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十年后,半导体也会拥有阿里系、腾讯系

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尤为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需要独特的视角,还有一个就是长期主义。

2020年1012-15日,清科集团、投资界联合华发集团在珠海举办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这是一场持续20年的行业之约,现场集结了1000名投资行业头部力量,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20年之际,星光熠熠,群英云集。

会上,鋆昊资本总裁(CEO)、董事总经理贲金锋,海松资本创始人、CEO、管理合伙人陈立光,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小村资本合伙人彭昊宇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夏志进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泰达科投董事总经理张鹏围绕“浪潮袭来,从‘芯’出发”主题展开对话,璞华资本/元禾璞华投委会主席陈大同担任本场主持。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精编如下:

陈大同:大家下午好!一般情况下,半导体专场是小范围的,今天能有这样一场论坛,也说明半导体确实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实际上,半导体上市公司非常少,但是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新增几家上市公司,2019年科创板推出以后,仅去年一年就有大概10家上市公司,今年应该会有30家左右。之所以说半导体进入新时代,因为在几年前,如果半导体有上市公司,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市值达到上百亿,大家都要高兴坏了,不敢想象有500亿市值的公司。但从去年到现在,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已经超过了10家。特别像十年前的互联网,有了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后,整个产业形态就会不一样,我们深信半导体产业会诞生自己的BAT,十年之后,大家会说半导体有自己的阿里系、腾讯系。

那么在新时代怎么做投资,然后怎么赶上这个黄金时代,是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接下来,请诸位嘉宾先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基金,然后说一下半导体产业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你的基金投资逻辑是什么?最后再举一两个投资案例。

半导体投资风口来袭,投资人畅谈投资逻辑

金锋:陈大同是我最敬爱的一位学长,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熬了20年,终于看到了曙光的乍现,一时半会还不习惯。

我是鋆昊资本的,真正进入半导体的投资,也是跟着陈大同学长,由于我们这边主要是学工的背景,所以有天然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之前是银行背景,在资金的规模,包括并购等方面,是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金融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在陈大同学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参与到豪威并购当中,2015年进去,2016年完成,彻底打开了我们在半导体投资领域的步伐。之后又成为安世并购案的参与者,我们成为了威尔股份和闻泰科技的股东。

赚钱还是要看大势,中国半导体产业现在呈现自强不息的态势,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产业应用的角度彻底给国产化芯片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所以这一两年估值的成长,我认为是合理的,我非常赞同要重仓中国,要重仓中国的半导体。

我们最重要的投资逻辑,还是在投资人的角度,不仅是玩情怀,还要挑出这个行业最好的龙头、最优秀的团队、最好的技术准备、最好的发展空间,在这基础上以合理的估值进行加持。这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不是说风口来了,我们就扮成猪,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基本的逻辑“不赔钱是本事,赚钱要靠大势”。

此外,我觉得20152016年是一个逻辑方向,到了现在,逻辑还在变,从我们基金的角度,除了相对成熟、成长型项目,和大型并购的项目之外,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早期项目的投资。通过早期项目的投资,我们也感觉到中国目前人才储备等各方面都有优势,这也给所有投资机构也带来很好的机遇,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

陈立光:我来自海松资本,是一家专注TMT和医疗健康领域中硬核科技投资的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海松资本虽成立仅三年,但是我们管理层都是在中国和美国的产业行业里摸爬滚打二十余年以上的老兵。我们成立以来,一共投资了40余个头部项目,总投资金额折算成美元近10亿。在TMT领域,我们重点关注硬件,包括芯片/集成电路、5G、物联网等,在软件方面关注AI、大数据、企业服务软件、工业设计软件等,同时关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赛道。医药领域我们重点关注创新药和医药器械。我们只投硬核科技,即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有很高的竞争门槛的企业,这是我们的基本投资逻辑。我们喜欢赛道足够宽、核心竞争力足够强、团队足够强的硬科技企业。

今年虽遇疫情,但投资仿佛还在春天。我们从1月份到现在,也投出将近4亿美金的项目,包括今年1月第一轮投的屹唐半导体,我们目前是它的第二大股东。

AI芯片方面我们投了地平线、黑芝麻、燧原科技等国内头部芯片企业,还经常连续几轮加注,这些公司都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新起的公司,在不同的产业里面都是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陈大同:虽然海松资本是半导体投资的新兵,但是投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投的这几家公司都是目前半导体方面的明星公司,屹唐半导体,黑芝麻都很不错。

