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安迪沃霍尔的预言,已经在这个短视频与直播的时代得到了*的印证,而随着B站的崛起,这句话或许可以改为:
“现在,每个人只需15分钟就可以成名。”
遍地网红、人人“娱乐至死”的时代繁华依旧,一个以二次元ACG内容起家的“小破站”却频频以学习网站、硬核知识社区的标签出圈。
罗翔、半佛仙人、回形针等知识IP的爆红,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用户涌入B站。热潮驱动下,这个以10-30分钟中视频为主、主打PUGV内容的视频社区,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光荣与梦想”。
6月5日,哔哩哔哩正式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为这场“后浪入海”的热潮再添一把火。
与B站的火爆不相称的是,在成为头部UP、打通变现之路前,这群年轻的UP们只能继续“用爱发电”。很多涌入B站的UP普遍认为,B站视频内容品质更高,而对内容挑剔的B站用户也对UP们保持着较高的要求。
但在超高投入的前提下,B站迄今尚不能给UP们提供匹配投入的回报,除了少部分头部用户,大量腰部的UP们缺乏商业化的渠道和方法。
即便如此,UP主们还是前仆后继地涌入B站,用爱发电。
据哔哩哔哩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180万,同比增长146%;其月均投稿量达490万,同比增长138%;用户日均视频播放量也达到11亿次,同比提升113%。
于是在繁荣的背后,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也始终横亘在UP们前进的道路上,这些用热爱与梦想筑起B站大厦的UP,会拥有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未来,还是沦为流量神话的受害者?
这个问题对B站也很重要,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说过:“B站的一个本质就是创作,因为哔哩哔哩首先是一个基于创作的一个视频社区。”
UP的创作,驱动着小破站长成大公司,能否激励大量涌入的UP们持续产出优质内容,这是B站亟待化解的难题,毕竟,在“二次元小破站”光荣上市之后,陈睿的梦想肯定不是成为下一个阿北。
年轻人“入海”
在加入哔哩哔哩的时候,陈睿舍弃了即将上市的猎豹期权。“人这一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而且只能先舍再取。”陈睿说。
从美国*名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出来后,邬辰雨也舍弃了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在B站做起了体育财经视频,在投身B站这件事情上,两者有着相似的取舍过程。
邬辰雨看来,体育内容在B站还没有沉淀出足够的优质内容,这意味着空间。硬核的财经知识则需要足够高的门槛,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这种环境给了邬辰雨这个搞经济的体育段子手充足的信心“入海”。
从2019年6月发出*个视频开始,邬辰雨已经依靠53个投稿收获了3万粉丝,显然这个成绩并不能让邬辰雨完全满意,但在B站,在这个细分领域里,他已经站稳了脚跟。
因为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相对开放的生态,对于年轻有想法又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来说,过去半年里屡屡出圈的哔哩哔哩成为他们的“入海”*,他们的身份和背景千差万别,有名牌大学高材生也有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他们的经历与渴望也参差多态,有希望转型的自媒体人,也有终于受够了社畜生活的职场白领。
于扬就是从体制内离开的“社畜青年”。
在“铁饭碗”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迷上了FGO(二次元IP),并借助进入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痛苦,最终,ACG(动画、漫画和游戏)成为他结束职场生活的机会。
2019年,于扬辞去了工作开始在B站全职解读ACG作品,至今一年时间,B站上的粉丝达到4.4万,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超过了50万。
天菲早在2015年就开始在微信上发布吉他弹唱和教学视频,随后刚毕业不久就辞去了工作,专职做视频同时在淘宝上开乐器店铺,2017年她开始把视频同步投稿到B站上,如今积累了近8万粉丝。
他们出现在镜头面前,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艺,努力为B站用户提供趣味和知识,为自己开拓梦想之路,更为B站的百亿市值添砖加瓦。
一季度B站披露的数据中,月均活跃UP主同比增长146%,月投稿量同比增长138%,这两个数据差距不大,但用户日均视频播放量同比提升113%,这意味着分摊到每个UP和投稿视频上的播放量是在下降的。
水温正在快速变化,正在试水B站视频内容的财经自媒体人许玥对此有切身感受,“B站财经内容越来越多,正在从蓝海变成红海。”
然而,潮水的方向一旦形成,在彻底成为红海之前,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加速跳水”。
知识最光荣?
