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共享电单车最后的决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电单车企业IPO,整个行业也会迎来最后的狂欢与决战。

这是共享电单车最后的决战。

留下一地鸡毛之后,共享单车已基本淡出了公众的视野,然而隐藏在一片废墟之下的是,共享单车行业并没有完全消亡,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战火顺着共享单车的藤蔓,烧向了共享电单车行业。

近日,共享电单车企业上市传闻甚嚣尘上。有消息称,松果出行计划今年赴美上市,募集资金预计3亿美元,并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为其安排IPO事宜。

而在不久之前,知情人士透露,哈啰出行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初赴美上市,募资额在20亿美金左右,中金、瑞信和摩根士丹利将为其提供顾问服务。尽管两家企业并未就传闻进行正面回复,但却让共享电单车领域再度站在了风口之上。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显示是更适合1-3公里的短距离代步工具,省时、省力的特点也给上班族和有短距离出行需求的用户带来了便利。

除此之外,这也是一个*生命力且充满变现可能性的战场。

来自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两轮车用户数约为3.1亿人,2016-2020年,中国共享两轮车处于行业拓展初期,行业用户数年复合增速达79.3%。2020-2025年,受共享两轮车需求用户总数限制,行业用户增速将大幅下滑,预计共享两轮车用户年复合增速将下降至4.2%,于2025年达到3.8亿人。

而共享电单车的用户规模发展轨迹与共享两轮车用户发展轨迹类似,但由于共享电单车行业起步晚于共享单车行业,共享电单车用户积累轨迹预计滞后于共享两轮车用户总体变化。而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共享两轮车用户增量将主要来自共享电单车用户的增长。

事实上,共享单车企业并非首次涉足电单车领域。2017年,摩拜、ofo、蜜蜂出行等平台曾试水电单车业务,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却相继发布文件,对共享电单车表态“暂不发展”或者“不鼓励发展”,紧接着郑州、杭州等二线主要城市也叫停共享电单车。在政策影响下,此后几年共享电单车行业一直不温不火。

行业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4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为共享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同时也吸引了共享单车企业争相布局。

不难预见的是,在蛰伏了数年之后,一场共享电单车大战即将上演,同时,这也是最后的决战。

共享电单车的圈地之战

几乎是伴随着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限制共享电单车的发展,2017年9月,哈啰推出了共享电单车业务。

此时正值摩拜和ofo在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领域杀得难舍难分,而哈啰却悄悄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持续部署共享电单车业务,并进行产品创新。后来,随着摩拜被美团收购与ofo落败,看准时机的哈啰迅速开始反攻一二线城市,截至2021年4月,哈啰电单车已入驻超400座城市,用户累计骑行量超56亿公里,目前已稳坐共享电单车*名的宝座。

青桔的单车和电单车业务几乎同时起步,2018年1月滴滴宣布接管小蓝单车,同时自家品牌青桔也在成都、东莞和北京开始投放,在此之前,青桔团队还孵化了“街兔电单车”项目。

2019年6月,滴滴将出行单车事业部、电单车事业部正式整合为两轮车事业部。2019年底,青桔与街兔两个品牌合并,截至2021年4月,青桔单车已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运营。

“滴滴入局共享电单车的目的在于弥补其四轮车外的出行生态,增加一个新的流量入口,以达到防止被对手借用两轮出行场景越级打击其四轮出行业务的效果。”一位出行领域业内人士说道。

瞄准共享电单车这一领域的不仅是哈啰和青桔,将共享电单车业务视为可以补足出行场景的本地生活巨头美团也参与了进来。

2020年春天,美团强势入局,与富士达、新日等厂商签订合计超100万辆共享电单车订单。随后,美团发起“百日之战”闪电战,欲100天集中投放200万辆电单车,这一数据超过滴滴电单车前三年的投放总量。

美团CEO王兴在之后的电话会议上谈到,电单车高频的骑行场景蕴含巨大的市场机遇,对美团有战略意义,同时高周转率显示出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美团将致力于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军者”。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共享电单车赛道具有高流量和高频率消费的特点,在商业模式上无疑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然而监管问题却一直是悬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之上的达摩斯克利之剑。

