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主旋律作品扎堆,网络电影不再「低俗」了吗?

网络电影得益于线上渠道的灵活性,不受档期桎梏,体量相对较轻,能够容纳更多“小而精”的主旋律作品。

本月初,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主旋律题材电影《浴血无名川》在业界激起了不小声浪。该片上线24小时内刷新爱奇艺站内多项榜单纪录,如今分账票房已突破2000万。

高分账离不开高投入的支撑,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浴血无名川》的成本大约是普通网络电影的数倍,在同类题材中前所未有。”在受众层面,该片观看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7.7岁,突破了网络电影普遍年轻化的受众圈层。

纵览今年*季度网络电影的票房分账情况,主旋律题材作品的表现也颇为亮眼。Q1共有15部影片分账突破千万,其中带有主旋律色彩的作品共有4部,比例接近三成。

《反击》凭借明星号召力,分账成绩全网排行第二;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扫黑英雄》是Q1*一部豆瓣超过6分的网络电影;《*忠诚之国家利益》和《特种兵归来4替身风云》融合了军事动作要素,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从2019年开始,在政策指导和自身升级的内外因素影响下,网络电影领域涌现了大批关注现实、以主旋律为内容轴心的作品。细分而言,又可划为以《狙击》《灭狼行动》《浴血无名川》为代表的军事战争类,和以《毛驴上树》《中国飞侠》《春来怒江》为代表的平民故事类。

相较过去“三幻”、怪兽、公版IP占据*主导的红海厮杀,主旋律题材已经成为网络电影领域一条新赛道,能在类型、品质等方面给予未来更多想象。

对院网来说,2021年既是疫后产业恢复的重要时刻,也是响应“建党100周年”的又一“主旋律大年”。院线已经有《中国医生》《1921》《长津湖》等作品待映,可以预见,网络电影领域也会制作更多符合时代大潮的作品。

01、从“低俗”到“正能量”

诞生前五年,“主旋律”是网络电影中缺失的类型。

“其实主旋律的电影作品对内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整个创作周期比较长,早年有一些网络电影的拍摄周期短到不可想象,所以不太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奇树有鱼副总裁李思文告诉毒眸。

靠“蹭IP”来降低观众的认知门槛,靠暴力、色情等“擦边球”噱头来吸引眼球,是早年“网大”的财富密码。2015年片名山寨、一共只拍了10天的《道士出山》凭28万投资撬动了1500万票房,投资回报率超出5000%。利润诱惑下,新入局的片方普遍倾向快速复制过往成功项目,并没有拓展新类型的意愿。

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的动作、悬疑、爱情类影片合计占网络电影播放量67.8%,报告所选出的“TOP20”里没有主旋律的身影。

代表官方声音的《人民日报》2018年曾发文批评“网络大电影佳作欠奉”,表示当时的网络电影“给人留下质量普遍低下、品位普遍低俗的印象”。“低俗”的网络电影和需传递“正能量”的主旋律几乎背道而驰。

到2019年,行业迎来了一次洗牌。

年初,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要求投资总额超过100万元的网络电影,相关登记信息及成片都要经省级广电行政审核,作品要经历两次备案和两次公示。此前网络视听内容则一直由视频平台统一报备和自审,广电只是不定期抽查。

被全面纳入广电监管体系,审核时长增加,意味着过往一些钻审查漏洞的低俗作品无法开机,“跟风”、“快钱”的思路不再可行。

另一方面,网络电影从业者不再只面对平台和观众,也需要和体制打交道,有关主旋律的制作需求随之而来。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就向毒眸透露,那年广电有关部门就和多家视频平台、制片单位进行了深入接触,提出了要做主旋律作品的建议和指导方向。

2019年正好是“献礼大年”,视频平台也需要承担献礼任务、弘扬主旋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曾发文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网络视听平台也迎来新的时代使命,要主动建立积极正向的话语体系……”

而网络电影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举行,网络电影的定位随之产生了些微变化。活动上网工委联合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发布了联合倡议,《倡议书》开头即为“为推动网络电影在新时代承担新责任”。

*批主旋律题材的网络电影在十一节庆前后上线。从“*书记”视角展现精准扶贫的《毛驴上树》,改编自唐山大地震真实故事的《大地震》,讲述西藏戍边事迹的《我的喜马拉雅》……让行业感到振奋的是,“主旋律”作品取得了市场和观众认可,《毛驴上树》和《大地震》的票房收益都突破了千万,而《我的喜马拉雅》豆瓣评分高达7.7。

