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盘中国芯痛:一个企业家精神缺失的惨痛教训

曾经的产业之痛逆袭成产业之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支撑和引领。

科技产业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但往往也是几个人与几个人的竞争。

01

中国重视半导体产业不算晚,方方面面的投入也不算少。

1958年前后,美国德州仪器的基尔比、仙童半导体的诺伊斯,几乎同时做出人类史上的*块集成电路,开启了半导体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当时已在德州仪器工作的台积电张忠谋,既和基尔比是好哥们,也和诺伊斯有很多交集。以至于他后来总是轻描淡写又诗情画意地炫耀,自己如何见证了奇迹:

“都非常兴奋,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在雪花飘摇中,唱着歌回到旅馆。”

在张忠谋雪夜回旅馆之前,中国就已高度重视半导体了。

1956年1月,新中国制定的*个发展科学技术长远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其中就有半导体。

非但有,而且半导体在当时就已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在他老人家拍板明确的四项攻关“紧急措施”中,其中一项就是半导体。

“文革”时期,半导体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也依然在推进。比如,1968年,当时的国防科工委就在重庆永川建立了我国的*个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

总设计师曾经说过,对“文革”的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当时他就已经重新整顿新中国科技事业,这其中也包括半导体。

其时,参与创建了*个半导体物理专业的黄昆被北大改了行,总设计师听到汇报后气得拍了桌子:“周荣鑫(时任教育部部长)你查一查,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分配到科学院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

很快,黄昆就真的做了这个所长。

重视不晚,投入不断,但几十年下来,我们非但没有像日本当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样,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世界性成就并推动整个科技产业发展,反而让半导体沦落成了被卡脖子、拖科技发展后腿的产业。

为什么会这样子?讨论铺天盖地,理由层出不穷。

比如,产业门槛高、先发优势重要,而我国底子薄,人才不够,投入也不够;再比如,日本是被美国扶植起来的,韩国也是,但我们却被美国打压……

我以为,这些理由各有各的道理,但却少了最根本的一条。

这个根本就是: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这里专指狭义的半导体即芯片产业)领域,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长期缺失的。

梳理中国有竞争力的每一个行业,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一批优秀企业家,用10年、20年甚至大半生的勤劳智慧做大做强自身企业,也推动行业前进。

但在芯片领域,我们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案例。

02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曾开出罚单,对韩国三星、LG等六大国际面板(液晶屏)生产商,实施了3.53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处罚。

这是一份迟到的罚单,也是一份值得玩味的罚单。

迟到在于,六大企业被罚是陈年旧罪:2001年到2006年,中国既缺芯又缺屏的最艰难时期,六大面板企业却抓住痛点下狠手,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先后召开了53次共商会议,联合操纵市场,高价收割中国。

值得玩味则在于,2013年的中国面板业正处在最后突围的关键时刻,这份罚单也可视为对本土企业的助攻。甚至,也是因为本土企业已有突围的基础,我们才敢开出这份罚单,而不用担心罚完之后被断供“卡脖子”。

如今,依然“缺芯”的我们,则早就把“缺屏”的“耻辱”丢进了太平洋。

业内预计,2021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出货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60%以上。龙头企业京东方已连续两年保持五大核心品类的全球出货量*,京东方之外,TCL科技(华星光电)等中国面板企业,也已快速崛起。而当年在面板领域卡中国脖子的,如三星、LG则已纷纷被逼退出大尺寸LCD市场。

曾经的产业之痛逆袭成产业之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支撑和引领。比如京东方和TCL,就离不开王东升李东生长期、顽强且富智慧的抗战。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大陆面板业是踏着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业崛起的。一位企业家甚至开玩笑说,离不开一个“坏蛋”和一个“笨蛋”的“支持”——

“坏蛋”是陈水扁,他在任期内严禁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到大陆投资,结果让京东方趁机把握住了已成熟技术的巨大市场,并以成本优势抢占份额,站稳脚跟;

“笨蛋”是马英九,他开放了投资禁令,但却限制中国台湾企业将*和产线引入大陆,进而给了已经打开局面的京东方,继续向中高端市场突袭的机会。

外部环境之外,政府的支持也对面板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京东方,2005年亏损16亿元,2006年亏损17亿……即便在*谷时刻,政府也坚定支持其发展。

有机会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成功,政府支持最终能转化为成果和成功,关键也还在企业自身,在企业家争气。

京东方能把握机会绝地逆袭,关键就在于以王东升为首的*团队,20多年来始终怀抱雄心,目标清晰,行动得力且以钢铁意志的持续战斗。

王东升曾提出一条行业生存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且这一周期正不断缩短。

京东方在此规律下持续追赶的漫长岁月里,曾遭遇无数的困难。王东升后来回忆说,最困难时刻,他经常失眠,感觉就像在天台上奔跑,随时会掉下去。但他和团队终是越战越勇,顽强坚持并赢到了最后。

