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腾讯「930 变革」宣布调整航向,进军产业互联网已经过去快一年半,进展如何?
3 月 18 日腾讯发布了 2019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这也是腾讯组织架构升级后的*份完整年报,为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切口。
财报显示,2019 年第四季度,腾讯营收 1057.6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5%,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并且也是腾讯历史上首次单季度营收破千亿。全年来看,2019 年腾讯全年营业收入 3772.89 亿元,同比增长 21%,净利润(Non-IFRS)943.51 亿元,同比增长 22%。从各项主要数据来看,企鹅保持了一直以来的稳健表现。
同时,财报中的 to B 板块表现,是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进度条。
18 个月,腾讯 to B「交卷」
作为 CSIG 旗舰业务的腾讯云,在 2019 年全年营收超过 170 亿元,增速超过 87%,持续高于市场,同时付费客户数超百万,表现强劲。
腾讯云是在三季度才开始单独披露季度收入,光大证券测算,腾讯 Q4 云服务收入约 57 亿元,同比增速 100% 左右,也就是说,腾讯云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
云业务是腾讯 to B 进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也是腾讯指向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抓手,从这份财报成绩单来看,腾讯正在降低对游戏业务的依赖,新的增长引擎逐步成型。
云计算抬头起势的背景是全社会不可阻挡的上云浪潮。IDC 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 (2019Q3) 跟踪》报告,2019 年 Q3 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规模达 144.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62.2%。而腾讯云也在 2019 年 5 月宣布率先实现全网服务器总量超过 100 万台,带宽峰值突破 100T 的「双百」里程碑,标志着腾讯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卡好身位。
有关于腾讯 to B 的崛起逻辑,周天财经此前曾做出分析——腾讯的 C2B 路线以及其多年以来的开放、合作基因,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能够提供竞争优势。
而在最近的疫情之中,如健康码、腾讯会议、腾讯医疗、腾讯教育等应用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印证了我们的观察,另一方面,也在揭示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实践,正在加速进入收获期。
疫情之下的集体突围
疫情期间,老百姓在家里隔离抗「疫」,而企业远程办公也变成了刚需。旺盛的需求让协同办公、会议应用得到迅速普及,腾讯会议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根据最新财报中披露的数字,腾讯会议在推出两个月内,日活跃账户数超过 1000 万,成为当前国内最多人使用的视频会议应用。而当疫情黑天鹅点燃需求时,腾讯会议距离正式上线还不到一个月。
这匹「黑马」不是浪得虚名,除了稳定的云技术支撑,腾讯会议在 40 天时间内更新迭代了 14 个版本,对一般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速度。
在手机应用市场榜单多次冲上*的同时,腾讯会议迅速启动全球布局。截至 3 月 20 日,腾讯会议国际版已经在全球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上线。
随着全球疫情升级,在线办公、会议也将被更多地区的企业所需要,目前视频会议平台 Zoom 的市值表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截至美东 3 月 19 日收盘,Zoom 股价在2020年上涨了84%,市值高达 342 亿美元,接近腾讯集团市值的十分之一,显示出市场对远程办公需求的充分看好。
如果说腾讯会议的崛起是借力风口,那么健康码的从 0 到 1,无疑更充分地显示了腾讯的资源优势。
2 月 9 日,腾讯健康码率先在深圳落地,而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腾讯健康码已经在北京、广东、四川等近 20 个省级行政区上线,覆盖广州、深圳、武汉、福州等 300 多个市县。
非常时期,腾讯做出了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 DAU 增长最快的产品。
上线一个多月后,截至 3 月 16 日,腾讯防疫健康码累计亮码超 25 亿人次,覆盖 9 亿人口,累计访问量达 80 亿,是服务用户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健康码。
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切实需求倒逼下,健康码开启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的试炼。在后疫情时代,政务类小程序有望更广泛的参与到智慧城市治理中。
腾讯还在多个 to B 领域做出了「爆款产品」。
武汉市线上开课*天,有 81% 的武汉中小学生选择了腾讯课堂,高达 73 万人。
当前,腾讯教育已服务于全国 30 多个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服务学生人数超过 1 亿,每天有数百万老师通过腾讯课堂等产品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
