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滴滴低调上市,悄然打响网约车全球新战事

花小猪、滴滴货运、电单车、自动驾驶……当触角抵达全出行产业链并不断再向外拓展时,滴滴也在主动迎战新的玩家。

作为今年互联网最受关注的IPO公司之一,滴滴于北京时间6月30日晚低调上市了。

上市当天,滴滴(股票代码:DIDI)开盘报每股18美元,较发行价14美元上涨28.6%,对应市值达862.92亿美元。截止周四收盘报16.4美元,市值达786亿美元。

成立9年来,滴滴共融资23次,累积融资金额超226亿美元,背后不仅聚集了软银、腾讯、阿里巴巴、苹果、高瓴、红杉资本中国等风险投资机构,还有包括中金、中投、中信、中国人寿、招行、建行、交行以及一系列央企和地方国资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

虽然经过了多轮融资,但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持股比例稀释的不高。加上采取AB股同股不同权,确保了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投票权。

作为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超80%份额的拥有者和数据密集型企业,滴滴无疑是具有高价值的。上市显然不是终点,滴滴朝全球出行迈出了一大步。

司机是滴滴的基石

作为国内*的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的招股书中透露了这个市场的压力和潜力。

滴滴招股书显示,据交通部相关数据,滴滴自2018年起成为全球*的出行平台,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主要份额。2018年-2020年,滴滴的总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为422亿元。

具体来看,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中国出行业务占据94%的营收比例,其中来自中国前五名城市的网约车交易量约占滴滴中国网约车交易总额的20%。

在网约车市场,营收的增长来自于量的积累。招股书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自成立以来在每个财政年度都产生了净亏损,直到今年一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8年-2020年,滴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今年一季度,滴滴净利润为55亿元。今年3月,滴滴拆分了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从中获得股权收益91亿元。

程维和柳青曾在发布的创始人信中表示:“我们平台永远都需要司机,司机是滴滴的基石。”

今年5月,在滴滴发布的抽成说明中,就已揭开了业内一直关注的抽成谜题,也展示了滴滴真实的盈利情况。

滴滴出行发布的说明显示,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招股书显示,滴滴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在上市之前,滴滴经过多轮融资后,外部投资人持股已经达到约90%,但根据同股不同权的安排,滴滴的控制权仍然被管理层掌控。

招股书显示,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和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合计持有9.8%的股权,按照招股书中公布的1:10的超级投票权比例计算,程维、柳青和朱景士三人合计投票权为52%

据招股书披露,IPO后,滴滴的机构投资者中,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Entity)持股达20.2%,投票权10.7%;Uber持股12.0%,投票权6.4%;腾讯持股6.4%,投票权3.4%。

对于上市融资后的规划,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此次IPO募资中30%将用于扩大国际市场业务,30%用于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能力,以及20%用于扩展现有产品品类,剩余部分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战略投资。

双飞轮驱动

上市之后,资本市场需要更性感的故事,滴滴也需要考虑更长远的布局。

近年来,滴滴始终在完善出行生态的基础上尝试拓展业务边界,先后入局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领域,还尝试过外卖、跑腿、货运、社区电商、互联网金融等业务。

滴滴在招股书中将业务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板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

“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

“三大业务”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双飞轮”商业模型则是由共享出行、车服以及电动汽车网络形成的协同效应。

“我们经历过非常残酷的竞争,监管环境,我们是一家很有危机感的公司,到今天也是一样,一路上九死一生,到今天我也不觉得有所谓安全,在这么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企业是安全的。”程维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述,透露了滴滴不断探索边界的根本原因。

作为网约车平台,滴滴将自身定位于科技公司,自然不能缺席出行领域最热门的风口:新造车与自动驾驶。

早在2016年,滴滴就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2019年8月,滴滴又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再次提高了自动驾驶在公司内的战略地位。

招股书披露,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完成由滴滴和软银愿景联合投资的5.2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34亿美元,其中滴滴占股70.4%,拥有*控股权。

自动驾驶在商业化落地之前,真正考验的是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能力。

最近三年,滴滴研发支出160亿元,即使2020年在总成本和费用总体控制的情况下,滴滴的研发支出也保持了18%的同比增长。2021年一季度,滴滴研发支出为18.62亿元,同比增长26%。

