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百度走到灯火阑珊处

对于百度来说,明天,依然道阻且长,而昨天,百度也没法轻易划过。

AI是百度的救生绳,还是最后一根稻草?

一周前,百度敲响二次回港上市锣声。敲钟现场,百度用尽全力讲AI的故事。

敲锣前,小度机器人上台送上了鼓锤,传统意义上的铜锣,百度将其改造成了全球首创“芯片代码锣”,这里囊括了百度昆仑芯片、自动驾驶ACU等多个AI硬件设备。即便是敲锣的人,百度也同样精挑细选,他们被称为AI时代新职业的代表,12岁的飞浆小开发者郭同学,就站在其中。

而在更早前,百度在视频号中,接连发了数条精心制作地视频,内容几乎都是有关百度在AI技术上的投注以及取得的成果。

“这是一条有关百度的声音记录”中,百度用起点、繁华、彷徨、蜕变、孤独、一度、喧嚣、煎熬、信仰这9个词语相互穿插, 2分20秒时间内,总结了其过去21年的变化。百度告诉世界,它信仰技术,坚信AI技术能为其带来长期价值。

百度创业20年首支纪录片《二十度》中,李彦宏出场,打开百度APP,声音传来“盘点2019年人工智能四大热门应用”,他笑着说,“这显然是我感兴趣的内容”。

“人工智能,可以让人获得永生”,“无论是当年我对互联网的信仰,还是今天我对AI的信仰,都是丝毫没有降低的,我仍然认为AI是一个堪比工业革命的大浪潮。它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今天的几乎每一个行业”。

从2017年百度All in AI后,李彦宏在公开场合提及AI的次数,几乎无法细数。

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的百度,走到了灯火阑珊处。接下来的数十年,它孤注一掷地押注AI,但是其中的悖论是:这是一个需要重金投入的未来,必须要有更大的现金奶牛才能够饲养。

上市首日百度盘中破发,跌0.08%。

1、内忧外患

百度重金押注AI背后,其核心业务遭遇内忧外患。

据百度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百度营收分别为1023亿元、1074亿元、10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6亿、21亿和225亿。

百度称,公司收入增速自2019年起开始放缓,到2020年收入下降,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线营销服务下降导致。2018年至2020年,百度核心业务中,在线营销收入分别为726.45亿、700.38亿、662.83亿,三年下滑超60亿。

从百度的整体布局来看,目前其主要有三方面业务,一是核心的移动生态业务(搜索+信息流);第二增长曲线是智能云业务和AI;以及长视频板块的爱奇艺

先来看百度的移动生态业务。

拆解百度2020年财报后发现,百度核心业务(即移动生态、智能云、AI)的787亿元收入中,在线广告收入达662.8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62%。其中,移动生态业务主要是通过百度App提供,而百度的广告业务正是建立在核心的移动生态业务基础之上。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估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在2019年为73%,2018年为80%,2016年之前高达90%。而在百度赴美上市那一年,其全年营收为3.192亿元,其中网络营销收入3.074亿元,占比高达96.3%。

也就是说,百度依旧在赚钱,但其三大业务板块中,能给百度带来收入的仍是广告,而广告收入也在下降。此外,这些广告收入几乎都是来自于百度系APP,收入结构非常单一。

业内人士李雨泽曾分析称,“这家曾经以搜索安身立命的公司,如今搜索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对整体营收和股价提振的作用力正在减弱。此外,竞价排名模式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为百度带来名与利的双重损失,诸如魏则西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百度词条医疗竞价排名机制乱象”。

百度在招股书中也披露了相关风险:若无法为在线营销服务挽留现有客户或吸引新客户,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在严峻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影响的在线营销业务,也可能会影响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

事实上,百度当前面临的困局,多年前就已埋下种子。

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兴起,微信、淘宝、今日头条等产品相继兴起,以消费、影视、音乐、生活服务等为代表的垂直生态快速形成。这些手机应用的崛起,快速分流了百度的流量。

比达咨询发布的《国内搜索引擎产品市场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应用内搜索在搜索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越网页搜索,达到创纪录的98.6%,网页搜索为95.7%。此外,浏览器和搜索引擎App已不再是*搜索渠道,购物类(49%)、地图类(48%)、视频音乐类(45%)、微信、新闻类、垂直社交类等App也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比达咨询《国内搜索引擎产品市场发展报告2020》

Stat Count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7月百度在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为76.42%,到2020年6月该数字已缩水为66%左右。

而信息流和短视频的兴起,也对百度造成一定冲击。今日头条用机器算法取代搜索框,信息流成为主流,短视频也在加速这一进程。

再来看百度的智能云业务。

在百度2020年财报中,承载百度AI的智能云被称为“中长期增长第二曲线”,但其目前面临着与阿里和腾讯的激烈竞争。百度智能云目前是国内第四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0%,阿里云占有44.5%的份额,继续主导市场。

去年第四季度阿里云首次盈利,全年收入为556亿元,腾讯云2019年全年收入超过170亿元,百度智能云2020年年化收入约130亿。

此外,阿里云计划未来三年投入2000亿元人民币,改善其云软硬件。腾讯云宣布计划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加强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实力。这意味着,百度依靠智能云实现第二引擎的增长,挑战很大。

广告收入之外,百度的第二大收入支撑来自于爱奇艺

2015-2020年爱奇艺营业收入贡献比率不断上升,2015年仅为8%,到了2020年,爱奇艺营收为297亿元,占比上升为27.7%。但在净利润方面,爱奇艺依然在持续亏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百度净利润。2015年至2020年,爱奇艺亏损达到357.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自由现金流为191亿,而去除爱奇艺部分后的自由现金流为248亿。

2、重仓AI

2019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前,有记者问道:“有人问,百度被落下了,您是不认同的,对吧?”

