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13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现场汇集国内FOFs、政府引导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基金、保险机构、银行资本、VC/PE机构、上市公司等150+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共探新经济下的股权投资之路。
会上,行健资本合伙人、亚太区主管苏维洲,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副总经理、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丰,华大共赢管理合伙人王磊,HT Capital管理合伙人吴书俊,华睿投资合伙人张旭伟,盛世投资首席执行官、江苏盛世金财董事长张洋,上海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朱民围绕《基金的精细化管理之路》进行了专场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苏维洲:谢谢主持人,我是苏维洲。今天在场嘉宾服务的单位都不一样,有国有的引导基金,有纯家族的母基金,家族办公室,还有跟企业关联的直投基金,也有纯民营的历史很久的直投基金。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基金的精细化管理。
大家也知道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难预测的环境,从各个方面来讲,疫情、国际关系、投资环境、融资的环境,都是五年前,十年前不可想象的。在这样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时刻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好各自不同的基金关系,无论是母基金选基金还是选项目。先请每位嘉宾花一点时间,简单的介绍一下各自机构的定位以及是做什么的,这样大家有一个背景。
王国丰:谢谢苏总的主持,我是来自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的王国丰,我和我的团队负责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的运管,我以前在江苏省财政厅工作过,主要搞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之后到过江苏省财权交易所,同时也开创了江苏经财投资,后来到了省文投集团,现在更多的精力主要在管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
这个基金是比较年轻的基金,基金使命更加明确,基金的范围更窄,但是它的投资空间很大。叫做大运河基金,实际也是为大运河而生,大运河2014年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怎么把这项世界遗产用好,把它用起来,成为一个话题。
第二,国家正式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有2500年的历史,跨3200公里长,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自信。我们的使命就是打造遗产和早文化寻根。看长城要到北京到河北,但是大运河未来的重点在江苏,所以我们的使命主要在做这个,是目标更加明确的基金。之所以用基金做,因为用市场的角度去打造它,更加能持续存在。
基金我们运作了快两年,主要用母子基金的架构,现在是一个母基金加12支子基金,规模是109亿,今年要打造到18支基金,最好130亿的规模。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政府资金放大引导更多的钱进入、注入世界遗产和大运河文化。另外请专业的机构发挥长处帮我们一起打造,在后面的投资赋能里我会讲我们的策略。
王磊:大家下午好,我是华大共赢的王磊。我个人在华大共赢这边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第一是项目的投资管理,第二是基金的一些投资人关系管理。主要的工作是两方面,一是把整个投资管理体系打造好,二是把基金的管理和募集的体系维护好。所以相当于是给我们投资团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我进到这个行业差不多10年了,大大小小的管理和退出大概做了几十个项目,从从业经验来讲,可能主要还是做一些早期项目的投资、管理、退出以及产业的服务,尤其是侧重项目的管理和退出。同时跟着团队一起做了四五支人民币的基金,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和职责。
华大共赢这个管理公司的品牌并不久,今天算是第一次以公司的形象在清科参加合伙人峰会。华大共赢成立于2017年,2018年开始做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我们这两年除了做南京的创投基金,也还做偏后期的项目基金。华大共赢主要的投资方向有三个,第一个是基因科技,是我们第一大投资的目标,第二个是医疗器械,第三个是生物医药。
华大共赢的投资阶段主要是以早期,天使期和A轮为主,中后期为辅的思路,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我们确实加快了投资的速度。华大共赢想做成一个有产业背景的市场化运作GP,刚才在台下探讨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华大共赢的定位,CVC和市场化的VC、PE各有优劣势,我们想在中间找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当然这也是站在各LP的角度,除了为其实现在收益方面的回报,更多的从产业协同方面考虑的,这是我个人和华大共赢的介绍。谢谢大家!
