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做VC的,LP让我去炒房

1天要开7个线下会,一周2~3天都需要工作到凌晨2~3点。为了完成业绩,当下的出手频率更是之前的2倍……

1天要开7个线下会,一周2~3天都需要工作到凌晨2~3点。为了完成业绩,当下的出手频率更是之前的2倍……

这是一位投资人5月线下复工后的日常。

2020年转眼过半,国内疫情向好,投资机构似乎也在恢复忙碌的日常,一些行业新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市场已经不景气到天使投资人出来帮项目跟机构聊了。”一位投资人在朋友圈感慨,调侃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下真实的环境。

做投资也太难。如今,投资机构一边要找LP金主爸爸继续要“生活费”;一边要更加积极地去寻找并投资“有潜力的娃”,完成自己的KPI;时不时还要抽空帮投后企业继续“找奶”,防止它们现金流断裂。

经过疫情,投资机构开始更加珍惜手中弹药,随之而来的是投资的两极分化。离现金流近的项目几十家机构疯抢,但是创业者却不急于稀释股权。

诸如直播带货类的一些风口项目,即便启动融资,中小机构也难分到一杯羹。至于那些主动寻找融资的项目,因为疫情下暂时看不到发展前景,所以大多数投资人都会慎重考虑,不轻易下注。

投资机构手中余粮不多,是因为募资难度也在增加,LP也越来越“伺候”。有机构一期基金只募到了去年60%的份额,并且还延长了2个月才完成。

同时,LP给钱的态度也不如过往干脆,比如分期打款,甚至会直接介入机构的投资决策。

一家机构向铅笔道透露,在LP的“建议”下,上个月在北京入手了一套2300万的房产,均价算下来每平米只有6万元,而房子原价每平米8万,相当于折价25%。

疫情已经淘汰了一批机构,而那些活下来的,它们需要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激烈的狙击战。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恢复:1天7个线下会 夜里12点继续聊项目

“市场已经不景气到天使投资人出来帮项目跟机构聊了么?”最近,朋友圈里,一位投资人不禁感慨。

当疫情逐渐好转,创投圈各路人马又开始活跃起来。创业者疯狂找融资,投资机构则一边募资一边寻找潜力股,时不时还需要帮投后企业搞定下一轮。残酷的一级市场寒冬有了回暖之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冰也非一日之功。

2月初,全国疫情仍然初级爆发期,年后复工的投资人张风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线上,一方面先将上年度没有完成的工作收尾;另一方面他也会去看一些新项目。“但也只是初步了解,不能说没去过别人的公司,没有做过线下尽职调查,就去投资吧。”

当时有投资人也直言,今年一季度的投资工作要压缩到2、3、4季度集中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机构很可能要自己增加运营成本;疫情给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机构的工作会较往常有所延后。

另外,有投资人表示,上半年依然会看项目,但对于一些迫切程度不高或是短期内处于探索阶段的项目,会暂时放一放;为了寻找到下一个买家,上一轮投资机构甚至会主动包装项目。

李亮是一家早期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他也坦言,疫情刚来临时,投资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一眼望去,没有几个项目值得深度跟进。毕竟,那个阶段现金储备稍微好点的项目都会再忍忍,不着急出去市场上‘抛头露面’寻求融资。”

然而,随着下半年的到来,投资经理们的状态早已发生了变化。

“现在是早上7点就得起床,最忙的时候一天7个线下会,可能到了半夜才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张风感慨,现在等到他回家强行给自己灌鸡血准备梳理项目时,微信提示就会开始响个不停。

有时候已经过了晚上12点,创业者还会“试探”性地给张风发一条消息,如果张风有进一步的沟通,等待他的又会是一通长达一个小时的电话。“这两个月内,一个星期总有那么两三天是这个节奏。”

张风细数了一下,一周内,他手上尽调的项目大概有3~5个,会接触7个新项目,出手频率是疫情前的2倍。

“我几乎也是满负荷运转,一周有3天都在跟投后企业沟通,还有2天会推进项目DD,接触新项目。”李亮介绍。

两极:风口项目投不进 一般项目不敢出手

国内疫情渐趋稳定,一切似乎都在恢复正常。但事实却是,投资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风口上的项目抢不到。

