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鲜为人知的赛道,火了。
起源是一个不起眼的IPO。今年3月11日,中望软件成功登录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飙升171%。随后数月的股价表现更是令人惊叹:从150.5元发行价一路飙涨到了最新的527元,市值冲破300亿元。这家成立20余年的公司堪称一夜爆红,缘于身上有一个极具含金量的标签: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历来被誉为工业领域“皇冠”,这个赛道真正关系到国家工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工程,长期被海外巨头所垄断。如今中望软件上市暴涨,也让VC/PE机构看到了工业软件国产替代的巨大机遇。
现在,国产工业软件公司终于走到聚光灯下,VC/PE热情高涨。大家都相信,在这条堪称工业“基础设施”的赛道里,还会有更大的巨头跑出来。三维家,一家专注于家居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也是一只准独角兽,再一次走进了VC/PE的视野里。
诞生于“定制之都”广州,三维家靠着一款3D家居设计软件起家,掌舵者蔡志森是一位地道的潮汕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先后任职于圆方软件、尚品宅配。2013年,对家居行业积弊有着深入思考的蔡志森决定创业,拉着三位前同事创立了三维家,致力于用技术的方式推动行业变革。早期融资艰难,但三维家还是吸引了软银中国、广发信德以及红星美凯龙、阿里巴巴等知名投资方,成长为家居工业软件领域的隐形冠军。
一家不知名公司撑起320亿市值
这只准独角兽跑出来了
伴随着一个IPO,这条隐秘赛道开始浮现。
今年3月,总部位于广州的中望软件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成立于1998年的中望软件,主要从事CAD/CAE/CAM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推广与销售业务,一直鲜少被关注。直到2018年,中望软件才进行了首轮8000万元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航天科工投资基金等机构跟投。
然而这家一年营收不足5亿的公司,如今却备受资本市场追捧——上市后,中望软件的股价从150.5元/股的发行价一路上扬。截至7月16日收盘,中望软件的股价为527元,市值超320亿元。
轻松撑起数百亿市值,中望软件令VC/PE燃起了对工业软件的热情。梳理这条冷门的赛道,我们发现了一只准独角兽的身影——三维家,这是一家专注在大家居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总部同样在广州。从2019年开始,三维家连续3年登上“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资料显示,三维家成立至今完成了四轮融资,投资方不仅有软银中国、广发信德等一线投资机构,更有阿里巴巴和红星美凯龙这类具有产业背景的巨头。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刚成立一年的三维家完成创始团队的建设工作,手里的资金用得差不多了。思虑再三,三维家创始人兼CEO蔡志森决定融资。但技术背景的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融资,最开始见投资人的时候,连BP(商业计划书)都没准备。
有人蓄须明志,蔡志森“削发”表决心:“拿不到钱,我就一直光头下去。”那一段时间,蔡志森光着头,一边拜访投资人一边打磨业务,奔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融资过程确实很辛苦,最后还好找到了欣赏我们的投资人。”蔡志森感叹。
2014年底,三维家与软银中国签订了协议;2015年4月,三维家正式官宣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中国、广发信德。谈起当年这笔投资,软银中国透露背后的逻辑:软件改变传统行业。而三维家是一个有情怀、有激情的团队,可以完成这件事。
“家居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低,而这个产业的链条非常长——从家居家装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成品交付,乃至最终的售后服务,复杂程度罕见。如果想将这些节点打造成一个闭环,那无疑是一件非常难的任务,谁能完成这项任务,其价值将不可估量。而三维家团队做的便是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广发信德表示。