吴书俊:大家下午好,我是吴书俊,是HT家族办公室的管理合伙人,我们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以制药为产业的百亿家族办公室,并且投资已经非常广泛。我本人是去年回到国内,以前是在美国,也管理了近二十亿美元,在美国顶级私行做董事总经理。为什么回来?主要是看到国内的机会。目前我们是一个财务投资者,主要是跟投策略。投资的阶段偏向于中早期,但是也不排除后期。
我们大概投了七八十个GP,可能在座的很多GP都认识我们。从投资币种来讲,以前人民币和美元各一半,现在美元比较多一点。目前从投资的项目和行业来讲,我们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偏好。本身是医药行业,所以医药行业投了不少,但是我们很喜欢半导体项目,在硅谷也有一个团队,专门做半导体。只是半导体芯片这一块,我们不涉及到一些特别高精的关于国家安全的芯片,只做一些消费的芯片,投了一些项目,回报相当不错。
我认为产业基金这一块是有机会的,我们上市公司也有一些产业基金方面的投资,总体来说我们家族办公室想在中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找最好的项目,找最好的基金管理人,除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我们也有很多的布局和投资,以后也可以分享。同时周围的一些朋友,很多大的家族也与我们进行联合投资。今天开会我想有机会能够认识在座的好的GP,一些好的直投项目,甚至一些好的机会。我就介绍到这里。
张旭伟:大家好,我是华睿投资的张旭伟。华睿投资是来自浙江的一家全民营的投资机构,今年是从事这个行业第19个年头,经历过行业的从小到大,以及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算是行业的一个老兵。上个星期是我们十八周年的纪念日,发表了华睿的成人宣言,在这个行业我们成人了。
在行业内我们也是一个创业公司,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在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的支持下一路走过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投了180个项目,不算多。我们有43个基金,每个基金一亿到五亿不等,差不多完成40家企业上市,或者上市公司借壳。这些基金里面有40%的基金完成清算或者接近完成清算。
我乐观的估计投的项目40%以上能够IPO。过去的情况也是这样的,而且很巧,内部报酬率大约在40%。可能最近这段时间跟40比较有缘分。我们以早中期的投资为主,兼顾做Pre-IPO的项目,更后期的事不是我们能做的,至少我们的规模不知如何做后面的并购。
目前正在运营的是科创一号和科创二号基金,其中科创一号是去年7月5号成立的,到今年4月份为止全部投完,目前有不少项目正在股改准备上市,剩下不到10%的资金,我准备投一两个梦想值比较高的。前面投的大部分是比较安全的,看起来安全性比较高的。科创二号是刚刚开始投资,这个还没有关闭,今年还会再设一个投资新材料为主的基金。我很想跟在座的各位能够有机会进行合作,欢迎大家到华睿投资来指导,谢谢大家!
张洋: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清科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舞台,让我们聚在一起。我叫张洋,是盛世投资集团CEO。盛世投资是全国化布局的投资公司,在全国20多个地方都有布局,总的管理规模超过一千个亿,已经投了将近300个子基金,直接和间接参股的企业超过4000个。我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另一个身份,也是我们盛世投资发展动力的缩影:我同时还是江苏盛世金财的董事长。盛世金财是盛世投资和江苏省财政厅直接管理的省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江苏金财,用混合所有制方式成立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
江苏省是我们重点部署的区域,已经管理了超过250亿规模的基金,现在完成直接和间接持股的企业一共200余个,其中9个项目在A股上市,这是我们发展的缩影。盛世投资致力于用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态度,用精细化的管理来为体制内的资金赋能,为民营企业助力,希望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嘉宾有机会合作。谢谢!
朱民:大家下午好,我们是本地的投资机构,欢迎大家到上海来和我们共同探讨,在当前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怎么样做好金融投资,做好相关的业务。
上海科创投集团跟在座的江苏文化投资公司比较接近,是纯国有的投资机构,属于上海市国资委的下属企业。上海科创投集团其实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已经成立了28年,1992年的上海科投是我们集团的前身。我们把自身定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者,中早期科技型企业的助力者,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的位置。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上海市政府其实在一些硬科技产业当中,做了大量的布局,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创板当中的很多明星企业,像中微半导体,大量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的企业都有上海市这些产业基金的助力。
我们也是中微半导体的的第一大股东,还是上海微电子的第二大股东,还有很多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产业当中都有相关的布局,我们也非常感谢这次科创板的推出。上海科创投目前已有14家企业上市交易,另外在400多家向科创板报会的企业中我们被接受的有33家,因此在科创板的业绩非常亮丽。
我们把自己定位在对早中期科技型企业进行扶持,进行关注。同时角色经常会转化,因为我们既是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者。所以我们既做GP也做LP。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有母基金,也有直投的基金,也感受到了当前资本的冷暖。我觉得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交流我们在经营管理当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经验,谢谢大家!
