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70岁后,我来链家学手机

关注这些积极学习的老年人身上,通过他们个例的感知与变化,还原中国2亿多老年群体中的共同问题。

手机,真的方便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吗?

77岁的徐德厚曾是60年代的大学生,专攻无线电专业的他在退休后却发现,过去学过的技术甚至不能帮助他在便利店用网络支付买东西。

疫情后的居家隔离,加剧了他和现代科技之间的格格不入——不会网购、不会点外卖、不会用手机展示健康码……徐德厚甚至难以维持原先的生活质量。

对于那些不会熟练使用手机的老人来说,当所有通向便捷生活的软件被浓缩到手里小小的六寸屏幕时他们的焦虑感史无前例地加强了

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2亿多老年人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年轻人一样享受时代的精彩?”

类似的例子还有文中的刘秀兰、肖玉莲等人,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但如今依然疑惑于如何通过手机付款、社交、打车。

他们不该是被遗忘的群体、也不该是为年轻人分担生育重担的保姆人

辛劳一生,他们也应当享受正常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与年轻人一起共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果实。

在本期显微故事讲关注这些积极学习的老年人身上,通过他们个例的感知与变化,还原中国2亿多老年群体中的共同问题。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一部手机难倒“老学霸”

“你怎么又忘了,不是才跟你说过嘛!”

68岁的刘秀兰被女儿一句话噎得哑口无言。

她感到委屈,也有点不甘。她不是没认真看女儿的演示,但女儿的手速太快,在手机上三下两下就打开了支付页面,她实在记不住。

她还想让女儿再教一遍到底怎么绑定自己的银行卡到微信上,女儿已经转头忙自己的事了。

急躁的口气让刘秀兰本能地不想再“麻烦”女儿

十年前,她还没这么“笨”。

当时她刚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退休,离退休那天大家都很不舍,觉得单位里损失了一个“能干的大姐”。

在东安市场这些年,刘秀兰干过百货里的进货、上货、调存,懂得整套物流管理体系。

再早些时候,她还常在王府井图书大厦里看专业书、做简报,在电商还没被普及前,刘秀兰就自己设计过百货里的ERC物流供应链。

按刘秀兰自己的话说,她本是个可能成为“电商物流巨头”的人。但现如今,她却被眼前这个小小的六寸手机屏幕给难倒了

“手机只有一个屏幕,没有鼠标和键盘,只用手指操作太不习惯了”,刘秀兰说。

手机的操作考验手指的灵活能力。但人年纪大了,反应不那么灵活,面对“智能手机”,只能让她感觉自己“太不智能”。

和刘秀兰有相同挫败感的,还有她的老年英语班同学,徐德厚。

今年77岁的徐德厚是个货真价实的高材生。早在1965年,他就拿到了大学本科学位,主攻无线电专业。

前不久,居委会号召老年英语班的同学制作课程宣传视频。徐德厚主动请缨,用专业的绘声绘影剪辑软件制作了一个视频。

当他略带得意地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展示时,对方却问,“可以帮忙把视频发在抖音上吗?”

“啥是抖音?”徐德厚当时就懵了,他听都没听过这个软件,更不知道怎么把视频发上去。

“搞了一辈子无线电,现在却只会用手机打电话、拍照片,自己会的东西都成了老黄历。”

还有一年冬天,气温低到零下10多度。

徐德厚在车站等车。一阵寒风吹得他直哆嗦,这时他想起儿子曾用手机打过车,就拿起手机也想操作一番。

结果,打开软件后,他忽然头脑一片空白

到底要先按哪个键?怎么跟司机说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用什么软件支付?

无数个问题涌上来,他在路边呆了许久也没搞明白。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求助路过的年轻人,结果对方结果手机三两下就帮他叫到了车。

徐德厚这才忽然意识到,年纪大、手指头笨,手机上简单的几个步骤,老年人操作就要慢好几拍

15分钟

76%的学员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一个功能或APP的学习;

但是,还有23%的老人学员需要4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

周围很多同学都开始用起字大、音量大的老年手机,但徐德厚不想用。

“如果用了,不就说明自己服老了?”徐德厚不想给自己带上老年人的标签。

“时代不能只属于年轻人,2亿多老年人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为什么不能和年轻人一样享受时代的精彩?