被北上广深“排挤”的共享电单车

对共享电动车监管最严格的地方当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声枪声率先在深圳打响。2016年3月,深圳开始了为期100天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在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严打行动中,仅10天就查扣了17975辆电动车。

不久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多个一线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以不鼓励、不支持、暂时禁止等态度对待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掀起了一场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大整治。2017年8月3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一个可以列举的例子是哈啰。2019年,哈啰因在上海外环以外的郊区投放电单车,被上海闵行区交通委联合城管执法、公安等部门约谈,最后哈啰彻底退出了上海市场。

北京清退共享电单车的态度更为坚决。据北京市交通委官网消息,2019年至2020年5月底,北京共清退5家共享电单车企业。2020年7月,北京首次对一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处以5万元罚款顶格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收回全部车辆。

2020年12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重申“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的基本原则,并约谈了考拉出行、筋斗云出行、小遛共享、芒果电单车、蜜步出行等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单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不仅是一线城市明令禁止共享电单车,就连二线城市也加大了对共享电单车的监管力度。

据湖南日报报道,2020年11月23日,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等三部门集中约谈了哈啰、青桔、美团、小遛共享、喵走、喜宝达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要求上述企业清理回收无牌照电动自行车,整治不到位的,将限期整改直到下架。

在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共享电动车企业的无限制扩张与安全问题,是监管部门对电共享单车持谨慎态度的两个根本原因。“共享电单车不利于城市交通和市民人身安全,骑行对象不确定、不固定,并且车速较快,影响人身安全。每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检查和操作交接,驾驶操作不当极易发交通安全事故。”

一二线城市不准共享电单车进入,并对这一行业加强了监管,于是共享电单车企业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下沉市场。

共享电单车下沉是个好方向吗?

截至目前,中国共享电单车头部企业包括哈啰、青桔以及美团。若按投放量占比计算,2020年青桔占比约为36.4%,哈啰占比约为30.1%,美团占比约为26.9%,三者合计占据市场约93.3%的在运营设备量,呈现出三强鼎立的竞争格局。

除了美团、青桔、哈啰等共享电单车巨头之外,小蜜、松果、小遛共享等中小玩家也纷纷完成了在下沉市场的布局。

根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于2020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近500万辆,其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已投放共享电单车占比50%,大部分中东部省份县级以上区域投放比例超过70%,个别省份接近100%。

另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在2020年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中,一线城市用户仅占1.8%,二线城市占了27.4%,三线城市占36.2%,四线城市及乡村的用户占据了34.6%。

两组数据结合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共享电单车似乎在下沉市场找到了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燃财经报道,在下沉市场,电单车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些地区的公交系统不像一线城市这么发达,居民出行时对电单车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根据哈啰提供的数据,在2019年,长沙用户平均每次骑行里程能够达到2.7公里,骑行次数最多的用户一年骑行了2928次,平均每天8次。

下沉市场用户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强烈需求,使得下沉市场成为共享电单车企业最主要的创收市场,一个共识基本在业内达成:共享电单车的未来战场是下沉市场。

来自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三线城市是共享电单车最主要的营收市场。由于共享电单车在三线城市及三线城市以下市场具有价格优势,2020-2025年,中国共享电单车市场增量预计将依旧来自三线城市及三线以下城市。

此外,由于一二线城市交通空间资源较为紧张,一二线城市政府对于共享电单车预计将持续采取限制政策,这将推动共享电单车市场下沉。2025年,三线以下城市将超越三线城市成为中国共享电单车最主要营收来源,三线以下城市年营收届时将达187.0亿元。

“对于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向下沉市场发展依旧是一个主流方向,一方面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目前下沉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个市场空间足够巨大。”上述业内人士说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共享电单车的商业模式将针对不同市场分化演进,二线城市将长期保持‘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将呈现出‘群魔乱舞’状态。”

在厮杀了多年之后,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共享的模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车辆的动力提供方式,而共享电单车的争夺战也依旧在持续,只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电单车企业IPO,整个行业也会迎来最后的狂欢与决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共享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