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特斯拉凭什么有恃无恐?

对于特斯拉而言,只要是执法、监管机构调查,就能提供所有车辆相关数据;而对于当事人而言,只要走上司法途径,特斯拉的车辆是否有问题才能水落石出。

上海车展*天,蓄势待发的车企们满怀期待地盼着自家的新车、新技术能够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结果却被两位女士硬生生把“特斯拉”品牌抬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可能*能让那些辛苦加班工作的车企员工聊以慰藉的,是该事件为负面消息,因为这位女士是身披“刹车失灵”字样的衣服来维权的。

随后,由于不听劝说,两位女子被上海车展安保人员带走,并被上海警方处以行政警告和拘留5日的惩罚。

当然,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经过媒体传播、舆论发酵,网络上对此事的关注度不减反增;不仅如此,特斯拉在之后发出的公告,更是再次掀起了网络上的讨论热潮。

尤其是特斯拉公告中的“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这句话不仅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异议,甚至连新华社也发出了《“车顶维权”成热点,是谁让谁不“体面”?》《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等文章,点评该事件。

对于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早已经被媒体舆论带偏了方向,因为事情的本质是“该事件中涉及的特斯拉车辆是否有刹车失灵的问题”,而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已经变成了“如果车子没问题,车主没必要如此大闹”、“特斯拉态度不好,店大欺客”、“特斯拉只会甩锅”……

这种感觉就像是情侣之间吵架,吵着吵着连一开始吵架的原因都忘了,不断用偷换逻辑、转移焦点来试图让自己占上风。

绕远了,回过头来分析一下事情的本质:那就是这件事情究竟谁对谁错。

关于事故原本的情况,当事人事后具体描述如下:

简单来说,就是特斯拉Model 3发生了刹车失灵现象,致使当事人的家人受伤。

关于技术方面的详细解析以及NHTSA的调查报告结果,笔者在《特斯拉凭什么没上 315 晚会?》一文中已经详细讲过,不再过多赘述,但此处补充一些信息。

从技术和硬件的设计本身,无论是博世iBooster刹车系统,还是特斯拉的软件设定,理论上的确能够杜绝刹车失灵的情况;但有一种情况,的确会造成“刹车失灵”的错觉。

简单来说,特斯拉所采用的iBooster刹车系统工作流程,是驾驶员踩下刹车,产生的位移电位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器计算出所需要的电机扭矩,提供所需伺服制动力;伺服制动力与踩踏板产生推杆力一起作用,在制动主缸内共同转化为制动器轮缸液压力来实现制动。

很多人不明白,认为特斯拉的刹车系统就是踏板产生电信号,然后刹车系统根据信号传输的数据,来进行制动;所以如果电子信号、软件逻辑部分出了问题,所以即便驾驶员踩满了刹车,但是输出的刹车信号很小甚至没有,导致刹车失灵。

但是,一方面特斯拉搭载了APPS的系统,即刹车系统拥有冗余的位置传感器、无接触感应传感技术、传感器独立供电、传感器电压曲线校对纠错等软硬件应对机制。

另一方面,即便所有的电子系统、纠错系统都出错,致使踏板信息出现错误,伺服电机没有提供足够的“助力”;踏板的位移本身是能够产生机械制动力的,能够在200N的踩踏力下,产生0.4g的制动力(汽车在紧急制动下,*减速度约为0.85-1g左右)。

注:在刹车系统失去电力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机械结构产生刹车力。

问题就出在这,此时由于没有助力,踏板会变得像车辆熄火时的刹车踏板一样难以踩下;那么如果按照平时的踩踏力度来进行操作,会误产生“刹车失灵”的感觉。

不过即便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车辆仍然具有刹车力,按照*0.4g减速度换算一下,如果是100km/h时速,能够在7秒多一些刹停,而60km/h时速则能够在不到5秒内刹停。

当然,由于刹车所需力度变化,驾驶员并没有施加200N的力度,而致使刹车不明显,而拉长刹停时间,但不会出现真正的刹车失灵的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这套系统的“应急”机械刹车部分真出问题,那么现在头疼的应该是博世公司,以及采用iBooster刹车系统的大众、小鹏、理想、比亚迪……

