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Phone会掀起5G换机潮吗?

不过,在5G时代,领路人还会是苹果吗?这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

都在骂,都在买

“大家都在骂iPhone,但预购时身体却都很诚实。”

苹果经销商王绍在朋友圈写道。他告诉「Wise财经」,iPhone 12系列虽然骂的人居多,但大家似乎都在用脚投票。“究竟iPhone 12系列好不好,用户的脚说了算。”

10月16日晚8点,苹果官网正式开放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两款机型预约,但由于一时间购买人数较多,苹果官网和APP直至晚8点05分才恢复正常。

“今年比去年难抢,从官网的瘫痪程度就可以看出来,往年基本一到时间就可以进去,不会出现晚5分钟的情况。”果粉余宽说道。

在过去的十年里,苹果抢购热潮只出现过4次——iPhone 4、iPhone 6系列、iPhone 7系列、iPhone X系列。而在这四次中,iPhone 4和iPhone 6系列创造了苹果销售史上的奇迹。

许培明是一个资深“黄牛党”,他曾在iPhone 4的抢购中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年他一直在“陪伴”着苹果,可以说见证了苹果从“辉煌”到“没落”的历程。“最难抢的也就是iPhone 4和iPhone6这两代。”而对于iPhone X许培明觉得并没有那么不好抢。

我们不妨可以看一下这些iPhone发布的时间表。2010年iPhone 4发布,2014年iPhone 6系列发布,这些机型难抢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生产产能问题,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恰巧赶上了中国通讯技术的更新迭代。

2009年初中国进入3G时代,而在五年后的2014年,中国也迎来4G。“可以说,每次通信技术的更迭都会带火iPhone手机,但国产手机还没有做到这一点,5G只是刚刚开始。”手机经销商郑聪说。

在郑聪看来,虽然2019年中国开放了5G网络,同期也有国产5G手机发布上市,但至今,除了华为5G手机的销量相对较高外,其余5G手机品牌销量平平,包括小米、OPPO、vivo在整个5G终端的销售上并没有出现引领。

郑聪告诉我们,“华为引领了一部分消费群体,但我认为最终要引领换机潮流还是要靠苹果。”

日前,调研机构IDC发文阐述了对于新款iPhone的期待和点评,并透露了部分5G手机的出货量预测和今年上半年的手机市场结果分析。

文章指出,中国能够*于全球5G市场的核心因素包括两个点:*、相比于全球市场,中国的5G终端价格策略更加激进;第二、中国对主流价位段用户群的覆盖范围更广。

IDC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国际市场的5G手机平均单价为837美元(不含税基准,下同),而中国市场仅为464美元。而iPhone 12系列所在的600美元以上价位段的市场中,中国市场中苹果和华为分别占据约44%的份额。

而本次iPhone 12系列价格将覆盖699~1099美元区间,其中mini版起售价格持平于上一代4G机型,这似乎能够激发部分小屏爱好者们的换机欲望。

苹果曾引领换机潮

可以说,从3G时代到4G时代,中国智能手机的换机潮基本由苹果引领,而到了5G时代出现了华为和苹果的两端分化,而这种分化恰是国产手机引领市场潮流的开端。

“即便是在iPhone 6推出的2014年,华为和小米已经开始攻占市场,但那时高端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依然把控在苹果手中。”王绍说,此时的华为和小米还只是中学生,而苹果已经是大学生了,如果这些年不是国产机跟着苹果学习,恐怕也无法形成现在的市场格局。

诚然,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离不开苹果,但苹果也离不开这些国产厂商们,正是因为国产手机的不断攀登,才让苹果清醒地认识到,要全力以赴地攻下中国市场。

苹果从2010年起开始改变在中国市场的零售格局,但这导致了一些总代的不满。“苹果当时把渠道改革了,这导致总代的话语权不断降低,同时增加了许多线下零售商(T1&T2)。”王绍说道。

T1和T2的区别在于,T1可以从苹果直接提货,基本是实力强的优质经销商,而T2却只能向全国总代理提货,实力没有T1强。

王绍告诉「Wise财经」,当时苹果调整后许多总代都很不满,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了,T1的提货价和零售价的差价要比总代多出5个点左右,很多T2都不再向总代提货,反而去找货源价格更低的T1。

“苹果现在真的挣不了多少钱。”苹果经销商杨一说,很多人觉得卖苹果一定能挣很多钱,但这已经是几年前了,现在一台基本能挣到100-200元左右,利润非常低了。“就靠这次iPhone 12系列能赚一些了。”

王绍对此很是认同,“基本都在等着新iPhone发售能够多赚些,平时想从iPhone身上挣钱已经很难,更多的是从Mac电脑的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

不过,让许多苹果经销商烦恼的是,苹果产品成本很高,需要用大量的成本来压货。“苹果基本都要求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下订单,并且先款后货,如果没有这么大的资金量是没法压太多库存的。”

