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复星基金会联合中欧校友总会、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友成基金会捐赠的6000套胶条防护服、13200套医用防护服、19500只口罩,分批次运至武汉、黄冈、孝感、洪湖、汉川等疫情重点地区。
2月5日,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向国家医疗队捐赠5000件医疗级防护服,其中2000件防护服是最高等级防护服,可进入“红区”(重症感染区),也是前线最为紧缺的物资。
2月2日,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向同济医学院捐赠1000件医用级防护服,并向上午刚刚交付完工的火神山医院,送达代托运的16台无创呼吸机。
1月30日,复星基金会携手腾讯从英国和日本采购约4.5万套防护服,经中国邮政专机送至武汉,连夜配送到数家重点医院。
截止2月9日,复星基金会联合26家企业和组织已向湖北、重庆、浙江温州等疫情高发地区的医疗机构联合捐赠共计:口罩165929个、防护服329166套、护目镜9500个、无创呼吸机16个。
10天内集合超过26家爱心企业整合资源抗击疫情
1月29日,复星基金会的公益团队已经经过了连续多日24小时的连轴工作,他们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设立“抗击肺炎疫情”专项基金。为了应对不断发展的疫情,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以*筹措防控物资,保障支援前线。紧接着,多家企业响应,一批批的医疗物资从全球各地运往湖北武汉、黄冈等疫情高发地区,尽可能地直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等地,满足部分爱心合作伙伴的定向需求。
“我们不仅呼吁各家企业加入联合捐赠行动,也和其他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将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共同抗击疫情。”复星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介绍道。截止到2月8日,共计有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北京棋森集团、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等26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加入,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从复星一家的捐赠,到内部成员企业合作,再到数家企业携手联合,将效应*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是复星的成员企业来询问是否可以利用复星的资源,采购物资支援一线。”李海峰说到,“这让我们萌生了利用复星的优势、联合更多爱心企业加入的想法。”于是,复星基金会制作了详细的合作指引,并发放给内部的成员企业。没想到,这一举动获得了热烈的反响,被频频转发,逐渐也让社会上很多其他企业了解到这一项目,希望可以加入到联合捐赠中来。对于疫情的高度关注,让社会各界同样抱有捐赠物资迫切愿望的爱心企业走到了一起。
为了更好地联合各方资源,发挥复星自身优势,复星基金会建立了一套高效有力的闭环模式:一、筹集防疫捐赠:复星基金会搭建平台并成立防疫基金,筹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企业或个人的捐赠;二、全球采购调配:复星基金会明确采购品类和数量需求后,向复星提报审批,再由复星通过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三、组织国际国内运输:打通采购、清关及物流的绿色通道,爱心企业代表在一线现场与复星代表交接,而后将物资送往指定医院或政府单位。
由此,开启了一场不分你我,争分夺秒的接力。
边学习边打仗“志愿军团”的力量不可小觑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找到符合要求的货源和供应商,是获得物资的关键一步,这在最初充满了未知和迷茫。吴晨是复星英国副首代,连轴转几天的他,在包机出货后回想这几天的忙碌——“一开始千头万绪找突破口,且要迅速学习。”没有当地的团队,采购要从零开始,找货选企业都需要亲力亲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挨着打电话沟通、一个工厂一个工厂的实地调研,吴晨和他的团队为确保高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进驻工厂,在最前方盯着生产,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4个小时。
复星各地区团队的抗疫工作小组正在紧锣密鼓地采购物资、快速清关、查验货品。与此同时,复星基金会与多个合作伙伴达成了共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月1日,复星基金会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1月30日,复星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基金会合作完成一批物资捐献,而后两家共同宣布,就支援疫区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公益基金会表示,腾讯将进一步和优化“防控基金”使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为更多科研机构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努力用科技的力量共同战胜此次疫情。
2月5日,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向国家医疗队捐赠5000件医疗级防护服
复星基金会和它的“志愿军团”也同步进行着一线现场对接的工作,共同派遣了代表和志愿者们前往武汉等地,支援现场物资的接收和分配。