在智能手机面前,老年人的笨拙、无力感,显露无疑。曾是“天之骄子”,但如今却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

智能手机与老年人之间的矛盾,就像新手司机与手动档汽车一样,尽管心中充满驰骋的渴望,但手脚搭配却总是与思路脱节,让自信心不断受挫,最终寸步难行。

今年年初一场疫情,更是将老年人和现代科技的矛盾推向*

那几个月里,班里那些不太会用手机的同学,几乎寸步难行。

徐德厚的英语班老师,71岁的肖玉莲,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退休前曾在学校做英语老师。

今年三月,她照常去家附近的银行取工资,但保安却要她出示手机里的健康码。

“我在这里取了10多年钱,每个月都来,你不是认得我吗?”

肖玉莲在银行门口反复重复这句话,但对方一脸严肃,“有健康码才能进入,这是规定”。

当她想进一步询问如何操作健康码,保安就不耐烦了,丢给她一句,“手机上有,回去问你孩子”。

她不得不折返小区。结果,小区保安说,之前社区发的纸质出入证要作废,接下来也要用健康码办理手机出入证。

那一刻,肖玉莲特别绝望,她儿子定居澳洲,今年更无法回来。她低头看着钱包里的出入证,纸张的边缘已泛起磨损的毛刺。

肖玉莲觉得,自己就像这张有形无实的出入证一样,即将被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替代。

但她顾不上抱怨,眼下她需要立刻自学在手机上操作健康码。

否则过几天,她不仅取不出工资,甚至家门都出不去,没有办法买菜做饭,她和老伴的温饱都将成问题。

70岁老人眼里的“星星”

为了在手机里找到健康码,肖玉莲找到了家附近、位于望京西园小区的链家门店——那是她*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听完肖玉莲的讲述,门店经理陈洪通接过手机用了不到3分钟,帮她办好了健康码。

用肖玉莲的话讲,那时的“链家的小陈”几乎成为望京西园所有老年人的指望

那段时间,陈洪通和门店小伙伴们都在忙着安抚老人们的情绪、协助办理电子出入证。

早在2018年,贝壳公益发起了“我来教您用手机”社区助老公益项目。

贝壳平台上的门店走进社区,经纪人成为志愿者、化身“小老师”,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基本操作。

疫情期间,该项目在线下手机课堂搭建社群、再进行线上授课和答疑,帮老人们在特殊时期巩固手机知识。

该项目于18年在北京社区试点、2019年在北京地区大规模推广,今年推广至全国。

北京链家的经纪人是贝壳平台最早一批参与该公益项目的志愿者。

2019年,陈洪通所在门店也加入到这个公益项目中。

开办了北京望京地区*个社区老年手机培训班,成了叔叔阿姨们口中的“小老师”。

除了线下定期开课,平日里,也有特别多社区里的老人到门店咨询手机操作。次数多了,陈洪通就更加坚定了要把“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做好的决心。

他还清楚地记得培训班*天上课的场景,肖玉莲鼓励英语班里老人们都来听课,刘秀兰、徐德厚就是*批学生。

报名30人的班,讲课当天实到50多人,教室被挤得满当当的。陈洪通准备的50本纸质教材全发光了,这样积极的场面是他没预料到的。

“有些叔叔阿姨排斥使用智能手机,就是觉得网上支付不安全”,陈洪通说,因此,*节课上他的主题就是“手机使用的风险防控”。

陈洪通告诉老人们,接电话的时候提到中奖、银行卡和钱,一律挂掉;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不随便扫码、不随便连Wi-Fi……

上完那节课之后,刘秀兰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网购一次——她曾设计ERC物流链项目就是卡在了网络支付,这也成为她心里解不开的结

陈洪通告诉她如何用微信收付款后,她才知道网络支付有数字证书这种安全保障技术,可以不绑定银行卡、使用零钱支付。

课后,她让女儿给她微信发了个红包,去便利店里学着年轻人的样子点开“扫一扫”,“钱包都没碰一下,东西就买到手了!”

