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代表用更高效的方式取代低效的劳动,是不可逆的趋势。就像是汽车取代人力车夫、机械臂取代制造业工人等,都是对应的例子。
根据德勤RPA研究报告,如果计算一家收入在200亿美元且拥有5万名员工的财富1000强公司,其中20%的工作流可以用RPA自动化操作完成,那么每年就可带来超过3000万美元的利润。
落地到具体场景中,比如财务人员用RPA自动完成报销票据的数据识别、录入电脑并完成审批流程;比如金融从业者用RPA自动抓取股票的开盘数据、并自动整理到一份Excel表中进行分析。
尽管目前RPA能实施的场景还有局限,但从长远来看,只需要人力在电脑端完成的工作中有高重复且可自动化的部分,就能用RPA来做。
国内外已经掀起浪潮。
今年4月,国外的RPA代表公司UiPath上市,截至8月2日发稿的市值为318亿美元;5月,总部位于荷兰的RPA供应商Redwood Software宣布获得Turn River Capital 3.8亿美元的战略投资;6月,德国数据挖掘和RPA创业公司Celonis获得10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到110亿美元,是其两年前估值的四倍多;RPA先驱Automation Anywhere早在两年前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已达68亿美元。
无独有偶,中国本土的RPA初创公司也在纷纷涌入。2020年达到高峰期,全年融资事件22起。*新声不完全统计,2021年1-7月,中国RPA行业至少有17起融资事件。
目前国内RPA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本土RPA的代表公司有哪些?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未来又走向何方?
01
潜力:国内RPA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
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工作人员可设定固定运行逻辑来使“机器人”程序与业务系统独立、重复进行交互,从而实现自动化业务流程的平台系统。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张予彤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RPA的产品构成和收费方式,RPA系统通常由Studio、Orchestrator和Robot三个组件组成。
其中,Studio(工作室),图形化的编程界面,一般提供以机器或者用户绑定的计费方式。
Robot(机器人),前台机器人是有人值守的机器人,由员工手动动作决定何时启动;后台机器人则是无人值守的机器人,即可在后台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流程。机器人按部署的个数收取每年几万的费用,后台机器人的费用一般是前台机器人的6倍左右。
Orchestrator(指挥中心),提供一个防止机器人不受监管、追溯机器人操作行为的管理平台,可以集中部署和管理后台机器人。
RPA之所以成为风口,且在未来迅猛发展的原因有两个。
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向*新声表示,一是RPA是刚需,随着AI技术的成熟,让RPA有了更好的落地场景,而且模式和需求已经被在国外验证过,美国几家头部RPA公司的发展速度是最近5-7年在AI细分领域最快的赛道之一。二是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人口红利衰竭,人力成本越来越高,RPA作为一种虚拟劳动力,能够处理企业重复、耗时、复杂、易出错的工作。
“*,RPA市场仍然处于蓝海,技术红利正替代人口红利,其技术能力能衍生出若干长尾产业链,并能产生巨大的价值;第二,需求拉动增长,需求来自于整个市场的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高,RPA需求越发明显;第三,头部RPA厂商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影刀RPA创始人金礼剑向*新声说道。
RPA的市场潜力到底如何?