“真切感受到整个城市陷入了静止、停摆。”黄旭峻是复星医药的一名品牌总监,此次他自愿请缨赴前线工作,即作为复星基金会驻武汉的代表。“已经和太太说好了,做好待一个月的准备,全程经历爆发期。”武汉市内机动车禁行,黄旭峻想法设法申请到了一辆救护车,将一批批送到的物资开车送到一线医院,对接医院、物流、各个爱心企业在当地的工作人员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和落实,每天熬夜到凌晨对一天做一个总结和复盘,第二天醒来又是新一轮战役。“当你真的身处一线,天天和医护工作者相处,你才知道什么是平凡的英雄。我这点辛苦和他们比,不算什么。”
看到武汉疫情的升级,大年初一凌晨一点,友成基金会的王军给自己在武汉的朋友一个一个打电话“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不畏生死的英勇战士,我们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就这样临时拉起了一支队伍——“零零壹救援队”,每天穿梭在武汉市区、黄冈、孝感等受灾严重地区,将联合捐赠的医疗物资送到一线医院。采访的时候,王军不断感慨:“整个过程做起来太难了,但真的太热血了,每一个小伙伴都很给力。”
2月6日当天,武汉风大雨大,物流信息更新延迟,中欧校友会的秦轶电话一直没停过,上海的发货物流、武汉的当地运输、当地接受物资的医院,不断的互通信息,“一定要确保物资顺利抵达。”这批物资比预计的早到一些,湖北分会的曹辰、周焰收到消息后火速赶往武汉济和医院,现场清点、分发及交接本批医疗物资,相比于2月4日,这次动作更加熟练。
每天面对各方信息的更新,处理各类突发紧急情况,联合行动的每一个成员都紧绷着神经,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这是一场时间和生命的赛跑。而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武汉。
2月1日早上,中欧校友会重庆分会秘书长敬松早早就到了重庆江北机场,下午即将有一批来自英国的13.52万套防护服抵达,这是他们与复星基金会联合捐赠的*批物资。在机场清关、仓储方面没有经验的他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模拟流程。傍晚16时40分,物资顺利抵达,敬松带领团队小伙伴全程卸货及清点,一直忙到当日深夜。
2月7日,第三批捐赠物资是向汉川市人民医院、凉山州防疫指挥部捐赠的紧缺医疗防疫物资。当天,接到复星基金会物流负责人许超的到货通知,“马上到浦东机场!”中欧校友总会立刻通知已组建的校友志愿者团队,兰朝俊、许扬两位校友带着家属一起赶到现场发货,进行分拣、搬运到发货。凌晨,他们又将当天的紧急发货流程规整、复盘,形成了一整套的志愿者行动标准流程方案。
原本以天为计量的工作内容,在当下的特殊时刻,变为以小时、以分钟来衡量,这样的高效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中欧校友总会张峰秘书长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短短的24小时内,中欧校友总会就与复星基金会、春苗基金会达成了合作共识并签署了框架协议。此后中欧与复星通力合作,保障了来自全球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调运到最急需的抗疫前线,中欧人的爱心也通过春苗慈善基金会平台汇聚到一起。我对中欧、复星、春苗的三方的高效和默契合作感欣慰。我们要持续努力争取给抗疫前线更大支持。”
“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克服困难” 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面对疫情形势的突然和严峻,复星基金会紧急搭建的联合捐赠平台面临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特殊时期发挥价值?他们在实践中找寻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个公益合作,在收到许多企业合作意向后,基金会需要去判断能否匹配爱心企业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到货和物流是不是跟得上,更要分析和核实哪里的医院和机构最紧缺。”张翼飞是复星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他和他的公益团队这几天不断的在探索操作性强、可信度高的联合捐赠机制。在紧迫的时间内,面对有限的物资、多方的资源信息,把效益做到*化不是一件易事。“有些合作企业关注民用物资,而有些是医用物资,都不一样。”同时,每天还要根据未来1-2天物资的到达情况来匹配和调度,发往最需要的武汉及周边疫区。
在物资筹措方面,复星于1月24日启动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建立了覆盖全球近20个国家的采购网络,医疗级防护服、口罩等的数量不断在刷新,尽全力保持着充足的货源。能够具备拥有货源并运输回国内的能力,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而复星是其中之一。
疫情在不断变化,相应的,平台也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也进入新的阶段,复星基金会同时关注国外厂家的无创呼吸机和研制用于快速检测的核酸检测试剂。”张翼飞称,无创呼吸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抢救设备之一,能够在病人不能自主呼吸或呼吸衰竭时辅助其呼吸。而复星医药已经成功研发用于安全、快速、高效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检测的核酸检测试剂,现已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
仓库中待发的医疗物资
从上海到武汉的距离大约900公里,物流的艰难也是复星基金会每批捐赠面对的难题。“想了很多办法,当时想用飞机运,但航班没有了,高铁停了,用绿皮火车运,光路上就要12小时,太慢了。最后决定用货车直接从上海走高速运过去。”装载医用防护服、口罩的厢式货车从上海启运,傍晚,车在沪鄂高速疾驰,驾驶员顾云龙发来前方动态:“不怕夜路有多黑,只怕武汉人民心里有多急,使命必达。”十多个小时到达武汉关卡,顾云龙将已提前申请到的路条给到交警,顺利进入武汉。回到上海后,他也将接受14天的隔离。
目前,复星基金会的联合捐赠行动已经持续了二周,每天都会有捐赠物资在路上。这不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力量,而是在探索出如何在危机时刻高效协作、有力应对的模式后,将所有资源汇集、凝聚、释放所带来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