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0年结束不足百天,后疫情时代的影视文娱产业正在复苏。据猫眼数据统计,国庆档热门影片《夺冠》上线不足24小时,便实现了票房破亿。然而,距离200亿年度院线票房的目标,仍旧差着一百多个“小目标”,院线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引人深思。
经此一“疫”,许多影娱从业者对网络电影给予了厚望。
年初至今,已有“院转网”电影《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我们永不言弃》《春潮》《征途》等多部作品。除去外在影响因素,实则有相当多的原“腰/尾部”院线电影转网“谋生”。但这并不影响一些网络电影从业者以这些作品为例,声称网络电影作品已经步入精品化正规。
相比于2019年全网不足40部作品破千万的情况,2020年上半年,就已有37部网络电影分账破千万,这看似是个不错的苗头。然而,37部作品是在393部“提质减量”的作品中,厮杀出来的佼佼者。
从去年至今,网络电影的自我调整逐步加强,“提质减量”的号召受到了大多数网络电影制作公司响应。然而,与之匹配的宣发、营销等多个环节的费用也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各个视频网站新一轮的内容争夺才刚刚开始。
于是,随着院线电影走过票房“疯长”的十年,忙着“提质减量”的网络电影正在被拔苗助长。
告别“小而美”,
网络电影千万成本成常态?
当下的网络电影挑战重重。
首先,是审查制度和平台的进一步严格要求。“现在网络平台的审核标准并不宽松,甚至因为有‘前科’,会比院线电影审查的还严格。”一名从事网络电影创作事业多年的一位导演透露,“所以,现在有好多网络电影的从业者跑去‘拿龙标’,回来再在网络上播出。”
然而,当借着“院转网”作品噱头做宣传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网络电影的整体品质距离院线电影仍有明显差距。
“您写稿子的时候,我说的院线电影相关的观点就别写了,”一位有了多部知名网络影视作品的导演,在接受专访后恳切的表达了以上意愿。“院线电影的从业者们瞧不上网络电影,这个我们也理解,我就不出那个‘风头’了。毕竟,人家院线电影那么多年来,整体的艺术性和商业性都远远高于网络电影。”
网络电影的从业者们私下承认,院线电影比网络电影更“高阶”。
截至撰稿,骨朵网络电影年度排行榜上,累计单年播放量前十名的大多数作品类型相近,仍旧以玄幻、传奇等题材为主。与此同时,在这些头部网络电影作品背后,大多仍旧是已经“做大”的网络电影制作公司。而网络电影核心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电影艺术性的提升发展。
其次,网络电影的单片成本被迫扩大,收益率远低于“野蛮生长期”。网络电影的从业者们,一面因政策原因、市场要求而“提质减量”,另一面也确实面临着具体实施的困难。
网络大电影时期常见的“套拍”手法,如今已经随着“提质减量”逐渐减少了,当初的“以小博大”的收益状况已不复存在。当下的网络电影从业者们踌躅满志,意图试一试“以大搏大”的新玩法。
虽然,单片破千万的网络电影作品数量看似大幅增加,但成本达一千万、两千万、甚至更多的网络电影已逐渐常态化,因此,这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收益率的提升。而与此同时,水涨船高的制作费用、营销费用、专业人员的费用,则进一步倒逼网络电影行业重塑自我。
但从业者们也需要冷静,毕竟,并非所有高成本的投入都能迎来高收益。以成本3亿的“院转网”电影《征途》为例,截止撰稿,这部作品的累计票房仅为5820万。显而易见,当网络电影的高成本如法炮制无限上延,其收益并不一定能够如预期般高涨。
此外,除部分网络电影的创作团队寄期待于创作出更高品质的作品外,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更热衷于探讨,如何加大网络电影的营销投入。传得最广的莫过于——舍得花钱做营销,实现“以大搏大”才是正途。
似乎,随着影视文娱大行业的洗牌调整,时下许多剧集、综艺的宣传营销费用趋于冷静,网络电影却让影娱行业的营销人员们看到了新商机。
院线电影,国庆档仍然是“主流”
受疫情影响,本年度内地院线累计票房,虽然距离200亿目标差距颇大,但院线电影的核心受众并未因疫情影响转移了主要观影方式,他们依旧习惯走进电影院享受佳作。截至10月3日15点,灯塔数据显示国庆档院线电影票房累计破15亿,《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急先锋》等影片票房均过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均过7亿。
以一己之力撑起了30亿票房的《八佰》,也印证了观众们对于院线电影的渴望依旧,一旦有令人期待的好作品上映,院线电影仍旧有其稳定的受众群。反观今年“院转网”的电影作品,其观影群体与原本的网络电影的观影群体有较大重合。以《肥龙过江》为例,其观影人群画像也更贴近一贯以来的网络电影受众画像。
至今,仍有不少网络电影从业者声称“疫情时代”,改变了观影人群的观影习惯——院线电影受众被网络平台吸纳了。但数据证明,网络电影在已经习惯收看的人群中粘度尚可;但大众并未因疫情的影响,而养成对网络电影的长效观影习惯。
“院转网*人”徐峥曾诚恳的在公开场合表示,《囧妈》这一部电影“院转网”的决定不可能把电影产业改变,也不可能把院线搞垮。
而前新京报记者采访徐姓电影人作品“转网”,但艺人及团队措辞严谨甚至亲自调整文章细节的新闻,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下真正从事院线电影的电影人们,并未完全认可网络电影的价值,也暂无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计划及打算,院线电影才是其长跑的赛道。
灯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至今院线上座率的数据趋势变化明显。院线电影上座率在疫情过后的8月迎来了显著变化,这一波小高峰甚至被行业内评为“报复性”观影,随后才是上座率回归冷静的趋势表现。
客观而言,后疫情时代的院线电影作品,暂时还未大量涌现“爆款”佳作,但《八佰》不俗的票房表现,及8月明显的院线电影上座率上扬数据,无疑印证了网络电影并没有“抢走”观众的心,院线电影依旧是大多数观众的白月光。
随着疫情的结束,及陆续上映的优质院线电影一部接一部,人们再次走进院线的意愿明显。院线电影也许将要迎来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但院线电影东山再起的日子不远了。
营销成本不断增加,
网络电影却陷入“自嗨”?
