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西二旗,迎来了难得的“减速放松”时刻。
6月25日下午,快手宣布自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这距离今年1月快手开始试运行大小周,还不到半年。
算上此前宣布每逢周三下午6点强制下班的腾讯,这已经是第二个打破加班规则的互联网大厂了。
按照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群推出的新加班机制,要求包括周末全面双休、节假日保证休假,周三下班时间为下午6点,而在周三之外的工作日,离开办公区域时间不得晚于晚9点。
不过,这一次,忧心大厂青年身心健康的公众出乎意料地发现,对取消大小周,大厂青年们并非一片欢呼。有公司的内部调查就显示,约三分之一员工反对取消大小周。
为何?
加班,大厂青年的“财富密码”
“没大小周了,少了不少钱。”周五晚上11点,刚刚走出公司大门的瑞本苦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该高兴。”
最近入职大厂的瑞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本想为了丰厚的薪资好好地拼上一把,没成想,刚刚冲起来没多久,公司就给自己踩了一脚刹车。
取消大小周后,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这意味着周末加班双倍工资,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的“常态化”节奏被终结。
近十年来,周末加班,俨然是大厂青年们的“致富经”。
几年前,汪子成曾连续两年,在春节来临之际自愿放弃回老家过年,留在单位加班。按照当时公司给出的加班费政策,他在春节七天假期只需要正常上班,就可以拿到与平时一个月工资近乎相等的加班工资。
对互联网大厂来说,这是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大厂青年来说,这是一种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越是能一个人干出两三个人的工作量,越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在日后的职业道路上多一分选择的筹码。
经历过大厂节奏的汪子成对此已经适应了,在加班最激烈的那些年里,他即使晚上下班回到家,也不可避免地在凌晨爬起来查看自己的代码,联系值班的同事,监测运行情况。“上下班时间从来没准,一切按照程序运转的时间来进行。”
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已然不再,存量竞争与边际效应递减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没有了那么多真正需要做的事,强制加班不可避免地向“摸鱼”化的状态发展。
在入职之前,瑞本也对互联网大厂的“摸鱼”文化有所耳闻,并且设置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午餐后会尽量在大楼内散散步,放缓一下工作节奏。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晚饭后,8点左右回来加两个小时的班来处理。“这个时候会议少,人也少,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效率也高。”
当存量竞争变成了常态,无效加班已经成为负资产,放在台面上,成了公司们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打败大小周的,其实是大厂自己
对于大小周和996,无论赞美还是批评,都常常让人有种分裂感。
尽管网上都在唾骂996是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剥削,但当加班费到手的时候,还是有人感叹“真香”。
有媒体援引互联网大厂员工的声音称,取消大小周制度后,减去加班补贴,每年的总收入至少要降低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上文提到的内部调研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员工不支持取消大小周。
按照大小周的工作流程,如果一名员工每隔一周加班一天,全年52周共需要加班26天,如果每个加班日都算双倍工资,一年等于多出52个工作日。再按互联网行业平均每月21.75个工作日计算薪酬的标准,52个工作日相当于多挣了两个半月的工资。如果春节、十一再参与加班的话,所挣的加班费还会更多。
这才是大厂青年们真实的想法,也是996、大小周尽管备受质疑和指责,却始终能在互联网大厂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至于对老板们来说,只要在这种制度下,平均每五个人的工作量能够平摊到四个人或者四人以下来完成,那么这笔加班费的买卖,本身也不亏。
真正的难题在于,人力成本的增长,并没有换来预期中的业绩增长,反而是增速放缓。更何况,有关“磨洋工”的手法已经成为外界广泛的谈资,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写写周报、只要不离开单位,干什么都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人力“空转”的势头。
要让996、大小周式的工作节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是得靠市场发功。当企业为大小周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收益不成正比之时,就不得不寻求更优解,放弃加班拼时长,向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要效率。
这就是为什么快手宣布取消大小周之后,赢得了两方面的赞赏——一方面是对职工劳动权益的保障,另一方面则是自身反内卷,寻求提效的主动性。
至于取消大小周之后,工作效率是否真能得到提升,那是大厂们要考虑的下一个问题了。
比取消大小周更难的,是厘清工作、生活边界
“大小周、996”在大众舆论场上被毒打,其实只是表象,真正让群众们心累的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不清。
即使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也难免处在“下班后也随时待命”的节奏。
正如最近网络热传的扎心职场段子,入职以后,公司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台电脑,表面上看是每个人拥有了一台电脑,其实是给每台电脑配了一个人。
有人认为,这是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之后的产物——不少人已经把微信当成了工作平台,习惯了在下班后回复同事的微信,在微信上解答工作的问题。
而真相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上下班界限早已不复存在。
一方面,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另一方面,当工作和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在线化的时候,在八小时之外交流工作,已经成为了习惯。
即使没有微信,也会有短信,有电话,有电子邮件,该做的事情,一分钟也不允许耽搁,一件也不会少。
即使一再倡议下班之后不回复工作群里的消息,周末拒绝发送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但当工作任务到来的时候,即时通讯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不容许任何人等到工作日再去处理。
互联网存量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大厂青年们早已深刻感受到“内卷”带来的残酷,不努力上岸,下一个被优化掉的可能就是自己。
取消大小周,与其说是互联网大厂的效率改革,倒不如说是一种提醒:
如今的打工人,工作没有了效率,生活也没有了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