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海的“洋气”秘诀:和企业一起组CP

身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对新事物的开放、针对企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和试错空间,都让其获得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在成就企业的同时,不落下任何一个未来机遇。面向未来之路,诸如盒马和上海的CP故事可能会更精彩。

论洋气,上海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上世纪初,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百货相继扎根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的奢华装潢和橱窗摆设,直接让当时的南京路博得了“小巴黎”的美名。

90年代,外资零售巨头纷纷抢滩上海,日本的八佰伴、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泰国易初莲花成为了市民“买买买”的新元素。如今,诸多外国品牌仍把上海作为其在中国市场的首站:网红炸鸡Popeyes、亚洲*家星巴克烘焙工坊皆是如此。

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洋气的上海有着风向标意义,当年生于上海的六神、凤凰牌自行车风靡全国,如今在新零售的浪潮中,上海依然走在前列。

10月1日,在国庆中秋双节的加持下,盒马*家X会员店落户浦东。这意味着上海市场的会员制超市之争已升级为盒马X会员店、Costco和即将开业的山姆会员旗舰店的“三巨头”大战。上海俨然成为了零售巨头的创新试验场。

短短一年内,上海零售业不断迎来新气象。细究原因,这显然与上海本身的气质有关——在迎接新事物方面,上海在国内所有城市中一直是“前辈”。一个多世纪里,上海之于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未曾有丝毫减弱。这样长盛不衰的魅力由何而来,上海又能从这些青睐中得到什么?

培育土壤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可以面向产业,也可以是面向个人,前者提振当地经济,完善产业布局,后者则决定着城市气质和人才储备。如果用当下流行的TO B、TO C划分方式来看,上海在上述两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在TO B方面,对于那些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上海的营商环境和效率有口皆碑,特斯拉就是“上海速度”的*代言品牌。

回顾特斯拉在上海建立*个外商独资汽车工厂的历程,速度和便捷是关键词:从项目签约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到获取首张施工许可证,特斯拉中国工厂走完这套复杂流程,一共只花了不到6个月。

特斯拉不是上海友好的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刚开张不久的盒马X会员店,从确定选址到正式营业,也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

改善营商环境一直是上海近年来的发力重点,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在上海开办一家企业需要22天,经历9个环节。如今“一网通办”融合线上线下后,企业最快1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效率提升的回报是显著的:2019年,上海一年新增企业32万家,企业总数达到277万多家。

上海对于民生的重视同样令人瞩目。

早在2011年,上海就被商务部列为“全国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此后,市政府连续7年将“早餐工程”列入实事项目,今年上海早餐工程升级更是头号民生工程项目。盒马旗下的“网订柜取”早餐新业态“盒小马”便是在此背景下快速发展的。

不仅是盒小马,整个盒马其实都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创新企业。2016年,“盒马鲜生”开业,上海面对该新业态主动创新监管模式,试行“两证合一”。随着盒马鲜生在上海一路扩张,上海市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变。

和传统商超、纯粹的便利店相比,盒马的混搭多业态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餐饮店以及超快配送服务于一体,行业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描述清楚这样的“新物种”。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便民”就是盒马的核心属性。

“好货不贵”、“可以吃帝王蟹”、“3公里内的30分钟免费送达”,盒马的便利程度甚至被开发商拿来当作楼盘的金字招牌。在盒马的发家地上海,“盒区房”已经成了衡量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概念。盒马的存在重新定义了门店辐射范围内市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故事往往都是*发生在上海。

友好的营商环境让国外巨头欣然远赴,重视民生让便民新业态得以快速发展,再加上过往的消费文化积淀,上海在TO B和TO C方面的优势实现了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上海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市民对新生事物开放包容的心态,“洋气”标签如影随形。

城市的主动性不只换来了“洋气”标签,那些长于上海的企业同样反哺着上海的发展。

相互成就

用更长远的眼光看,上海真正想讲的,是城市和企业相互成就的故事。

在过去,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形象往往和占有的天然资源有关,多少有些“靠天吃饭”的意思。但随着产业升级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事情已经起了变化。

如今,手握技术和数据能力的企业成为了城市新的资源,这类公司不仅会带动就业和产业发展,还将为城市网罗人才,甚至成为城市捕获未来趋势的关键。

回顾互联网浪潮里的20年,杭州和深圳便是企业反哺城市的典型例子:

早年向阿里巴巴伸出橄榄枝后,如今杭州成为了电商之城,并在阿里巴巴造就的风口中持续获益。由于直播带货的火爆,杭州九堡从城乡结合部一跃成为了直播带货的“半壁江山”。

90年代,深圳投入了几十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华为、中兴等公司依次在深落户。如今,华为发展为5G、云计算等领域的*者,直接助力深圳成为“智慧之城”。


作为总能主动拥抱新生事物的“前辈”,上海当然也不缺故事。

1992年,上海市郊的一片荒地,张江高科技园区百废待兴,在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瑞士罗氏制药入驻张江高科后,张江开启了飞速发展的历史。

基于上海的重点扶持和政策利好,如今张江高科构筑起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同时也从吸引外资为主转向大力扶持本土高新技术公司,阅文集团、趣头条、以及Bilibili等在内的数百家互联网企业均在此成长。

上海筑巢引凤,而众多优质企业的落地生根,也在不断推动上海经济发展和转型。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中,上海的行事作风、城市气质得到创新和重塑,对新事物的拥抱和扶持,逐渐成为上海的城市内核,也由之成为更多新业态、新尝试生发的土壤。

这种城市和企业间 “相互成就”故事,其实一直在上演。

以今年的变化为例,由于疫情期间人们不得不在线上购买日用品,或在家附近购买生鲜。

社区生鲜和同城零售成为了各大企业业绩增长亮点。根据阿里巴巴2021财年*季度财报(即2020年Q2),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幅高达80%,且占集团总营收的比例上升至20%。盒马疫情期间订单同比增长200%。

比起一季度,国内在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其实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行业在线化得到加速,新零售业务依然维持着疫情期间的高增长,类似的现象在京东、美团等公司的财务表现上也能看到。

显而易见的是,新零售已经不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之举,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习惯。

从行业玩家的发力方向来看,同城零售、生鲜电商是目前零售领域最火热的赛道,深谙数字化打法的互联网玩家正在持续打通线上和线下,并不断拓展和迭代零售业态,而这是盒马从诞生起就走上的道路。

在今年谈论新零售2.0时,盒马CEO侯毅提及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与疫情后上海提出的“在线新经济”方案不谋而合。在线上线下一体化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的今天,盒马的眼光和步伐无疑都更靠前。

具体来说,在供应模式上,盒马将原产地和海外直采、店仓一体化、大型加工和暂养中心进行组合,保证了商品质量;在运作技术方面,盒马自研的“悬挂链系统”在上海金桥店已经实现拣货员少走15000步、提高3倍工作效率的成绩,门店坪效显著提升。

根据阿里投资者日的数据,盒马目前在全国23个城市开了227家门店,其中上海拥有最多的盒马门店数量,且业态也最丰富。上海相当于为盒马提供了“练兵场”,而盒马也从没停下挑战、创新的步伐。经过这几年的“折腾”,盒马坐上了“上海新经济TOP30”的位置,而随着盒马逐步向全国扩张,上海也有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并在新零售浪潮中保持活力、取得先机。

身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对新事物的开放、针对企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和试错空间,都让其获得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在成就企业的同时,不落下任何一个未来机遇。面向未来之路,诸如盒马和上海的CP故事可能会更精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响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