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香飘飘自热锅里的中年危机

在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员工相继离职等多重危机的同时,香飘飘仍不紧不慢,着重于投资理财业务。

国民奶茶“香飘飘”迅速瞄准了当下自热狂潮,近期推出了“奶茶自热锅”新品。推出奶茶自热锅的背后,是奶茶界的“老前辈”为了紧跟时代潮流。

今年1月份香飘飘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了20.47%和66.35%,跟踪数据显示,香飘飘已连续三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作为曾经的奶茶巨头,香飘飘今非昔比。在业绩节节衰退的背后,从2017年开始,香飘飘一直尝试频繁创新。

2017年,成立12年的香飘飘首次推出“MECO”和“兰芳园”等液体奶茶,2018年又推出果汁类饮品并紧随年轻人潮流,携手新生人气偶像王俊凯为代言人,在与其合作期间,通过“冠名王俊凯演唱会”、“推出明星礼盒”打造一系列多元化,投射到其背后庞大的新生代粉丝群体,试图品牌年轻化。

2020年,香飘飘推出波波、好料及双拼三大系列,相较于市面上颇受欢迎的现制奶茶口味相类似。而在奶茶之外,于9月份香飘飘入局代餐市场,上线“一餐轻食”代餐奶昔产品,试图谋划新的变局。

香飘飘在创新之路上从未止步,穷追不舍的路上在联名跨界里也是花样百出。

香飘飘和泸州老窖推出低酒精冲泡奶茶“桃醉双拼”,打破以往产品口味的单一性,并推出“这一杯,我飘了”为主题的创意短片;联合天猫501新国货大赏,抓住当下国潮文化的流行趋势,发行了一款国潮“山川寻味飘飘礼盒”;与*荣耀联合推出多种定制包装的MECO果汁茶;与跨界超级IP盗墓笔记联合推出奶茶,借助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达到一波吸粉。

香飘飘从不缺乏年轻化意识,为紧跟年轻人梯队,不断推出新品,从钟汉良到王俊凯代言人的转变,都无不看出其对年轻消费者的刻意迎合。而自热锅作为当下火热的产品,香飘飘自然也紧随其后,开拓新的方向。

作为奶茶界的老玩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可绕地球三圈”早已耳熟能详,香飘飘借与众不同的广告词在消费者心里奠定了一定的地位,并在2017年11月份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奶茶*股”。

只是,香飘飘并没有靠诸多营销手段重回神坛,业绩一度走下滑坡。

在香飘飘增收不盈利的背后,是公司销售费用的大幅度增长。2018年-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分别高达8亿元、9.67亿元和1.29亿元。相对应的研发费用却是883.62万元、3102.54万元和1853.99万元。

另一方面,香飘飘吝啬于研发费用,自上市以来,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一直保持在18人左右,仅占总员工数量的0.5%。

在产品的研发上缺乏创新,只着重于当下爆款,凭纸杯冲泡式奶茶脱颖而出,即使是后出的液体奶茶。国内液体奶茶市场不乏有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大型饮料企业的强势竞争,作为后来居上的香飘飘显得后劲不足,并无优势。

面对持续惨淡的业绩,“香飘飘35天4名高管离职”引发了业内热议,甚至是任职长达15年的公司第六大股东蔡建峰也离职。

在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员工相继离职等多重危机的同时,香飘飘仍不紧不慢,着重于投资理财业务。

去年的12月12日,香飘飘发布《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公告》。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以2.53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不超过1年。公告显示,香飘飘共投资了9款理财产品,其中多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同时,截止此次公告日,香飘飘及其子公司最近十二个月已经在理财产品中投入20.26亿元,累计带来收益1193.28万元。截至目前,尚有8.32亿元本金未收回,仍处于理财期限内。在投资理财领域,香飘飘可谓大手笔,相较于研发费用却投入甚少。

更为残酷的是,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饮品牌的兴起,香飘飘的周围早已站满了新兴茶饮实体店,新式茶饮成了资本热捧的宠儿,相比之下,香飘飘依旧危机四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锌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