下面要介绍的老兵是华登国际,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无人不知,将近40年了,基本上只投半导体,特别是在国内。所以请黄庆说一说。

黄庆:我是华登国际黄庆,15年前我刚作为投资人入行时,我们积极和清科合作,每年参加清科活动,记得我们还组织过华登国际之夜。华登国际是在硅谷成立的,当时把风险投资概念从硅谷带到亚洲来,1994年开始在国内投资,华登国际在国内投资时间非常长。90年代的新浪、创维和迈瑞都是华登国际投资的。

华登国际非常专注半导体投资,第一天开始就在投。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企业是在1999年投资的——上海新涛,这家公司非常成功。风险投资跟半导体是息息相关的,硅谷起来就是靠半导体。华登国际进入中国以后,也一直投半导体,和其他的基金不一样,我们坚持下来了,一直在投半导体。2000年我们投了新涛、中芯国际,之后的无锡上华、中微半导体,我们投资国内设备行业,还有一系列芯片公司。

2010年创业板推出,中国电子产业迅猛发展,深圳在MP3、手机等产业领域占了很大份量,同时华为也起来了,2010年我们组建了中国半导体基金。当时我们投资国内半导体已超过十年,有非常多的感触,包括经验和教训,觉得产业该起来了。2010年筹备中国半导体基金,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支持,LP清一色是全世界大公司,包括台积电、联发科、三星和高通,他们当时就认定中国半导体会起来。这只基金投了一系列公司,都非常成功,包括兆易创新、矽力杰、晶晨、大疆,还有最近刚上市的思瑞浦,当时中国投半导体应该是非常好的时候。

9月底,华登迎来了第115家公司上市。这些年,我们投了大概500多家公司,100多家半导体公司,在美国和以色列都有投资,主要投半导体,所以对这个行业我们非常清楚。

彭昊宇:我是小村资本的合伙人彭昊宇,我们业务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创投类的母基金,一个是成长期的消费、科技投资的基金。

我本人聚焦数据信息传输这块的投资,跟半导体有交集。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前十的半导体公司来看,美国有六家,三星、台积电从股东上来说也算是半个美国公司,中国有华为海思一家。

一直以来,这个产业链都是有所分工,大家各取所需,但这两年因为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因素,驱使我们重新审视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还有中国在里面的位置,不得不说大家的预期都比较高,同时这里面困难也很多。芯片的生产线涉及2000道以上的工序,几十个行业,其内的经验积累和专利,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绕过去。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选择的是从自己熟悉的产业链,沿着这条产业链的上游去垂直延伸,做芯片的投资和配套的投资。我们认为一个相对比较确定性的事,是全球数据流量的增长,这个数字在2015年的时候是8.6ZB,去年是41ZB,五年不到的时间涨了接近5倍。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直播、短视频、手游和云服务等等。

往后看五年,随着5G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终端应用投入使用以后,我们觉得这个流量数据还有至少三到五倍的增长,围绕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把重心放在数据传输和数据获取上,包括已经投资的有线传输中高速率光模块,以及上游光电芯片的初创企业,像旭创科技、海信宽带,还有将物理信息数据化的传感技术和芯片。可能更需要大家重视的是,对于大部分投资机构来讲,还是要避免在这个风口过热的时候扎堆,因为这肯定会造成资源浪费,还有下游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陈大同:下一个嘉宾又是在投资界很有名的机构,他们基金是新加坡背景的,大概20年前就投过展讯,后续还投了很多半导体公司。下面请夏总分享祥峰投资的半导体投资经验。

夏志进:祥峰是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距今30多年。我们在中国做投资有20多年的历史,也赶上了中国第一波半导体投资浪潮,投资了许多知名公司,比如展讯和中芯国际。祥峰发展到现在投资的领域拓宽了一点,包括硬科技、新数字经济、医疗科技。半导体是祥峰硬科技布局的重要一环,我刚刚粗略算了一下,祥峰近几年投资的半导体芯片公司有十几家,还是蛮多的。我本人投资的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在2013年初,那时半导体不太受人待见,后续的融资比较难。但最近这一两年,突然出来了这么多千亿级的公司,我的心情到现在还没有平复,还处在“吓一跳”的阶段。