TCL华星光电的成功,比京东方少了些惊心动魄,但也同样离不开曾经被“面板”羞辱的李东生,在最困难时刻的绝地反击。

尤其关键的是,直到京东方核心产品全部世界*,王东升都还是京东方的一把手,TCL李东生更到今天都还在奋战。

这种连续性,也极大地保证了企业家精神乃至战略眼光的充分贯彻。

而本土芯片企业,尤其原本有机会更大更强的企业,如中芯国际、华晶电子、华虹半导体等,却与京东方和TCL的企业家精神领航形成鲜明对比。

典型如中芯国际,不但创始人被驱逐、领导人换得像走马灯,还长期陷入无实际控制人、外行领导内行、严重内耗的困境。以致于在半导体产业最黄金的10多年里,非但没有把握住彼时相对友好的产业大环境,实现追赶与超越,反倒跟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芯国际如此,一些国家支持、国企参与或主导的项目,大多也是“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当官文化而不是工程师文化、创新文化当道。

有些还变成了欺骗国家感情和金钱的骗局和闹剧。

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不但让中国芯片产业未能持续集中力量攻坚突围,也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失策,错过了可以更早追赶、甚至超车的可贵机会。

03

京东方和TCL今天已是世界*的面板企业,不但规模*,创新研发与盈利能力也*。

但这个*,是通过首先把不*但能做的技术和市场做到*,做到*最强去积累出来的,是通过在成熟市场的巨大量变,实现新技术新市场的巨大质变。

这种看上去不够高科技的突围之策,事实上也是后入者,包括日韩芯片突围的根本策略。

对比之下,我国芯片产业却既没有大质变——真正技术突破,也没有大量变——在成熟市场充分做大做强,简而言之,就是长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失策与尴尬。

去年的“芯荒”,就尤其将这种失策与尴尬明显地暴露出来。

国际上,通常以28纳米为分水岭,将芯片制造工艺分为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28纳米以下为先进制程,主要是用在手机、计算机等更新迭代快的领域;28纳米以上为成熟制程,主要用于相对成熟、迭代较慢的领域。

提到芯片卡脖子,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中国落后世界*技术多少代,这主要是指质变——也就是在芯片制程技术上的落后。比如,台积电已量产了5纳米,而中芯国际才做到14纳米。

但事实上,除了质变即*制程技术的落后,我国芯片产业在量变——已成熟制程技术的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也是同样落后。

比如中芯国际,早在2013年就已攻克了28纳米量产的难关,但至今也没在这个市场真正做大做强,比如像京东方那样,做到可以影响世界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芯片制造自给率长期不足40%,2018年还一度跌至30%。而这种不足的很大部分,就是我们已技术突破,也原本有机会自足的成熟制程。

2020年,大陆一共进口了2.4万亿元的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成熟制程,属于我们本来在技术上有条件做好的。最典型的28纳米以上的汽车芯片,我们差不多90%都要依赖进口。

去年底至今,全球陷入严重的芯片供应缺口,而需求缺口*的产品,就是28纳米及以上,也就是中国已经有成熟技术的大尺寸芯片。

其背后原因是,最近十年来,全球芯片厂商都在追逐新制程,甚至减产、退出成熟制程,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需求爆发,却让成熟制程芯片需求急速暴增。以汽车为例。2000年,一辆汽车采用的芯片不到10颗,如今保守估计,也在100颗以上。而这些芯片,大部分使用成熟制程制造。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芯片能像中国面板那样,有几家甚至一家龙头企业,像京东方那样首先在成熟技术和市场做大做强,我们是有可能利用这轮“芯荒”以及此后还将继续蓬勃的成熟制程市场去弯道超车,并夯实更高基础的。

然而我们却没有。

*技术领域,我们被技术死死地卡住脖子。当成熟技术和市场有爆炸性的超车机会到来,我们也只能因为产能不足,而望洋兴叹。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教训,也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遗憾。

更戏剧的是,当“芯荒”如此,行业开始回头争夺成熟制程之时,中芯国际却又蹭热点,决定去投资153亿元扩建28纳米生产线。

让人忍不住要问一句:早干嘛去了?

此时追产,虽也是个机遇,但已是亡羊补牢,而且会补得很艰辛。

就在中芯国际宣布扩产28纳米之后不到一个月,曾明确看空过28纳米的台积电,就立即宣布将投资超过28亿美元,在南京扩产28纳米。

台积电早已是芯片制程的世界引领者,很多人因此认为,它在此时加码28纳米,目的就是要辗压中芯国际。

有人说,即便中芯国际等本土芯片厂像京东方那样,去大规模投入成熟制程市场,不也一样可能要长期亏钱,不也一样要被对手围追堵截吗?