疫情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通过企业微信为部分患者看病。在线问诊上线后的四五个小时内,就有超过 4000 名市民进行咨询,医院 200 多名医生请愿入驻,极大缓解了医院接诊压力。
腾讯健康成为超过 3 亿微信用户获取实时疫情数据、医生在线咨询及 AI 辅助自查等服务的重要渠道;腾讯医典提供可靠及专业的医疗资讯,并通过微信及腾讯新闻等多个高流量平台提供疫情相关内容,访问量超过 6 亿。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腾讯?多款腾讯 to B 产品在短期内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 CSIG 掌舵者汤道生看来,腾讯「战疫」,是产业互联网能力的集中演练,也是「新基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也就是说,疫情本身是重要的偶然因素,但从更高层面来看,腾讯的 to B 产品之所以能够「批量式」脱颖而出,不是突然爆发,而是腾讯在 to B 领域长期投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反应出的,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的 C2B 路径打通,并且对于各个实体产业的理解与融合正不断加深。
以健康码为例,这个产品从产生想法雏形,到*版产品上线,也只不过用了九天时间。而一款在之前需要开发一到两个月的「微应急」小程序,在这次疫情中,腾讯团队只用了不到 48 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开发工作。
如此快速行动,也要归功于腾讯在政务云这一主战场早有布局。如腾讯在政务云领域打造的标杆「粤省事」小程序,截至 3 月 13 日,「粤省事」小程序实名用户累计 3317 万,上线 1137 项服务,其中 921 项实现「零跑动」,累计业务量已经达到 5.82 亿笔。「粤省事」等标杆案例积累的技术实践,为腾讯*个推出健康码并迅速推广打下了基础。
而腾讯课堂能做到支持百万人同时在线高清上课、延时低至百毫秒级,也依托腾讯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实践。当前,全国 TOP100 的直播平台里,80% 都依托腾讯视频云的支持。
相似的,腾讯会议爆发的背后,不仅有腾讯云自研服务器星星海的支撑,还有长期投入研发的多媒体实验室对音视频技术的深刻理解。
应该说,腾讯在技术能力上的长期建设与投入,为其多款产品在疫情中突围创造了前提。
在疫情下展开的这场产业互联网练兵中,腾讯 C2B 战略的意义也得到凸显,有微信、QQ 这样的国民级入口作为底层支撑,政务数字化、企业办公数字化才不再需要迈过*道门槛,极大降低了推广成本。
正如汤道生所说的那样,「疫情会结束,但被激发的需求,会保留、延续下来」。
疫情之中能够看到,腾讯与政府部门、实体企业建立了紧密协作,领域涵盖政务、金融、医疗、教育、零售、出行、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正向循环下,腾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新基建」价值也将更加凸显。
企业级业务成为「压舱石」
疫情之下,产业互联网对于腾讯来说又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过去 20 年,腾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背景离不开中国这二十年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人们常常认为 to B 业务相较于 to C 业务没那么「性感」,是需要脚底沾泥的「不好赚的钱」,但同样地,和 to C 业务相比,企业服务业务是弱周期的,甚至是逆周期的。
企业、政务乃至全社会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将让先行一步的企业在长周期里吃到更多红利。特别是当市场环境变得恶劣,拥有更高效率的企业,也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危机。
腾讯抓住了这个浪潮,财报可见,腾讯的收入构成正在发生改变。
在腾讯财报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在各主要收入板块中增幅最高,2019 年营收达到 1014 亿元,同比增长 39%。单看 Q4 份额,占到集团总营收的 28%,已经能够与占比 29% 游戏业务比肩。
腾讯云和其背后的企业服务,将越来越成为腾讯的「压舱石」,帮助腾讯两条腿走路,增强抵御风浪的能力。
正如在财报电话会上,就有分析师关注腾讯集团在一季度会收到多少疫情影响,腾讯提到云办公「全家桶」的增长——2019 年 12 月刚刚上线的腾讯会议日活账户数超 1000 万。腾讯文档月活跃用户突破 1.6 亿,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在去年底超 6000 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
腾讯云的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北明软件董事长李锋曾向周天财经表示,他感觉过去一年,「腾讯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知道 to B 生意应该怎么玩了,包括在整个布局上也非常清楚」。
而在全社会的角度看,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并提供公共服务,在疫情之中迅速催生各行业的服务产品,打通线上通路,其实也在说明,上云是在提升全社会的应急响应能力,而这种不可逆的升级过程,也将使得腾讯的 to B 航路越发宽阔。
这份财报成绩单仅仅是一个开始。
12735起
融资事件
3161.89亿元
融资总金额
8038家
企业
703家
涉及机构
332起
上市事件
2.9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