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刚过,黄琼姿就和女儿一起退出了通海控股的股东行列。一个月后,黄琼姿连董事也不干了。
通海控股是“泛海系”的母公司,黄琼姿是卢志强的妻子。
“泛海系”鼎盛时期,黄琼姿和女儿卢晓云曾以合计210亿元的资产,位列胡润女富豪榜第9位。
因为不再持股通海控股,黄琼姿申报,自今年6月30日起,其也不再间接持中泛控股及中国通海股权。
港媒八卦的小耳朵顿时竖了起来:
莫非係因為佢再唔係盧太?
这个猜测很TVB:人走茶凉。
抛开八卦不谈,卢志强的心,这两年早就凉了又凉。
比如武汉金凰百亿假黄金质押案,贾志宏力阻机构们检测无果后,给民生信托发短信说:别了。
民生信托一位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
当时我的心就凉了。
而卢志强的心里没准都凉透了一个窟窿,因为这毕竟只是民生信托在去年踩到的其中一个雷。
被誉为旗下三大核心金融资产之一的民生信托,让泛海控股不得不在去年年报上计提减值损失超过25亿。
据统计,目前民生信托作为原告发起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超过了150亿元。
这只是“泛海系”帝国坍塌的一角。
一系列消息显示,卢志强的整个泛海系帝国,都正在分崩离析。
年近70岁的卢志强,眼看着自己用数十年时间筑起的地产、金融大厦慢慢倾覆,他已经没有时间心痛了,因为更糟的事情还在后面。
2020年财报显示,泛海控股的负债已经达到惊人的1460亿元,其中短期的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一共达500亿元,泛海控股目前账面资金还不到200亿元。而且,卢志强的股权已经快质押完了。
更惹媒体眼球的是,卢志强小金库里的钱也被拿出来还债了。7月1日,卢志强被北京市二中院强制还款执行49.99亿元。
当下,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泛海控股几乎卖掉了一切可以卖的东西,包括股权、地产乃至旗下的子公司。卢志强期望提高资产流动,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后,能加速回笼资金填上债务窟窿。
2019年到2021年短短两年半时间,泛海控股接连抛售了北京、上海和武汉乃至美国的大部分地产项目,另外还大量出售股权,甚至将卢志强的心头爱IDG都出售给了黑石公司。卢志强通过不断抛售资产,已经回笼了大约400亿元资金。而这对泛海控股的债务来说,还远远不够。
问题是,泛海能否自救目前尚不明朗,*能确定的,是属于“卢志强们”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1.
/“地产大佬”大溃退 /
国家政策“房住不炒”的指导方针下,近几年开始严格控制房价走高趋势,从一二线城市一直贯通到三四线城市。
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来说是致命的,泛海控股、万达、SOHO中国无一不是被时代的浪潮拍在了沙滩上。
2018年,王健林曾对外界如此评价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房价还有一定上涨空间,但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迎来天花板。
不得不说,王健林曾准确预测了楼市的走向,这是万达能顺利抽身的幸运,也是万达的无奈。
2018年,王健林和孙宏斌多次沟通后,万达准备以631.7亿元的价格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项目甩给融创。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融创并不是万达最看好的买家,因为融创本身也出现了资金问题,根本无力买下万达的文旅项目,融创买万科的钱都来自万达的贷款,万达的出售计划之前几次搁浅,万达已经不能再等了。
所以,万达和融创签约仪式的现场,出现了让所有人都惊愕的一幕,万达将准备卖给融创的文旅项目和酒店,作价199亿元卖给了李思廉的富力(买下万达项目后,富力严重消化不良陷入了债务危机),售价比原计划少了100多亿元,原本是买方主角的融创只买下13个文旅项目。
这次“世纪交易”,让地产行业当下的窘境和尴尬直接“社死”:卖家怕亏损着急甩卖,买家没有钱需要借卖家的钱买,最后买下的亏了一屁股债……
面对政策的变化王健林“断臂求生”。在很短时间内几乎出清了所有的非商业地产项目和海外投资项目,而出售商业地产项目也在路上,王健林曾对外直言不讳:“一平米都不留”。王健林的轻资产变革是正确的,非地产业务起码让万达走出了最危险的时期。
而地产行业另一个样本潘石屹和SOHO中国就没那么好运。
因为曾经辉煌的SOHO中国每况愈下。从2018年到2020年净利润大幅下滑,2018年是19.5亿元,2020年已经下降到5.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60%,另外SOHO中国现金流持续几年为负数。
SOHO中国经营摸不着北,潘石屹也开始频频出现“蜜汁操作”:给美国大学巨额捐赠、武汉疫情“一毛不拔”、多次“狼来了”式出售SOHO中国……不断的负面新闻,让潘石屹成为“万通六君子”口碑最差的那位。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如何处理SOHO中国才是。
2019年11月,有传言称SOHO中国将出售给黑石八处核心资产,估值约500亿元,但是没过多久交易戛然而止,2020年3月SOHO中国再次陷入私有化传闻,当时传言收购对象是黑石与高瓴,但是高瓴资本直接否认,黑石也没了下文。
一次又一次的“狼来了”故事最终成真,2021年6月,黑石集团公布,已经向SOHO中国发出收购邀约。这次潘石屹准备八折卖掉SOHO中国,而这次SOHO中国被黑石接盘,也意味着潘石屹清空了中国境内的全部资产。
潘石屹抛售SOHO中国和资产可能有其个人的原因,但是综合来看,还是国内房地产行业在大溃退。
富豪榜中地产大佬排名可见一斑,近五年福布斯排行榜潘石屹的身价一直在下降,王健林也退出了榜单前十,卢志强从胡润百富榜第五位已经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2.