大概2013年、2014年左右,我们在看移动互联网项目的时候,集中投了一些半导体公司。一方面是第一代投资人挖掘了展讯、中芯国际这样优秀的项目,我们延续这条道路;另一方面与我们“投资创新”的终极理念有关。我们当时投资半导体企业,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半导体项目,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结合半导体芯片这样一个载体,能够实现它的算法,或者提供更好的性能。比如我们在2015年左右投资的地平线,当时是把它当成一个AI公司来投资的,只是做AI也要通过半导体芯片来落地,这是当年的思路。

最近两年很多投资人的角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结合技术现状、政策导向、人才储备等因素重新审视了市场环境,对中国半导体发展前景做了预判。我还是想强调,从长远来看,我们做投资的思路还是更关注半导体这个载体上面,能呈现哪些创新,而不是说仅仅关注当下这一年的行业动向,或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我们更想从长期的角度,去看中国半导体能够凭借什么样的技术创新站在世界领先的行列,这也是我们投资半导体的一个策略。

陈大同:北极光创投有一个特点,他们不是专投半导体,而是专投硬科技,投的所有项目里都有硬科技,自然也就包含了半导体。这十几年,他们投的半导体公司非常多,而且也很成功。去年到今年是一个丰收时间,下面有请杨磊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磊:我是北极光创投杨磊,跟陈大同以前是同事。在今天的专场上,看到很多投资人都是在半导体领域里投了十几年,有很多的感慨。

刚才听陈大同和黄庆讲故事的时候都讲得风淡云清的,“钱收不回来了。”其实那个时候半导体是很难投的。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人,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很多的磨难,真的是熬过来了。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北极光投半导体也有15年的历史,我们投的企业不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上市和并购退出。最近我们看了一个数据,退出的公司平均12倍的回报,所有投资的半导体公司加在一起,账面回报是五倍以上。我觉得这代表半导体进入了一个快车道,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S曲线的拐点,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

我们自己在投资半导体的过程中,有一个体会,我觉得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开始我们做的就是比你便宜,后来我们开始跟你一样好,到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半导体是比你快、比你好,这个趋势明显在加快。

半导体投资经历了最初没人投,到开始逐渐有人关注,再到今天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安集科技是去年北极光很成功的一个上市退出的项目,当初投资的时候很不容易,决策上很难,现在给基金带来了几十倍的回报。

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尤为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需要独特的视角,还有一个就是长期主义。先讲长期主义,倪正东20年前创立清科的时候,没人觉得中国有VC这个行业,我跟他认识也有1718年了。那时在硅谷遇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谁能想到今天代表了这么大一个趋势,这也是倪正东20年的坚持。

还有就是独特视角,我希望大家都有独特视角。一个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在看人、看项目上一定是不随大流、不跟风的。希望大家不跟风,能够有独特的视角,坚持长期主义。谢谢

陈大同:独特视角和长期坚持,这两点非常重要。泰达集团是天津政府机构的大集团,他们是国资的投资理念,请张鹏介绍一下。

张鹏:我叫张鹏,来自天津泰达科技投资。泰达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称,是天津著名的国资集团。而泰达科投是国内较早的一批本土化的投资机构,我们成立于2000年,现在已经20年了。

今年国内很多基金也是成立20年并在总结过去20年的成就。泰达今年也是20周年,从最早的全国资出资,到2013年完成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走上了市场化基金的道路。我们主要投资两个方向:TMT和大健康领域。泰达是从2010年开始做半导体投资的,在半导体行业也已经做了有十年了。泰达科投是专注于做本土中早期半导体项目投资的,所以到现在我们累计已经投了50余家的半导体项目,以设计公司为主,装备、材料公司为辅。

近两年投半导体坚持下来的机构,应该都进入了收获期,泰达科投也不例外。我们今年已经在科创板和主板上市的半导体公司有三家,分别是瑞芯微、芯朋微和芯海科技,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半导体公司有五家,进而也印证了一个事,半导体是可以赚钱的。我刚入行时把半导体作为我的投资方向,很多业内同行是持怀疑态度的,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半导体能赚钱吗?今天看来,半导体是可以挣钱的。

现阶段,我认为半导体投资行业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就是之前半导体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做出来的芯片没有人敢用或接受度不高,应用落地需要很长的过程。现在随着国内自主可控意识的强化,上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这其实是一个突破。

挑战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包括我们在高端芯片设计上的短板、工艺上的代差,装备及材料上也还不能实现自主可控,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多挑战,但是我认为现阶段机遇大于挑战。