至此,三维家的融资局面渐渐被打开。那一段时间,虽然公司没有融资需求,但投资方还是络绎不绝主动找上门来,红星美凯龙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家居龙头企业,红星美凯龙相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在重构家居消费,一直寻找相关的项目。
2018年3月,三维家完成了3亿元B轮融资,由红星美凯龙领投,老股东软银中国和广发信德跟投。红星美凯龙谈起了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当家居行业的产业链形成闭环后,客户的需求、体验、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可以很快地传递到工厂那一端。以往我们更多是畅想这件事情,而三维家是把我们的想象变成了真实、可操作的商业案例。”
转眼到了2019年,中国创投市场进入寒冬期,VC/PE机构出手愈发谨慎,当时过亿的融资案例凤毛麟角。在这样冷清的背景下,三维家依旧成功获得了阿里巴巴5亿元投资,轰动一时。在蔡志森看来,三维家和阿里有着共同的目标,能够帮助整个行业解决产业的效率问题。该轮融资完成后,三维家的估值近30亿元。
关于三维家是否有新一轮融资或上市计划,蔡志森很坦然,“三维家的现金流比较健康,营收也相对稳定。无论融资还是上市其实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一位潮汕理工男,
离职创业,闯入这条冷门赛道
三维家背后,是一位潮汕人的创业故事。
蔡志森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早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家居设计软件头部企业——圆方软件。自此,他与家居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蔡志森入职国内定制家居龙头公司尚品宅配,曾担任公司副总裁。期间,蔡志森看到了中国家居行业最真实的一面:消费者体验难提升、工厂效率低下、物料损耗严重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想要破除家装行业的积弊,工业软件是主导力量。”蔡志森回忆,当时自己没规划得那么细致,只知道要做软件。随后,35岁的蔡志森拉着以前的同事徐明华、肖永创、黎保生一起离职创业。2013年1月,他们在广州一间商住两用的办公室里面开启了创业生涯。
当时,家居行业各个节点“各自为政”,如何打通从设计到生产的软件是家居行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蔡志森和团队结合自身多年开发设计软件的经验,决定从设计师入手,先开发一款设计软件。2014年,三维家推出了3D家居云设计系统,无需像AutoCAD、3dMAX一样安装客户端,操作简单、十分钟就能出效果图。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由于当时的家居行业仍很传统,大家没有接触过云软件的概念。因此,这款独树一帜的产品刚进入市场时,并未激起很大水花。为此,蔡志森不得不做起了销售员,不厌其烦地向一个个客户解释云软件的每一处细节。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时间,直至三维家的产品价值显现出来——一些家装企业通过3D图形设计软件生成具体装修方案,用于门店营销转化,效果立竿见影。那一年,三维家的营业额达到了2000万元,甚至很多非家居行业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但最考验创业公司判断力的时刻来了。不同的客户代表着不同赛道,三维家该如何选择?为了寻求答案,蔡志森和创始团队们分析、探讨、甚至争吵,头脑风暴一轮又一轮。蔡志森始终坚信:定制家居一定大有可为。立定决心,蔡志森忍痛果断砍掉其他领域的业务。
如蔡志森所料,2016年定制家居的需求开始爆发。凭借此前的技术布局,三维家开始异军突起——率先在行业推出3D云制造系统,成为业内首个打通定制家居企业生产和销售端的IT服务商。此后,三维家接连拿下了两个重磅客户——曲美和欧派。靠着业内的口碑,三维家声名远播,旗下云设计和云制造系统迅速走向全国,公司业绩迅猛发展。
2019年,蔡志森开始向全屋定制进发。这时,三维家已经形成了包括3D家居云设计系统、3D家居云制造系统、数控系统在内的SaaS工具矩阵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国内高端工业软件还是依赖进口,但在定制家居领域,三维家开创了先河:从前端效果图设计,到工厂拆单、到数控机床,都可以实现国产工业软件的替代。
时至今日,三维家已积累一批标杆型客户,除了欧派家居、志邦家居、东鹏瓷砖等家居行业佼佼者,还有日本知名全屋家装企业松下住空间、国际著名卫浴橱柜品牌科勒、全球领先机器与设备制造商豪迈集团等国际知名家居品牌。亲历了中国家居工业软件的莽荒时期,三维家如今跻身中国家居工业软件领域的第一方阵,成为这条赛道的头部创业公司。
一张图纸撑起这门生意
这个战场,三维家凭什么杀出?