常有影娱产品的创作者称,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他们更乐忠于精细化打磨自己所参与的作品,寄希望于“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然而,当网络电影作为一块被影娱行业的营销人们发现的“新蛋糕”,营销人员们便马不停蹄的“向钱看”,各自施展才能向制片方抛出橄榄枝。
于是,还真就有相当一部分网络电影创作者们在内容还在摸索成长的情况下,转而将“变现”寄希望于营销。有网络电影制片方明确表示,现在的一部网络电影,成本中有20%-30%的比重放在了营销上。
另有一个有趣的变化,影娱行业内的各大知名数据APP,在近一两年的时间内,纷纷增设网络电影相关的数据版块,增加了对口服务项目——意欲从网络电影营销中分一杯羹的心思展露无遗。
不少网络电影宣发团队盲目自嗨、满足现状,并不要求作品内容品质的大幅提升,甚至不考虑作品口碑——引流点击量并变现就成。因此,时下热门的网络电影作品题材相对单一,奇幻类、玄幻类作品仍旧霸榜,作为本就拥有“小众”属性的网络电影,“夺眼球”的作品仍旧大量产出,真正考量艺术性的作品寥寥。自然,网络电影的受众人群也相当稳定。
国内视频网站也许是承接了前期网络电影的成长阶段,并未将提供更优质内容、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审美为核心,而是盲目自信已有用户的变现潜力。“不需要考虑豆瓣上的评分,那个评分影响不到我们的网络电影观众的选择。”某知名视频网站电影运营部门的工作人员坦率直言,只要牢牢抓紧三四线年轻男性用户的眼球并对其进行精准营销,就不愁网络电影的票房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成本大幅上涨、盈利模式逐步走向困局的网络电影,终究会因侧重商业性而舍弃艺术性。因此,可以预见到受众群因优质内容留存甚至拓宽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例如,今年八月海外“院转网”的迪士尼重磅新片《花木兰》在国内上映时,也有 网络大电影《花木兰之大漠营救》、《花木兰》先后在爱奇艺独播,“蹭IP”的心态目前还是网络电影的主流。
与国内网络电影意欲断骨增高的现状不同,海外的网络影视对内容的高标准、严要求有目共睹。仅以坐拥皮克斯动画、漫威影业等创作工作室,星球大战、米老鼠唐老鸭、漫威宇宙等众多IP的Disney+为例,这家从美国本土走向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平台,仅凭借无受众年龄限制的内容支撑,就可以收割使用美区网络的大部分用户。
坐拥受众群体庞大的数个经典IP,本就“重质保量”的海外流媒体平台,在片库数量也能够保证的条件下,采用付费账号付费订阅的办法实现盈利,其实会促使内容吸引付费用户、付费用户反哺优质内容的良性循环。截至今年8月,Disney+在全球已经有6000万用户。以高口碑优质内容拓宽并留存用户,借用户变现促内容质量保证的做法,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国内的视频网站对网络电影的侧重点与之相比差异显著,故步自封的网络电影不靠内容吸纳新观众、维稳老观众的做法,绝不会使网络电影用户持续增长。而在国内外付费模式也有差异的情况下,视频网站想要依靠现有的网络电影内容吸引用户变现付费,难上加难。因此,一些网络电影从业者及个别视频网站从业人员,盲目对标海外以内容取胜并形成良性付费循环的平台是不现实的。而网络电影在还没靠优质内容“站稳”,就想借助营销“提速奔跑”的野心之下,很可能会跌一个“跟头”。
总而言之,当下的网络电影题材维度亟待拓宽,普遍作品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业者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在低成本的原创作品当道、演员成本自主选择大的前提下,翻着翻上涨的网络电影成本去了哪里?面临着单片盈利挑战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本去处有多大的必要?
看似一片热闹的网络电影,若只寄希望于营销出圈,以及意欲套牢已有用户的自嗨之举,并不会实现长久良性的发展,网络电影只是会迎来属于它的“漂亮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