苏维洲:因为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请各位做了简短的介绍,这样有助于大家对他们有比较深的了解。
现在市场上的一个反应是民营的融资难,纯市场的钱民营GP很难拿到,因为越来越稀少,国有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想问问你们从各自角度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另外受疫情影响,你们各自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比如筛选基金的标准,政策性和市场性和回报是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比起三年前,五年前有什么变化?给在座的GP们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王国丰: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关于国有和民营比重的问题,可能大家得到的最直接的一个观点,是国有在加强,民营在下降。但是从我们的理解的角度讲,国有的母基金其实在市场中代表政府,在政府方面代表市场,是政府和市场的嫁接人,是一个居中的公平者。
在政府层面,我的作用是什么?是去做引导。政府出题目,我拿到政府的题目之后去找引导,找谁来帮我做题目。市场的人干什么?是来投标。所以我们是引导,是出题目招答题的人,你是答题目。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要选好管理人,我是给你提供“子弹”的人,你才能去做。而管理人,你应该是专心专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我们在选子基金管理人的时候,全部明确赛道,你擅长做哪一个方面,因为大运河有很多方面可以做,有的可能擅长做旅游,有的擅长做目的地策划等等。从我的角度讲,我们就是做服务的,用政府的信用给你募市场低价的资金,因为小企业募资很难,但是你只要有能力,我就用信用给你募资。
为什么我的成本很低呢?第一,资金是财政的,有一部分资金就是政府安排的资金,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这类资金不是以利益回报为完全的目的,更多是战略性的布局,不是完全讲究财务的投资。所以市场人可能要给7成的成本,但是我们5、4成的成本就可以了。未来你如果做的好,我们会把超出的收益奖励给你。
第二,我们可以募集到市场上更低的资金投入。比如今年推出的全国首创的大运河文化带地方政府专项债,我们发了十年期,23.34亿元,利率是多少呢?2.88%。所以就可以给你提供低价的资金。
第三,我是国有的企业,信用比较好,可以向银行,向公开市场募得低廉的资金,这样可以把我的资金给你,让你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去做事。我们还会给你创造更低的资金做这件事,比如还有政府的补贴,贴息政策支持你做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会把你的成本尽可能降低,可能有的人是通过获得高投资的成本获得收益,但是我们在成本降低的条件下反推、助力你获得高成本的收益。
苏维洲:朱总跟他的思路很相似吗?
朱民:我们其实也有类似的,对很多优秀的GP,符合战略要求、战略任务的我们有明显的让利。在上海市创业引导基金的章程里面有规定,一旦符合投资策略以后,我们在四年内允许按照银行同期的存款利率,由GP来赎回相应的额度。而且我们正在积极的探索是不是部分赎回。原来他如果拿到我们的钱数量不少,对GP来说一下子赎回有资金的压力,因此我们也在探索是不是部分赎回。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让利,是因为资本的属性,它有一些功能的内容在里面。但是因为有功能的资金,很多人觉得不需要过于精细化的管理,你把这个钱洒出去就好了。其实不是的,我们还是会非常强调我们的母基金,包括引导基金的精细化管理,所以跟今天的主题非常契合。刚刚主持人讲到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遴选标准是什么?我们会强调它有没有自己投资的逻辑。其实我在强调他子基金投资的过程当中,也确定了我自己母基金投资产品的结构。
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在选择子基金的过程当中,首先要选择我们自己投资的战略。战略的选择需要一个精细化的考量,母基金尤其需要这方面的考量。原来很多人都觉得LP的钱拿到就OK了,现在不光这么简单,怎么样把资本最低化,然后把效益最大化,才能够获得最多的资金支持,你在得到我支持的过程当中,应该揣摩到我们的逻辑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双方精细化考量的过程,你要精细的选择LP,我要精细的选择你们团队的投资偏好和能力。
苏维洲:如果您在年底被集团领导考核的时候,他主要考核你战略目的达到的程度,还是你市场的回报?
