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水滴不仅帮人筹钱治病,还要帮人买药了?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在实现盈利的同时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起那些一门心思“割韭菜”的公司要好多了。

很多人在朋友圈、微信群看到水滴筹的筹款链接,都以为水滴筹是一家慈善组织,但水滴筹其实是水滴公司推出的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筹款工具。

水滴公司与我们熟知的腾讯、阿里、美团一样都是互联网企业,这家成立时间不到5年的公司,通过水滴筹为社会公众所熟知,帮助100多万大病患者筹集到350多亿的治病钱。

今年8月,水滴创始人沈鹏透露内部启动了一项创新业务:水滴好药付。水滴希望通过联合保险公司、药企、药店来共同探索医药的创新支付模式,减轻大病患者、罕见病患者购买自费药的负担——听起来又像是一件公益组织该干的事情。

不仅帮人筹钱治病,还要帮这些患者用更少的费用买到所需的高价自费药,水滴究竟根据什么逻辑来做这样一个创新业务呢?

/01/

9成以上患者认为自费药难以负担

在中国,水滴可能是与大病患者打交道最多的互联网公司了。

水滴公司有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三个业务。水滴筹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筹集治病钱,水滴互助是“一人得病、众人分摊”的网络互助,水滴保险商城是以健康险为主的保险经纪平台。

不仅是水滴筹平台上有大病患者,申请互助金的水滴互助用户也是大病患者,健康险的理赔用户中,也有不少大病患者。

水滴对平台上的罕见病患者的药品支出做过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9成的患者表示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新特药难以负担,其中有46.2%的患者认为负担过高,但暂未减量或停止用药,有44.6%的患者因为无法承担费用而减量或停止用药。

自费药到底有多贵?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罕见病,俗称“渐冻人症”。赛诺菲有一款针对该病的药品“力如太利鲁唑片”,可延长ALS患者的存活期,每盒56片,售价近4000元。按照每天服用两片计算,一年需要服用13盒,费用超过5万元。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可想而知,5万元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是难以负担的,这中间会有多少人因为吃不起药而放弃治疗。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这些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尽管近年来,国家把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用药纳入医药目录,提供一定比例的报销。但国家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障,只能讲求受惠面*的原则,尽可能让更多人受益,做到对罕见病的全覆盖并不现实。

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要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力量来共同保障的原因——基本的保障由医保、补充医疗保险来承担,其他的保障可以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来提供,还可以通过医疗救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来想办法,这样能够有效地分担医保的压力。

水滴的三个业务实质上都是在帮助患者解决医疗资金的来源问题。要让这些患者的钱用在治疗疾病上,用得更有效率,是水滴下一步想解决的问题,也是水滴由保险保障向健康服务迈出的*步。

“好药付”是水滴探索“险+药”模式的新项目,因为水滴看到商业健康险还有一大片蓝海市场,那就是带病群体,这符合沈鹏一贯提倡的“边缘创新”思维。

/02/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新物种”

沈鹏的父亲在1985年就加入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直从事保险业直到退休,因为小时候一次事故住院,沈鹏就开始思考:保险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保险让更多人得到保障?

2015年底,在一次帮老同事的亲人在朋友圈转发大病筹钱广告后,沈鹏突然萌生创业念头:其实利用互联网科技,可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

这句念想,成为沈鹏创办水滴后,为公司定下的使命。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日后将火得一塌糊涂的保险科技当时还未大举发力。这是一个尚未被巨头重视,但前景不可限量的市场。

2016年4月,沈鹏成立水滴。很快,*个业务水滴互助上线,这是一种低门槛,高性价的创新保障方式。会员按既定规则加入社群,每个人交十几块钱,如果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可按照“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规则获得健康互助金。

不过,水滴互助依然帮不了保障意识薄弱,或者舍不得交互助费,不幸患病又治不起病,且筹钱无门的人们。几个月后,以免费模式创立的大病筹款业务“水滴筹”上线。从此人们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筹筹款链接,而对很多求助无门的患者与家人来说,水滴筹几乎成为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与水滴互助类似,这又是一个被巨头忽略的新领域。据沈鹏介绍,水滴筹迄今已帮助超过100万名大病患者,产生爱心捐款10亿人次,共筹款350亿元,且每年筹款量级正变得越来越大。

在互助与筹款积累了数千万用户之后,水滴保险商城于2017年5月上线,到目前为止合作了60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260多款普惠性质的保险产品。水滴保险商城目前已覆盖用户1.4亿人,其中90%用户是首次线上投保,里面又有一半甚至是人生中*次买商业健康保险。

