境地。但是实际上,中国并不是缺原材料,而是缺渠道,比如说前几天中石化就广发英雄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可见,一方面是口罩生产厂商找不到原料,另一方面是原料供应商找不到厂商。
三是物流停运导致运力远远不足。由于春节假期,大部分的物流工作人员处于放假状态,除了邮政、京东、顺丰等少数几个物流企业还在开门之外,其他大多数物流都放假了,结果突如其来的防控需求,导致了大量的快递人员无法返工,运力远远不足。
结果就是上述的三个问题同时爆发,引发了全国性的口罩短缺,这就是口罩缺乏的根本性原因。
二、阿里巴巴做不到,为啥大数据平台能做?
其实在互联网上,我们能够发现最初的口罩需求是来自湖北的各个医院,对各种口罩等防护物资的需求通过个人的朋友圈、微博、公众号发出来,但是虽然有一定的捐赠,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直到互联网企业开始发挥作用,我们看到最早介入的企业是阿里巴巴,随着国家发出号召,阿里的全球物资供应平台上线医疗物资专区,开始将个人与个人的需求真正连接到一起的操作。
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之后开始大规模上线,但是这样的个人对个人的信息需求对接虽然意义很大,企业的捐款捐物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能够恢复口罩生产企业的产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当口罩成为了最紧缺的物资,大家都在找到底在哪里能找到口罩生产企业,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又如何联系?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口罩生产企业是否拥有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这些都是即使像阿里巴巴这样具有强大能力的平台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直到1月30日,以启信宝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接过了接力棒,将大数据优势从个人需求端的对接,应用在更有效的场景——企业。
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帮口罩生产做什么呢?如果没有更详细的了解,笔者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看到工信部每天都在更新口罩的生产数据,但是似乎口罩产能怎么增加还是不够用,很多人都在疑惑到底中国有多少口罩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到底在哪?有原材料的到底该怎么去联系企业,有急需的地方又应该怎么寻找货源?直到一家大数据平台上线了一套特殊的系统:
启信宝目前掌握全国2.1亿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的工商信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意味着要从巨量的数据中,筛选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字?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清洗”。把历史数据、无关数据、重复数据去掉以后,再与国家药监局备案的医疗器械生产资质进行匹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全国共有576家具备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的口罩产业企业。
1月30日,启信宝的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查询平台正式上线。除了口罩企业,这个平台还筛选出7679家其它各类防护物资供应企业。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个能够精准定位和查询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也开始得到官方媒体的认可。在启信宝的查询平台推出不久,《每日经济新闻》和《21世纪经济报道》就先后接入了这一平台作为其官方查询入口。
(每日经济新闻和21世纪经济报道接入启信宝查询平台)
三、大数据赋能供应链会是趋势吗?
随着大数据对于口罩产业的介入越发深入,口罩的生产被再次提速。启信宝的后台显示,访问平台的用户中,除了对防控物资有实际购买的需求之外,还有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发来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启信宝的查询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像前面提到的中石化发的全民英雄帖,就有了很好地解决,一方面是大量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守着原材料却没有口罩机,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企业空有生产设备却缺少充足的生产原料,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就完全可以用大数据平台来消弭,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控制,借助全国一盘棋的大数据调控,那么很有可能通过大数据让口罩产业链的物资供应、原材料运输、口罩生产、物流配送形成一个流程闭环,从而真正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加速口罩生产。
其实,如果大数据公司只局限于做简单的大数据罗列和堆砌,只能说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但是类似于启信宝这样对防控物资相关企业的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大数据整合,那么将有可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庆幸的是,笔者发现,在上线一周之后在启信宝的查询平台上也对口罩生产企业的上下游做了更新。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防护器材、消杀用品其实都不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口罩=无纺布+熔喷布+松紧带+钢丝夹
防护服=熔喷布+四合扣+压胶条
84消毒液=次氯酸钠+水+塑料容器
………………
这样的公式,正不断通过大数据公司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演化成医疗产业供应链中的数字化生态。这样的供应链生态优化,正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帮助下快速产生生态化反作用,当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当生产企业与物流公司无缝对接,当物流公司与当地的卫生部门无缝对接,我们碰到的问题就会有迎刃而解的可能。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强,但是实际上现阶段中国的口罩生产其实还没能实现全面产能的饱和。生产最核心的关键就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尚未完全做到,产业上下游的阻碍尚未完全贯通,一旦通过大数据让原先需要大规模搜寻才能获取资源变成可以随时对接的资源,产业链就会变得更加通畅,一旦中国制造发力,我们的生产能力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些由数据驱动的生产力,必然再次大大提升中国制造的效率。在重大的公共安全和卫生事件发生之时,我们需要的或许正是这样一把解决问题的密钥,而非武汉红十字会要求的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