在最新一篇B站专栏中,于扬道出了他的梦想:做让好作品得到深度分析的UP主。
有一定的理想追求,是很多UP进入B站的初衷,也是他们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动力之一。
而UP的这种特质是由B站的平台氛围决定的。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7月哔哩哔哩App研究报告》显示,B站的用户画像为 30岁以下用户占比92.8% ,其中 20-24岁用户占比为53.6%,大学学历人群占比为54.5%,相比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学历水平,B站可以称得上是年轻的高知社区。
B站身上“学习网站”、“知识社区”的标签也越来越突出,在陈睿看来,并不是只能用网红和哗众取宠的题材才能吸引95后00后的注意力,“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对于高尚的事情,他都是有追求的。”
在一个年轻有知识的用户构成的社区成为一个输出硬核内容的UP,这件光环加身的事情背后其实潜藏着不少坑。
尤其是近几年B站不断破圈之后,原有的社区氛围正在稀释,B站引入内容推荐分发机制,也导致流量逻辑正在影响着UP投稿的数据反馈。
很多刚入海的B站UP很看重自己的内容质量,音乐类UP天菲告诉亿欧,自己的原则是“如果一个视频做得太敷衍,我自己都不能接受,那还不如不发”。
但流量的逻辑决定了UP们很难单纯以内容质量取胜。作为一个前媒体编辑,于扬对时效性内容更为敏感,“对于一个没啥关注者的新人,如果你放弃内容深度拼速度,大概可以赶得上和大佬的视频抢一下流量。如果你要做深度,那么你的流量多半就只有大佬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在这一点上,邬辰雨与于扬有着相似的看法。3月时他曾为了蹭美股熔断热点“爆肝”12小时做出一期视频,却因为B站审核速度慢导致视频晚了整整一天才发出来,最终数据反馈不如预期。
B站硬核内容本身就有着较高的投入要求,一旦连续多期节目反馈不佳,对于很多B站新人来说不啻于巨大的打击。某科技新媒体机构的负责人李布告诉亿欧,他们从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做B站视频,但缺乏对B站流量机制的研究,导致前期效果不佳,积极性降低之后更难保证稳定的更新。
尽管存在着不少缺陷,B站的社区氛围优势仍然是其他平台不可取代的。天菲认为,相比她所接触的其他视频平台,B站不仅是一个内容质量相对更高的平台,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
在知乎“你为什么不退出B站”的问题下,一位ACG领域的UP给出了回答:“还在B站活动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比哔哩哔哩更好的视频投稿站点。”
另一个优势在于,“Z世代关心的内容,基本在B站上都能找得到,很少有其他平台做到这样。” 负责过多个大品牌B站投放项目的Alva说。在今年上半年的“入海”潮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了。
汹涌的潮水
在涌来的潮水中,B站显然也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
6月5日,哔哩哔哩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知识区由原有的科技区整合升级而来,包含科学科普、社科人文、野生技术协会、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共6个二级分区,以分享知识、经验、技能、观点、人文等内容为主。
对于重视内容价值的UP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B站执行用户主动搜索+内容推荐的分发逻辑,这有利于不同圈子社区的形成和用户粘性的强化,因此知识区上线一级分区一方面能缓解B站破圈之后大量用户涌入导致社区氛围稀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给硬核UP们提供调性更匹配、活跃度更高的用户流量池。
对B站种种变化较为敏锐的于扬认为,社区氛围的改变其实早在官方做出调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很多原以为不符合B站调性的题材,居然在B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非常硬核的人文理论和长达半小时的深度分析视频都能在B站大获成功。”这让于扬大受触动,“B站变得更加适合硬核UP生存了,传统UP的运营路线可能需要大调整。”
2020年新年过后,于扬尝试着延长了视频的长度,增加更多内容,“反响还是非常理想的。”
对知识区的更多扶持计划之下,“知识最光荣”正在推动B站知识潮,更多的知识型UP和投稿也会涌现。
但其他平台也在虎视眈眈,6月9日,西瓜视频宣布与10家媒体机构联合发起“西瓜活字计划”,提供2亿资源,面向全网招募图文作者创作视频。
除了现金和流量扶持之外,西瓜视频还通过专场分享会等形式,为图文内容创作者的转型提供助力。
这一举动直指B站的核心优势。陈睿早就点出了B站的增长逻辑:“内容、我们的创作者、我们的社区和我们的用户,它是形成一个正向的滚动,最后他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