泰达在半导体方向的投资逻辑,在我看来,半导体是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钢筋”和“水泥”,具有广泛性和基础性。这个东西肯定是有需求的,而且市场不小。前些年整个半导体方向的投资逻辑主要是进口替代,我们去补短板,在各个细分领域去投到中国的对标企业。今后几年,我个人认为,泰达会去遵循的半导体的投资逻辑,是要去投有价值的、有创新性的半导体技术和公司,比如重点关注前沿技术、既有技术的创新应用等方向。

5G新场景下,半导体应用机会更广

陈大同:最近一年以来,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疫情,另一个是5G时代的到来,这都是对芯片产业有影响,大家每人用一分钟的时间,说一下这两个事件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

张鹏:我觉得在疫情的环境下和5G快速发展的技术趋势下,会有一些投资机会出现,比如我们投的上市公司芯海科技,他们今年在额温枪市场的核心测温芯片就表现很好,不仅快速满足了市场需求,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同时也提现了半导体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典型疫情带来的对半导体企业的机会。

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以及随着5G技术的助推,我认为很多场景会从线下往线上转移,向云端转移,像IDC数据中心的建设,就快速增加了对各类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如CPUGPUAI芯片、光通信芯片、存储器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机会。

杨磊:讲两个关键词,底层和融合,针对疫情会有很多医疗方面的需求。如果我们去看基因测序领域,最根本的创新有两个,一个是分子生物学,一个是芯片技术,这是基因测序里面的应用。最核心的都有芯片的技术在里面,我相信如果我们思考这些问题足够底层、深入,在生物和医疗领域也能找到很多有意思的机会。

第二点是融合,在思考5G的时候不能单独思考,5G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而是和IOTAI、云计算和区块链同时发生,带来计算架构的彻底改变。在计算架构改变时,会迎来场景的变化,场景的变化会带来新的需求,我们会关注新的增量、新的需求,不光是5G,还有其他趋势带来的技术变革。

夏志进: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可能反而会加速某些趋势。当下线上交流互动变多,很多活动都是在线上举办的,线上场景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升级是行业机会。5G是更偏长期发展的行业,对未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在5G、在芯片基础上要做更多的延伸,我们需要一些新材料,包括第三代半导体,以实现在5G新场景下更好的性能,及更高的性价比。在5G这一块,我们还是会继续做长期投资。

彭昊宇:疫情以后讲的数字经济,新基建,其实跟之前的经济结构调整,还有产业升级是一脉相承的,包括前面三位嘉宾提到加速了企业上云,扩大了IDC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有陈总刚刚提到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协同变得更加通畅,有一些国产替代的机会。对于5G来说,在基础设施这块投资仅仅是个开始,我自己认为更大的机会肯定还是会出现在应用上面。从芯片到模组到产品,这是环环相扣的,谁能抓住场景,做好产品,我相信芯片也一定会有爆发的机会。

黄庆:我想,疫情会带来一些零零散散的机会,或者说是短暂的机会,但可以看到英特尔的业绩暴涨,全世界半导体的需求非常旺盛。

大家一听LED,都觉得没有办法赚钱的,现在大家都要投这些公司,所以可以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机会。5G应用来推动,基建会促进这些大公司的发展,最核心还是IOT方面的应用,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陈立光:疫情很快会过去,5G过不了几年还有6G,都是属于移动互联网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从趋势来说,肯定这两个因素都会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比如说AI的应用,在云端等领域,围绕着半导体和芯片领域,实际上应用机会也非常多。

刚开始大家说国产替代,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应用场景,我们希望投的企业,将来真正能够是全球性的,更有创新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国有替代。

贲金锋:前面嘉宾的意见我都同意,每一个投资机构,每一个投资团队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鋆昊资本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传感,我们对于视频、音频等各方面的传感技术的芯片是非常感兴趣的,一直围绕着这些生态系统进行布局。端侧的问题能解决,进入到第二个词是算力,配合5G各种应用会得到大量的使用,如果是服务器端这是一个概念,端侧如何在这方面结合人工智能做相应的布局。第三个是工艺,在半导体领域任何一个机构,我们投资下来,感觉都是几十年的积累,这对团队的要求,对产业链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在这个领域要布局,一定要有系统的思维,去帮助企业获得市场,迭代产品,不断的升级改造。

陈大同:我们做半导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观念比较强,说一分钟就一分钟。在此,谢谢所有来宾和嘉宾。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芯片半导体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