这当然是肯定的,但同时也可以肯定,当时至少还可以去亏。

因为当时,对手还只打专利战和价格战,而不是举国甚至举全球产业链威力,来让你想亏都亏不成——中芯国际以及很多回过神来补课的芯片企业,迟迟买不到光刻机,甚至还会买不到光刻胶就是个例子。

再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面板到今天还像芯片一样,参差不齐的企业一大堆,但没有一家真正能打的,美国恐怕不但卡我们的芯片,也会卡我们的屏。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检讨过往,非常马后炮,但我们还是不得不痛心地承认——

无论美国,还是其他竞争者,事实上都曾给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机会,至少给过我们今天已求之不得的——只要能做出来,钱可以大把大把投的机会。

但很遗憾,我们错过了,虽然我们投的钱,其实也不算少。

可谓是打也挨了,肉也没吃到。

想要再吃肉,则要挨更多的打。

04

失去的已经失去,但教训不可不总结。

虽然面板产业和芯片产业不能同日而语,但对比其不同路径和结局,一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对核心科技产业的攻坚突围是极其重要的。

而且,越是从落后开始追赶,越是产业难度高,越是重要。

高科技行业看起来日新月异,但即便是芯片发展到今天,也不过就是几波大的机遇和转折。如果机遇到来,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一波,也就有突围甚至*的机会。

日本接替美国在半导体产业崛起,韩国接替日本再崛起,都是如此。而要抓住机会,突围甚至*,一以贯之的企业家精神和经营管理团队是不可或缺的。

京东方、TCL在面板领域的崛起,是几十年如一日不换将,不折腾;美国、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也都是一批企业家长期而顽强抗战的结果。

人人都讲长期主义,但长期主义不能只靠情怀,更关键是要有格局、智慧和眼光,要谋定看准,心里有数,才能持之以恒。

有定见、有定力,这也正是优秀企业家可贵的地方。

王东升的姑姑是做豆腐的,检验她是否成功只需要一天时间,凌晨做出来的豆腐,如果好吃,第二天就会有回头客。王东升说,“我显然不如她幸运,但这就是我的选择。”

成败不是短期可以看到,如何过好每一天,甚至清楚每一天的成败?显然不能只靠盲目的信心和决心。京东方能几十年专注于一业并最终成就大业的关键,也是靠了对产业的长期趋势格局看得准,谋得透,然后基于此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策略,才坚定地走下去。

比如,王东升在互联网时代就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对面板业的巨大需求和空间,看到了中国企业可以首先通过在成熟技术、市场的成本优势,去做大做强的现实路径。所以才敢于长期亏损,长期投入,进而在预期变成现实时,成了准备好的人。

而中国半导体产业(芯片)领域,除了近年脱颖而出的诸如华为海思等极少数企业,则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都难找到真正的*企业家和团队。

比如,中芯国际等企业,如果能提前看到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未来趋势,看到成熟制程芯片市场即将爆发的机遇并且提前准备,也就不至于如今大浪打来才回头补课,甚至美其名曰抢抓机遇。

科技产业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也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的竞争;是关系到全民族利益的竞争,但落到最后,往往也是几个企业与几个企业,甚至几个人与几个人的战争。而这战局中的人,必须是企业家为核心,而不是其他。

当然,这里的企业家,绝不是只会经营管理并且善于把握一时的机会去做强做大企业的人。而是真正以创办一家伟大企业,服务民族和国家、服务人类社会为目标,既有企业家智慧和本领,也有家国情怀的大企业家。

中国芯片产业现在最缺、最需要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光刻机,甚至不是一般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是这样的企业家。

包括在产业引导和扶持上,如果不能选对真正的企业家,甚至扶持了一些要么干不成事、要么不干正事,甚至不干人事的“官僚派”和“坏分子”。

“芯痛”恐怕只会更让人心痛。

最后想说的是,去年以来,中国企业界可谓风云激荡,并催生出不少观点和舆论。其中两点是尤其值得警惕的:一是把反资本无序扩张,简单、粗暴地理解成反大企业;二是过度解读一些富豪企业家的财富积累,而忽视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企业家精神包括产业贡献力。

对比芯片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企业向核心领域攻坚突围的当下,我们应该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企业家精神,更重视让大企业去大发展与大担当,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10来年,中国已开始出现真正的企业家引领的芯片企业,并逐步走上舞台,甚至担当重任。真心地期待我们爱护、支持好这些企业家,让他们——

坚定信念,长期抗战,赢得伟大!

其他依然落后、长期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想要突围和崛起,也是如此。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芯片半导体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