但是,毕竟笔者没有亲自做鉴定,所以不能排除当事人车辆出现质量等问题,导致整套刹车系统全部失灵。

所以纯粹从理论角度出发,特斯拉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那辆车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揭开真相的*途径,其实就是找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这辆车进行鉴定;然而之前双方交涉的结果是郑州市监局建议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鉴定,但当事人并不满意,原因如下:

当事人认为市监局给出的鉴定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不可信,有可能和特斯拉有“猫腻”,所以不同意;暂且不去论该机构够不够格,但接下来的操作就挺奇怪的。

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设立,委托国家认监委管理的国家级认证机构。

一开始媒体上的消息是,该女士不接受第三方鉴定机构来做鉴定;后来在她自述只是希望选择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进行鉴定。

当事人这么说也没有什么,根据笔者咨询的律师说,当事人如果有合理的理由,可以拒*方提出的鉴定机构,然后选择自己认可的有资格的机构。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官方的说法是:“特斯拉可以接受全国任何一个有资质的检测鉴定机构。”

那么按照逻辑来说,3月9日当事人在郑州特斯拉店门口拉横幅,招来媒体关注并且特斯拉也愿意接受任何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目的已经达到;此时她只需找一家权威机构来鉴定,无论是跟特斯拉对簿公堂,还是去法院直接起诉,都能得到合理的赔偿。

然而,当事人在这一个月多时间里似乎并未找第三方权威机构,而且也没有走正常的途径,而是选择了继续闹,这才有了上海车展一幕。其背后的原因则,当事人基于特斯拉工作人员电话沟通给的行车数据信息,判断特斯拉数据造假。

(当事人描述的信息)

按照她的逻辑,由于特斯拉数据存在“造假”,所以正常途径无法获得合理的赔偿,就选择继续闹来获得更多的关注。

但是她忽略了一个事情,无论如何她最终依然是要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合理的赔偿,而其余这些闹腾的手段、提出特斯拉“造假”的实锤,都是无济于事的。

然而更魔幻的操作还在后面,她去找了之前购买特斯拉二手车出现问题的韩潮(微博名:韭黄-韩潮)支招。(“淡水珊瑚”是该事件的当事人)

说实话,这一套操作逻辑,着实很清奇。

首先,她信任的韩潮,是通过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证明,然后通过诉讼方式,获得了法院支持的判决,那么就算效仿也是追寻他的脚步吧?

其次,既然该女子胸有成竹认为自己有充足的证据去证明特斯拉有问题,那么为何不抓紧去找第三方鉴定机构;哪怕特斯拉不同意她找的鉴定机构,她完全可以直接上诉,由司法部门找机动车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真相就能大白。

最后,哪怕特斯拉存在数据“造假”,那么依然是由执法、监管、鉴定部门来证明;因为即便特斯拉篡改了数据让事故责任方归于当事人,那么一旦鉴定机构那边证明刹车系统是有问题的,那特斯拉就是不打自招了。

其实这件事非常简单,既然特斯拉给出的证据对自己不利,在特斯拉并没有阻止她去找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情况下,她只要找出证明自己的证据就完事了,是退一赔三还是更多的相关赔偿,都可以顺理成章。

但根据郑州市监局给出的官方回应看,她似乎压根没有选择该条路的想法,并且还证明了她前后说法不一致的情况存在:

4月20日,郑州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回应,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4日三次组织投诉人和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进行了调解。投诉人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要求“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因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拒绝提供相关数据。因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关于特斯拉数据的问题,笔者得到的官方回复为:

特斯拉的车辆数据是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以加密行驶存储。存储后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同时,特斯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遇到执法和监管机构的调查时,均会完整、真实的提供车辆相关数据。

也就是说,对于特斯拉而言,只要是执法、监管机构调查,就能提供所有车辆相关数据;而对于当事人而言,只要走上司法途径,特斯拉的车辆是否有问题才能水落石出。

其实,无数媒体和网友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整件事情就其实就一个重点:走正当途径,做车辆鉴定,就行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汽车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