上海是滴滴自动驾驶的重要基地,是主要测试和试运营中心。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取得北京、上海、苏州和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并获得上海市颁发的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

截至2021年*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队,与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测试滴滴的无人驾驶硬件和软件,这些数据将为滴滴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尽快实现商业化落地。

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结合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与广汽埃安的自动驾驶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推进量产。

此外,北汽也是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伙伴,双方称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专门用于Robotaxi运营。

程维曾大胆预测,到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滴滴共享汽车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此外,滴滴还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滴滴拥海量的道路交通数据,还有先进的AI 技术(涉及无人驾驶的关键功能,包括地图、评估和汽车控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将这些技术优势与对网约车的经营洞察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一个在商业上可行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以网约车为起点,滴滴从战略层面扩充到更多服务层面。出行代表着过去,自动驾驶和国际化则是滴滴押注的未来。

下一战场

“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科技公司。虽然我们的业务始于中国,但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帮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国际化,成为了滴滴的新故事或者说第二增长曲线。

2020年4月,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而此次IPO募资用途,滴滴也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

毫无疑问,国际化已成为了滴滴重要的一部分,走向国际市场的滴滴也需要直面Uber以及所在国当地各类企业的竞争。

目前,从收入构成来看,目前国际化业务在滴滴总营收中的占比仍旧较小,但在海外疫情的影响之下,滴滴国际业务在2021年一季度依然处于增长态势,同比增长4.82%至8.04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目前,滴滴进入的海外市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俄罗斯、多米尼加、阿根廷和厄瓜多尔。

其实,早在2015年,滴滴就开始通过海外投资Lyft、 Grab以及后来的Taxify试水。程维也曾毫不忌讳谈到对全球市场的觊觎:“如果你在8亿用户上碰到瓶颈,那就国际化,就像突破*宇宙速度一样,从地球到太阳系,那里有60亿用户。”

FN商业(ID:FN-24H)注意到,截止目前,滴滴已对新加坡、美国、日本、迪拜、巴西等国的头部出行平台进行了投资并购布局。

有意思的是,东南亚的Grab、中东的Careem、欧洲的Taxify、美国的Lyft,滴滴几乎投资了Uber的所有竞争对手。

如在巴西,滴滴收购的当地平台公司99 Taxis拥有出租车、快车和拼车业务;在日本,滴滴通过与软银的合资企业开展业务;丁美洲曾是Uber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如今也是滴滴发力的重点。

根据CIC和iResearch的数据,就2020年的总交易额而言,滴滴是墨西哥第二大网约车、外卖平台,拉丁美洲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根据CIC的数据,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40年的16.4万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4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2%。

滴滴招股书显示, 2018-2020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分别为约208亿美元、231亿美元209亿美元,而同期竞争对手Uber和Lyft分别为92.88亿美元、107.07亿美元和60.89亿美元以及21.57亿美元、36.16亿美元和23.65亿美元,从营收规模上看,滴滴已经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除此之外,相比于早在2019年5月就在纽交所上市的老对手Uber,滴滴在净利润、营收、用户数、订单数和交易额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但值得一提的是,出行业务占比层面,滴滴的95%远高于Uber的55%,因为Uber的配送业务占比达到35%。也正是由于业务多元化层面的*优势,Uber目前市值达到941亿美元,仍高于刚刚上市、市值接近700亿美元的滴滴。

针对国际业务,程维曾对媒体表示:“在不同战场我们有不同打法。有些市场比较open,我们就自己去做;有些市场很封闭,同时当地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那我们就合资,通过投资把技术输出给他们。”

结语

从2012年冬到2021年夏,滴滴从北京出发,覆盖到全球4000多个城市。业务也从网约出租车,延伸至网约车、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

柳青通过创始人信称,“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我们已经在非洲、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雇用了数千名优秀的本地员工,并且专门为国际化业务配备了数百名工程师。我们还将持续推出与自身技术、市场发展技能相匹配的新服务,包括同城货运、社区团购和外卖等”。

花小猪、滴滴货运、电单车、自动驾驶……当触角抵达全出行产业链并不断再向外拓展时,滴滴也在主动迎战新的玩家。

滴滴正再造下一个“滴滴”?或如柳青所言,“仅仅专注于胜负较量,会局限你的潜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FN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