/ 曾经的野心 /
现在卢志强和王健林、潘石屹相比,并没有多幸运,但是几年前和他们一样风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卢志强当时只是山东潍坊市开发区的一名处级公务员,乘着当时的下海经商大潮,已经36岁的卢志强辞职下了海,在培训行业打拼赚了*桶金。
当时卢志强敏锐地嗅到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毅然转行投入到地产行业中来,成立了山东泛海集团开始搞房地产,1988年,卢志强在北京成立中国泛海控股,当时注册资本达40亿元,可以说泛海控股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彼时,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爆发期,卢志强乘着这股东风,泛海控股的盘子越来越大,接连开发了武汉CBD项目和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项目,以及后来的深圳泛海拉菲花园和杭州民生金融中心等知名地产项目,给泛海控股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在全国打出了知名度。
当时,卢志强甚至把房地产业务做到了美国,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城市接连收购商业地产项目。
卢志强的野心并不止于房地产。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松动,开始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和证券业,卢志强认为机会又来了。
在当时,卢志强在全国工商联和泰山会的协助下,让泛海控股顺利参与了民生银行的设立,并且2002年投资了民生证券和海通证券,同年让泛海控还参与设立了民生人寿,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卢志强在金融三大领域银行、证券和保险布局完毕。
这仅仅是卢志强地产+金融版图的开始。
随后2009年卢志强通过资本注入民生控股,以此为载体继续把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收归麾下,还投资了兴民保险经纪、金联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这还不算完,泛海控股还投资了中民投(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亚太再保险公司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卢志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布局金融版图,一连十几年投资动作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泛海控股的盘子越来越大,卢志强的野心也跟着越来越大。
泛海控股这时期已经可以称为“泛海系”,泛海系还在无限制地继续扩张,已经将资本伸到上市公司,红星美凯龙、联想、九芝堂、银泰、西凤酒等等知名企业背后都有泛海系的影子,就连近期濒临破产的汇源果汁都能看到泛海系的存在。
但是国内企业开始入不了卢志强的“法眼”,近年,泛海系还收购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华富国际(香港知名券商),要不是因为中 美关系恶化等国际因素而搁浅,今年泛海还准备收购美国保险公司Genworth。
从山东地方企业到登上国际舞台;从一个地产企业到横跨地产、金融、上市公司、境外投资等业务的泛海商业帝国,卢志强用了三十多年时间。
而且,当时的卢志强有自己骄傲的理由。*时期泛海系的资产达3300亿元(注意是实打实的资产不是市值),是中国民营金控龙头企业。
3.
