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保险资金在VC/PE行业的又一次大动作。
投资界消息,近日,保险巨头中国太保旗下一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资料显示,这支私募基金注册资本1亿元,由太保总裁傅帆亲自挂帅,其余团队成员包括多个太保投资、风控部门的“一把手”,阵容可谓豪华。
中国太保集团前身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诞生于1991年,是国内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经过30年时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太保已成长为一家总资产1.77万亿元、客户数达1.47亿的世界500强企业。今年4月,英国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1全球最具价值100大保险品牌”排行榜,太保以153.8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世界第五,国内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太保第一次进军私募股权行业。2021年1月,中国太保就携手红杉中国成立了中国太保-红杉中国健康产业基金,目前已审议通过多个拟投项目。现在,保险资金开始频频活跃于创投圈,从LP再到GP,一举一动都牵动着VC/PE的心。
总裁亲自挂帅,险资巨头做起了GP
今年刚牵手红杉中国
中国太保释放出进一步躬身入局VC/PE的信号。
近日,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1日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经股权穿透发现,该私募基金由太保集团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
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3月12日,注册资本为1个亿,法定代表人为中国太保总裁傅帆,他还出任该基金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人事安排,基金管理团队成员还包括曾任太保寿险直接投资部总经理的刘龙、曾任太保集团投资审计部总经理的刘增波,以及太保合规风控信息填报负责人邵伟,全职员工共7人。
其中,傅帆在股权投资方面的经验尤为丰富。出生于1964年,他在2020年3月正式担任太保总裁之前,曾先后任职上投实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国际集团总裁。2019年11月,傅帆获任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一路走来,可谓履历丰厚。
而在2020年成为中国太保总裁后,傅帆分管的领域之一就是集团投资业务。彼时正值国内疫情较为严重期间,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傅帆针对形势发表讲话,提出2020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三点:一是坚守初心,坚持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的核心地位;二是把握趋势,增加优质权益资产的中长期配置;三是基于保险资金长期特性,加大另类资产布局。
反映在数据上,2020年中国太保注册另类投资产品共33个,注册金额近970亿元,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8.57%,注册金额及注册项目数量均位列行业第二。而在收益方面,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839.97亿元,同比增长25.4%,总投资收益率5.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步入2021年,中国太保进军另类投资似乎有加速之势。今年1月底,中国太保与红杉中国达成健康产业战略合作,并共同发布中国太保-红杉中国健康产业基金。
双方约定,将依托市场化平台,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的优势,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此外,最近一份中国太保内部交流文件显示,公司在风险可容忍的前提下,会考虑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包括在未上市股权投资方面做一些比重的调整,以寻求组合的长期投资回报水平提升。
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可见,中国太保开始将目光真正转向VC/PE领域,谋求股权投资高收益。随着新基金的成功设立,后续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股东背后出现中国太保的身影。
资产规模超1.7万亿,
这是中国排名TOP3的保险巨头
中国太保有何来头?
“起于浦江潮,扬帆太平洋。”1991年5月,中国太保集团前身——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改革开放的“龙头”城市上海诞生,成为继中国人保之后,新中国第二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公司总资产为10亿元,收入仅有2.6亿元,而员工数只在1002名。
1998年,中国太保实施业务、财务、资金“三集中”管控,集约化经营跨前一步。2000年,启动分业经营,建立起集团化管控架构。
2007年和2009年,中国太保先后在上海、香港成功发行A股和H股,逐步形成内外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多元股权结构;2020年6月,又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在伦敦成功发行GDR(全球托管凭证),成为一家发行GDR、A+H+G三地上市的国际化金融集团。
截止目前,中国太保已设立产险、寿险、资管、健康险、养老险、农险、养老投资、基金和筹备中的金融科技等多家子公司。2020年末,中国太保总资产1.77万亿元,管理资产2.44万亿元,而集团营业收入为4222亿元,30年时间里增长了1600多倍,而员工人数更是一跃至11万,客户数达到1.47亿,相当于每10名中国人中就有一名太保客户。
从行业格局上来看,中国太保位列国内TOP3。今年4月,英国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1全球最具价值100大保险品牌”排行榜,其中中国平安以447.98亿美元的价值位列世界第一;紧跟其后的是中国人寿,价值为225.78亿美元;中国太平洋保险价值为153.89亿美元,排第五位(国内第三)。
行业地位也在营收方面得到体现。保险主要分为财产险和人身险两大块,前瞻经济学人APP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别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20亿元、2858亿元和1467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1.08%、21.04%和10.80%;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洋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6129亿元、4760亿元和208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9.35%、15.03%和6.58%。
接下来的发展,中国太保制定了一份2020年-2025年大健康发展的战略,确定了建设互联网医疗、布局实体医疗、再造健康险公司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四大工作重点。
其中部分内容已经在进行中。2020年4月,中国太保出资5亿元投资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联仁健康;2020年9月,中国太保与瑞金医院签约共建“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及至2021年4月揭牌时发现,红杉中国也早已作为发起方加入进来;2021年1月,中国太保-红杉中国健康产业基金设立。
而近日成功注册的私募基金是中国太保大健康战略的最新一步。此外,大健康之外的投资也在考虑中,今年6月,傅帆曾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太保还正在积极布局“碳中和”绿色相关产业投资。
险资开始活跃VC/PE圈
募资还是难,大家急盼长线资金入场
眼下,险资出没于创投圈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险资做LP最近的例子之一是,6月28日,光大控股发起募集,光大控股、光大永明人寿共同出资宣布设立一支目标规模为10亿元的S基金,定位于协同保险资金属性。此外在1月份,启明创投第六期人民币基金募资LP中有泰康保险、中宏保险,据传中国太保也在名单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完成注册的太保私募基金是业内罕见由险资来担当GP的基金。
不管是做GP还是LP,总体来说,险资参与创投行业的积极性正在增加。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来自于险资扩大高收益资产配置的客观需要。
2020年1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原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等特定企业要求,推动保险公司更加积极开展股权投资。2021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相关通知,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而另一边,在长期利率承压下行的环境下,险资出于对收益性的要求,也促使其将目光转向利润丰厚的私募股权投资。2021年4月,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在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圆桌会议暨2020年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工作交流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股权投资是保险投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份,保险行业涉及投资资产总计20万亿元左右,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认缴规模1.05万亿,接近全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的5%,与国际市场上保险公司12%的比例还有一段距离。
事实上,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负债的久期长,尤其适合长线投资,而深陷“募资难”的VC/PE也急需财大气粗的险资为行业注入巨量活水。
不过,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现阶段即使全面开闸,似乎也只有少数投资机构有机会饮水解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认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等的门槛要求,还是将大部分外部市场化投资机构拒之门外。
相比之下,76家上榜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A类名单的机构,最有可能吸引险资过来做LP。
即使是这样,也算是乐观的预测。某政府引导基金负责人曾坦言,现在相关部门对于长线资本,包括保险资金、理财资金、社保基金等投入创投行业只是允许而已,“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根本性和制度性的措施未到位前,这些资本仍然缺乏将大量资金投入创投领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