哔哩哔哩公司在回复亿欧时表示,“PUGV(UP主创作的高质量视频)一直都是B站内容生态的基石。B站也在通过各种积极的运营活动,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到创作中来。”一季度财报显示,PUGV牢牢占据B站平台整体播放量的91%。
现在,B站面临的选择已经不再是是否跟进,而是是否快速跟进:快速跟进,成本极高,而且有可能会牺牲B站原有的社区氛围;不快速跟进,B站不仅丧失了大量潜在的内容创作者,还将面临被挖墙脚的风险。
从边缘化的“小破站”到破圈的主流内容社区,B站用了10年。但不会再有一个10年让B站小步慢跑了。
梦想的岔路口
相比以往,陈睿已经不再那么佛系,跨过100亿美元的市值门槛,哔哩哔哩有着更为广阔的梦想要去追求。
在B站之前,中国*社区氛围的内容平台豆瓣,由于发展战略和商业化方面的缺陷最终没能更上一层楼。
如今,B站如何抉择和平衡就显得更加微妙,这不仅直接决定180万UP们的前景,B站的梦想也依赖于他们的创作。
对于维护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这个问题,陈睿曾经给出的答案是,“只需要让有初心的人成为我的UP主就行了。”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表达。但用爱发电只是虚拟世界的调侃,在现实世界里,UP们需要更多的支持。
2018年初,B站推出了创作者激励计划,面向站内优秀创作者,对其创作自制稿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收益。根据哔哩哔哩公司给出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创作者激励计划已经覆盖超22万UP主。
但仅仅依靠站内激励计划是远远不够的。邬辰雨在B站投稿一年,B站收入仅为千元,“上个月收入是10块钱。”于扬的投稿视频流量稍好一些,在B站一年的站内激励收入也仅仅是数千元。而他们都是全职投入、保持相对稳定更新的UP。
相比纯内容的知识型UP,带货的音乐UP天菲境况好得多,但她这样的案例在B站目前还无法成为主流。
对于如何保证UP们的持续产出,B站方面对亿欧表示,今年B站的激励计划也会有升级,内部运营团队正在酝酿新的计划。
随着品牌的入驻和B站自身在商业化方面的策略调整,2020年或许会是B站商业化的关键之年。针对外界对B站用户反感广告的普遍印象,哔哩哔哩对亿欧表示,“用户反对的并不是商业化,而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商业化行为。”今年上半年OPPO、钉钉等品牌在B站的成功营销也说明了B站品牌营销的能量。
Alva表示,没有抓住年轻人的品牌就没有未来,而B站拥有庞大的年轻网络原住民,消费能力强,且用户活跃度、忠诚度极高。
在近期的一场B站营销研讨会上,很多品牌认为,B站是品牌接触年轻化圈层人群最直接的平台。
“在小破站保护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要在广告这一块发力,一个可以想象的策略就是加大严肃内容的供给,让小破站容得下和昂贵广告匹配的消费者群体,这样广告的营收才会有明显的增长。”随着知识区的上线,于扬非常乐观地看待B站商业化的前景。
不过在具体合作上,某品牌表示:“我们非常看好B站,目前正在开展与UP主的合作,也给到较大预算。但在寻找MCN机构时,发现合作模式、流程上都不够透明。”
一位UP也笑称,B站只有一家半MCN机构,一家是B站自己,半家就是自己人出走创业的公司。在培育商业化生态方面,B站仍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
从承诺没有贴片广告到打破承诺,从推出大会员到调整为付费和积分兑换大会员,陈睿和B站一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B站商业化,注定是陈睿在寻求平衡理想和现实的道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
尾声
对于过去一年的UP之路,于扬给自己打了65分,尽管有诸多的不顺、遗憾和焦虑时刻,但于扬觉得“整体来说,做UP是快乐的”。
B站的幸运在于,有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
只是,对于B站、UP、用户来说,热爱虽然重要,却不再是*重要的东西。商业化过度,B站注定失去自己的赖以立足的根基,商业化失败,豆瓣的现在可能就是B站的未来。
和B站一样,UP们也在改变。
于扬曾因为过于执着于内容和剪辑,错过了多个热点话题的时效性,“这类问题,以后是不再有了”。
天菲过去常常纠结于一首她并不喜欢但却很火的歌曲要不要录视频,“正常为了收入肯定要做,为什么要跟钱过不去呢?”,而今,她已经逐渐克服了这种情绪。
这就好像《光荣与梦想》*章“应运而起”中,引用了罗斯福告诫美国人的一句话:“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
致谢:
感谢以下个人和公司为本文提供了的丰富案例和观点,排名不分先后:
B站UP邬辰雨、于扬、天菲,某科技新媒体负责人李布,财经自媒体人许玥,品牌营销经理Alva,哔哩哔哩公司,应UP要求,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普通人陈睿:保卫B站》 晚点LatePost 2020.01.07
2.《快速奔跑的B站商业化生态,品牌主怎么看?》 胖鲸头条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