根据《IDC FutureScape:全球人工智能市场2021预测》显示,到2024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 AI、机器人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
IDC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6%。中国RPA市场也将高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4%。
这些调查、报告和论断把国内的RPA推向了新的高潮。
例如资本层面,2020年达到高峰期,全年融资事件22起,总融资金额达到16亿元。*新声不完全统计,2021年1-7月,中国RPA行业至少有17起融资事件。
02
玩家混战:同质化、场景缺失
虽然国内RPA赛道*梯队渐成雏形,但是尚处分散状态,国内RPA市场只开拓了不到10%。
“不同的行业的渗透率不一样,金融行业应该最高,市场开拓了约5%~10%。”信天创投合伙人莫涛向*新声介绍,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看,横向就是跨行业的延伸,标准的场景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去做扩展。纵向就是行业的深度,比如银行能做的有几十个大场景,也只是前端非核心的业务,比如信贷的审核、视频的删减,未来也许突破监管,可以用线上的系统去替代人工审核,都是RPA可以做垂直的延伸,在行业里做深,产品的业务价值就越大,市场空间也就越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现在RPA赛道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目前国内RPA市场,按照公司基因可以分为5类:一是纯RPA公司,如影刀RPA、Cyclone弘玑、云扩科技、九科信息、慧流科技,二是有丰富to B经验的软件行业老玩家,如艺赛旗。三是大公司孵化,阿里云、平安科技、兴业数金、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相继推出RPA产品。四是其他行业切入RPA,如英诺森、达观数据、来也科技、阿博茨科技。五是国外RPA厂商,Uipath、AutomationAnywhere、Blue Prism等。
信天创投合伙人莫涛对于国内几类企业评价道:“传统的IT或者软件服务商,如在金融行业帮助券商和银行做办公自动化,还是偏传统的系统架构,定制化的模式比较多,后续的服务和交付也很复杂;以AI切入的企业,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能力,但在客户和行业认知上还存在短板。而像九科信息等纯RPA公司,一创立就是以 RPA切入,采用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在产品灵活性、扩展性以及交付效率上有非常大的优势。”
DCM 董事合伙人曾振宇曾表示, RPA 部署更有利于中国的软件或是 IT 环境。中国企业 IT 历史的遗留系统其实很多,各个业务之间的联通程度更弱,割裂程度比国外更强,不标准化程度更高,中间的集成商很少。也就是说,RPA 能够更好地作为打补丁、顺滑剂的存在于企业的 IT 环境中。
从不同的背景、路数,大致可勾画出目前玩家的不同优势。
影刀RPA创始人金礼剑表示:“影刀RPA是一家技术型导向的公司,我们致力于将它打造成工程师向往的圣地。
影刀RPA具有上手快、好用、易用等优势,凭借对多种应用场景的深度了解和挖掘,BOT市场里有很多已经写好的低代码封装模块,用户只需要通过“拖拉拽”来拖取模块,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搭建流程,即可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软件机器人,实现应用场景自动化。
“把RPA比作类Office Suite的生产力工具,不分行业,上手就能用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金礼剑介绍,自己曾在阿里负责RPA相关产品,在2019年带着“做一款业务人员都能用”的产品初心成立公司。
截至目前,影刀RPA覆盖电商、金融、物流、医疗、通讯等各领域,服务客户包括汤臣倍健、迪卡侬、太平鸟、若羽臣、周大福、宝尊、恒生电子等各领域优秀企业。
据悉,影刀RPA成立至今,现金流为正向,年营收增长率达70%-80%,并且已经获得金沙江创投、高 瓴创投、GGV、红点中国、盈动资本等基金的青睐,完成了数轮融资。目前影刀RPA已经陆续接触国内外知名融资方,客户体量在近一年商业化期间呈现指数级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电商领域,影刀RPA已经逐渐成为电商自动化工具的“代名词”,有口皆碑。另外,影刀RPA在C端用户量业务线势头表现良好,预计年底将实现指数级增长。
英诺森数字化劳动力团队负责人徐志宏与*新声谈到:“公司从2018年开始做RPA相关产品,但认为单纯做RPA的价值点比较低,一是因为RPA只是做代替人工去做重复性的工作,价格比较低;二是它还面临一些困境,比如采取的界面自动化受客户IT系统环境和应用影响较大,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常见的银行流水下载和对账场景,银行系统的网页变动,经常会引发项目的交付延期和更多的维护。英诺森针对类似问题,在RPA的基础上开发了超级自动化平台ProcessGo Plus,运用UI自动化、API集成、长流程业务引擎、业务规则引擎、AI等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为客户实现业务流程集成和自动化。”
达观数据于2019年7月发布国内*自主研发集OCR与NLP于一体的达观智能RPA。“我们的 RPA采用了一套比较独特的技术路线,没有用市场上面特别常见的微软的·NET的框架来开发,而是采用了Go语言,好处就机器人的吞吐量更高、稳定性更好,能够兼容更多的平台,尤其是非 Windows的操作系统,可以进入的更快更稳定。”达观数据CEO陈运文向*新声表示。