去年年底,陈洪通的老年手机课办了两个月,每周开课。课上的教材不仅涉及使用微信,还囊括了使用地图、网盘、铁路购票、制作影集、视频等一系列常用功能。

老人们常指着教材上的一处问陈洪通,什么时候讲到这里。“他们问我的时候,眼里特别期待,像有星星一样”,陈洪通说。

但像刘秀兰这样的技术咖是少数,大部分老人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有些老人拿了教材听了一两节课便不再来了。

人缘颇好的徐德厚告诉陈洪通,这些老人不来不是他讲得不好,而是学得慢、不好意思问,脸皮薄

徐德厚认识不少身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老人,他们年轻时大多是“无线电高手”。

但现在,七八十岁的他们却要虚心跟小辈们学用手机,既拉不下架子,也怕学得不如人,丢了脸面。

课堂上会安排1名主讲、3-4名志愿者。

志愿者会持续关注老人的学习状态,一旦觉得他们跟不上进度时不等老人提出,志愿者们会主动上前做辅助指导,不让老人因为“面子”问题来而无获

疫情期间,原先的线下课移至线上,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参与的老人反而越来越多。疫情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虽然不能出小区门,却也让他们有机会离科技更近一步。

现在陈洪通的微信教学群里有近80位老人。他每周会在线开课一小时讲解、每天分享一个手机使用知识点,帮老人们补充学习。

仅望京西园一个小区就有近6000户居民,老年人占比大。疫情期间,其他小区的老人也想学办健康码、买菜、挂号,也找到陈洪通。

为此,他又开了一个又一个微信群

有次,一个刚从湖北回来的阿姨在微信上找陈洪通,她说自己不小心摔伤了腿,网上挂号时发现健康码变色要求重新填写行程轨迹,应该如何操作?

陈洪通当时外出不在门店,本想办完事去阿姨家里帮忙操作。结果阿姨等不及,硬是拄着拐杖去门店等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贝壳公益也号召了门店所有房产经纪人都加入队伍。老人们有任何手机使用问题,都可以到全国超4万家贝壳平台合作门店解决。

虽然这只是个公益项目,但大家都特别上心”,陈洪通说。甚至很多经纪人在帮助老人后,更了解了老年人的难处,反而让他们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对父母也有了更多体谅。

谁家没个老人呢”,陈洪通说。

看着集团都大力推广老人手机课堂的项目,陈洪通心想,或许未来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也能在门店得到帮助,他给老人们解决困难时也更有干劲了。

浓缩进6寸屏幕里的精神世界

肖玉莲最近刚学会了做短视频。

她给老伴拍了一段在家附近踱步的视频、配上字幕和音乐,发给了远在澳洲的儿子和儿媳。

许久未见的儿女看到手机里父亲的样子,既感动又惊讶,一个劲儿地夸肖玉莲进步惊人。

肖玉莲之前的退休生活被游泳、剪纸、练字占据,现在还新增了P图、上网课、网购淘货、视频聊天,乐趣是翻着倍的,从早到晚忙不迭

与肖玉莲相熟的刘秀兰打趣说,多给她一个礼拜八也不够用。

前阵子,对门住的独居老人家里停电,请肖玉莲帮忙。结果她打开支付软件,没几分钟就替邻居交上电费。

“当时他看我的眼神,简直可以用崇拜来形容”,肖玉莲得意地说。

刘秀兰、徐德厚平日要照顾孙辈,手机对他们来说则成了提高效率的得力助手

现在徐德厚出门连钱包都不带,只带手机

他一进商场就会主动问服务台,“你们这里有没有Wi-Fi?”像年轻人一样,过起了蹭Wi-Fi的生活。

出行也是一样。徐德厚已经很久没有等公交了,他学会了看软件提示,等车快到站了再出门,冬天也不会挨冻。

刘秀兰会在和老伙伴聚餐时,提前用地图搜索附近的餐厅、查点评,给大家推荐餐馆。吃完饭,她还负责教大家AA付款,聚会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刘秀兰提及,现在大部分老年人身上都有些慢性病。那些病痛重、或像她这样家庭负担重的老人,每天的活动空间只有家里跟菜场,生活很乏味。