朱民:非常好的问题。如果我考核下面的人,我首先会考虑他的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是整个基金,整个企业运行实体基本的东西,你不能够脱离了经济效益去谈功能。我觉得这两者当然是要平衡,但是首先你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管理团队,是以经营作为基本内容。如果真的是首先专注于功能的话,你两者都做不好,也选不到优秀团队。
如果对方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不是一个市场化能力很强的团队,光是为了拿你的钱满足你的需求,就背离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和作为一个GP管理团队应有的属性。所以我还是要考量他的经济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你的功能属性,两者进行结合,但是基础是经济指标。
苏维洲:张总,你各地都有那么多不同的子基金,跟各地的政府打交道也非常多,可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我估计GP问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拿你的钱就戴上了“紧箍咒”,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张洋:首先申明,我们不是国企,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是以市场化的方式管理了体制内的资金。
关于市场化和功能性的问题,我比较同意朱总的说法。我对于两边都能理解,政府有政府的需求,市场有市场的需求,怎么进行平衡?与中国的体制内资金合作,核心的逻辑应该是不偏离投资底色原理,我们的投资底色原理是什么呢?是效益,风险,流动性。在这个基础上要兼顾功能性属性的诉求。
作为对资金的配置型和功能型诉求都比较理解的基金管理人,给在座的投资人朋友提一个建议:如果与体制内资金进行合作,要进行三个变化。我建议,第一要变化角度,也就是精细化管理,不能一张PPM打天下,到哪都说上个基金挣了多少钱,体制内的资金可能不感兴趣。体制内的资金更关注三个点:一是别失控,二是别赔钱,三是招商引资,需要思考这些诉求怎么在基金不偏离底色的情况下实现。
第二是对象要切换。提到体制内资金,大家想到的更多可能是政府引导基金,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金来源,即国企资金。建议各位投资界的朋友也多多和各地方的平台公司合作,他们也有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属地发展诉求。他们原以融资为核心任务,在整个国有资产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过程中,这些平台公司是有融资能力的,我们用基金的方式为他们的转型提供服务。
第三是工具要变。不能只依赖于股权基金,股权基金结构很简单,要考虑可不可以用二手基金为股权基金提供流动性?可不可以用并购基金提供退出通道?可不可以用混改的方式既发挥国有资源的优势,又发挥市场效率高和灵活的优势。我们江苏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如果和体制内资金合作,在思考的角度、工具和对象上略微变化一下,我们的PPM可以做的更加精准。
苏维洲:谢谢,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新颖,三个改变。另外三位嘉宾,吴总是市场上非常知名的家族办公室,已经投了六七十个基金了;张总是浙江历史最长的,可能业绩最好的民营直投基金;王总是国内最有名的企业平台上的一个基金,专门关注非常窄的科技领域的赛道。
百年未变之大局,具体到投资这个领域,在您三位看来有什么根本的变化?你们各自管理基金,现在有什么挑战,有什么你们必须要应对的变化?例如投资的热点,融资的难度,以及是不是一定要跟国有资金混改搭上关系。你们可以放开来分享一下。
吴书俊:我先简单的抛砖引玉,我们作为家族办公室投资历史也有十几年了,中国资本市场各个阶段都赶上了,尤其是2014年以来股权基金的蓬勃发展,实际上我们也是投了很多基金和项目。但是现在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早期投的一些资金体量蛮大的美元和人民币基金,但是DPI实在太低了。这些项目占的资金量比较大,而离上市时间又比较长。