不过,除了达观数据之外,目前国内大部分从业者使用的是AutoIt(免费)/Python-UIAutomation-for-Windows(开源)+Selenium+中间件(AI)这样的开源免费架构来打造自己的RPA产品。对比下来,国际知名的RPA厂商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都是使用.NET自主研发的RPA架构。前者架构冗余性较高,系统安全性和健壮性不足,属于资本驱动型产品。
对此,信天创投合伙人莫涛谈到:“国内确实有一些软件是基于海外的‘Copy to China’路径,按照开源免费架构或者是已有的其他模式做改进,但国内的甲方更关心产品能不能解决公司的问题,是否能稳定的交付。客户决定是否使用RPA的一个重要指标是ROI,目前很多场景可以达到5-10倍。”
因为中国RPA市场刚刚起步,国内需求还待开发,但市场已变得火热,入局者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目前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同质化、价格战。国内的 RPA 产品大多对标 UiPath,成熟度与国外还有差距,导致赛道出现了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现象。
云扩科技CEO刘春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争取客户时,会遇到一些厂商频繁挑起价格战。但这些厂商的产品往往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如果在同等价格上去比产品或者说比服务,这些厂商是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只能出这样的策略,靠价格去赢得客户。
二是场景缺失。RPA 依托业务流程落地,而这背后需要有成熟的 IT 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流程足够标准化、数字化。而国内企业数字化和流程成熟度参差不齐,电子化程度还没足够高,就已兴起数字化转型,新老软件共同存在于企业当中,会导致应用间的断层。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表示:“RPA本身的门槛并不高,它的工作就是模拟人类键盘手的操作而已,真正的难点是渗透到各个场景当中,了解各个场景的工作步骤,文档资料处理的业务逻辑,这需要时间去沉淀。”
03
共识:生态化能力是核心竞争壁垒
当前,国内的RPA市场规模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0-15%。
一是,国内需求面上,潜在用户对技术的认识尚且不足,导致RPA平台普及存在难度。当下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在财务系统、订单系统等结构化数据方向部署机器人,而欧美地区已经在信用审核、数据监测等非结构化数据部署。此外,国内企业流程标准化相比较低,RPA平台的搭建依赖于业务流程标准化。
红 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也曾经谈到:“因为目前大部分RPA并不是直接在产生收入的销售环节发生作用,而是在诸多内部流程中提升效率,需要客户更长的接受的时间。”
二是,与国际企业竞争上,美国RPA市场出现较早,整体早于中国10-15年,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较多,技术较为稳定成熟,商业化模式也更加成熟;而中国市场还处于培养市场认知、积累技术、根据用户需求探索解决方案的快速增长期。
而对于国内RPA企业未来的拓展方向,*新声主要围绕生态能力、+AI、出海这三方面进行了采访。大家对于生态能力是核心竞争壁垒保持一致同意的看法,但对于后面两个方向颇有争议。
首先,生态化能力是核心竞争壁垒。因为RPA 公司需要更多元的能力,以及更多的用户案例和行业解决方案。因此,接入多少第三方能力,决定 RPA 公司自身壁垒有多深。
例如来也科技拥有 500 多个合作伙伴,超过 400,000 名开发者,并且正在多所大学扩大其培训和影响力。2021年7月26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发布年度报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来也科技代表中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厂商首次进入魔力象限。
2019年达观数据新推出RPA产品后便开始构建合作伙伴生态。比如与四大会计事务所进行合作。除了财税,还有供应链的物流、航运,生产制造等领域都有合作企业。
信天创投合伙人莫涛介绍,RPA赛道的发展路径有3方面。目前处于*阶段,大家竞争的是产品的易用性和稳定性,有多少客户落地,然后能够把落地客户的经验,非常好的做到泛化,可以跨行业或者跨服务器使用。RPA的产品并不是一个交钥匙的产品,在企业内部去执行业务流程时,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落地过程,比如需要梳理企业的业务逻辑,并把这些业务逻辑编排出来,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易用性和稳定性就会造成成本的急剧提高。
第二个阶段的竞争是客户服务的能力。就是企业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对场景的深入嵌入,这时候就不仅是一个流程化的RPA,而是需要加AI,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帮客户把数据提取出来、再分析,最后还能做决策和执行。这是不同阶段竞争的维度,现在有很多企业,数据都还没有做到就直接讲AI是很难进行的,所以现阶段企业主要拼的还是产品落地和高效横向拓展客户的速度。
第三阶段是生态能力的竞争。企业想要在一个赛道真正做强,除了有客户、有核心产品,还要有生态的合作方,能够融入第三方的开发商,大家共同服务客户,这样门槛才足够高。从全球来看,RPA行业培育开发者生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张予彤曾提出RPA的核心壁垒之一是“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和生态建造”。一个允许RPA开发者定制组件和与第三方技术进行集成的开放架构是RPA平台可以为企业客户*化业务价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PA的交付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产品,而是RPA as a Service。一个如此贴近上层应用和用户体验的场景,相信未来中国市场的赢家一定会是一个具备最开放友好的平台产品和最丰富的本地化社区生态的RPA厂商。