/ 败局影藏在风光背后 /
卢志强最风光时,头上的头衔一张名片写不下来。2009年,卢志强还位列胡润百富榜的第五位。
令外界错愕的是,卢志强从往日的行业风云人物到负债被执行人,好像是一瞬间的事。
实际上,泛海其实在2016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从2016年泛海股价经历了五年连续下跌的窘境。截止7月29日,泛海控股的股价下跌为1.94元/股,从最高点19.49元/股到现在下跌幅度达90%,从行业来看,泛海也是行业中跌幅*的企业。
泛海控股变成如此地步,高杠杆是原因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泛海帝国打造的过程中,每一笔投资背后都有高杠杆融资的影子。卢志强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质押、定增配股和关联贷款等手段,用高杠杆撬动资产运营来支持商业帝国的扩张,这本身就暗含极大隐患——一旦资金链断裂,财务压力可想而知。
事实正是如此。国家近几年通过行政调控地产行业以及金融去杠杆,让急速扩张的泛海控股猛然惊醒,但是意识到危机到来时已经晚了。
财报数据可以看到,近几年泛海控股营收连续下滑。2017年到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8.76亿元、124.04亿元、125.02亿元、140.57亿元,同比变动为-31.59%、-26.50%、0.79%、12.17%。净利润为28.91亿元、9.31亿元、10.95亿元、-46.21亿元,同比变动-7%、-67.81%、17.62%、-522%。
财报数据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意味着为了推动高杠杆的收购,卢志强付出的不光是资金成本,还有经营成本。
近四年泛海控股已经迷失了方向,营收忽高忽低波动很大,另外2020年的营收虽然增长,但是净利润却下跌的厉害,同比降低了522%,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
这也意味着很可能为了财报数据的好看,哪怕赔本的生意,泛海集团也不得不做,因为只有这么去操作,才能让债权人心甘情愿地向泛海注资。
2021年一季度,泛海控股依然深陷亏损泥潭,亏近1.5亿元。
泛海控股的败局还有另一个原因,业务铺得太多,新业务增收不利,地产主业务持续萎靡。
说白了,卢志强的今天就是步子迈得太大。
在卢志强野心出现之前,泛海控股其实一直稳扎稳打,营收情况也不错。直至2013年,泛海控股的地产收入占比达到78.25%,而金融等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7.97%,整体来看也算健康。
直到地产行业无法承载卢志强的野望,泛海控股营收才出现大问题。在金融等其他业务逐渐取代地产主业务时,泛海控股变得每况日下。
2020年财报显示,泛海控股的金融业务贡献了118.8 亿元的营收,同比猛增到23.4%。但是扣非后净利润为-40.7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927.53%。全年营业收入仅仅140.56亿元。
要知道2016年,泛海控股全年营业收入可高达246.7亿元,那时地产业务还在总收入中占据大头,占比仍高达75.17%。
也就是说,泛海控股的新增业务不能撑起营收大任,还拖累了地产主业务营收持续下滑,这样的死循环,目前无解。
4.
/ 卢志强的绝境 /
当下,泛海这样密集的抛售资产,和万达及SOHO中国何其相像。跟那两家不同的是,人家是为了未来更好,卢志强则是为了活下去。
教培行业现在流传一句话:“会课本外的才不会被饿死”,其实地产行业现在更流行:“会甩卖的才不会被债主逼死”。
地产行业在巨变,万达抛售了大量非商业地产项目和海外投资项目后,实现了最快速的“换血”,业务开始甩下地产,围绕商业、文化、网络科技、金融展开,目前已经实现了突围的*步;而SOHO中国被抛售后,潘石屹也在今年保住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31位,比去年175位还有提升。
相比王健林,卢志强抛售泛海资产更像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饮鸩止渴,因为目前泛海系没有看到太多转型和变革的迹象,抛售更多是为了债务危机。
通过泛海控股近期的公告,可以窥见卢志强内心的焦灼。
2月,中英益利将泛海控股告上法院,要求偿还13亿元欠款;在4月初,因为债务问题,泛海在武汉的两块地皮被查封;4月20日,控股股东泛海所持公司8.03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7月19日,泛海控股公告将会拍卖持有的价值1.1亿的股份;7月14日,泛海系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约3.888亿股股份)被司法拍卖……
此外,泛海系所持股份大部分处于质押状态。
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卢志强的财务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流动性也在持续告急,卢志强等不了了,只有变卖资产解燃眉之急,只是这样的抛售频率还是让外界惊愕。
通过泛海控股的一季报可知,截至一季度末,泛海目前长短期债务合计为768.37亿元,短期债务503.89亿元。
包括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泛海控股的长期信用等级,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这样的信用等级,让泛海的发债成本雪上加霜。
卢志强最后的救命稻草——泰山会,在年初被曝因内部成员矛盾,已经宣告解散。
接下来,卢志强会面临如何的窘境?*可以预计的是,直到手中资产卖无可卖,他的神话就将以悲剧终结。
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也意味着属于“卢志强们”的时代远去了。
一个个旧的帝国正在崩塌,但新的秩序即将崛起。
这是时代的变化,更是变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