比如一个投了500万美元的项目,可能要上市,但是什么时候上市不清楚,它缺乏一个正确估值。作为一个LP,毕竟不是完成机构化的投资者,但在国外是有第三方机构非常准确的估值,实际上就出现了信息差,这时候作为GP,如果有这方面的数据库,对这个行业和项目很了解,在这一方面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到我们。
第二个难点,我们在评估项目的时候,对基金管理人士要求挺高的,包括从业的时间,过去的业绩是不是有明星项目。我们对一些刚刚起来时间不长的基金,基本上不投。因此对一些黑马基金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机会,那么对一些黑马基金来说,你们怎样打动我们,这又是一个新的要求。
张旭伟: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投资从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没有一样可以省心。当然今天的情况和前几年有所变化,有难的方面,比如外部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也有好的变化,就是刚刚朱总讲的,科创板400多个里面有33个。这里面有一些没办法上市,有一些创业板也可以上市。所以有利的变化是退出变得灵活了,选择性更多了。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对我们广大的投资人来讲,可以增强信心去投那些硬科技,高科技持续投入时间比较长的项目。
那么挑战是什么呢?我觉得最近两年在募资端,民间资本基本上枯竭,现在我们很认真的跟省里、市里的产业基金在进行合作。当然合作效果还很不错,所以募资的形式没有发生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但涉及到登记,备案等方面,耗费我们很多时间。
那么在投资端,科创板是好事,但是我感觉也导致一些科创类投资项目的估值现在相当高,对长期投资而言不见得是好事,是有风险的。
所以我个人感觉,不管怎么样,做投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投那些最独特的,最有创造力的,最坚强的,最有成长韧性的这些创业企业和企业家。不管形势怎么变,时间也许会延长,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涨的快一点,或者自己犯了一个错,它涨的慢一点,但是总体上风险是可以把控的。
苏维洲:你刚才说退出的渠道更畅通了,包括创业板,以及海外新的渠道,但是融资更难了,你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基金是比以前更小了,还是平行的基金数量更少了?人员有没有变化?
张旭伟:人员方面就多了一个募资的人,是跟政府经常有接洽的。但是整体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因为总共就30多人,每年能投的就这些资金,多了我管不过来。是根据我能力的边界来做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投资规模的选择,这样才是对LP负责,能够把投资的钱最终五年、八年以后收回才算数。
苏维洲:王总你尤其注重后台,注重基金的管理,谈一谈心得,尤其是依托一个知名企业,本身有战略方面的诉求,而不是纯财务投资。
王磊:华大共赢是2017年成立的,但是团队确实有超过十年的股权投资经验,所以在讲变化之前,我还是想讲一下,作为一个产业的投资人,作为基金管理者或是募投管退这个体系来讲,这几年我们内部的变化。
第一点,站在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讲,在成立华大共赢之前我们做了几支人民币基金,也有清盘的经验,这两年首先在投资上来讲,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研发驱动投资。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因为我们做医疗科技产业,所以我们所有的投资团队都来源于产业,在看项目的过程当中,要跟项目方一样,要站在临床的角度,站在产品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管理和销售的的角度,站在跟项目方老板一样的角度看这个项目。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也是依托华大,因为华大也有华大基因研究院,也是研发,孵化,再融资,然后到资本市场。我们现在跟产业链结合,对内提出来一个思路,让自己的同事更多的去靠近一些产业,更多的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不要只是站在财务或者金融的角度看待一个项目的发展。
