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六点下班后,工作一天的小于来到公司楼下的一家烤肉店,准备吃完晚饭再搭乘地铁回家。这家烤肉店面积不大,但生意很好,一会儿的功夫,店里已近乎满座。小于环顾四周发现,大多数都是像自己一个人吃饭的年轻人。
小于喜欢这家餐厅的理由是:一个人吃饭也不会觉得尴尬。事实上,无论是店里座位的布局还是菜单套餐的分量,这家烤肉店都在向外表明:这是一家欢迎“一人食”的餐厅。晚饭结束,小于又在商场里饶有兴致逛了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生活:小于不过是都市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的一个剪影。
不久前,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该数字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议话题,“单身经济”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对此,小于就表示“独居挺好,我乐在其中。”事实上,敏锐的商家业早已捕捉到单身人群的消费需求。疫情期间,资本接连注入,使得主打“一人食”概念的“自热火锅”等产品受到关注。
趋势
当下,一人份的食品开始走俏。疫情影响下,自热火锅、自热煲仔饭、即食酸辣粉、即食螺蛳粉等方便食品的销量迎来增长。
根据划分,当前自热火锅的入局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的火锅巨头,如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等,在原有品牌基础之上,顺势推出自热火锅品类,突破火锅餐饮店食用场景。一类是零食厂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均在推出自热火锅。还有一类是自嗨锅、莫小仙、食族人等具备网红气质,主打速食品类的新兴品牌。
此前,莫小仙方面透露,疫情期间的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近400%。而自嗨锅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线上订单量在疫情期间增长了200%-300%。
今年5月,莫小仙、自嗨锅、食族人于一周内同时完成融资。
5月9日,食族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众晖资本投资,青岭资本担任*财务顾问,主要用于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渠道拓展。5月11日,自嗨锅完成由经纬中国*投资的逾亿元B轮融资。5月17日,莫小仙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金鼎资本*投资,青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据悉,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渠道拓展、全产业链优化、品牌打造等方面。
除此之外,自热火锅还成为一家调味品上市公司——颐海国际新的增长引擎。颐海国际是海底捞火锅底料的*供应商,其收入主要由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三方面组成。2017-2019年,公司向第三方销售方便速食收入由0.61亿元增长至9.78亿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25%和120%。
行业内“一人食”与“零食代餐”化趋势被屡次提及。今年6月,来伊份正式提出“新鲜零食”品牌战略,其联合创始人施永雷指出,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即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少食多餐正成为消费者的习惯,正餐与零食边界正在逐渐模糊。由此出现了一种趋势:“零食代餐化,正餐零食化”。
在新品开发上,来伊份推出适合一人食用的“小鲜盒”。施永雷曾对经观新闻表示,产品的研发和改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前的分量针对2-3人,现在推出“一人食”的分量,可以令消费者在拆包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食用不完的压力,同时还能保证零食的新鲜。
事实上,在自热火锅品牌——自嗨锅创立之际,其创始人蔡洪亮便瞄准了上述两大趋势。
资料显示,自嗨锅于2017年12月底投产,2018年1月面世。值得注意的是,自嗨锅的创始人蔡洪亮,亦是零食品牌百草味的创始人。2016年,“百草味”以9.6亿元的价格被收购之后,蔡洪亮便投身于“互联网代餐零食市场”的探索之中,“自嗨锅”便是探索的结果之一。
蔡洪亮曾表示,2018年关注到年轻的“懒宅族”正在爆发出极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将目光聚焦在即食火锅这一产品上。但蔡洪亮所打造的并不是“高配版”的方便面。他认为,即使在年轻“宅”群体中,也涌现出一批执着于品质的人,他们才是目标用户。蔡洪亮一直强调自嗨锅的目标是定义餐饮业一人食的场景,打造一人食餐饮标准。
关于自热火锅的市场量级及增长空间说法不一。此前,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曾表示,目前自热小火锅触及的用户规模在1亿左右,如果以比较理想的4亿用户量来看,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但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自热火锅在突破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且长期增长空间有限。
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刘鹏指出,当前自热火锅口味欠佳,并且口味改善不好解决。另一食品饮料分析师向经观新闻指出,从其复购率及市场规模来看,未来增长空间有限。餐饮品牌高级顾问胡茵煐表示,这次疫情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消费习惯。自热火锅相比方便面口味重,受到更多年轻人欢迎,但其中的弊端是价格高于一般方便食品。
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自热火锅背后整体的速食食品市场,正在进行一轮变革。《青山资本2020中国快消品早期投资机会报告》中提到,方便速食是单身、孤独、宅经济以及快节奏生活压力下懒人经济的集中体现,对比3-5元的传统方便面,市场需要消费升级的产品。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地吃到更有质量、更丰富的餐食的需求在整体快速增长,方便速食已是一个2500亿级别的大市场。
方便速食食品在经过2014年至2016年的颓势后,开始重返增势头。英敏特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报告》显示,方便面市场2019年的销售额为816亿元人民币,占整个方便食品市场的92.4%,在2014年至2016年出现下滑后重返增势。2020年初,家用食品的需求量陡增,部分是由方便食品拉动的,其中方便面预计在2020年以11.0%的增速增长。
报告指出,“方便食品”一词曾经意味着廉价、方便的产品,是消费者快速填饱肚子的选择。虽然便利性曾为其带来了高渗透率和食用频率,但消费者如今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便利性,人们开始寻求营养和质量。
由于来自餐饮外卖和零食的激烈竞争,方便面厂商升级了产品,推出冻干和真空包装等新技术,以迎合消费者对便利性、营养和食用体验的需求。
报告指出,方便食品市场出现的*变化即为自热技术。英敏特中国食品和饮料研究分析师蒋安妮告诉经观新闻,自热食品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4.4%攀升至2019年的7.6%。
自热食品有多种菜式选择,包括火锅、米饭、烧烤、面条、粥、汤,甚至包括甜粥,囊括了绝大多数传统中式替代餐。从食客制作准备工序方面来说,自热食品甚至比方便面要求更低,而又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热食的需求。
从英敏特中国提供的数据来看,按照销售额份额计算,2018年中国方便食品市场方便面占据95.6%的份额,自热食品是4.4%,预估2019年方便面的份额为92.4%,自热食品则为7.6%,这是否意味着自热食品增长空间巨大?
对此,蒋安妮表示,总体来说,方便面的渗透率高于自热产品。过去6个月没有吃过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和自热烧烤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21%、16%和25%,而在锅煮方便面、冲泡型方便面、方便米线/米粉/粉丝和方便干拌面中该比例分别只有6%、6%、7%和12%。由于自热食品品类渗透率和高频食用者比例相比于方便面都更低,其增长基数较小。
那么自热火锅等新兴方便食品是否果真踩中“一人食”趋势,亦或是“单身经济”崛起的缩影,这两点似乎都有待商榷。
蒋安妮表示,报告数据显示,有孩子的消费者更有可能是方便面和自热食品的高频食用者。76%的已婚有1个孩子的消费者表示,每月至少吃1种方便面3次或更多次,48%的消费者每月至少吃1种自热食品3次或更多。在有2个或以上孩子的消费者中,这一比例增加到78%和54%。“但我们目前无法看到那些高频的消费者是不是经常一个人食用方便食品。”蒋安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