仅仅一年后,主流官媒对网络电影的态度就从“批判”变成了“点赞”。《人民日报》联合爱奇艺打造了“正能量精品网络电影剧场”(上述三部影片及《我的爷爷叫建国》入选),并发布评论称“网络电影正在参与主流文化建构”。

疫情让网络电影的发展大幅增速,主旋律题材继续增多。聚焦普通劳动群体“外卖小哥”的《中国飞侠》、展现民族抗战的《奇袭地道战》、讲述赈灾救人的《芬芳》等作品都是过往罕见。

不止一位从业者告诉毒眸,主旋律题材的涌现和行业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吴延认为,“只有当行业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才具备相应的创作条件。它既要能展现微小现实之处的美好,也要能有格局有情怀,还需具备一定的商业性。”

主旋律和商业类型元素的融合,让相关影片也能跻身票房榜前列。军事动作题材的《狙击手》在2020年票房总榜上高居第六,2021年Q1的几部电影也再次印证,主旋律能够被观众广泛认同。

02、时代趋势兼容院网

2010年前,中国电影“主旋律”和“商业化”泾渭分明,前者只负责价值观输出,后者则强调娱乐性。这一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主流电影”问世成为历史。

从群星汇集的《建国大业》到主打个人英雄主义的《战狼2》,从以小切口讲大时代的《我和我的祖国》到工业化标杆《金刚川》,主旋律已经成为如今电影市场的吸金利器。近年《战狼2》《红海行动》和《八佰》都是上映当年的内地票房冠军。

市场表现背后映射着全民性的“大国崛起”心态。2020年的疫情处理和中国国际地位逐步上升,正在给予观众更多“文化自信”。这些变化趋势,也推动着网络电影开始探索主旋律题材。

“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只是渠道不同,它们都得符合在同一时代下的大趋势。”李思文向毒眸分析。

一直以来,网络电影自带互联网的“分众”基因,“三幻”、怪兽、东北喜剧等热门题材也都是针对特定用户喜好的产品,但实际上,“主旋律”是最能触及“大众”的品类,能接触到的观众层面最广,最有可能产生全民共情效应。

去年《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金刚川》等主旋律电影都斩获了不俗票房成绩,这类题材的市场潜力被再次确认。据统计,今年已定档或即将上映的献礼影片数量接近20部,以抗疫和抗战为题材的影片数量占比最高,达到了71%。

在网络电影领域,内容生产逻辑正在逐渐向院线靠拢。选材方面,在院线受到追捧的新式“主旋律”不会因为渠道转移到线上就失去吸引力,近期《浴血无名川》成为爆款就是*证明。

成本方面,由于疫后市场空间的扩大,高票房网络电影数量增多,制作成本已经不再是扩展题材类型的限制。投资1000万以上的项目在2018年仅占全年上新影片的2%,2020年已达到12%。

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今年已定档或开机的网络电影还有讲述扶贫故事的《绿皮火车》《玛尼堆的秋天》,军事战争题材的《1944:冲出战俘营》《生死阻击》《雪豹之暗战天机》等等。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院线和网络两端,也许将会承载不同的主旋律作品类型。

在政策提倡的氛围中,院线主旋律影片大多有投资高、卡司强的头部化特征,需要借助类似国庆这样的档期来挣得更多票房。

网络电影得益于线上渠道的灵活性,不受档期桎梏,体量相对较轻,能够容纳更多“小而精”的主旋律作品。譬如前文提及的诸多扶贫、小人物、特定人群影片,在院线较难收获关注,却能在线上释放潜能。

时效性方面,网络电影的“短周期”特性也是一项优势。在2020年,线上就出现了《新冠爱情故事》《疫战》《一车口罩》等多部抗疫主题的网络电影,而CCTV6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首部战疫纪录电影”在2021年才和观众见面,公映已是武汉封城一整年后。

从题材多元化的角度观察,目前在网络电影领域,“主旋律”和“现实题材”几乎指向同类作品,两个概念高度重合。这主要是因为除了革命历史,“主旋律”的唱响也非常需要贴近时下的新鲜话题来传播社会正能量。

这同时也说明,网络电影的题材创作空间还没有被彻底激活,还没能产生类似《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反映社会更多侧面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类影片更加需要优秀的剧本支撑,并非单靠提高成本、优化*就能完成,或许会是网络电影在未来要继续修炼的“内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