“这其中也有赌的成分,如果这些iPhone的销量赌不好就亏了,赌好了可以稳赚一笔。”郑聪说,从这次的预约情况来看,12 Pro的量要比12大一些,以新配色蓝色为主。“目前找我预购的人大概有500多,但目前*批的货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王绍告诉我们,这次大家主要的换机是因为iPhone 12是苹果的*5G机型,所以这是引发大家购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在其它方面苹果并没有表现出众。“苹果的模型基本是两年一换,从iPhone 2代开始一直是这样的规律,所以外观如果有所变化恐怕要等到下一代。”

另外,还有另一部分消费者在等待双十一以及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到来,这势必会直接影响iPhone 12系列的销量。

难道5G真的是激发换机潮的主要原因吗?Wise财经认为,从往年的换机潮来看,大家对因通讯技术革新而换机的频率一直从未下降,iPhone 4和iPhone 6均是很好的例证。而其中,iPhone 7系列的亮黑、iPhone 11 Pro系列的墨绿,均是因为添加了新配色而引发的抢购。

可以说,真正的换机潮仍是在每代通信技术革新之时,但相较以往,今年不同的是5G相比4G在速度方面并没有明显提升,可以说使用感知不大。但一些网友曾反馈称,5G网络商用后4G网速变得没有那么快了,或许这是推动大家升级5G的策略,但这并不影响打算继续使用4G手机的消费者。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称,对于4G网络他已经觉得够用,并且觉得现在并无换机必要。“我的iPhone 11才用了不到一年,现在换太可惜了,而且我觉得这次的iPhone升级并没有那么明显,外观方面没有很大变化。”

“我还是会买5G iPhone,这是苹果的*款5G手机,虽然外观没有什么变化,但功能配置较前代升级还是比较大的。”余宽说。

为什么致敬经典?

挤牙膏、创新力下降、没落……这些否定词从乔布斯去世后一直伴随着苹果的发展,而苹果的市值却越走越高,达到2.04万亿美元。在整个行业中,苹果的确作出过引领的贡献,但更多人觉得他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是事实。当今的苹果只有平庸,再无惊奇,只有库克,再无老乔。

或许大家能够发现,在苹果近些年的发布会中惯用的一个词是致敬,从iPhone X开始,到今年的iPhone 12系列,似乎这个词已经被库克用“烂”了。

库克或许想用更大的全面屏,去致敬乔布斯时代所开创的“利用屏幕做为触控界面操纵手机”,除了这一点我们似乎已经想不出库克到底在致敬什么,因为现在的苹果已经是一家彻底的商业公司,它所做的一切都在以业绩、金钱为目的,而并非乔布斯时代的大力创新。

另外,从苹果首席设计师艾维的离开也可以看出,苹果后期在设计方面或许会停滞,虽然艾维答应库克做外包设计师,但从实际来看,艾维已不是苹果公司的员工。

这也许和苹果正在经历转型有关。当前,苹果软硬件生态链成为了苹果决胜的关键,它正在由一家硬件制造商向软件服务商转型。

在去年WWDC19全球开发者大会中,苹果推出Apple News+(新闻服务)、Apple TV Channels(电视应用的全新版本),并将其他网络节目与苹果原创节目相结合。

可以说,在软件服务方面,苹果*的收入是通过其应用商店App Store销售其它公司软件,并从这些应用的销售或订阅中收取抽成。这相当于一个内容聚合服务平台。

而软件服务是苹果除了硬件之外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毕竟它的竞争对手谷歌早已将软件服务做得淋漓尽致,但谷歌的缺陷在于硬件产品并不出众。苹果的劣势是谷歌的强势,而谷歌的强势则是苹果的劣势。

另外,寻找收入的增长点也是苹果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打造自家智能家居生态链,但其在售的智能家居系列却不敌中国小米公司,很难在中国市场出彩。同时,打造这样的生态链需要苹果更加地开放,但封闭是苹果的底线,谁都无法触碰。

所以说,苹果想从硬件转型软件服务并非易事。它*做的也只能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开拓其它业务类型,形成多元化生态体系。无论软件还是服务,它始终是建立在硬件终端的基础之上,都需要硬件终端进行交互。

结语

即便库克不再致敬经典,也不会有人忘记经典。

因为经典是永恒的,就像乔布斯所打造的iPhone 4永远会被用户、被业内所有人所铭记。

但时间不是停滞不前的,乔布斯的时代已然过去,迎来了库克时代。每个*都有不同的风格与行进的方向,库克和乔布斯也终将不是一路人,但苹果公司却依然在领导着科技界向前发展。

不过,在5G时代,领路人还会是苹果吗?这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

注:应被访者要求,王绍、许培明、郑聪、余宽、杨一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Wise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5G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