至此,再加上帮助公益基金会或公益项目在互联网公开募捐的水滴公益,水滴实际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医保体系,并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新物种。

创立4年多来,水滴每一步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且迎合了国家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和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红利,有人会归结为运气使然,有人会认为是战略眼光的长远和精准。

当然,水滴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03/

共创中国版的联合健康集团

如果说沈鹏创办水滴的初衷,更多来自“对人们看不起病的痛心与思考”的感性因素,并因此搭建多层次医保体系,帮助人们以更低费用享受更好诊疗与药品,那么沈鹏对于水滴未来愿景的构想,则离不开美国联合健康集团的示范效应。

“水滴的中期愿景,是希望利用十年的时间,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集团。”这句话,沈鹏今年已多次提及。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联合健康集团。

今年4月,联合健康(United Health Group)发布2019年年报:该公司2019全年收入2400亿美元,净利润140亿美元,以同期年度营收对比,这家美国*的商业健康险公司约等于1个苹果,2个微软,4.5个阿里巴巴,168个茅台。

联合健康经过40多年发展,成功搭建起健康险+医疗服务的商业闭环,并实现了对美国医疗生态的颠覆与重塑。

如此惊人的战绩,自然拥有一众拥趸。沈鹏便是其中一位。在他的构想里,水滴也要通过搭建健康保障与健康服务两大生态,向联合健康不断靠拢。

在健康保障方面,水滴已拥有了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三个业务板块,而此次推出的创新支付平台“好药付”,则是水滴进入健康服务领域的*个滩头阵地。简单来说,水滴希望通过“好药付”,由医疗资金供给扩展到药品医疗的创新支付,进而延展到健康服务领域。

回看联合健康的成功因素,不外乎踩中了制度、时代与行业机遇。而今,水滴似乎也有机会复现联合健康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商业保险发展、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康保险管理等各方面的重磅利好政策,可谓层出不穷,且要求“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的市场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从用户角度看,一场新冠疫情加上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诸多因素,显著提升了人们的保障意识。

除此之外,随着“好药付”这类创新型医疗支付方式的普及,与之适配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也亟需建立。对水滴来说,这些自然都会带来极大助推。

不过,毕竟我国与美国不同,沈鹏认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可能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多方参与共创的一个共同体,更符合“联合”的定义。

/04/

健康保障领域的“拼多多”

对于国内市场,尤其是下沉市场,水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打法。

与美国相比,我国低线城市的保险普及率相当低,一方面自然有保险意识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保险保险产品价格普遍偏高更是阻碍。这意味着,最该需要保障的人群反而最缺乏保障。

水滴早已找到了叩开这一巨大潜在市场的钥匙。

如果说水滴筹用户朋友圈筹款与拼多多颇为相似,都是通过社交形成裂变,带来*规模化效应,为低线城市与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救助手段,那么水滴互助就是为这些人群打造的一个廉价版的保障,而水滴保险商城则为他们定制了诸多高性价比的普惠保险产品。

比如,过去的医疗险往往不允许61-80岁的老人首次投保,而水滴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水滴老年医疗险";很多商业健康险拒保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群体,水滴也有专门的"水滴无忧甲状腺保险"。

当然,能做到“人无我有”,也从侧面证明了水滴本身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博弈能力。

除在下沉市场以裂变手法与普惠产品占领增量市场之外,对科技的深度应用也是水滴特色打法中的关键一环。比如今年,水滴成立了医疗数据中心,它依托专业疾病知识库,应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技术处理患者疾病信息,并由医学专业人士完成数据质检,实现数据深度结构化,从而成为水滴利用医疗大数据加入行业融合,打通“医—药—险”链条的核心能力之一。

近日,有消息称水滴计划将于2021年*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此前,彭博社也曾报道水滴正以40~6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上市,水滴公司一直不予置评。

有极端观点认为,水滴打着公益的旗号做着商业的生意,盈利和上市都让人无法接受。但事实上,在去年年底的扫楼风波中,水滴已经再三澄清,水滴筹是免费筹款工具,并非是公益,再者,水滴确实通过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帮助了许多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解决了医疗资金的问题。

马云谈及社会责任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要用商业手法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必须融合在一起。”沈鹏也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从诞生*天起,我们就是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出现的,我们聚焦互联网大健康保险保障领域,希望为广大网民提供事前保险保障的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患病后的救助。这正是我们在探索与追寻的商业本质,我们的商业模式里面就有社会价值在。”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在实现盈利的同时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起那些一门心思“割韭菜”的公司要好多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