其次,RPA+AI即IPA是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PA本身就是刚需,且随着UiPath等企业上市,整个赛道更是有了底气,但企业之间对于产品路径和模式有着不同观点。
当前部分RPA厂商提出AI+RPA概念,甚至有些已经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衍生概念。影刀RPA创始人金礼剑认为:“基于RPA技术能力能很好地结合AI,但是价值产出并不高,RPA巨头AutomationAnywhere(AA)已经验证了AI+RPA这一模式的可行性。RPA厂商应该更多专注于RPA本身能力,我们可以调用搜索引擎,可以连接Excel,连接数据库,当然也可以调用AI,RPA和AI两者的能力应该可以总结为‘the path to ai’。”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则有着不同观点:“主流厂商都在讲RPA+AI,RPA作为一个连接器,它的商业价值非常薄,通俗来讲就是只卖RPA很难卖上价钱,客户真正关心的不是RPA本身,而是所携带的AI组件。例如RPA+AI像一个黄连素片(一款药品),RPA就是外面包裹的那层糖衣,有了糖衣才更容易入口,但真正起作用的是里面很苦的黄连素,就像AI的能力,RPA和AI相辅相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任何一个软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边界会不断的延展,RPA现在只是把流程串起来,把不同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机器人串起来,未来会加上各种AI技术,一定是一个强刚需、高频、有生命力的创新流程软件。”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说道。
英诺森数字化劳动力团队负责人徐志宏持审慎乐观态度,其表示:“RPA+AI从长远看肯定是一对非常好的组合,因为 RPA有场景的落地,客户的业务和数据由数字化劳动力运行,AI非常需要这些场景落地,通过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和算法,为业务提供真正的智能。RPA需要一些智能化的能力补充,在赛道上形成竞争优势。所以我觉得它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谁能在业务场景落地上取得突破。”
最后,对于是否出海,重点布局的哪个市场,各家企业有不同规划。
“影刀RPA三年内一定会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个战场是欧美市场。”影刀RPA创始人金礼剑对未来充满希望。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表示,作为一家本土企业,首先要把中国的市场牢牢立住,国外市场上更看好的是东亚而不是北美市场。例如日文、韩文等和中文的语言语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达观能够把文档资料处理的算法移植过去,会有一定的优势。
达观数据目前的重点是国内市场,尤其是下沉市场和政企市场。“我们几乎在全国每个省市都有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他们帮达观在地区市场,尤其是下沉市场,更好的拓展业务。因为我们发现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其实RPA这样‘白领机器人’,在二三线城市的应用场景其实更广阔。另外,政府机构的需求也很多,公函、审批等文档资料非常多,我们也在积极的拓展这个政企市场。”陈运文说道。
这与大家印象中的下沉市场劳动力成本便宜,企业付费意愿较低,自动化、数字化的接受度不高等背道而驰。陈运文解释称,“下沉市场中专业、高素质的劳动力非常短缺。比如很多企业做进出口贸易,招聘一个海关的报关员,三四线城市中的报关员对中国的各种关税税则和进出口政策非常精通的人很少。类似这种专业的技术岗位,实际上特别稀缺,企业更希望‘白领机器人’承担专业的岗位。”
而英诺森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企业,海外业务从北美起步,目前已经扩展到中东、北非。此外,英诺森在欧洲的办公室已经启动,海外业务高速发展。
英诺森数字化劳动力团队负责人徐志宏介绍,针对北美市场,有三个策略。*个是为中国的出海企业服务,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始走出国门,在北美市场落地生根,英诺森利用其超级自动化平台ProcessGo Plus为这些企业快速搭建全球化供应链及财务运营平台,连接海内外业务及系统。
第二是为北美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他们的特质是高度专业化、垂直化,同时对人力成本高度敏感,对自动化和无人化的需求迫切,英诺森利用其超级自动化平台ProcessGo Plus为这些企业快速链接包括电商、独立站、三方仓储、ERP在内的各类SaaS应用,帮助客户业务快速、高效运转。
第三是英诺森目前收购了一家加拿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超级自动化平台ProcessGo Plus为超过一千家加拿大本地中小企业客户提供Payroll、应收、应付等会计和财务方面的服务。
此外,RPA将从应用最广泛的金融和制造领域,逐渐往电商、政务等领域拓展。
多位受访者均认为,RPA赛道是一场需要企业慢慢往后熬的马拉松比赛,企业之间的差距将在未来两三年拉开,整个行业也将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