她经常能在超市见到一些大早上来排队的老人,就为了买几个便宜的鸡蛋。

他们一次不多买,第二天还要再来,“他们不是缺那几个鸡蛋,而是把买鸡蛋当成了每天的精神寄托”,刘秀兰说。

有时她在想,她现在会用手机刷视频、看新闻、视频聊天。如果那些买鸡蛋的老人如果也会用手机,是不是就能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一个智能手机可能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但却能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开一个窗口,对孤独的老人来说,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

肖玉莲对此深有体会。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但远离儿女的亲情缺失,让她总觉得自己很孤单。

手机培训课改变了这个状态。她身边不仅有了徐德厚、刘秀兰这样的老朋友,更有了很多一起学习的新朋友。

这其中有不少人是在她的影响下加入课程的,在相互帮助和切磋中,她用友情来填补着亲情的空缺

不过对于肖玉莲来说,最能给她带来情感抚慰的还是店长陈洪通。现在她每次来到链家门店,都会在心里跟自己说一句,“我回家啦!”

在她眼里,陈洪通的感觉是近似于孩子般的存在。

肖玉莲的英文课需要打印资料,一个电话打给“儿子”,陈洪通立刻帮她安排。

门店里搞互动活动,肖玉莲得知后主动过来帮着安排,他们之间早就像家人一般,是无需客套的你来我往。

截止到11月底,贝壳公益已为全国19个城市、421个社区、11万人次,开展3630节手机学习课程。

他们不该是被遗忘的群体,他们也不该是为年轻人分担生育重担的保姆人。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他们想与年轻人一起,共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果实。

如果没有老年手机课堂,他们可能在各自的生活里按部就班,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

肖玉莲很感谢这个课程。上课让她的晚年生活不止步于“面子上”的充实,而是真正从“里子”丰满了起来

她能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如今每天都过得有乐趣、有温度、有滋有味

下一步,帮更多“老小孩儿们”上网冲浪

老人们学会熟练操作手机后,对手机的热情*高涨,课余时还常凑在一起讨论最新的手机型号。

这种现象在其他参与贝壳公益“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的老人中也十分普遍。学会使用手机后,他们越来越像老小孩儿,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项目负责人婷婷说,“未来要让更多老人们学会用手机丰富生活”。

说这话时,她脸上的表情就像在宠溺孩子一般。在她和陈洪通眼里,经过这一次课程的体验,生命的两端是相通的

这些头发花白、动作迟缓的老人们,同样需要用耐心呵护,就像手捧一个初生婴孩一样,不容半点马虎。

陈洪通感觉门店的人情味越来越重,“以前中介就是卖房子,现在成了小区居民的服务站”,即使陈洪通不住在该小区,也感觉融入了小区生活。

现在小区物业举办的活动,陈洪通和团队成员都会一起帮忙参与,社区里的居民有房屋需求也会*时间来找陈洪通。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只是抽出一些时间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小问题,却能收获他们这么多的信任。”陈洪通说,办课程收获最多的不是老人们,而是他们这帮年轻人

谁都有老去那一天,今天多为老人做一些事情,让更多人关注到老年群体,将来自己老去的时候,便能得到更多关爱。

情感就像手机里的电波一样,看不见,但却很神奇,它能在人与人之间不断延续和传递

就像贝壳公益“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一样,在情感的传递中,缤纷着老人们的生活,抚慰着老人们的窘迫。随着项目已通过贝壳平台拓展到更多城市和社区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加入这种情感的纽带中,分享来自社会的关爱

陈洪通也同样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一起关爱老年群体。在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做一个接力人,不让关爱断线。

他说,“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自己有需要时,这份情感和关爱还能再传递回来,温暖彼此的余生。”

(文中老年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显微故事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房地产中介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