第二点,作为一个产业投资者,投资管理和服务要做相应的调整,这类服务也是分布于项目的不同阶段,因为我们主要还是做项目的早期投资。对于一个早期项目来讲,理解并能满足他们的诉求,这就是除了钱之外我们作为一个管理人,作为一个出资者的价值所在。首先在研发上,如果对方有什么需要,我们能不能提供相应的研发专家给对方做支持。
另外有的项目,特别在生物医药这个方向,很多团队更多关注产品的研发,以及未来市场的一些合作和销售,因此我们能不能借用于华大甚至借用其他的产业资源给项目方提供一些协助,包括医疗器械的产品化,能不能从产品化的角度,从销售,研发的角度,市场需求的角度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帮助。
第三点,在基金的管理和募集这方面,其实刚才几位LP也提到一点,就是作为出资人来讲,其实他对GP的诉求不仅仅是一个收益上的诉求。我大概统计了市场上所有的出资人比例,政府引导基金占到40%-50%,作为我们GP管理基金的LP,他的诉求是多样化的,所以作为一个产业投资人来讲,我们要在中间做一个平衡,做一个资源的互动。
政府引导资金肯定有他的诉求,那么其他的LP,也可能有对项目方存在一些其他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基金管理和募集的过程当中,更要注重做精。我们选项目也好,跟LP的合作也一样,确实是像刚刚说的,不是一张PPT打天下,而是要能够和LP建立互动,合作才会更深入。所以在基金的管理和募集上,我们把身边的这些产业资源和LP,以及已投项目三方让他们互动起来,这样的话我们跟LP间的合作才会更稳固,这是我们作为GP来讲整个历程当中最大的变化。
第二个关于市场环境这方面,从前面的我们做早期项目投资,其实更多的目的无非是等IPO,要么做股权转让。2018年我当时参加深交所的研讨会,大家开始探讨注册制、战略新兴板,后来2019年上海的科创板优先落地,相对来说对于外部的变化,我个人理解,首先第一是资本市场的变化,实际上包括减持这一块的新规,其实是给GP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退出通道,所以现在是往好的趋势发展。
至于在募投这方面,站在我们医疗行业的角度来讲,大家觉得国内的疫情相对稳定了,国外的数据居高不下,感受没有那么深。但是站在华大的角度和项目方协作的角度来讲,其实给我们一个趋势和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或者对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是很长远的,未来三到五年,对我们整个医疗行业股权的投资来讲,项目的来源都是很正面的影响。这个是外部环境变化,一个新冠疫情,一个注册制,对我们基金管理人的影响。
苏维洲:谢谢,今天非常难得,这几位都是各自行业领军人物,我自己客串了一个主持,也学到很多的东西。行健资本是一个全球的私募方面的投资平台,也包括共同投资和二级市场的份额。今天最后,每个人很简短的几句,能不能留给大家一些回去以后值得回味和思考的话,无论是精细化管理的心得,对市场的洞见,还是对大家有什么建议,请自由发挥。
朱民:上海科创投立足于做创业的投资人,做投资的创业者,我们希望和时间做朋友,做GP的好朋友。谢谢!
张洋:我们有二手份额基金,欢迎有基金份额转让诉求的朋友来交流,我们有并购基金,欢迎定增的朋友来交流,我们有新经济总部落地平台,欢迎有招商引资诉求和做项目的GP朋友做交流。
张旭伟:我希望华睿投资在所有LP的眼里是一个成功率比较高的公司,我们做事就是三件事,第一是集中精力做擅长的事;第二是研究开路,做有把握的事;第三个,规范运营,做对得起LP的事。这是华睿,谢谢!
吴书俊:我们是HT家族办公室,我们家族办公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决策快,不像一些国有企业,也不像机构投资者,一个项目要研究很长时间。中国现在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很多好的项目可能自己都没有准备,来了之后就给两天的时间,这个项目如果说年回报率在30%以上,甚至三年翻五倍以上的机会,无论人民币还是美元打电话找我,我可能一天就给你一个决定,第二天就可以给你钱。如果说项目成功了,还给你20%,我们非常舍得给钱,只要项目好,所以希望与在座的GP多合作。
王磊:沿着刚才的话题讲,我希望做股权投资一定要拥抱风险,在拥抱风险的同时能有更多的LP和项目方,跟我们一起做相对更稳健的医疗产业投资。
王国丰:前半场可能是土地的城市化,后半场可能是整个人的城市化。所以大运河传承文化,是用文化来展示文明,我们的目的就是用文旅让大家生活的更美好。大运河是一个世界遗产,又是国家工程,我希望大家讲情怀,找商机,一起把这个做好。谢谢!
苏维洲:谢谢各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