李彦宏笑着说,我们还是专注自己擅长的事情。哪些是百度擅长的?“技术含量不高的,我们做起来就相对困难一点,技术含量高的,像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助理、智能音箱,这些都是百度擅长的。”

李彦宏在AI技术上的投入,既早而且不惜重金。

从2013 年起,百度先后建立深度学习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在硅谷的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增强现实实验室,建立起百度大脑。而后,百度高调引入Coursera联合创始人,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吴恩达,全面负责该项目。

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对外宣布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之后还挖来“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陆奇,担任百度COO,陆奇加入后,百度才算真正聚焦到AI技术上。

2017年百度喊出“All in AI”口号。并在同年收购渡鸦科技,整合L3及L4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整合包括NLP(自然语言处理)、KG、IDL(深度学习实验室)、Speech、BigData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

此后一年多,百度股价走出了上升曲线。2018年5月17日,百度市值突破990亿美元,离千亿美元只差一步之遥,然而一天后,陆奇突然离职,百度盘前大跌逾6%,直到今年2月,百度市值才回到900亿美元之上。

陆奇离开后,百度迅速调整组织架构,一是将搜索公司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二是将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一升一降,百度对AI的重视可见一斑。

《百度命系AI》一文中提到:调整过后,百度形成七大事业群组,其中四个群组业务都与AI有关——人工智能事业群组(AIG)主要负责百度所有的AI技术研发;智能驾驶事业群(IDG)组负责汽车的智能驾驶;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专注于DuerOS平台与生态的建设及运营;智能云事业群组(AGG)承载人工智能to B业务和云业务。承担AI业务的各个部门纷纷独立,并且获得更高权重,足以看出百度的重视。

2020年,百度AI再次提速。“百度对AI的投入是长期的、持续的,过去十年百度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5%以上。”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李彦宏直言。

1月,百度AI体系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原AIG(AI技术平台体系)、TG(基础技术体系)、ACG(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整体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AIG)。新AIG包含技术中台群组(TPG)和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两大群组组成,技术和销售合在一起,由百度CTO王海峰负责。

3月,百度智能云架构调整,云计算、智能金融、智能客服、渠道生态等业务的负责人直接向王海峰汇报,发展To B业务。

3月15日,据路透社报道,百度AI芯片业务“昆仑”分拆独立,完成一笔新融资,估值或20亿美元。

此外,根据《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百度分别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排在*。

“人工智能是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李彦宏几乎是在押上所有家当,赌百度未来十年的命运。

3、百度AI能打么?

“百度的AI全景图中,平台所涉及的AI能力多达270项,但真正成熟并具备一定竞争力的AI技术其实只有DuerOS(语音助手和智能设备)和Apollo(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证券市场红周刊一篇报道中称。

而在百度AI业务中, Apollo被认为会*实现商业化,但其目前仍面临较大的难题。

高德纳咨询公司在1995年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表明,一项新技术诞生时,总会经历资本疯狂涌入的“泡沫*期”,随后这项技术暴露出各种问题,不满足预期、无法量产等,进入“泡沫破裂低谷期”。而低谷期后,技术进入“稳步爬升期”。最后,技术进入“规模应用期”,在此阶段,新技术价值与增长潜力被市场渐渐接受,落地模式也逐渐成熟。

客观来看,Apollo正处于稳步爬升期与规模应用期的交界点,目前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百度估值脱离低谷期,一直攀升的原因。

Apollo启动于2013年,并在2017年推出,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类似于安卓系统,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行业的公司都可以接入。

2020年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在内部信中表示,百度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7年,还没有赚钱。

去年12月份,市场传出百度造车传闻后,百度市值迎来一轮飞涨。今年1月11日,百度官宣造车,当天,市值暴涨,这是其两年内,首次超过800亿美元。此后两个月,百度股价虽有波动,但市值一直在900亿美元上下。

在声明中,百度称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利用Apollo的自动驾驶能力,重塑智能汽车形态。

百度股价的这轮上涨,让其看到了造车和Apollo结合的明朗前景。业内猜测,百度造车,可能就是Apollo尽快实现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捷径。

但百度造车的故事仍面临波折。具体而言,Apollo分为三个方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车。而百度最终要实现的无人驾驶,离真正技术成熟仍需5-10年。

无人驾驶企业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称,自动驾驶行业从兴起到实现爆发式增长,需要经过三个5年。*个5年,是从2016年到现在。这段时间,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一直在学习和试错,大家有些盲目乐观。第二个5年,是到2025年,这是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如雨后春笋冒出的一个阶段。第三个5年,是到2030年,这时AI驾驶员在出行和物流等关键场景中大规模应用,实现爆发式增长。

此外,百度AI业务中,目前相对成熟的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载体是小度助手。这条赛道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包括苹果、小米、华为等巨头。而这些公司不仅掌控着智能手机的流量入口,有较完备的家电全场景布局,而且果粉、米粉和花粉,也会抢占一部分群体。

百度香港上市后,李彦宏发了一封致股东信,他在信中提到,“这10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阶段,商业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我们发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技术似乎不灵了,这让我们看起来有点措手不及。前几年有人说,百度拥有昨天,也拥有明天,唯独没有今天。当下,明天正在变成今天。”

但明天,依然道阻且长,而昨天,百度也没法轻易划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盒饭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其它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