五一节过后,徐沐所在的投资机构才算正式线下开工。他迫不及待地去了趟天津,想要和他盯了好久的创业企业聊聊。

这是一个平台型业务公司,一端连接着网红经纪公司,一端连接着各贫困县,帮助各地销售当地特产。CEO张佳既踩准了政策的红利,能够享受政府批准的近4万平方米地,又依托直播的趋势,促销产品获得良好现金流。

现在的投资机构对这类企业非常感兴趣。徐沐解释,直播类企业是产业投资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投资机构投后服务能力的体现之一。以往,徐沐所在的投资机构更像是一个财务投资人,每年查看一次公司运营情况,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们更像一个奶妈,要看着孩子成长,还要看着孩子健康成长。

“能够给被投企业带来资金只是最基础的能力,我们机构还要帮助被投企业打开市场销售通道。”他指出,现在对于To C 类产品,直播可以说是变现最快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他们机构如此重视这个项目的原因。然而,这类企业往往很难搞定。既然现金流良好,创业者就不愿意轻易融资稀释股权。

即使创业者同意融资,等待他们的将是数以十计的投资机构约谈。一旦有一线头部机构加入,中小投资机构的竞争优势会被削弱。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可能不太需要。”张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徐沐的好意。与此同时,为了表示愧疚,张佳还向徐沐介绍了另一家下游做清洁产品的企业,并表示他们会有融资需求。

其实去天津前,徐沐就已经做好了被拒的打算,为了白跑一趟,他也还是同步拜访了这家企业。

几十亩的厂房,历经近4个月的“无人侍奉”,到处都是灰。徐沐去到该公司基地看了一眼,估摸着库房还有超100万元的货品积压着。但是公司目前没有多余现金流启动生产线,面临断档风险。看了项目过去的资料,徐沐表示,项目过往还不错,但是现在因为疫情,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所以是否向前推进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天津之行,真是一边欢喜一边忧。”他不禁感慨,当下的项目两极分化严重。

转变:募资效率降60% LP附加要求多

创投机构变得小心谨慎的背后,是募资环节的效率下降。

过去十年,中国民资的LP涌入市场,但经历一轮股权投资,和几轮“风口大撒币”后,LP明显变得更加理智。

某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机构VP章宁告诉铅笔道,现在新设基金周期是过往的1.5倍,旧基金的分批拨款也要视阶段投资业绩而定。

“我们今年的募资额大概只有去年同期的60%。”徐沐介绍,与其他家基金操作不同,他们是当项目过会后,每个LP才会分别打款。而今年的这场疫情使得原先低迷的创投募资环节更加趋于恶劣,市场上关于部分LP临时撤资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好在我们的LP只是延期了两个月,金额到位了。”原先,徐沐估摸着今年3月就能够close这一轮募资,但由于疫情影响,使其拖后了2个月,募资团队才完成任务。

在募资难度提升的同时,为了有一定保障,LP甚至会对机构的投资版图提出一定建议。

“我们被要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房地产的投资。”上个月,徐沐刚刚在北京入手了一套2300万的房产,均价算下来每平米只有6万元,而房子原价每平米8万,相当于折价25%。在他看来,这套房子属于优质的折价资产,流动性好,风险低,保值增值空间大。

张风则是被LP要求投资一些内容板块,因为LP希望更加完善自身投资布局,也服务一些过往被投企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资圈。不过,对于接下来的整体投资情况,他表现出乐观的态势。“一级市场已经萎靡了好几年,我觉得今年的经济应该是可见的触底,资产情况很难会比大家预期地更差,应该会出现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他还表示,自家机构是一个早期VC,但投委会最近却希望投资重点向后期偏移,占比上升至1/3,单笔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直逼5000万元,翻10倍。在他看来,一是归因于此次募资金额的到账,二则投委会认为稍后些的项目收益更稳健,也更考验真正的投资功底。

徐沐则打算跟着巨头投资高科技企业。上个月,徐沐确定了跟投一家做人脸支付的公司,这次投资的领投方是阿里巴巴。此外,他还会在自动驾驶、芯片、5G等新兴领域和智能化高科技领域保持持续关注。

前两年的资本寒冬,再加上疫情的雪上加霜,投资行业已经不负当年光芒,正在进入萎缩态势,创投圈一九效应也逐渐显现。从弹药散发到狙击,投资机构正在打一场攻坚战。或许,等到疫情彻底结束,再见的则是一批有实力的玩家。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李亮、徐沐、张风、章宁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