三维家又是如何改变中国家居行业的?这要从一张小小的装修效果图说起。
殊不知,一张装修效果图背后是一门庞大的生意。大到房间的装修风格、橱柜和衣柜的摆放位置,小到玄关、插座的布局和瓷砖的风格,这些细节的确认都离不开一张张装修效果图。于消费者而言,一张效果图是一个美好生活的起点;对于企业来说,这张图是一单生意的开始。
以往的家居行业,效果图从设计到生产要画三遍图,至少采用三款来自不同海外厂家的软件,耗时耗力。如今,三维家的3D设计软件出“图纸”,可以快速生成施工图、彩平图、报价单、生产数据报表等,直接到工厂进行生产,将家居行业的营销、成单、制造等多个节点打通。这样一来,效率得以提高,人力和材料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目前,中国家居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深。”蔡志森坦言,工业软件需要不断迭代,我们还可以与行业的互动更加紧密。比如实木门板,如果能在营销、设计环节与制造环节协同配合,整个环节的效率会提高更多。
当然,这些革新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蔡志森坦承,当前三维家的技术与AutoDesk等海外公司的技术水平有着一定差距,但公司毫不吝惜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据悉,三维家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研发经费,目前已在广州搭建数百人级的技术团队,在上海成立图形学领域研发中心,还自建了一个阿凡达实验室,主要开发图形引擎,提升实时动态渲染能力。未来还将加大延揽AI、大数据人才的力度。
此外,2020年底,三维家更与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合作成立了“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已获批成为省级研究平台,拥有如刘利刚、杨周旺等中国顶尖应用数学家,致力于攻克家居设计建模和算法上的难题。
蔡志森心底一直有个心愿,“我希望在公司成立10年的时候,公司技术能有一个大突破。那时,我们的产品最好不用销售人员介绍,便可以展现它的价值。”摸爬滚打十多年,这位创业老兵对行业怀有着更深的热忱。
又一个“卡脖子”赛道
这里,中国可以诞生2-3家千亿公司
三维家身后的工业软件行业,是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卡脖子”赛道。
如果说每一款电子产品离不开芯片的话,那么每一件工业品、每一台设备的背后,也少不了工业软件。我国工业软件行业起步较晚,版权意识差,投入力度不足,严重依赖进口。尤其在CAD、CAE等工业软件细分领域,我国90%以上的市场都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国内工业软件要么是进口海外,要么是基于别人的软件做二次开发。一旦海外公司设置障碍,我们连格式都很难读出来。”深圳某制造行业从业者对此心痛不已。
蔡志森说出了自己的直观感受:中国工业软件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就像“小草”和“大树”。即便是在海外不发展的情况下,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也需要30-50年才能弥合。“更何况,他们还在不断投入技术,那么中外之间的差距只能更多。”
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工业软件的重要性。7月2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
VC/PE也开始大举杀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1月开始,已经有近10家工业软件企业获得融资。北京某位本土VC分析道:“从细分行业来看,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与国外差距较大,存在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渗透率较低,而且这类产品需要与产业端相互配合,本土厂商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尤其像家居这类传统制造业,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家居产业在营销端和制造端的数字化程度都很低,缺失工业软件的赋能力量。较为传统的软件公司依旧是按照国外企业的老路子在做,这样很难追赶上人家。因此,蔡志森认为:“我们不应该再顺着他们给的‘梯子’往上爬。跳出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我们自己造个梯子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这正是三维家这类国内创业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他们用自身的案例,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基于中国制造业丰富的产业链和生态,中国工业软件从家居制造这类细分行业中崛起,并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兴起,国内的工业软件公司基于此开发的产品,是与全世界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蔡志森很有信心,即使西门子、AutoDesk、达索切入家居垂直细分领域,中国工业软件公司也有实力应对。因为中国企业愿意深入细分行业底层用户,了解真实的客户需求,而这类海外巨头们不一定肯花功夫去深入服务垂直行业客户。
又一个千亿市场正在处于爆发的前夜。工信部有一组数据:我国2020年工业软件产品业务收入达到1974亿元,预计在2025年超过4000亿元。驰骋在这一条赛道上,蔡志森坚信,“中国可以诞生2-3个千亿市值的公司。”
20495起
融资事件
4310.1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272家
企业
1060家
涉及机构
502起
上市事件
4.9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